第八章 離不開土地的革命 「沒收一切土地,分配農民耕種」

湖南省委1928年7月擬定的宣傳口號中有如是一條。

而這時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分田不僅僅是宣傳口號,已真正付諸實際行動,土地革命在根據地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是邊界土地革命的領導機關,專門成立了土地部負責這項工作。而在縣、區、鄉的各級工農兵政府,也專門成立了土地委員會。

土地委員會由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一般由5~7人組成。工農兵政府在討論土地分配時,先要由土地委員會進行研究,提出方案。為此,土地委員會必須就土地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要制定分田方案、劃分階級。因為是否分田,是以階級成分來決定的。鑒於當時「主要對準地主、富農來進行土地革命」,所以劃分階級的事往往比較簡單。

各級工農兵政府對土地革命的領導,使農民群眾很自然地將土地革命問題與工農兵政府聯繫到了一起。到井岡山根據地不久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評價說:「『蘇維埃政府』在一般民眾的認識程度,是以解決土地問題為標準的。」

在剛剛建立起來的根據地內,全面鋪開土地革命,幹部和骨幹的缺乏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為此,邊界特委抽調和派出了大批紅軍幹部到各縣的鄉村,幫助和指導分田工作。

當年被派到寧岡縣葛田鄉的王紫峰迴憶說:「我在手槍隊只有一個多月,後來地方上要幹部,就從軍隊中抽調一部分人去。因我在家鄉13區蘇維埃政府工作時,曾搞過分土地,所以把我調出來了。」

「我在葛田村幫助分土地。鄉里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登記人口,登記土地。」

「當時對『抽肥補瘦』還不懂,我們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沒地或少地的農民。以一個大村為單位,按人口平均計算需要多少土地,在這個範圍內調整補足。地主的土地全部被我們沒收,富農的土地沒收多餘部分。分好了,就登記姓名、畝數和規定歸誰使用,然後插牌子。……我們在葛田村幫助農民分配土地,每人分了3畝多田。」

「抽肥補瘦」,很形象的提法,這是當時分配土地的一個原則,是毛澤東提出來的。

根據地在最初確定分配土地的方法時,一般是以原耕為基礎,按照分配土地的平均數,多出來的土地拿出來,少了的則補足,此為「抽多補少」之原則。

然而,井岡山地區地域廣闊,土地貧瘠與肥沃的情況差距很大,在實行「抽多補少」方法的過程中,發現這種辦法有利於富農,而不利於貧僱農。這是因為富農的地,一般都比較好,而貧僱農種的地,一般都比較差。「抽多補少」,富農的好田往往就分不出來。於是,毛澤東又提出了「抽肥補瘦」的原則,把富農的好田也要抽出來補給貧僱農耕種,這樣才能真正滿足貧僱農的土地要求。

「抽肥補瘦」的方法也不難,以每畝田4擔谷為標準來估計,分上、中、下三種田,進行登記造冊,然後按上、中、下搭配分田。這樣一來,使土地分配更趨合理。

井岡山根據地的分田,還確定了兩項重要的基本原則。

一是以鄉為單位進行土地分配。在什麼樣的範圍內進行統計和計算,來確定分田的平均數,是根據地土地革命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在秋收起義之前的1927年8月19日,毛澤東在為中共湖南省委起草的《土地綱領》中規定的是「以區為單位」。而在井岡山根據地最初的土地分配中,採用的是以村為單位的做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覺得以村為單位的方法不太好,容易為地主、富農所利用。毛澤東經過調查研究,提出以鄉為單位來進行土地分配,實踐證明,這個方法較為切合實際,效果較好。

二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邊界各縣的土地革命,實行的是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而分配標準是以人口為單位。所有鄉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參加平分土地。「小孩得大人之半數田,手工業者地主一律照分。」這與中共六大決議案中關於只「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而不是「沒收一切土地」的主張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中共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開的,待其精神傳到井岡山時,根據地的土地革命早已全面展開,並且實行的是沒收一切土地重新分配。此時如按六大的決議改過來,將貧苦農民已經分到手的土地再還給富農、地主,就會挫傷貧僱農的積極性。所以,決定「分了田的已算了事,以後再分按中央政策辦」。

分田的政策基本確定之後,井岡山根據地的分田全面鋪開,很快取得了成效。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1928年6月15日在向省委的彙報中,詳細介紹了井岡山的土地分配情況:「現在寧岡的土地已快分清楚,永新也分了一部分。分配的方法:多以鄉蘇維埃為單位,由區蘇維埃派人協同鄉蘇維埃將全鄉每家土地、人口調查清楚(如少報土地的,查出後,即取消其分田的權利),再由鄉蘇維埃將人口、土地統計,看每家分多少,乃根據他原有的田數定其應出進多少。分定後出一榜,又依榜到各田去插一牌子,即歸其正式營業。如過去我耕田很多,現在分少了,原田分給別人了,農民便要拔去秧苗,不要好了別人,結果是由現得田的人補以工錢,或將來平均分谷解決了。照他們這種方法,每人可分谷八擔,大小人口一樣多。」

分到了田的貧苦農民,感激不盡,他們說:「這樣,要共產黨真萬歲才好!」

當然,他們也不無擔心:「土豪回來怎樣呢?」

還沒有開始分田的貧苦農民,望眼欲穿,他們不時地問:「分田的公事來了嗎?」

杜修經上述報告的內容,不久後即登載在《布爾什維克》第25期的一篇署名覺哉的文章中,向全黨作了介紹。

在大革命失敗之後的革命低潮之中,當全國到處是白色恐怖,許多地方的共產黨人不得不為生存而頑強抗爭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卻成功地開展了土地革命,這對處於困境中的中國共產黨人,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

農民分得了土地,蘇維埃政府的工作並未到此為止,他們還要督促農民生產,堅決杜絕拋荒。

《寧岡縣第三區第八鄉蘇維埃政府布告》,就反映了蘇維埃政府對分得田地農民的要求,不妨全文錄下:

本府現已成立,從今奪取政權。

肅清反動革命,隱藏罪以牽連。

打倒封建勢力,嚴禁賭博洋煙。

紅軍幫我工農,瓜分地主糧田。

屬鄉均已分好,務遂耕耘在前。

倘有自由拋荒,查覺重責難免。

刻下稻熟之期,不準鵝鴨放田。

特示布告於後,各宜領遵為先。

當然,由於缺乏經驗,井岡山的分田也存在一些問題:「沒收一切土地」而非「沒收地主土地」的口號和做法,既不符合中央的有關精神,又人為地增加了土地革命的對立面,直到接到中央六大決議案,才開始糾正。採取的辦法是,「分了田的已算了事,以後再分按中央政策辦」。

出現了一些「左」的做法,例如為了打破一些農民「等公事來」的依賴觀念,採取了包括燒毀原有田界在內的「種種辦法」,而做耐心深入的發動群眾工作不夠。

在實行分田的時期,有些富農站在大自耕農的地位上主張合耕,以阻撓土地分配,有的甚至混入革命隊伍,反以「蘇維埃政府」的政權,來打擊貧農。

儘管如此,井岡山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基本是令人滿意,並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從4月到7月,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湘贛邊界各縣的土地基本分配完成。土地革命的深入,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貧苦農民的鬥爭積極性,不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也有效地支援革命戰爭,加快了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步伐。

就在農民分得了土地的這一年,井岡山地區的莊稼獲得了很好的收成,使邊界政府的財政收入有了一定保障。毛澤東在寫給中央的信中說:「土地稅:寧岡收的是百分之二十,比中央辦法多收半成,已在徵收中,不好變更,明年再減。此外,遂川、酃縣、永新各一部在割據區域內,都是山地,農民太苦,不好收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