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風雨如磐的軍事大本營 打敗江西「兩隻羊」

直到今天,在井岡山地區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五月初五是端陽,七溪嶺上擺戰場。

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

真好,真好,快暢,快暢。

歌謠內容講的是1928年6月紅軍取得的龍源口大捷,「兩隻羊」指的是當時奉命「進剿」根據地的指揮官:贛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第九師師長楊池生。

這首當時在根據地婦孺皆知的歌謠,生動形象地描述了紅軍粉碎敵人連續兩次「進剿」的情形。

那是在1928年5月中旬,不甘心於五斗江失敗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率領其第二十七師和第九師的5個團,又發動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進剿」。他們一開始就以優勢兵力重新佔領了永新,並以近4個團的主力南渡禾水河,企圖由龍源口進攻寧岡。

根據敵情,第四軍決定採用「敵進我退,聲東擊西」的戰術,待敵人深入到根據地後再消滅它。

毛澤東、朱德命令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主動撤出永新城,採取「聲東擊西」戰術,積極備戰;同時派二十九團在石灰橋、永新城一帶佔領有利地形搞運動防禦,遲滯敵人的進攻,掩護我方進入反「進剿」狀態。於是,會師後的第二仗——草市坳戰鬥又在醞釀之中了。

5月16日,朱德、王爾琢率領二十八團、三十一團一營向湖南茶陵的高隴鎮奔襲。高隴是湘贛兩省的交通要道,也是湖南軍閥譚延闓的老家,在軍事上十分重要,湘敵派有重兵把守。

工農革命軍第二十八團和第三十一團一營經過激戰,攻克了高隴,殲敵一個多連。

此舉果然迷惑了敵人,楊如軒以為革命軍主力已西去湖南,根據地內部兵力空虛,便放心大膽地向根據地腹地進犯。毛澤東在寧岡立刻寫信給朱德、陳毅,要他們率領部隊迅速折回,東襲永新,迫使已進到龍源口的兩團贛軍返回,打亂他們企圖進佔寧岡的計畫。朱德、陳毅接到毛澤東的信後,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會議決定長途奔襲永新,端掉楊如軒的指揮部。

朱德在會上的動員講話很生動:「打他的心臟,打他的指揮機關,打他的腦袋瓜子,一個鐵掌把他的腦殼打碎,他們就完了。我們今天走幾十里路,明晚奔襲永新城。如果你們同意,就準備爬城頭,準備樓梯。」

那時紅軍攻城沒有炮,炸藥也不多,只能搭雲梯爬城牆。

朱德、陳毅率領二十八團和三十一團一營離開高隴,冒著陰雨,在泥濘的道路上急行軍,一天走了130里,趕到了距永新城30里的澧田。恰聞贛軍第七十九團正迎面趕來,隨即在草市坳的黑棟山一帶設伏候敵。

草市坳是澧田、永新之間的一個山口,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一條山路繞著山腳轉,確實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5月19日上午,贛敵第七十九團團長劉安華率部大搖大擺地鑽進革命軍的埋伏圈。王爾琢一槍號令,革命軍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經過一個小時的激戰,敵七十九團被徹底打垮,團長劉安華被當場擊斃,革命軍繳槍數百支。緊接著,革命軍又乘勝追擊,再次兵臨永新城下。

正在永新城的楊如軒,突然接到報告說七十九團失利、革命軍已經打到永新城下,大驚失色!倉促間只好換便裝,從城牆上吊下,不料又被流彈擊中耳朵,嚇得癱倒在地,只得由衛兵架起來,往吉安方向狼狽逃去。

朱德率4個營的兵力,在一天內連打兩次勝仗,乘勝開進永新城。此役,革命軍殲敵1個團,擊斃敵團長1名,擊傷敵師長1名,繳獲了山炮2門、迫擊炮7門和大批槍支彈藥、軍需物資,徹底粉碎了贛軍的第三次「進剿」。

這是工農革命軍「二占永新」。

朱德率部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部會合後,江西國民黨軍隊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進剿」均告失敗,不僅未能撲滅湘贛邊界的紅色火焰,反而使火焰越燒越烈,他們不得不在6月中旬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規模更大的第四次「進剿」。

根據蔣介石的命令,這一次「進剿」為湘贛兩省的聯合行動,由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為總指揮,湖南省政府主席魯滌平為副總指揮。楊如軒掛了花,也嚇破了膽,因此,改由第九師師長楊池生任前線總指揮,統領贛軍的5個團,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由吉安向永新、寧岡邊界地區大舉推進。湘敵吳尚的第八軍第二師也出動3個團,在茶陵集結後,向酃縣進逼,企圖從西面騷擾根據地,配合贛軍的進攻。

這次的形勢比前兩次嚴峻多了。

毛澤東、朱德得知情況後,在寧岡古城召開軍事會議,分析敵情,定下了「對湘敵取守勢,對贛敵取攻勢」的方針,並再次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主力退出永新,集結寧岡,佯攻酃縣,牽制湘敵,迷惑贛敵。

這時,根據中共中央的有關指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已經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古城軍事會議後不久,敵軍就向井岡山根據地發起了大舉進攻。楊如軒率2個團、楊池生率1個團分別向新七溪嶺和老七溪嶺撲來。

七溪嶺,又稱梁公嶺,坐落在寧岡北面,素有上七(里)下八(里)之稱,山高路險,林木叢生,其北麓有藏龍潭,傳說裡面有一條白龍,潭水從兩山的峽谷向西流出,龍源口由此得名。峽谷的兩側有新、老兩座七溪嶺,一左一右,如兩扇鐵門,拱衛著根據地的大本營。兩座山嶺各有一條小路盤旋而上,通往寧岡的新城。如此險峻的地勢,確實是破敵的理想戰場。

遵照毛澤東提出的「集中紅軍,相機迎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各個擊破」的軍事策略,朱德作出了迎敵部署:二十八團迎擊老七溪嶺之敵,為主攻方向,殲滅七溪嶺之敵後向龍源口方向發展,會同二十九團殲滅龍源口地區之敵;二十九團和三十一團一營迎擊新七溪嶺之敵。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並向湖南方向警戒。

部署完畢,朱德親自指揮二十九團、三十一團一營迅速搶佔了新七溪嶺的制高點——望月亭。

6月23日,正值農曆端午節。

本來是吃粽子、賽龍舟的這一天,卻籠罩在一片戰火之中。贛軍楊池生的第二十七團憑藉精良武器,猛攻新七溪嶺,他們集中了數挺機槍,用密集的火力掩護大隊敵軍向紅軍的陣地衝鋒。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朱德軍長趕到望月亭,一面提起衝鋒槍親自對敵掃射,一面大聲命令:「搞掉敵人的機槍!」

應聲而上的是班長馬奕夫,他衝上前去,借著樹木、怪石的掩護,很快接近了敵人的機槍陣地。他扔出了幾顆手榴彈,只聽幾聲爆炸聲響,敵人的機槍陣地飛上了天,馬奕夫卻不幸中彈倒地。

敵人的機槍成了啞巴,紅軍戰士躍出掩體向敵人衝擊。不料,敵陣地中一挺未被炸壞的機槍又響了起來,一些紅軍戰士倒在了地上。

劇烈的槍聲把昏迷的馬奕夫震醒,他見敵人的機槍還在逞凶,一摸身邊,已經沒有了手榴彈,怎麼辦?他沒有猶豫,一點一點地向前爬去,等到敵人發現他時,他已經爬到了敵人的跟前。還沒等敵人反應過來,只見他一躍而起,抓住機槍槍管,用胸膛堵住了槍口。

敵人的機槍陣地被摧毀了,敵人的進攻一次又一次地被紅軍打了下去。

20世紀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出了個用身體堵槍口的英雄黃繼光,舉世聞名。但是,人們可曾記得,在保衛井岡山的鬥爭中,那位用身體堵槍口的紅軍戰士馬奕夫?

紅軍戰士的英勇作戰,徹底摧毀了白軍官兵的戰鬥意志。

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白軍士兵提起紅軍就談虎色變。在白軍士兵中甚至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共產軍腦上有個字,1個可當24個——奇怪的比例,為什麼不多不少,他們真厲害,我們是打他們不過的。」

新七溪嶺激戰正酣,老七溪嶺也是硝煙瀰漫。

當紅二十八團趕到了老七溪嶺時,敵人已先期佔領了有利地形。在不利的情況下,紅軍發動了3次衝鋒,均攻擊受挫。如不儘快控制老七溪嶺,不僅紅二十八團站不住腳,還可能使堅守在新七溪嶺的紅軍部隊腹背受敵。

情形萬分緊急,容不得絲毫遲疑。王爾琢立即組織了若干個以班、排長和共產黨員組成的衝鋒群,配備以最強的火力。這幾個類似於「敢死隊」性質的衝鋒群,輪番向敵人的陣地發起了衝擊。經過幾次猛撲,終於突破了敵人的陣地,控制了老七溪嶺的制高點,一直把楊如軒部壓迫到龍源口一帶。

埋伏在老七溪嶺右側武功潭的袁文才三十二團,趁機向楊如軒的指揮所發動攻擊。被紅軍打掉了一隻耳朵的楊如軒,早已領教了紅軍的厲害,他見大勢已去,立即上馬就逃。偏偏又飛來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右臂。楊如軒連頭都不敢回,帶傷奪路逃往永新。

朱德率領新七溪嶺上的紅軍,趁敵聞訊動搖之機,發起猛攻。楊池生部不支,開始向龍源口潰退,紅軍緊追不放,進入龍源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