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毛會師在羅霄山脈 南昌起義留下的火種

1927年10月初,當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周圍游擊,尋找南昌起義部隊的下落、企盼著跟這支部隊會合的時候,南昌起義的部隊又在哪裡呢?

在酃縣水口,毛澤東從敵人的報紙上獲悉,南昌起義部隊已在潮汕遭到失敗。

但是,報紙上沒有登,毛澤東也無從知道,南昌起義的部隊並沒有完全覆滅,尚有一支較為完整的隊伍。

這就是由朱德率領的留守廣東三河壩的起義軍一部。

留守三河壩,是起義軍前委作出的決定。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使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有了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可是這次以奪取城市為目標的武裝起義,在強敵的瘋狂反撲下,不得不在起義後的第三天,就按照預定計畫陸續撤出了南昌城,開始了鐵流千里的南征之路。

雖說撤出南昌城是不得已而為之,但起義軍並不氣餒。他們還有2萬名將士,他們還有信心!他們此行的目的很明確:打回廣東去,重新奪取廣東政權,恢複中國革命的策源地。

遠征是相當艱苦的。起義軍將士冒著盛夏酷暑,一邊跋山涉水長途行軍,一邊不斷地與前來堵截的敵人進行戰鬥。飢餓、疾病、傷亡、逃跑,時有發生,減員嚴重。待打下會昌、進入福建汀州後,起義部隊只剩下15000多人。

9月5日,起義軍前委在福建汀州作出了奪取三河壩後留下一部分兵力駐守,以主力取潮汕、再占廣州的決策。具體安排是:由第九軍軍長朱德率領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及第九軍教導團共2500餘人留守三河壩,警戒梅縣方面的敵人;周恩來、賀龍、葉挺等率第二十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等主力部隊乘船順韓江而下,直奔潮汕。

9月18日,起義軍順利進佔廣東大埔縣南面地勢險要的三河壩,按照預定計畫,朱德率領的小部分隊伍留在了這裡,主力部隊則未作停留便前往潮汕。這就是著名的三河壩分兵。

對於這次分兵,在起義失敗後很多人都予以指責,認為是起義部隊領導成員們的一個重大失策,因為它使原已兵力日益不足的起義軍力量更加分散了,從而直接導致了潮汕失敗。

從當時的戰術上來講,這一批評無疑有正確的一面。不過,從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發展方向來看,恰恰是由於有了這次的分兵,在起義軍主力一萬餘人潮汕失敗時,才保存了一支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才有了一支武裝力量北撤到井岡山,實現朱毛紅軍的偉大會師,為日後中國工農紅軍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由於有了這次分兵,在後來的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才有了朱德、陳毅、粟裕、林彪等一批叱吒風雲的人民軍隊將帥大展風采。

三河壩分兵釀成了潮汕失敗的大禍,留守三河壩的部隊也損失慘重。如果不分兵,也許起義軍暫時不會失利得那麼快。然而當時在一味要奪取大城市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兵力集中在一起,即使短期能堅持下去,最終還是免不了失敗的命運,並且很可能會失敗得更慘。或許這就是因禍得福吧。

不過,是禍是福,關鍵在人。留守三河壩的部隊要是沒有朱德等人的艱辛努力和正確領導,或許早就不存在了。可以說,是朱德等在危難關頭挽救了這支部隊。

這些,都是當初在作出三河壩分兵決策之時,人們所沒有預料到的。

留守三河壩的第二十五師是南昌起義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它是在南昌起義後由原二十五師的七十三團和七十四團、七十五團一部分編成,老底子就是北伐時期第四軍的葉挺獨立團。

二十五師的師長是周士第,黨代表是李碩勛。李碩勛就是後來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李鵬的生身父親。

然而,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是朱德。

受起義軍前委的指派,朱德以第九軍軍長的身份擔任留守三河壩部隊的總指揮。儘管有軍長和總指揮的頭銜,但是他與第十一軍的二十五師卻沒有歷史淵源,他的第九軍名義上雖然還有軍官教導團一個營的番號,其實也已合併到第二十五師裡面去了。所以,身為軍長的他,此時倒有點像是「客居」在這支部隊中的。第二十五師的官兵們對於這位剛剛到自己部隊來的最高領導,只感到他面慈心善,為人謙和,至於其它方面卻不太了解,威信就更談不上了。

不過,雲南講武堂出身、10多年前就在護國軍中當過旅長,又到德國、蘇聯學習過軍事的朱德,在第二十五師中,論資歷、論地位都是無人可比的,那些師領導自然得聽從他的指揮。

而且,在日後危難的日子裡,他憑著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智慧才能,贏得了所有官兵的敬佩和信賴,真正成為了這支隊伍的帶頭人。

主力部隊離開三河壩後,朱德便帶著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勛等仔細觀察了這裡的地形,連夜構築工事,準備隨時迎敵。

10月2日,梅縣守軍錢大鈞部2萬多人氣勢洶洶直奔三河壩而來。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起義軍戰士經過三天三夜的頑強阻擊,雖然大量殺傷了敵人,但自己也傷亡很大,並且陷入了敵人的重兵包圍中。鑒於掩護主力進軍潮汕的任務已經完成,為了保存實力,朱德下令部隊迅速轉移。

10月6日清晨,朱德和周士第率領第二十五師剩下的2000餘人撤出了三河壩,決定取道百侯、饒平到潮汕,與主力部隊會合。

可是,當他們抵達饒平以北的茂芝時,遇到了第二十軍第三師教導團參謀長周邦采帶領的從潮汕突圍出來的起義軍官兵200多人(粟裕、毛澤覃均在這支隊伍中),方知主力部隊已在潮汕失敗,領導機關解體,餘下1300多人在第二十四師第七十團團長董朗率領下,已退往海陸豐。

主力部隊失敗的消息就像一盆冷水澆在大家的頭上。雖然這時第二十五師與潮汕突圍出來的第二十軍第三師人員會合,又有了2500多人,但內部出現了嚴重的混亂和動搖,一些指揮員也處於不知所措的境地。

這真是一個異常嚴峻的時刻。粟裕回憶說:「敵人的大軍壓境,麇集於潮汕和三河壩地區的國民黨反動軍隊有五個多師,共約四萬人左右,其勢洶洶,企圖完全消滅我軍,撲滅革命火種。從內部來說,我們的部隊剛從各方面會合起來,在突然遭到失敗的打擊之下,不論在組織上和思想上都相當混亂。」「我們既孤立無援,又同起義軍的領導機構前敵委員會失去聯繫,一切只能由朱德獨立負責,當機立斷地作出決斷。雖然下面的部隊絕大部分都不是他的老部隊,領導起來有些困難,但在此千鈞一髮之際,他分析了當前的敵我情況,作出了正確的決策。」

為了確定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朱德一方面派李碩勛去向上級黨組織請示;另一方面,召集20多位指揮人員在茂芝的全德學校召開了軍事會議。

會議的氣氛相當緊張。

與會人員議論紛紛,有的主張去海陸豐,有的主張分散行動,有的則默不做聲。

朱德簡單分析了部隊面臨的形勢後,認為敵人主力正集中在南面,部隊如果再南下海陸豐肯定很危險;至於分散行動更是不可取,實際上等於丟掉了南昌起義的旗幟散夥。他堅定地對大家說:「主力雖然失敗了,但八一起義這面旗幟絕對不能丟,武裝鬥爭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現在,我們的處境很危險,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把八一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保留下來,有決心擔起革命重擔,有信心把這支革命隊伍帶出敵人的包圍圈,甩開敵人重兵,擺脫險惡的處境,和同志們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朱德慷慨激昂的話語,博得了一片熱烈掌聲。

這時,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黨代表陳毅站起身來說:「我堅決同意朱德同志的這些講話。同志們,我們一定要幫助朱德同志實現這個目標!」

「對,我們聽朱軍長的!」剛剛前來與第二十五師會合的二十四師政治部宣傳科長毛澤覃也表示附和。

朱德用感激的目光看了看支持他的同志們,繼續說:「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十分艱巨。第一,我們和上級的聯繫已斷,要儘快找到上級黨取得聯繫,以便取得上級的指示。第二,我們要保住這支軍隊,作為革命種子,就要找到一塊既隱蔽又有群眾基礎的立足點。湘粵贛邊界地區是敵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是個三不管的地帶,這一帶農民運動搞得早,支援北伐最得力,我們應當以此為立足點。第三,據最新情報看,敵人已從南、西、北方面向我靠攏,我們要從東北方向穿插出去。現在敵強我弱,我軍又是孤立無援,所存彈藥不多,行動上要隱蔽,沿邊界避敵穿插行進。第四,要繼續對全軍做艱苦的政治思想工作,要發揮黨團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扭轉對革命失卻信心的混亂思想,安定軍心,更要防止一些失敗主義者自由離隊,拖槍逃跑,甚至叛變投敵的嚴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