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革命需要一個落腳點 王佐邀毛澤東上山

在井岡山的西北面,有一座荊竹山,因山上長滿竹子,特別是荊竹而得名。它坐落在遂川和酃縣之交,一邊是呈鋸齒形的筆架峰,另一邊是像天宮中擂台似的平水巔。從這裡通過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雙馬石哨口,就可登上井岡山。

10月23日,遭受了大汾劫難的工農革命軍,來到了荊竹山。

經過一夜的激戰和一天的山地行軍,官兵們已是非常疲憊,有的戰士又飢又餓,見一時弄不到吃的,索性就在路邊的紅薯地里扒上幾個紅薯,邊走邊啃起來。當大家拖著沉重的步子來到荊竹山村時,卻意外地發現有人正在這兒等著他們。

這個人名叫朱持柳,是王佐隊伍的「探水隊」隊長。所謂「探水隊」,即偵探隊。王佐專門搞了七八個人,組成了這麼一個隊,負責打探四方的消息。

還是在毛澤東率隊進入寧岡古城,並在大倉與袁文才見面時,井岡山上的王佐就已知悉了一些情況。他與袁文才交往頗深,而且由於袁文才比他有文化、有頭腦,他對袁文才也非常信任。他聽說袁文才不僅接納了毛澤東的部隊進山,而且還在茅坪安置了毛部的傷病員,建立了毛部的後方留守處;而毛澤東也送給袁文才100支槍,真是又驚奇又羨慕。王佐不知道毛澤東是個怎麼樣的人,工農革命軍是一支怎麼樣的部隊,但他相信「老庚」袁文才的判斷力。既然袁文才都是那麼信任毛澤東,毛澤東就一定有其值得信任之處。

山外突然降臨的一支軍隊,以及帶領這支軍隊的一位神秘人物,不僅攪亂了井岡山區的寧靜,也震驚了佔據著井岡山的王佐。這位「山大王」急切地盼望能與毛澤東見上一面。

袁文才也熱切地希望毛澤東與自己的「把兄弟」王佐相識,他不僅詳細地向毛澤東介紹了王佐的有關情況,而且還表示要做王佐的工作,促使他也和工農革命軍走同一條道路。當工農革命軍離開茅坪沿井岡山麓游擊時,袁文才特意寫了一封給王佐的信交給毛澤東帶著,以作備用。

這封信果然派上了用場。工農革命軍游擊到水口鎮之後,毛澤東派艾成斌攜帶這封信上井岡山聯絡王佐。見信後,王佐最後下定了決心,立即派朱持柳率領他的「探水隊」下山打聽工農革命軍的情況,並代表他迎接毛委員上山。

於是,就有了荊竹山村的不期而遇。

當晚,在朱持柳的安排下,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就宿營在荊竹山村。而朱持柳則於次日凌晨,悄悄地派人急赴大井,向王佐報信。

24日早晨,百餘名工農革命軍的戰士集合在荊竹山村前的草坪上,草坪的旁邊有一塊稱之為「雷打石」的巨石。

毛澤東登上「雷打石」,對整裝待發的官兵們作了簡短的動員:「同志們,今天我們就要上井岡山了,要在那裡去建立根據地。那裡已經有王總指揮領導的農民自衛軍,他們在困難的條件下,仍然在山裡堅持鬥爭。」

說到這裡,毛澤東將站在他身邊的朱持柳介紹給大家:「這位就是井岡山上王總指揮派來迎接我們的朱隊長。」

聽說是特意來迎接隊伍上山的人,官兵們鼓起掌來。

毛澤東又接著說:「我們上井岡山,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眾搞好關係,要和王總指揮的部隊搞好關係,做好群眾工作。」

談到這裡,毛澤東大概想起了頭一天一些戰士擅自扒老百姓紅薯地里的紅薯充饑的事,他略為沉思一會後,神情嚴肅地說:「現在我宣布三條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籌款要歸公;第三,不拿農民一個紅薯。」

毛澤東的話音剛落,隊伍中一陣嘰嘰喳喳。他見有幾個扒了紅薯的戰士低下了頭,於是,他高聲問道:「這幾條都做得到么?」

官兵們齊聲回答:「做得到!」

毛澤東滿意地一揮手,部隊出發,朝井岡山前進。

在井岡山的大井,早已得到朱持柳送來消息的王佐,正忙著安排迎接毛澤東和工農革命軍。

大井已屬井岡山山上,王佐平時就住在這裡。為了歡迎工農革命軍,王佐把80多人的隊伍連同60支槍都集中到了大井,排列在路兩旁。他還叫人弄來了4頭大肥豬,一則可在革命軍進村時,舉行殺豬這一迎接貴賓的最隆重儀式;二則可以給革命軍打打牙祭,洗洗塵。

工農革命軍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經雙馬石、菖蒲洲,一路順利抵達大井。

王佐特意走出村口,迎接毛澤東。

關於王佐,毛澤東已是早聞其名,今日方得見其人。毛澤東感到他比起袁文才來,更像是一個地道的「山大王」。

而對於毛澤東,王佐也是久聞大名,今日相見,覺得毛澤東並不像是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的官場中人,而是一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普通人。

兩人一見如故,寒暄過後,並肩朝村中走來。

在村口,毛澤東和工農革命軍又一次受到了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歡迎儀式的隆重歡迎。

進得村來,王佐直接將毛澤東及其工農革命軍部隊帶到了新屋場營房,這是特意騰出來給工農革命軍住的。

接著,王佐又大擺宴席,為毛澤東和工農革命軍官兵接風洗塵。

工農革命軍的官兵又一次有了「家」的感覺。

既然到了家,就不能當外人。官兵們在自己住的地方,打掃庭院,挑水劈柴,忙得不亦樂乎。這可讓「老表」們大吃一驚,自古以來就是兵欺民、軍雇夫,哪有當兵的替老百姓幹活的?這一下,這支從沒聽說過的軍隊,可讓大井的百姓大開了眼界!

為了表示誠意和對王佐的感謝,毛澤東決定送給王佐70條槍,併當即以前委書記的名義寫條子給留在茅坪的余賁民,讓他如數撥付。

一聽毛澤東要送自己70條槍,王佐欣喜若狂。此前他聞知毛澤東送了袁文才100條槍,就羨慕不已,認為袁文才是交了好運。現在運氣降臨到了自己頭上,毛澤東也要給自己送槍,一送就是70條,不僅比他現有的全部家當還要多,而且比他現有的槍支還要好。這真是太好啦!

「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毛澤東慷慨送給王佐70條槍,王佐覺得自己也不能顯得小家子氣。於是,他送給毛澤東和工農革命軍500擔穀子和數百塊銀元。

穀子和銀元,對工農革命軍實在是太需要了,王佐的贈送,無異雪中送炭,毛澤東欣然收下了這份厚禮。

當晚,應王佐之邀,毛澤東還率部隊與王佐部一道,襲擊了拿山惡霸尹道一。尹道一是王佐的宿敵,在拿山一帶為非作歹,欺壓百姓。當部隊於翌日凌晨到達尹道一保衛團團部所在地——石門時,尹道一已聞訊而逃,工農革命軍一連連長員一民帶隊首先沖入村內,擊斃了幾十個團丁,砸爛了保衛團團部。而且,毛澤東還將繳獲的十幾支槍也全部送給了王佐。

毛澤東和工農革命軍的所作所為,王佐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第二天,王佐樂呵呵來到新屋場毛澤東的住處,誠心誠意地請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駐他的心腹重地——茨坪。

茨坪,歷史上叫過柿坪、仕坪。僅從這兩個名稱來看,或許是因盛產柿子而得名,或許是因出了個「學而優」的官人而得名。這裡可稱得上是井岡山的腹地,四周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中間的一塊盆地,居住著幾十戶農家。

王佐的司令部就設在茨坪,因而這裡可算是他的「巢穴」了。他敢於邀請毛澤東和工農革命軍進駐茨坪,就足見他對毛澤東已經相當信任。

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抵茨坪。

從茅坪到茨坪,距離本來不遠,毛澤東沒有帶領部隊直奔茨坪,而是沿著井岡山麓轉了一個圈,然後才應王佐之邀進駐茨坪。這一個圈,用了差不多20天的時間,而且歷經磨難。但是,這樣卻贏得了井岡山民眾的心,也取得了袁文才、王佐的信任,工農革命軍於是真正在井岡山立足、安家。

雖說是安了家,可真正回到了家的部隊並不多,除了在茅坪的後方醫院和後方留守處之外,毛澤東只帶了團部、特務連、一營一連等少數部隊,共計100餘人。一營的兩個連去打茶陵,作為左路游擊,仍未歸隊;三營在大汾戰鬥中失去了聯繫,下落不明。毛澤東在為部隊終於有了安身之處而高興的同時,也在暗暗地為這兩支部隊擔心。

幾天後,陳皓、宛希先等率領一營的兩個連來到了茨坪,他們不僅完成了襲擊茶陵、牽制敵人的任務,還在茶陵、攸縣一帶的游擊中,打土豪、搞宣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當他們舉著紅旗、排著隊伍進入茨坪時,不僅部隊沒有多少損失,還帶回了一批現洋和一大捆報紙。

革命軍的兩支隊伍重逢在井岡山上,一時間,紅旗招展,茨坪成了革命軍的天下,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