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長征中的聶榮臻

長征,鐵流二萬五千里,中國工農紅軍在前有敵人攔阻、後有敵人追擊的艱難形勢下創造了這一時代壯舉。當時,紅軍不僅要戰勝數倍於己的反動軍隊,還要戰勝自然界的千難萬險,為自己尋找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

1934年10月中旬,紅1軍團近2萬名將士先後離開了根據地的群眾,告別了為之浴血奮鬥的山山水水,踏上了尋求解放全中國的漫漫征程。

紅1軍團政委聶榮臻離開瑞金時,正當夕陽西下。

太陽,像一個巨大的紅色的輪子,落在遠處的山邊上,從山的缺口背後射出了一束束很長很長的光線,它好象在收回一切力量。層層疊疊的群山,漸漸變成了紫褐色的一抹,塗在天際線上。瑞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走出家門,默默地站在道路兩旁,用眼淚、用憂慮的表情為紅軍送行。聶榮臻走在隊伍里,不時地回過頭來。他太激動了,真捨不得離開瑞金的山山水水,捨不得離開送別的鄉親和戰友。快三年了,他親眼看到根據地人民向紅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兒女,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送鹽送糧,調治紅軍的傷病員,他們把自己的血輸到傷員身上;他們不分日日夜夜,同紅軍並肩站崗、放哨,建設蘇維埃政權。現在,紅軍要走了,反動派會更加兇狠地鎮壓和蹂躪這塊紅色的土地……想到這裡,聶榮臻依依不捨,放慢了腳步。

紅軍出發時,把印鈔票和宣傳品的機器以及印好的宣傳品、紙張,還有兵工機器等大量笨重的物資都帶上了,真像一次大搬家。聶榮臻自己的行李只有一條毯子、兩條被單,幾件換洗的衣服和一套灰色的絨衣。這是他南征北戰的全部家當。進入五嶺山區以後,這種大搬家式的轉移和「甬道式」的行軍隊伍擁擠不堪,行動緩慢,每天只能前進二三十里。

載重行軍極其艱難;蔣介石又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設置了四道封鎖線。

第一道封鎖線是蔣介石經常吹噓的所謂「鋼鐵封鎖線」。1軍團對面的敵人是國民黨廣東部隊的一個旅。這股敵人發現紅軍主力突圍以後,邊打邊撤,似乎無心戀戰。聶榮臻指揮部隊經過3小時激戰,就把這道「鋼鐵封鎖線」衝垮了,紅軍主力在1、3軍團的掩護下,從南康、大庾嶺邊緣地區進入廣東境內。

第二道封鎖線設置在湖南桂廣、汝城至廣東城口一線的山上,守敵主要是陳濟棠的部隊。儘管這裡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互相連結,但由於陳濟棠履行了同紅軍簽訂的秘密協議,只進行了形式上的堵擊,主力紅軍沒有費多大勁,一軍團卻遇到了一個小小的「釘子」。

第1軍團對面之敵是一批保安部隊,他們沒有和正規紅軍交過手。不知何種原因,陳濟棠關於為紅軍放行的命令還沒有傳到這個部隊,他們駐守一個叫城口的路隘,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紅2師6團團長見此情形,命令1營佯稱國民黨的軍隊,從正面前進,與敵人糾纏,2營從側後迂迴,很快繳了這股敵人的械。當他們看清站在面前的是紅軍時,驚訝極了,一個個舉起手,說:天哪,紅軍怎麼來得這樣快。

突破兩道封鎖線以後,蔣介石通過空中和地面的多種偵察手段,基本判明了紅軍的突圍企圖。蔣介石得知紅軍主力已經跳出封鎖線,氣得火冒三丈,拍著桌子罵這個「飯桶」,罵那個「混蛋」,罵了整整半個小時,又氣急敗壞地命令部隊堵擊圍殲紅軍。

第三道封鎖線設在粵漢鐵路沿線湖南境內的良田至宜章之間。這個地段,公路鐵路交通都較發達,敵人調遣兵力非常方便,敵人在這一線也修了不少碉堡。

為了掩護全軍順利突破第三道封鎖線,黨中央要求1軍團派一支部隊控制粵漢鐵路東北約10多公里的制高點——九峰山,掩護中央縱隊從九峰山以北至五指峰之間的安全地帶順利通過。

九峰山,峰巒連綿起伏,那九座峰頂,從上到下全是蒼黑的岩石,有的地方非常突出,有在轉瞬間就可能傾倒下來的感覺;有的地方又凹了進去,裡面似有很深的岩洞。山坡上到處長著枝椏彎曲的野生雜木,就像巨人身上長出的粗毛一般。紅軍如果佔領了九峰山,就可以阻止廣東軍閥先期佔領粵漢線上的樂昌,阻止他們從樂昌向紅軍中央縱隊發動襲擊和堵截。

左權參謀長建議說:是否可以派一個連到樂昌去偵察一下,看看敵人到什麼地方了。

聶榮臻說:偵察也好,不偵察也好,軍委的命令必須執行。說不定你去偵察時敵人還沒有到,當偵察連回來時,敵人就到了。軍團擔負著掩護中央縱隊的重大任務,我們決不能做沒有把握的事。不一會兒,聶榮臻又說:派出偵察連偵察,我同意。但部隊必須遵照軍委的命令,控制九峰山。

左權馬上命令偵察連去樂昌偵察。

不一會兒,偵察連長跑來報告說:通往樂昌的大路上已經看見了敵人的汽車。

11月6日下午3點,軍團部到達離九峰山不遠的一個小村莊。

不久,彭德懷指揮3軍團的3個師也先後佔領了宜章、良田等城鎮,從右翼保障了中央縱隊的安全。

聶榮臻同戰士們一起翻越九峰山的時候,是個雨天。起初雨點還只是稀稀落落的,不多時,雨水就嘩嘩地像瀑布一樣傾瀉下來,天公不知為什麼震怒,立時收走光明,使大地黑得如同夜晚。連日行軍,聶榮臻的雙腳磨起了泡,磨破了皮,雨水一澆,火辣辣地痛。九峰山上沒有村莊,遠近看不到一戶人家,部隊在崎嶇的羊腸小道上行進,疲勞、飢餓、寒冷,像三個惡魔,折磨著聶榮臻和他的戰士們。電訊傳來,中央縱隊和兄弟部隊都通過第三道封鎖線了。聶榮臻也興奮起來,忍著腳上的劇痛,緊走幾步,站到一個山坡上,摸一把滿臉的雨水,對大家喊:同志們,加油呀,中央縱隊趕到我們前面,已經越過封鎖線了。

雨還在一個勁兒地下著,部隊加快腳步行進,戰士們回頭只望見九峰山莽莽蒼蒼的背影。

紅軍突破第三道封鎖線以後,蔣介石越發坐立不安。他精心組織了數十萬部隊,滿心希望這每一道都成為截殺剿滅紅軍的「鋼鐵封鎖線」,不想,皆被機智勇敢、不畏犧牲的紅軍全部突破了。為了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蔣介石費盡心機,調遣湖南、廣東、廣西的軍閥部隊,作出了三項決策。他於11月12日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西路軍和薛岳、周渾元的部隊共16個師77個團專事「追剿」紅軍;命令粵軍陳濟棠的主力進至粵、湘、桂邊境,截擊紅軍;命令桂軍白崇禧用5個師的兵力控制灌陽、興安、全州至黃沙河一線,堵截紅軍。

湘軍軍閥何鍵,上過保定軍官學校,當過瀏醴游擊隊司令,在1927年的「馬日事件」中積極反共有功,後升任湘贛「剿匪」總指揮,因其在江西「圍剿」紅軍時屢戰屢敗,很不得志。這次蔣介石又給了他一頂「追剿軍總司令」的桂冠,他趾高氣揚,以為這一次必定可以大功告成。他上任以後,迅速將「追剿軍」分為五路。第一路由劉建緒任司令,率領4個師在黃沙河地域集結,築堡堵截;第二路由薛岳任司令,率領4個師在零陵地區集結;第三路由周渾元任司令,率領4個師向道縣方向追擊;第四路由李雲傑任司令,率領兩個師配合第三路行動;第五路由李溫珩率領一個師,配合粵軍和桂軍行動。這薛岳和周渾元的第二路和第三路軍正是後來同聶榮臻交手的敵人。

湘、桂、粵三路軍閥,多至25個師。蔣介石滿以為這樣部署萬無一失,一定能夠把紅軍圍殲在湘江以東地區。但是,這三路軍閥之間存在著相當複雜的矛盾,他們都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考慮部隊的進退,誰也不想先和紅軍交手。當紅軍主力進至湖南、廣西境內時,薛岳、周渾元的部隊行動遲緩。從宜章至湘江的廣大地區,敵人沒有修築堡壘,防禦力量薄弱,出現了有利於紅軍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裂痕」。

突破第三道封鎖線後,紅1軍團在中央縱隊的右翼前進。他們的前方,是兩條由南向北流人洞庭湖的大江,一條是瀟水,一條是湘江。

何鍵急於向蔣介石表功,想把右翼的紅軍殲滅在瀟水之濱,命令薛岳和周渾元的部隊在天堂圩與道縣之間的瀟水之濱合擊1軍團的部隊。道縣原名道州,緊臨瀟水西岸,是當地一個有名的縣城,也是瀟水河上的一個大渡口。1軍團若想掩護中央縱隊渡過瀟水,就必須先搶佔道縣。1軍團把搶佔道縣的任務交給了陳光、劉亞樓指揮的紅2師。

紅2師打頭陣的是4團。4團團長耿飈和政委楊成武率領部隊,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向道縣急進,於11月24日拂曉攻人道縣。由於薛岳和周渾元的主力部隊行動遲緩,道縣守敵兵力不多,耿飈和楊成武的部隊只用了個把小時就消滅了此處的守敵。擔任迂迴的5團和6團也及時趕到了,他們向零陵方向派出了警戒部隊,攔阻薛岳的主力,同時在瀟水河上的葫蘆岩、蓮花塘、九井渡等地架設浮橋,掩護中革軍委後續部隊過河。中央縱隊到達之前,聶榮臻親自到浮橋上查看了。滔滔瀟水,被英勇的紅軍馴服了,河面上洶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