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江湖遊子 第九十四章 推波助瀾

尹南芳嬌滴滴嘆氣道:「也不能算正式採訪,只是一個私人訪問,其實我也睡不著,想找梅先生這種人聊聊。我和你一樣剛從現場回來,心裡很不好過。」

現場?這是一個誤會,遊方也沒多解釋。見尹南芳這種表情語氣,他站起身來披了一件上衣,從小酒櫃里拿了一瓶水放在她面前,不動聲色的問道:「遇到這種事情,誰的心情都不好,不知道尹小姐想與我聊什麼?」

尹南芳似是自言自語道:「這幾天我常常在想,有些人連死都不怕,為什麼……?」

這句話只說了一半,但遊方已經聽明白了,指著茶几上的透明礦泉水瓶道:「他們不是你,他們打工只為掙錢而已,日復一日在流水線上重複同一個動作,會感到看不見希望的疲憊,有時候人們只是想解脫,似乎一切都輕鬆了,而不是發泄。

對一個正常人來說,這裡環境所缺失的因素太多。以前你們這些媒體,總是抱怨傳統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太多,效率低下浪費資源,應該輕裝上陣。很有道理,但未嘗不是只為資本發出的聲音。像鴻彬工業園這種規模,本身就已經形成一種社會。

很多人在社會中,也許工作本身得不到精神需求的滿足,只是生計,但可以從社會環境的交流中得到其他的彌補與安慰,比如家庭、比如朋友、比如社會活動、比如業餘愛好。而這裡的環境,不能說完全沒有這些因素,但被極大的壓縮了。

追求的只是資本的效率,人性本身已經簡化為人力資本,這是近代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上提出的一個最冷冰冰的概念,現在流行的『人力資源』概念也是一種婉轉的修飾。當外界的社會職能失去制衡之後,這裡就只會為了追求效率而效率。

這個問題不是鴻彬工業園所獨有,但在這裡被集中放大了,蚊子叮了一個包,也許不在乎,但是這個包有拳頭那麼大,你不覺得可怕嗎?這裡發生的意外有些可能不是意外,但是更多意外中,人們所具備的不是你所謂的勇氣,更多的只是想放棄。

這裡精神上的冷暴力很明顯,管理中的直接暴力也存在。有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麼不選擇離開?其實每天離開與進來的人都不少,選擇適應與選擇改變的人是絕大多數,但不要小看環境對人的暗示,還有再度面對未知環境那種莫名的恐懼。」

遊方一口氣說了這麼多,他是真的想找人聊聊,尹南芳既然自己送上門來,那就陪聊吧。尹南芳聽得直眨眼,好半天才說道:「梅先生真有見地!」

遊方很慚愧的答道:「也不都是我的見解,以前旁聽經濟學的時候,有些概念不太理解,曾向一位導師請教。」這倒是實話,上面有些話也不像出自他本人之口,他在北大蹭過經濟學,也曾在閑聊時偶爾向吳老請教過。

吳老是考古學家不是經濟學家,但學識淵博,就資本、效率、社會組織形式與環境談了一些。吳屏東不可能未卜先知了解今天鴻彬工業園的具體情況,遊方只是引用了吳老的一些觀點,說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尹南芳身體湊近了一些,追問道:「我原來認為梅先生的專業只是人居環境學,原來您對經濟學也有研究。導師?你在國外哪個大學拿到的學位?」

遊方搖了搖頭,避而不談道:「不是經濟學,是社會學,很多人不都說過嘛,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我想說的已經說了,不知尹小姐深夜來訪,有何賜教?」

尹南芳:「很高興能了解梅先生的態度,面對大眾媒體,你還有什麼個人觀點?」

遊方看著她:「有些話我早就想說,雖然我不是做媒體的,但也明白一些道理,對於這種不幸的即時報道,應該是有忌諱的。首先就要注意不能過分去渲染,將一種個人無奈的不幸,描寫為自己所期待的悲壯事迹,使同樣處境的人意識到這種暗示。

你本人不在那種處境中,又掌握了話語權,就不能表現出興奮與期待。思考它為什麼會發生,怎樣才能不發生?但不要議論同樣的不幸是否會再發生、何時還會發生?人或多或少都有代入感,看一部小說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同樣環境中的人?至少在事情還沒過去的時候,不能營造這種環境的暗示。

盡量不要直接報道場景細節,迴避使用刺激性與暗示性的語言,防止引起效仿。不知尹小姐與同行們,是否注意到這些沒有?到目前為止這一系列的意外,如果能夠證明什麼問題的存在,已經足夠證明了,不要在同樣的事件上推波助瀾。」

尹南芳眨了眨眼睛,神情彷彿很可憐,嘆了一口氣道:「梅先生說的很有道理,我也只是一個打工的記者,有些報道自己做不了主。但是我有內部消息,從明天開始,對事件的報道就要受限制了,恐怕梅先生擔心的情況不會再發生。」

「哦?」遊方怔了怔:「真是這樣的話,我倒有個建議,不知尹小姐願不願意聽?」

尹南芳很感興趣點頭:「梅先生請說。」

遊方:「我讀你們報紙,看見上面刊登了各機構的心理干預熱線,這種程度的干預不能說沒效果,但只是在安撫人們怎樣去調整心態。尹小姐這麼有同情心的人,你們這麼有良知的媒體,其實還可以做一件更有效的事情。」他送出了一堆高帽子。

尹南芳又湊近了一點:「什麼事?」

她坐在長沙發上,遊方坐到了斜側的單人沙發的扶手上,探過身子一隻手扶在尹南芳身後的沙發背上,面帶迷人的微笑:「法律援助熱線,如果社會機構提供的不夠,你們自己也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啊?很多事情不是沒有法律規定,一方面有些員工自己不了解,另一方面,也缺少人幫助他們去使用。

舉一個例子:別的事情也許有難度,但至少在員工離職這一塊,目前這個情況,是應該有外界干預援助的。假如有人想走,可以繞過個人面對企業的不正常刁難,由法律援助機構替他們交涉辦理。個人該承擔的損失就承擔,不該承擔的損失可以挽回。這不需要違反任何法律,而且處理同樣事件的效率是相當高的,援助成本會越來越低。」

尹南芳一皺眉:「你的意思,是要我們報社鼓勵鴻彬工業園的員工離職?」

遊方直搖頭:「你完全誤會了,我不是這個意思,就算是現在,每天應聘進廠的工人仍然很多。這只是一種人氣的宣洩方式,讓每個人都知道,如果想離開,可以通過正常的途徑合法的離開,不必自己去面對一個龐然大物。

腿長在人自己身上,但並不是想走就能走,除了應該承擔的經濟損失之外,無形中需要面對難看的臉色、手續的刁難、過程的折磨,有形中可能還會面對不合理的內部規定、相關人員的謾罵、甚至直接的人身傷害。面對鴻彬工業園這麼大的公司,會產生挫折感與恐懼感。

假如自己不必面對這一切,感覺又會怎樣?我可以肯定,在這裡打工掙錢的,絕大部分人不會真的走,但是多了一種相對容易的選擇,等於在心裡有了一條腿,壓力會小很多。這種法律援助干預,比單純的心理安撫要有效的多!而且不僅針對鴻彬工業園。

你們報杜為什麼不做這種嘗試呢?現在有很多介紹就業的社會機構,卻很少有代辦離職的,有糾紛的話,都是個人聘請律師單獨辦理,很多普通人根本玩不起。你們報社如果這麼做了,可以利用目前這個契機賺足眼球,再呼籲政府機構增添具體的社會職能,如果影響很大的話,說不定還會催生出一個新的社會行業,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尹南芳愣了半天才道:「媒體的呼籲,應該推動制度的改革,比如工會制度、法制環境。你的建議,並不能改變問題的實質。」

遊方苦笑道:「我的建議其實就是一種環境改變,它可以延伸為更多改變的契機。至少眼下這件事,從你們媒體的角度能解決什麼實際的問題,最快最由效就是這一招,它也不妨礙你們繼續呼籲其他的事。……我從風水人氣角度還有別的想法,但沒法建議報社去做什麼。」

尹南芳語氣一轉:「這個,我們媒體承擔的成本風險與社會風險比較大,我會請示領導,看看能否呼籲政府與社會機構的參與。……能問個私人的問題嗎,鴻彬工業園請你來,報酬是多少?」

遊方失望的將屁股從扶手上又挪回到沙發裡面:「這個問題,你應該去採訪鴻彬工業園。」

尹南芳笑了笑,眼神中不自覺又流露出一種媚態:「個人隱私問題,梅先生不方便說,那麼能問另外一個問題嗎?鴻彬工業園這次請您來,目的是什麼?」

遊方也笑了笑:「不論目的是什麼,從一個風水師的角度,我只想改善環境中的問題,很可惜,我只是梅蘭德。」

尹南芳:「尹先生不要誤會,您生活在海外,接受的也是西方教育,我問鴻彬工業園給你的報酬,其實是想提供相應的、令你滿意的報酬,請您披露一些事情,請放心,我們可以不透露您的身份。」

遊方的臉色變了變:「你們?原來尹小姐不僅是一家媒體的記者,不知你想要我說什麼?」

尹南芳的身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