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江湖遊子 第四十六章 人生無處不江湖

遊方還真的是故意逗老頭一樂,他的武俠小說倒是看了不少,因為吳老喜歡看,家裡歷代武俠著作收藏了一柜子,但遊方畢竟是老江湖,清楚現實中的情況。有些事以前雖然沒有見過,可聽說了也能想明白,不是很多武俠小說中描寫的那麼回事。

比如劉黎提到的「松鶴谷向家」,無非是一個精通風水秘術,尤其擅長風水陣法的家族,傳承已久於是創出了字型大小。而遊方自己如果想吹牛的話,不也可以自稱「白馬驛游家」的人嗎?

父親游祖銘雖然還算一號人物,奶奶莫四姑,父親游祖銘以及成元,成方這一對姐弟都不是好惹的善掛子,但「白馬驛游家」人丁不旺,字型大小不算響亮,嚴格說起來沒有自成派系。游家得自莫四姑的江湖冊門傳承,其實是莫家原八大門的一個分支,包括遊方自幼打下的根基都是在莫家原學的。

而莫家原八大門自成派系,倒沒聽說過有什麼掌門,但九十多歲的莫老太公解放前就是族長,精通江湖八大門所有手段與真功夫,且另有秘法傳承,各門行事的江湖規矩也是他在監督。說老太公的地位就相當於莫家的「掌門」或者是「宗主」也未嘗不可。

一般的普通家族可能沒這種講究,但只要有屬於家族或某個團體的財富歷代繼承下來,必然都有一個類似於「掌門人」的角色。當代的財團或家族企業還要選董事局主席呢,其道理是一樣的,無非是稱呼不同。而江湖功夫或風水秘決,也是一種特殊的傳承財富,甚至花錢都買不到,這個團體的規模與影響大了,也就形成了所謂的門派。

莫家原八大門也有傳承信物,是一支有象徵意義的長鞭,由上代族長交給下代族長同時另有秘法相傳。假如莫老太公丟了長鞭或被人撿到送了回來,莫家人一定會表示感謝,但若此人拿著長鞭要做莫家族長,不被揍的滿頭包才怪!

劉黎被遊方逗笑了,拿著玉牌繼續解釋道:「尋巒派傳承還在,但如今傳人之間彼此不合,沒有一個能壓住陣的掌門人物,這裡面牽扯到很多利益的歸屬,其中門道你應該明白的……這塊玉牌畢竟是傳承象徵,被尋巒派中有地位的人得到,作用非常大。假如江湖上有身份的人找到它,交給誰講究就多了,私下裡可以有不少好處。」

遊方眨了眨眼睛,故意「露怯」問道:「我拿著它找到尋巒派的人,也有不少好處嘍?」

劉黎一撇嘴:「你不行,至少現在這兩把刷子還不行!如果公開送回去,總不能公然敲一個門派的竹杠吧?無非是圖一聲謝,還得編個故事交待清楚它的來歷,必定有人會在暗中調查你,畢竟陸文行當年是下落不明。……如果私下裡交給某人想敲一筆好處,你也得有討價還價的資格。遇到客氣的,給兩個小錢就打發了,遇到心地陰險的,直接明偷暗搶拿走,你能有什麼辦法?……而松鶴谷向家就不一樣了,人家有敲竹杠談價碼的資本,隨便給玉牌編個說得過去的來歷,別人也不好追究。」

遊方點了點頭:「江湖風波險惡,竹杠不是那麼好敲的,就連做善事都得小心點!……胡旭元要搶這面玉牌,就是貪圖尋巒派的好處嗎?」

劉黎搖了搖頭:「若胡旭元和你一樣小家子氣,有這種敲竹杠想法倒也說得過去。但左狐先生身為一門宗主,想法必然不一樣,他可能會圖謀間接控制整個尋巒派,那好處可就是應有盡有了。」

遊方附和道:「本錢不一樣,能做的生意就不一樣,是我和胡旭元的區別;地位不同,眼界就不同,想的事情當然不一樣,是我和左狐的差距。」

劉黎又笑了,訓了一句:「自己知道就好,別以為會兩下子就了不起,半瓶子醋亂晃!……但這塊玉牌還有講究,一般人不清楚,向左狐可能知道一些,它不是普通的器物,而是一塊玉箴,裡面記錄了尋巒派自古相傳的風水秘訣——尋巒決的心法。」

遊方這回是真的吃驚了,將玉牌從劉黎手裡拿過去研究了半天,它既不是空心的上面也沒有微雕文字,靈覺感應毫無結果,疑惑不解的問道:「尋巒決?我小時候看過,還會背呢!難道那是不是真經,另有秘法相傳,藏在這塊玉裡面?哪兒呢,哪兒呢?」

劉黎反問道:「你背的是哪一部尋巒決?」

遊方:「當時然宋朝賴布衣寫的《尋巒決》。」

劉黎:「你背的不會有錯,就是那部自古相傳的尋巒決,它當然沒必要寫在玉牌裡面,所謂留在玉箴中的心法,不是秘訣文字,而是一種見知靈引,幫助後來人感悟真意……」

什麼叫見知靈引?有些東西很難空談清楚,比如風水陣法。遊方小時候在風水書中學的再多也沒有真正的用處。但是掌握靈覺之後,被劉黎誆到八大處轉了一圈,切身感受到地氣靈樞的運轉與呼應,隱然構成了天人相合的巨大法陣,對風水陣法便有了直觀的理解與切身的認知。

從這個角度講,八大處就是一種見知靈引。而真正的高手,能將這種文字無法描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知,通過神識凝鍊在特殊的器物上,方便後來人體會。

器物所謂的靈牲,就在於它與人之間能產生的精神共鳴,這一點遊方在練劍時有切身的感受。

所謂靈性往往是很獨私的感受!比如換個人用那柄劍,未必會「看見」一個叫秦漁的女子,那僅是遊方自己的特殊機緣所賦予它的「心像」。但「見知靈引」卻是另外一種境界,不論後來者是誰,只要功夫到了地步,都可以在器物上感受到前人特意留下的信息。

這麼一解釋,遊方倒是明白了,把玩著玉牌道:「看來我的功夫還不夠,待到化靈覺為神識之後,就可以了吧?」

劉黎微微一笑:「那也差得遠,至少要有左狐先生那種本事才行。」

遊方有點泄氣,眼珠一轉,將玉牌遙過去道:「您老人家一定有這個本事嘍,要不看看玉牌里的見知靈引是什麼?」

「我就試試吧,好些年沒見過這種東西了。」劉黎面帶得色接過玉牌,握在手心微閉雙眼一昏高深莫測的樣子。遊方也瞪大眼睛在一旁看稀奇。然而僅過了片刻,劉黎突然臉色一變,睜開眼睛呵斥道:「小遊子,你怎麼把它給煮了!」

遊方一怔,隨即解釋道:「這塊玉牌也被陰氣封存了多年,玉器雖沒有大礙,但表面硬度也會稍軟一些,要很長時間才會恢複。我用江湖冊門『水火齊攻』的辦法加速回火還陽,放在火上用水煮了幾天。」

劉黎長嘆一聲:「玉器不怕封存,所以適合煉製箴物,慢慢回火還陽也就是了,你何必多此一舉?不怕外行人不敢動,就怕只懂一半的內行人亂動啊!這塊玉箴中的見知靈引讓你給抹去了,可惜了尋巒派前輩祖師的一番凝鍊心血。」

遊方愕然道:「我不是故意的,那怎麼辦啊?」

劉黎大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其實也沒什麼,《尋巒訣》仍然流傳,而歷代地師所學,當然包括各派地理風水之法。待到你將來有了地氣宗師成就,將自己對尋巒訣的感悟見知,以神識凝鍊於玉牌中,不就可以補救了嗎?」

遊方追問:「很難吧?要到什麼境界才行?」

劉黎掂了掂玉牌:「假如它是一本書,讀之尚且不易,更何況寫出來?談風水地氣功夫,與你言之尚早,我也不好回答。你懂內家拳法,可以打個比喻,至少要有相當於『形神皆妙,與道合真』的境界才行。……你要記住了,這次可不是欠我人情,而是欠了千年之前風水大俠賴布衣前輩的人情。」

遊方很懊惱,他家傳冊門所學就是鑒別與修復器物,並以此為得意,但今天卻自作聰明毀了一件難得的珍奇器物,那種挫折感不是別人能體會的。雖不甘心但也無奈,誰叫自己學藝不精呢?想了想他又問道:「尋巒派是什麼來歷,與賴布衣前輩有什麼關係?」

……

在風水堪輿界大名鼎鼎的賴布衣,原名賴風岡,字文俊,自號布衣子,又號先知山人。他是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一生相當有傳奇性,頗難考證。《夷堅志》記載他在建陽縣當過官,喜好相地術,於是棄宮浪跡江湖。還有傳說他生於宋徽宗年間,九歲就高中秀才,後來曾擔任國師之職。由於遭到了秦檜的排擠,他棄官雲遊,自稱布衣子,故此世稱賴布衣。

賴文俊撰有《紹興大地八鈴》及《三十六鈴》,在《天一閣書目》中有《地理大成》15卷,以賴文俊所撰《催官篇》為首卷。只有在江湖風門傳授的秘法中,還有一部《尋巒訣》。

賴文俊身為一代風水大師,不僅繼承前人的堪輿理論,還創立了天星風水學。直到今天,他創立的「天星撥砂法」和「輔星水法」仍被風水界廣泛使用。他還創立了「人盤」,即在羅盤的「天盤」、「地盤」基礎上,加入「人盤」,使羅盤上天地人三才齊備。

然而其人真正流傳的事迹並不在於風水,賴文俊當年的足跡幾乎踏遍了中國,一路留下了仵多傳說,被稱為「風水大俠」。在當代,他的故事還成為了不少武俠小說以及影視作品的題材。

賴布衣給嫡傳弟子留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