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江湖遊子 第七章 讀書可以治病

原來老頭給的這頁紙是讓遊方去誦的,所謂「誦」很有講究,先要默記於心一字不差,然後在心中朗聲念誦,卻不要開口發聲。不發聲又怎能朗聲?此時要精神專註,一字字認真默誦,就和平常的大聲朗讀一樣,只是唇齒不動不真的出聲,但每一字誦出在腦海中彷彿有迴音。(註:書友若感興趣,可以自己試一下。)

老頭對遊方還另有要求,以跨步行樁之法,配合呼吸與全身的勁力運行,邊走邊誦,要意念渾厚、字字清楚、誦出音節抑揚的流暢感與節奏感。

這樣就成嗎?遊方將信將疑的收起這頁紙,試試也無妨,他本就沒把希望寄托在這怪老頭身上,已打算回家鄉找二舅公和莫老太公求助,不料又被老頭堵上了。

遊方連聲稱謝,正想和老頭解釋自己並無意拜師去學什麼風水,不料劉黎話鋒一轉先開口了:「小遊子啊,你現在的根基太差,還沒資格學我的地師之術。這樣吧,你既然是習武之人,就以武功養形神,等治好元神之傷,練到『內外交感』之境,我再考慮是否收你為徒吧。」

內外交感?應該就是拳腳功夫中所說的「有觸必應,隨感而發」,上乘功夫的第二層台階,劉黎本人的拳腳功夫也是此境界。但劉黎的意思可不是要教遊方武功,而是讓他學風水地師之術。

遊方趕緊道:「老前輩不必考慮了,我不想做地師。風水那一套道理是有道理,但那些神神叨叨的東西我從來不信。」

劉黎:「別那麼武斷,你還不了解我的傳承是什麼,可知地師之意?」

「地師就是風水術士的古稱,其實這套東西我都懂,正因為懂,才對裝神弄鬼那一套不感興趣,你老人家別不高興,我不是說你。」遊方可沒有誇口,歷代風水玄學他從小就有研究,各種風水流派的手法和講究沒有不會的,認識吳老先生之後,他也明白了其中的很多道理,但對牽強附會的神異之說更加不信。

內行人的質疑才會真正的頑固,正因為他什麼都懂,所以才看的明白。劉黎聽了竟然沒生氣,只是端著酒杯饒有興緻的問道:「為何不信?舉個例子說說看。」

遊方想了想:「就說那些盜墓賊吧,盜大墓往往都請懂風水的掌眼先生。想想那些墓主人,當年請地師按風水布穴,卻成了後代蟊賊掘墓的線索。若風水真有神異,為何不能護佑,反讓屍骨遭殃?這就是個笑話!」

劉黎一撇嘴:「你說的有道理,但這道理卻偏了!採花淫賊犯了案,卻怪人家姑娘長的漂亮,事情不能這麼論的。……你也許誤會了,我這一門的傳承不是憑空捏造的神異之術,而是真正的地師秘法,地師這個名號,也不是隨便叫的。」

地師是自古對風水術士的尊稱,但劉黎又說了這兩個字的另一種寓意,它是一種稱號也是一種傳承,號稱地氣宗師。據說歷代地師秘傳之學,不僅可以感應地氣運轉,勘察山川地理脈絡,還可匯聚天地靈氣相助修鍊形神,甚至還有運轉地氣靈樞之妙,達到種種不可思議的神奇境界。

劉黎一提這些就來了精神,左手舞著筷子右手晃著酒杯,口中滔滔不絕。講了半天只見遊方一言不發瞪大眼睛滿臉古怪,他才停了下來問道:「幹啥這麼看我,你不信?其實不信也是應該的,因為你還沒有入門。小遊子,你的福氣來了,好好努力,將來未嘗不可拜我為師。」

今天見面到現在,老頭看上去一直很正常,但此刻遊方幾乎又懷疑老人家犯精神病了,是不是練功把腦袋練糊塗了,像自己一樣傷了元神?他說的東西太玄,遊方沒法相信。退一萬步講就算是真的,但江湖上有句俗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遊方可不敢相信這麼大的好事會莫明其妙的落在自己頭上,老頭給個套他就鑽進去,也枉稱江湖八大門的傳人了。

遊方不緊不慢的問了一句:「老前輩,聽您說的這麼神奇,是否有折福、折壽、折運之憂呢?據我所知練武不慎還有形神皆傷的可能,何況您說的這些。」為了客氣這句話只說了一半,言下之意劉黎自稱收過八個徒弟都未得善終,若地師傳承真有那麼神奇,為何連命都保不住呢?

瞬間之前還是神彩飛揚的劉黎,臉色立刻暗淡下來,自斟自飲連喝了好幾杯酒,這才嘆息道:「古人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世事非止風水而已,修行如我也無可奈何。你剛才說『不信』二字頗有見地,自古走江湖的多不信神異,這才敢放開了忽悠人,若真的信,也就不敢再妄言了。」

老頭究竟是不是神經病遊方並不確定,但他一定是位性情中人,說完這番話已經意興闌珊,不再搭理遊方,叫服務員進來又點了一缽全驢大補湯。喝完湯打了個飽嗝,擺了擺手道:「今天沒心情和你聊了,明天另找個好地方,咱們再接著談。」

說完話他起身就要走,遊方攔住問道:「先別說明天,前輩能否告知,您今天是怎樣找到我的?」他到現在仍想不通老頭是怎麼追蹤到自己的。

劉黎卻眨了眨眼睛道:「這是緣份,你是不是還想溜?能不能溜得掉,就要看運氣了,剛才不是說了嗎,一命二運三風水吶。」老頭一個側身就閃過了遊方的阻攔,走到門前又回頭道:「小遊子,你還沒有交待為何要殺狂狐,明天別忘了。」

老頭說完話徑自下樓而去,遊方想追都來不及——這頓飯還沒結帳呢。結完帳走出美食城,劉黎已經不見蹤影,遊方站在馬路邊琢磨了半天,難道真是巧合,這位老人家就住在滄州,早上去荷花池公園鍛煉碰巧看見了自己?

遊方還是想溜,不論老頭說的話是真是假,但遊方也不想因為好奇而糾纏。畢竟身上背了四條人命,而這位老人家是目擊者,誰知道他會有什麼企圖?論功夫又不是對手,趁著真正的身份沒有暴露,還是趕緊脫身為上策。

遊方年紀雖輕但已是個江湖老油條,打定主意之後不動聲色——就算獨自一人時也不流露任何異常。第一次來滄州,與很多遊客一樣,午飯後去市中心轉了轉,恰好看見一條旅遊專線的站點,買票上車去了二十公里外市郊,參觀著名滄州鐵獅子。

……

遊方早就聽說過滄州鐵獅子的大名,這個巨大的鐵鑄獅子有五米多高、六米多長、三米多寬,重達三十噸,鑄造於北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零五十七年歷史。當親眼看見它時,遊方才體會到真正的震撼!

高台上那一座鐵鑄的瑞獸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邁開好似闊步從容。然而這威武雄壯的巨大身軀卻是殘缺的,口吻、尾部、腹下皆有缺損,全身布滿了歷盡歲月風雨剝蝕的痕迹,壯碩的四肢也有裂痕,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用很多根粗大的鐵柱搭成腳手架,幫助支撐鐵獅子沉重的身軀。

「讀中國近代史,會有很多感慨難以言述,若去看一眼滄州鐵獅子,就會很直觀的體味到什麼叫雄壯與滄桑?」——這是吳屏東老先生閑聊時曾說過的話,吳老一定來過這裡,今天遊方也來了。

與其他遊客略帶誇張的驚嘆與指指點點的議論不一樣,遊方走到近處詳觀時幾乎定住了神,他們老游家就是倒騰古玩的,從小見過各種文物真品殘片與高防贗品,親眼看到這麼一件碩大的千年重器,遊方的精氣神立刻就被完全吸引了。

這一入神,似有一種威壓感撲面而來,周圍嘈雜的一切恍惚都遠去,天地之間只剩下遊方與這雄壯的鐵獅。這類似一種入定後的「觀境」,人們忘情專註的欣賞壯觀的風景或美妙的事物時,在恍惚的瞬間可能曾有過這種感受。

父親曾對遊方講過古董鑒定中一種特別的現象,仿製品就算用再高明的手段做舊,哪怕是惟妙惟肖甚至能騙過某些現代檢測儀器,但有一種「東西」是仿造不出來的。那就是歲月變遷的承載,賦予器物的「氣質」或「物性」,心神浸淫其中能感覺到。

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往往要研究此道多年才能體會到,卻又無法形容出來。而偽造的贗品沒有真實的歷史經歷,也沒有那種歲月變遷中留下的獨特靈性。

遊方無意間一定神進入了專註的「觀境」,在這巨大千年古器之前,平生第一次找到了父親曾描述的那種「感覺」。心念一動而定境未散,看見鐵獅子背上那個碩大的蓮花座,很自然的就想到佛教傳說中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造型。

一念及此,腦海中恍惚聽見了誦經之聲,聲音不大卻字字渾厚,回聲竟如極遠處的滾滾雷音,奇異的發自眼前的鐵獅。滄州鐵獅子腹內鑄刻有《金剛經》,字跡大多已難辨認,遊方當然不可能鑽進去看,卻奇異的「聽」見了。

當地又稱此物為「鎮海吼」,古時立於海邊以鎮海嘯。而如今此地距海岸線有一百多公里,千年以來由於黃河入海口的泥沙淤積,渤海沿岸的地貌改變很大。

「自古地理堪輿之道又稱風水,需知行風流水都在變化之中,來龍去脈也要講究『生動』二字。在一般人眼裡,大地是不動不變的,其實不然。風水師應於立足之處看到自古以來的山水變遷……」這是遊方曾親口對狂狐說的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