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隔壁的中華民國

1934年11月底,湖南境內的湘江戰役,是紅軍史上最慘痛的一仗,部隊由8萬多減到3萬。然而這樣的戰亂並沒有讓城市的生活停止下來。

就在紅軍奮死突破湘江的同一天,12月1日,上海的《良友》畫報舉辦了一次標準女性的評選。她們當中有盡心儘力孝敬長輩、幫助丈夫事業成功的古典型的賢妻良母,也有受過現代教育、多才多藝、熱愛運動的時髦女性。30歲的女作家丁玲被放在了十位女性中的第一位。此時的丁玲已經以《莎菲女士的日記》走紅文壇。這位進步女性還沒有對紅軍,或者她在其後幾年內,到達的延安,有著任何預感。因為她剛看到,紅軍仍在流浪與被追殺的邊緣。

1935年6月27日夜晚,易卜生的名劇《娜拉》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演,成為本城最大的新聞。第二日《民報 》登出專文,對娜拉的扮演者藍蘋(也就是後來到了延安與毛澤東結婚的江青)的表演大加讚賞。報紙的推波助瀾令市民們狂熱地湧進了戲院。這一年甚至被稱為上海的「娜拉年」。這位其後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的女性,對於毛澤東還沒有任何認識。甚至沒有聽到過他的夫君的名字。至少,在遙遠的關於紅軍與匪的傳言中,摩登的上海人,對於阿拉鄉下們並不會有太多的關注。

同一天,1935年6月27日,長途跋涉的毛澤東和他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同事們剛結束在四川小金縣城兩河口的會議,決定了紅軍北上陝甘,大批部隊正在做爬雪山的準備。而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則在這一天翻越了長征的第二座雪山——夢筆山。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在當時中國人的生活中並不是最重要的,有一段時期,關於共產黨的紅色軍事力量在中華民國逐漸退出主流話題。由於消息的閉塞,許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長征這回事,只有極少留意戰事的人或許知道有股「共匪」正在逃竄。

大多數時候,紅軍這支漫長的隊伍只是默默地在人煙稀少的山區里行進。

20世紀的三十年代中期,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角色均已陸續登場,並且在文化上創造了一次繁榮。站在歷史的某個部分看去,中國史上的黃金時代正在三十年代開端。文化奇蹟,政治變遷、戰亂、西方常識、英雄、 漢奸、國難,這一切如此令人目不暇接,奇蹟與失敗的聲音如此交替,光榮與夢想,至少在那個時代令人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群星閃耀。這個奧地利人所宣稱的「……我想從極其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回顧那些群星閃耀的某些時刻——我這樣稱呼那些時刻,是因為它們宛如星辰一般永遠散射著光輝,普照著暫時的黑夜。」那些星辰在三十年代的中國正在閃現。

如果把眼光從長征轉移,切換鏡頭做一個時間的蒙太奇,那麼在在紅軍們默默地長征的這段時間裡,中國的其他精英人物又在忙些什麼事情呢?

胡適:1935年1月胡適應邀到香港大學接受名譽博士學位,這是他一生所得35個名譽學位的第一個。接下來他就前往廣西遊歷,此時紅軍正結束遵義會議,向赤水挺進。胡適的身份為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在1935-1936年間,他也在奔走忙碌,足跡遍布南京、上海、香港、梧州、南寧、柳州、桂林、陽朔、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四處演講和出席會議。1935年7月還專門走平綏路旅行。

梅蘭芳:在莫斯科向列寧幕獻花圈。1935年2月梅蘭芳以國賓身份應邀去蘇聯演出,為期兩個月,以獨特魅力征服了蘇聯觀眾,並與戲劇大師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會面。接著再赴波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等國進行戲劇考察,後經埃及、印度回國。

丁文江:1935年12月地質學家丁文江視察粵漢鐵路沿線的煤礦和學校,登衡山勘測,赴譚家山勘礦,走下斜深170公尺的礦井,因煤氣中毒於1936年1月5日逝世。胡適說他是「最科學化的中國人」。

李叔同(弘一法師):已經出家多年的弘一法師抱著病軀四處宏揚佛法,他主要活動在福建的廈門、泉州 、惠安等地開講《一夢漫言》和《律學要略》,此間仍撰寫了《凈宗問辯》。

沈從文:由於小說《邊城》1934年在《國聞周報》開始連載,此時沈從文已在文壇受到關注。1935年5月19日 他發表反映共產黨人遭屠殺的小說《新與舊》。第二年初他路過南京,特意到丁玲被軟禁處看望,這一年他還出版了《湘行散記》。

顧頡剛:1935年初顧頡剛擔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歷史組主任;7月,調查河北省古迹,編纂《北平志》; 第二年5月,當選為禹貢學會理事,不久轉任燕京大學歷史系主任。

傅斯年:1934年8月剛離婚的傅斯年與俞大彩在北平結婚。1935年5月,從北平與法國漢學家伯希和一起赴安陽視察殷墟最大一次的發掘情形。

鄒韜奮:因為《生活》周刊被國民黨查封,流亡國外的鄒韜奮在英國、蘇聯、美國進行社會考察,撰寫了30多萬字的國外通訊。1935年8月由美歸國後,他在上海創辦了《大眾生活》周刊。由於旗幟鮮明地支持一二·九學生的愛國運動,這本雜誌發行量達20萬份,打破當時中國雜誌發行紀錄。

陶行知:1934年11月,陶行知主編《小先生叢書》。「小先生制」迅速推廣到全國19個省市,這種「即知即傳」的教學方式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掃除文盲運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期他還參加創立中國新文字研究會,起草中國新文字宣言。

徐悲鴻:1934年8月,舉辦中國近代繪畫國外巡迴展覽的徐悲鴻從蘇聯回到中國。1935年春節,徐悲鴻家門口的春聯上聯是「中立不倚」,下聯是「隱居放言」。是年為營救田漢,徐悲鴻四處奔走。此時,徐悲鴻與蔣碧微的關係也不斷惡化。這一年蔣介石曾想請徐悲鴻畫一幅肖像,被徐斷然拒絕。

豐子愷:這兩年在杭州租了別寓,經常往來於滬、杭、石門之間。

阮玲玉:1934年阮玲玉主演了《人生》和《神女》,被認為是中國無聲片時期表演藝術的高峰。1935年,阮玲玉主演的《新女性》公映再次轟動,還在這一年3月8日,她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服毒自殺。同月14日,上海舉行出殯送葬儀式,沿途送葬者30萬人之多。

曹禺:在這兩年時間裡,曹禺完成了他的三部重要作品《雷雨》、《日出》(獲得《大公報》文藝獎)和《 原野》。

梁漱溟:1934年梁漱溟在山東鄒平的鄉村建設運動已經進行到第4年。1935年8月梁漱溟夫人黃靖賢在鄒平因難產逝世。

張元濟:1934年68歲的張元濟老來喪偶,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四部叢刊續編》、《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等書的出版上。1935-1936年期間,張元濟還在陝西、河南、四川成都、重慶等地做了旅行。

黃炎培:黃炎培在這兩年四處奔波旅行。1934年,分別旅遊浙東、考察贛南,1935年,又去考察魯、豫、陝三省政治和教育;1936年,漫遊四川、飛綏慰問。

林徽因、梁思成:1934年10月,林徽因、梁思成應浙江建設廳邀請,到杭州商討六和塔重修計畫,之後又去浙南武義宣平鎮和金華天寧寺做古建築考察。1935-1936年,林徽因寫了不少詩歌小說和古建築論文,冬天林徽因經常與費氏夫婦到郊外練習騎馬。1936年5月28日,林徽因再和梁思成等人去到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開封及山東歷城、章邱、泰安、濟寧等處作古建築考察。

林語堂: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吾國與吾民》一書在美受賽珍珠協助出版,一舉成名,自此享譽歐美文壇。1936年9月與人合辦《西風》,以「譯述西洋雜誌菁華,介紹歐美人生社會」為發刊宗旨。

馮友蘭:1934年出版《中國哲學史》下卷,暑假後赴英講學,與維特根斯坦訪談。1935年馮友蘭滿40歲,這一年他主要訪問法國、瑞士、德國、蘇聯,在布拉格出席國際哲學會議第8次會議,作「哲學在當代中國」講演 。回國後介紹蘇聯見聞,10、11月間遭國民黨當局逮捕,押往保定行營,後獲釋。

竺可楨:1934年與翁文灝等發起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5年派人設立拉薩測候所。1936年起任浙江大學校長 。一年後由於日軍迫近杭州,竺可楨率領浙大西遷5000里,其行進方向,與前不久紅軍長征路線大體相同,途中將杭州文瀾閣所藏《四庫全書》共36000餘冊,轉輾運到貴陽。這支大學隊伍後人因而也有稱其為「文軍長征 」。

齊白石:1934年72歲的齊白石老年得子,取名為良年。1935年攜眷還鄉,散財鄉里,以濟荒年,5月份齊白石因屋前鐵柵跌傷腿骨,幾個月才治癒。1936年3月應友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