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敵人

任何偉大的故事的開端總是因為有著優異的敵人或者對手,有著眾所周知的恩怨,黨爭、伐異、立場,主義、兄弟或者江山。歷史總是由兩個人結成同盟,上演各種不同的戲劇。這兩個人分別被對方稱之為敵人,或者對手。毛澤東的敵人當然是當時強大的蔣介石,這也是這場戲劇的一開始顯得有些非常不對等。一支流亡的部隊,仍然沒有形成的核心,處在邊緣立場,多災多病,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毛朱們。一九三五年的委員長兵強馬壯,良將無數,精兵在手,擁有人民,政府還有強大的力量。但故事的開始與結束總需要時間來給予點評 ,如果蔣從清黨的開始,到一九四九年的結束,到離開這塊他曾是主人的土地的過程就知道結果的話,蔣還會發動清黨,殺害共產黨人,拒絕無數次試圖和解的共產黨員們嗎?如果是另外的寫法,長征的結束與開始也就顯得無足輕重,歷史可能會以另一行詩句開頭。

但這行詩的寫法顯然屬於毛澤東的格律。

在這場從一開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的長征的時候,他就在對手的幫助下,一步步地走到了我們可以矚目的頂點,歷史總是以孛論作為演講的中心詞。委員長幫助毛澤東成功地實現了在紅軍中的核心地位,他打敗了一個個曾是毛的領導的人,用巨大的實力。然後把毛趕到了延安,一個遙遠的邊地。毛又用了八年時間,與大家靜候日軍投降,又用了三年時間,將委員長趕到遙遠的小島上。

這場博弈只能用歷史的結果來評論。

毛曾很喜歡他的對手們。既使在蔣先於毛去世的時候,毛心中顯然並沒有忘記這位老對手。

據稱他曾經靜默半晌,無語。

「攘外必先安內」,在蔣介石看來,紅軍長征正是他掃除異已,擴展勢力範圍的一次難得的機會。綜觀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他確實是雙管齊下,既要「圍剿」紅軍,又要收拾地方軍閥;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與桂、湘 、滇、黔諸省軍閥貌合神離、互相猜忌、矛盾重重。雖然在蔣介石的督戰下,西南各軍閥打起精神,奮力追剿紅軍,但暗地裡卻追而不打,以留下本錢與蔣介石周旋。如此「配合」之下,紅軍始終能在十倍兵力的對手面前找到縫隙,於重圍之中先後穿越貴州、雲南、四川,最終抵達陝甘蘇區。

1935年9月,在結束了三期峨眉山軍官訓練團培訓工作後,蔣介石下山時心情鬱悶,他在日記中寫到對長征圍剿失敗的感慨:「六載含辛茹苦,未竟全功。」他的在台灣的反對者李敖,在獄中翻閱到這一頁時,辛辣地批評說:「長征鍛煉了中共鐵的紀律、游擊戰倫理,擺脫共產國際控制,以及導致毛澤東掌握中共最高權力,若問孰令至之,豈非蔣介石歟!」

長徵結束後,周恩來評價蔣介石說:「在他粉碎了19路軍、迫使我們撤退以後,他就變成了長江流域的霸主,但這一切的取得,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此,他的內戰口號已完全失去了號召力。」後人評價蔣介石的名望都毀在他自己發動的權術鬥爭上。

薛岳可謂是紅軍長征路上的第一號敵人。因為紅軍一路跑,就被薛岳一路追。薛岳的仕途青雲,無不與紅軍的命運相連。1933年以前,身為粵系一戰將的薛岳不僅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且還曾經隨張發奎討蔣,張桂聯軍被蔣介石打敗後,薛岳賦閑在家。1933年5月,蔣介石準備對紅軍第五次「圍剿」,遂重新起用薛岳並任命其為第五軍軍長,後來又升任第六路軍總指揮。而紅軍在長征中的幾次失利,大多與他有關。

薛岳本名薛仰岳,意為仰慕岳飛。成年以後,他認為只是仰慕岳飛還不夠,乾脆把「仰」字去掉,改名薛岳,直接以岳飛自比。薛岳10歲就接受軍事教育,13歲加入同盟會,其為人驕狂傲慢,人稱「老虎崽」。

1934年,正是薛岳的部隊直接迫使中央紅軍離開瑞金進行長征;紅軍入湘後,薛岳官為前敵總指揮。11月的湘江戰役堪稱紅軍史上的一次慘敗——長征的中央紅軍與3倍於己的敵軍大戰五天五夜,原有的8萬6000人打到只剩下3萬人,而主攻者即是薛岳。

1935年薛岳再重創紅四方面軍,迫使其退入藏區,陷於絕境。是年7月,蔣介石將薛岳部北調甘陝,原駐西北的第三路軍胡宗南部歸薛岳指揮阻擊紅軍北出甘肅向西北發展。紅軍陝北會師後,此時蔣軍精銳也皆集於西北,而紅軍三個軍團加起來才萬餘人,實力懸殊,對手又是薛岳,紅軍處境可謂非常危險。不過10月底蔣介石犯了個致命錯誤,他竟改命薛岳東進湖北圍剿賀龍,將西北剿共軍事全權交給張學良。張後來與紅軍妥協,一年後釀成了舉世矚目的西安事變。「當年未能滅共是軍人之恥事」,據說是薛岳親口說出的話。

在抗日戰爭中,薛岳功勞巨大。據說抗戰中殲敵的數量來排座次的話,眾多抗日名將當中,薛岳應當名列第一。抗戰中薛岳先後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最終在1944年日軍攻勢中放棄了長沙,但這四次會戰消滅日軍十萬人,仍然是對日寇有生力量的重大打擊。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薛岳最後活到了102歲,在台灣去世。

陳濟棠並不能完全算是紅軍長征路上的敵人,他對紅軍「外打內通」、「明打暗和」的政策也是處於保存實力的私心,因此網開一面讓紅軍順利過境。但陳濟棠此前在反共問題上與蔣介石是一致的,因而在四次「圍剿」中均頗為賣力。陳濟棠出身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為鄉間私塾先生。17歲時陳考入欽廉警察講習所,後又考入黃埔陸軍小學,並在此秘密加入同盟會。從廣東陸軍學校畢業後陳從排長一直做到軍長,成為粵軍首領。 1929年至1936年,有「南天王」之稱的陳濟棠統治廣東,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廣東的經濟建設大有建樹。

紅軍長征前夕,陳濟棠派了一密使前往蘇區瑞金談判。1934年10月,紅軍中央機關開始突圍長征,以南線作為突破口。按照雙方談判「可以互相借道」的協定,陳濟棠在湘粵邊境劃定道路,給紅軍讓出一條40里寬的通道,紅軍未經戰鬥即從廣東邊境進入湖南。1936年因陳濟棠請率部北上抗日,未允,後其廣州空軍全體駕機投蔣,當天陳濟棠逃往香港,旋赴歐考察。1937年回國後,出任國民政府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及戰略委員會委員。1949年任海南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海南島解放後陳濟棠率部逃往台灣。4年後卒於台北。

讓紅軍損失最大的湘江戰役就是在何健的地盤上打的。何鍵為人頗有江湖氣派,見風使舵,善舞權術,因此成為民國時期督湘時間最長的一個湖南本省籍人士,自1929年至1937年,長達九年。何鍵出身卑微,父親當過多年長工。1916年他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三期步科,從此踏入軍界。幾經翻雲覆手之後,何健使自己成為大革命以來的一個暴發戶。

何鍵屠殺赤化份子是極有名的,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共產黨人向警予和楊開慧。1934年紅軍長徵到湖南時,地方軍閥何鍵已擁有一支人數在10萬以上的武裝力量。11月蔣介石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要求何鍵殲滅紅軍於湘、灕水以東地區。在何健與薛岳兩人的指揮下,湘江戰役取得了讓蔣介石滿意的結果。但在之後何鍵卻不願再派兵入黔「追剿」,他只是一心想圍殲湘西紅軍,以便保存實力和地盤。為此,在中央紅軍過湘境入黔時,湘系軍閥收縮陣地,讓開湘南,實行「送客」式的堵截。

不過在江西清剿紅軍的戰爭接近尾聲時,蔣介石逼迫何鍵交出了全部湖南的兵權。何鍵不敢違抗,把湘軍四個師和四架飛機都交了出去,從此自己只當文職的湖南省主席。何鍵在離任省主席之前,斷的最後一個案子是:下令槍斃一名婦女,理由是她竟然嫁給了日本商人為妾。1937年何鍵往南京任內政部長,之後隨中央政府撤到「陪都」重慶,漸被冷落,最後改任閑職「撫恤委員會」主任委員。一九四九年後何鍵遷居香港,1950年到台灣,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1956年病逝於台灣。

1934年11月23日,何鍵發給蔣介石長電:

「南京南昌委員長蔣:職於元日拚命追剿,寒日進駐衡陽,本最大之決心,將所部區為五路,分任追堵。並請粵桂兩軍協剿。又經派劉建緒赴全州與白商妥,聯防堵擊,節經呈報在案。刻奉養酉電,已准桂軍主力移赴恭城附近,所有灌陽興安以北地區防務,責令職路軍南移擔任。聞命悚懼。緣職路兵力……劉路原以主力布置零陵以南,黃沙河之線。刻又令其延申至全縣與桂軍銜接,實屬再無餘力增任二三百里之正面防務,……刻新寧城步綏寧及其以北諸縣。無兵控制。若灌興全間,又准桂軍南移,則不免門戶洞開,任匪長揚而去。加之肖賀兩匪,現復乘機竄擾桑永,逼近辰沅,湘西全部,機隉不定。似此情形迫切,忽予變更計畫,兵力時機,兩不許可。合圍之局既撤,追剿之師徒勞。職受鈞座付託之重,雖明知粉身碎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