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閣、趙登禹 報國敢雲天職盡,立身當與古人爭——記佟麟閣烈士

五十年前,佟麟閣將軍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威武不屈,血灑疆場,其英名與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戰爭歷史,聯在一起而熠增生輝。

佟麟閣(1892.12.17-1937.7.28),原名凌閣,字捷三,河北省高陽縣邊家塢村人,一八九二年農曆九月九日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兄弟二人,他是長子,從小跟著舅父胡老先生在鄉間讀書。十九世紀末期,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帝國主義列強的八國聯軍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佟麟閣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年代裡渡過的。內憂外患,焚燒的戰火,難言的凌辱,在他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師的諄諄教誨,使有著強烈求知慾的佟麟閣受到很大啟發,他的眼界超越了本身環境的局限,內心懷有遠大的志向和報負。

一九零八年,十六歲的佟麟閣在高陽縣公署當繕寫,耳聞目睹的是清政府政治上的腐敗,貪官污吏的巧取豪奪。佟麟閣懷著對我國古代歷史上班超、岳飛等愛國志士的深深敬仰,渴望有朝一日為國為民投身於疆場。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辛亥革命爆發,同年十一月,馮玉祥等響應武昌革命,在灤州舉行了起義。

一九一二年二月,清政府最後一代皇帝被趕下台,從而宣告了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的結束,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隨之建立。

此時,早有報國之心的佟麟閣毅然投筆從戎,參加到馮玉祥將軍統領的部隊之中。在這以後二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佟麟閣馳騁南北,身經百戰。

由於佟麟閣作戰奮不顧身,戰績卓著,他先後擔任了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從一個普通士兵晉陞為將軍。他為人正直,作戰驍勇,又多謀略,治軍嚴明又多表率,古人孔夫子的「見利思義,冗危授命」和岳飛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等名言,是他經常用來對照自己,勉勵別人的話。

他是馮玉祥將軍生前最為讚賞的將領之一。在馮玉祥將軍所著《模範軍人》一書中,對佟麟閣有這樣的記述:「他是一個極誠篤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勞,從來不說謊話,別人都稱他為正人君子,平素敬愛長官,愛護部下,除了愛讀書,沒有任何嗜好。他在高級教導團學過一年高級戰術,對於學術肯費苦功夫來研究。」

這可以說是對佟麟閣人品的一個很好的概括。

烈火識真金。在繼之而來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佟麟閣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一九三零年,馮玉祥在中原大戰失敗以後,其殘部被國民黨改編為陸軍第二十九軍,宋哲元為軍長,佟麟閣任副軍長。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吞併全中國。在這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佟麟閣、宋哲元等二十九軍將領,共同喊出了「槍口不對內」的響亮口號,這反映了全中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園的心愿。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軍攻佔了我戰略要塞山海關,接著進逼熱河,衛護平津的大門為之洞開,一時間朝野震動。二十九軍被當時的國民黨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火速調遣到北平以東,在三河、薊縣、玉田一帶設防。

全軍上下同仇敵汽,同心同德,刻苦訓練,準備迎擊進犯之敵。不久,承德繼山海關之後失守,二十九軍又被急調到長城一帶迎敵。

喜峰口,是長城的要塞。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在日寇的猖狂進攻下,東北軍將領湯玉麟部作戰不利,丟失了這個關隘。宋、佟二位將軍調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兼程趕到,立刻與敵人展開了爭奪戰。當晚,夜色如墨,伸手不見五指,三十七師乘機奪回了喜峰口兩側的制高點,壓住了敵人,保護了自己的側翼。次日清晨,趙登禹、王治邦兩個旅向兩側增加兵力,旨在鞏固陣地,他們用大刀、手榴彈,與蜂擁而來的敵人,展開殊死搏殺。十一日拂曉,日軍調來援兵,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發起了新的更猛烈的進攻,全軍官兵英勇回擊,並發動了反衝鋒。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傷亡都十分嚴重,親臨火線的趙登禹將軍也受了傷。面對武器裝備精良的敵人,宋哲元、佟麟閣、趙登禹等總結了經驗,改變了戰術,決定採取夜戰、近戰,以期出奇致勝。

入夜,風雪交加,朔風呼嘯,趙登禹旅長帶傷領兵悄悄地從潘家口出發,迂迴到敵後。當拂曉前的晨曦出現在天邊的時候,這支「天兵」已接近了日軍特種兵營地。隨著趙將軍一聲令下,將士們吶喊著沖入敵陣,手舉大刀砍殺,日軍紛紛斃命,餘下的舉手投降,炮兵大佐在睡夢之中,腦袋就被搬了家。

這場戰鬥的勝利,使我軍居於主動,一舉奪回了喜峰口。驚人的戰績給予日寇以沉重的打擊,日本朝野驚呼:這是自明治以來的「奇恥大辱」。二十九軍揚眉吐氣,從此威名遠揚,成為華北大地交口稱讚的「抗日英雄部隊」。

在日軍大舉進逼華北的時候,馮玉祥將軍響應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號召,毅然決定組建抗日同盟軍,以抗擊日軍的侵犯。

一九三二年十月,馮將軍從山東到達張家口,與當時擔任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察哈爾省警備司令的佟麟閣商討了組織抗日同盟軍的大計,佟麟閣積極支持。當時,他抑制不住自己抗日禦侮的激情,揮筆書寫了王昌齡的《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一九三三年五月,正當日寇叫囂「進駐張家口」,察哈爾時局十分緊張的時刻,張家口各界人士召開了察哈爾省民眾禦侮救亡大會,察哈爾省抗日同盟軍宣告成立,馮玉祥將軍被推舉為總司令。五月二十六日,馮玉祥通電全國,表達了他保衛察哈爾,收復失地,「爭取中國獨立自由」的決心,佟麟閣等十四名將領聯名通電響應,一致擁護。

抗日同盟軍的崛起,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擁護。各方面人士以各種形式支持這支新生的抗日隊伍,許多支武裝力量也紛紛加入。一時間,抗日同盟軍擁有八萬餘眾。當時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將軍,正在冀東軍中主持軍務不得脫身,因而佟麟閣肩負起察哈爾省主席和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的重任。

第一軍統轄兩個師的兵力,是這支抗日同盟軍的骨幹。佟麟閣還是同盟軍軍事委員會的委員和常委,主要職責是部署軍事,收復失地等。

抗日同盟軍組成以後,取得了對日作戰的一系列勝利。佟麟閣與北路前敵總指揮吉鴻昌、北路前敵總司令方振武緊密配合,指揮所部向張家口北部的日偽軍展開強大攻勢,將其趕出康保、寶昌、沽源,並一鼓作氣,於七月十二日收復了多倫。

抗日同盟軍在這一系列戰鬥中,共殲滅日寇茂木騎兵第四團及偽軍李華岑部一千餘人。初戰告捷,同盟軍聲威大振,敵軍氣焰受挫。

在對日作戰中,佟麟閣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然而,抗日同盟軍由於受到日、蔣雙方的扼殺與破壞,只存在了短短兩個多月就不幸夭折了。八月五日馮玉祥被迫撤銷了抗日同盟軍。他壯志未酬,悲憤之下,破指血書「還我河山」的誓言。佟麟閣更是痛心疾首,隱居在北平香山的別墅,等待時機,再圖報國。

「何梅協定」簽訂以後,蔣介石在北平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任命宋哲元為委員長,以維護錯綜複雜的華北局面。宋哲元百事纏身,十分棘手,急需一位文武兼備的幹才。這樣,在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趙登禹、劉汝明的邀請下,佟麟閣又回到二十九軍任副軍長兼軍官教導團團長,駐守在南苑。此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平津大學生救日救亡運動,掀起了新的高潮。在「擁護二十九軍,保衛華北」的口號聲中,佟麟閣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在宛平縣演習時失蹤,突然向二十九軍在盧溝橋的守軍發動了蓄謀已久的攻擊。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一一零旅旅長何基灃接受佟麟閣將軍堅決迎戰的命令,立刻指揮所部吉星文團,金振中營奮勇還擊。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變,它的爆發標誌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七七事變以前,北平四周均有日偽軍盤踞,而國民黨軍隊僅在西南宛平縣一滯有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二一九團駐防。盧溝橋是北平南面的一條唯一道路,當然成為敵我必爭的戰略要地。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事變的第二天即七月八日,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表了抗戰宣言,「我們應該讚揚和擁護馮治安部的英勇抗戰,我們應該讚揚和擁護華北當局與國土共存之宣言,我們要求宋哲元將軍立刻動員全部二十九軍開赴前線應戰。我們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實援助第二十九軍。……我們的口號是武裝保衛平、津華北,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這個宣言聲援了二十九軍將士們,給他們以鼓舞和力量。

面對日軍的進攻,佟麟閣痛斥了軍中猶豫不決的疑戰者,他在南苑召開的全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