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斬心猿 第289回 入名山藏舟於壑,穿瞿塘逆水游峽

張修建議擇地定期舉行這樣的法會,立岩建議將規模擴大到世間修行各派,孤雲川掌門屢歸塵起身道:「修士非世俗之人,法會亦非朝會,若非機緣巧合,各派高人很難特意相聚,何況以人間道場洞天的規模,很難容納。」

四季書於座上道:「誠如孤雲掌門所言,此法會不必過頻,可相約幾十年一度,定下期約讓各派早有準備,屆時只隨結緣之願。至於道場洞天,我曾拜訪青漪三山,規模氣象足以容納。今日洗劍池之會,是正一真人倡議,至於此番提議,不知正一真人意下如何?」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梅振衣與知焰對望一眼,神念交流一番,然後笑道:「年前攜眾弟子自崑崙仙境返回蕪州,逢辛未年夏日,青漪湖忽有潮湧入江,山中靈氣充盈前所未遇。後考諸史籍,方知此為六十年一度自古奇觀,三山修士願邀世間同道共賞。」

知焰補充道:「五十九年後,又逢辛未,青漪三山弟子將向世間修行各派發帖,於夏至日共賞青漪潮湧。」

他倆答應了四季書的請求,但是將建議中的「世間各派雲集法會」推到了五十九年後,並且建議每六十年一度。修行人的歲月與一般人不同,自古破妄大成方可為修行上師再傳弟子,六十年大體就是一代修士的時間跨度。各派修士隱於五湖四海,不可能經常見面大規模聚會,青漪三山也接待不起。定下六十年一度,讓大家心中有數,可命晚輩弟子早做準備。如果在青漪三山聚會,名義上需要三山弟子發帖邀請。青漪三山是福地洞天不是菜市場,無論誰都能隨便來。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點頭,洗劍池法會完美落幕。

梅振衣的事情還沒完,青蓮寶燈的燈芯尚未解決,他不可能將自己的雷神劍作為燈芯送給青城劍派,就算給了他們也未必能用得了。來之前梅振衣曾有承諾,將去青城山千柱道場,傳授合器發動青蓮寶燈之法,並實地演示。

各派修士一一告辭,梅振衣告訴四季書,先回青城山等著,他會在一個月內到訪。此時洗劍池已歸屬知焰,命胡春率十餘名晚輩弟子在此清修,這裡將成為青漪三山弟子的閉關試煉之地。胡春苦海劫將至,就留在洗劍池閉關,另傳命胡秋水為五湖山莊之主。

四季書與青城劍派中弟子最後告辭時,梅振衣順便問了一聲方才裴旻身邊的那位高冠劍客是誰?四季書答道:「此人號青蓮,姓李名白字太白,生於西域自稱涼武昭王之後,幼時舉家遷入蜀中。家中行商巨富,揮霍任游好訪名山習劍煉丹,曾向我師伯醉劍客請教,自稱詩、酒、劍三絕。」

那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青城劍派在世間也有營生,將蜀地特產運出川中行銷江南各地,李白的父親是當地大商賈,與青城劍派也很合作,與柳家和青漪三山的關係類似,因此李白也有緣結交醉劍客這樣的修行前輩,請教御劍以及修仙之法,卻不是青城劍派的正式弟子。

數年前李白到長安、洛陽一帶遠遊,醉劍客向他推薦了有名的劍仙裴旻。李白也拜在裴旻門下習劍,此次隨裴旻一道參加了洗劍池法會。等梅振衣問起,李白已隨裴旻離開了洗劍池,他很遺憾未能與這位詩仙一敘。

雖在青漪江上遭遇了詩人孟浩然,一番談論之後梅振衣主動隱去不復多言,但李白留給他的印象可不是一般詩家能比。若自古漢字文章分九品,太白詩不在九品之中,而是超一品!不需要其他的美化,千年傳誦就是最好的肯定,天賦奇才心同化境,瑰麗宏偉影神遊逸。

洗劍池中驚鴻一瞥,在李白身上,梅振衣能看見名士風骨,然而,也有著孟浩然的影子。

這一次未能相敘,緣法如此不必強求,梅振衣與知焰離開洗劍池北上。提溜轉與應願已帶著兩條船出海返回長江,來到金陵城外燕子磯,玉真登上岸邊的直瀆山觀賞風景,提溜轉與谷兒、穗兒也在山上玩賞,應願在招呼江畔嬉戲的阿斑與應行不要亂跑,梅振衣與知焰恰於此時凌波而來與眾人匯合。

再度行舟逆長江而上,經彭澤緬懷當年往事,西進玩賞洞庭,再行已漸入蜀地。經三峽時沒有雇縴夫,梅振衣也未施法行舟,而是讓弟子應願施法帶著兩艘船穩穩逆峽谷激流而上,並不時指點兩句。如此已接近出神入化的法力運轉了,應願前生有感悟,此世修為尚缺一線,此番行舟正是一種歷練。應願站在船頭,髮絲與裙裾飄飛宛如乘風仙子,未見她有什麼動作,這艘舫船與緊隨其後的篷船逆流乘風破浪,一日穿過三峽。

阿斑站在船艙口,看著應願的背影眼神有些發直,隱約充滿慕色。梅振衣暗中一笑,看來前世呵護相守、草獸雙修之緣,今生可成一段道侶佳話,他當然樂見其成。

過三峽入川中平原,折轉進入支流沿岷江北上,經過成都至都江堰懷古,然後兩條船一直行游到青城山丈人峰腳下。此處水道已經行不得大船,應願施展陸地行舟之功,最後停在溪流邊的淺灘上,施法將兩艘大舟的行跡隱去,眾人登岸游山。

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仙家行游妙趣難言,隨行的晚輩弟子各有收穫,很多感悟是枯坐於靜室中無法體會的,見知也是一種修行。

青城劍派早已得到消息,掌門大弟子云縹緲率十餘位晚輩在入山路徑五洞天前的凝翠橋迎接,水無痕竟然也在。青城劍派的根本重地千柱道場在越過丈人峰的後山谷中,凡人不得窺見,但青城劍派弟子平時並非都隱在洞天中,就如青漪三山外有齊雲觀顯於世間一樣,青城山上也有一座上清宮為待客結緣之處。

眾人上山過洗心池、壯觀台,走得並不快,就如遊山玩水,穿越登臨主峰的山徑九道拐,上清宮已然在望,掌門四季書與門中眾長老於觀門前相迎。梅振衣這次是攜家眷行游,上清宮中早已為玉真公主與隨行僕從準備好了清靜別院。

玉真也是一位受籙的道士,朝廷正式冊封的持盈法師,來到上清宮自然要焚香拜老君,小住幾日在山中四處遊玩,並未隨梅振衣進入千柱道場,雲縹緲特意托水無痕陪著玉真公主參觀青城美景。

梅振衣在上清宮與青城劍派眾修士飛向深谷進入千柱道場,臨行前特意對玉真說:「一路勞頓你且休息,今天夜半時,可去上清宮外呼應亭中小坐,能賞仙游聖燈奇觀。」

夜半之時,玉真披著大氅來到呼應亭中,水無痕陪在一旁,施法為公主驅散風寒,另有婢女煮茶隨侍。等了大半個時辰,也不見山中有什麼動靜,玉真公主有些倦了,一陣微風吹來,她打了個哈欠。

就在這時,水無痕突然道:「公主快看!」

順著她的手勢望去,只見後山悠谷上空忽現光亮點點,如空中懸燈初時只有三、五盞,俄而化為成百上千,任意飄蕩、燦若星漢、蔚為奇觀。玉真公主倦意全消,起身憑亭欄遠望,一時看得出神了。

然而這奇觀只持續了不到半盞茶時間,一陣風吹來,轉眼消散不見。玉真有些詫異,仍站在那裡等,又過了片刻,山谷上空星星點點的亮光再度浮現,不似方才那般密集醒目,時隱時現、飄蕩聚散,似在奇異的流動運轉中,一連持續了一個時辰。

如玉真公主所見,千柱道場中的青蓮寶燈發動了兩次,第一次是梅振衣施法,第二次是晚談亭與醉劍客兩位長老聯手發動,所用的燈芯並不是雷神劍,而是碧霞元君送給知焰的那枚碧霞蜃光珠。呼應亭上看不見千柱道場,但千柱道場中可以遙望呼應亭。

千柱道場在群峰環抱之間,東西三、四里,南北五、六里,四面溝壑幽深常人無法攀登,中央一里方圓地勢隆起如天然的高台,高台正中十丈有玉欄圍繞、白石砌成的法壇,法壇地的中心有一個三尺方圓的青玉蓮花座,座中有一個淺圓的凹痕,恰好可以將青蓮寶燈安放其中。

第一次施法時,梅振衣並未將寶燈安放於蓮花座中,持於手中發動演示,燈芯處的碧霞蜃光珠發出萬道光毫,照徹千柱洞天。結界的阻隔彷彿消失了,放眼四周可見青城群峰,遠處主峰上呼應亭的輪廓也清晰可見。

梅振衣發動青蓮寶燈的同時,以神念告訴了四季書等人合器發動此燈的方法,然後問他們是否已領悟?

太上掌門、長老晚談亭嘆息一聲道:「老朽慚愧,尚無修為能同時催動這兩件神器,青城劍派恐也無人能辦到。但此燈在青城另有發動之法,置於青玉蓮花座中,可引地氣靈樞運轉,由兩名長老合力御器即可。」

梅振衣一聽這話也很感興趣,立刻將青蓮寶燈交給了晚談亭,退到一旁仔細觀摩。晚談亭將寶燈至於蓮花座正中,然後與醉劍客一左一右入坐施法。梅振衣的仙家神識能感應到,青蓮寶燈放置在蓮花座中之後,整片千柱道場以及周圍整座青城山的地氣靈機,都以此處為中樞自然運轉不息。

他暗暗驚嘆,這蓮花台法陣是青城劍派祖師千柱道人設計的,在整座青城山的地眼之處,而青蓮寶燈竟有如此妙用,能鎮住地眼靈樞,同時還能施法引地氣運轉。

晚談亭以身心御器,借青蓮寶燈運轉青城山地氣靈機,醉劍客與他聯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