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阿羅訶 第256回 大天尊戲賭留果,東王公借佛賜花

無邊玄妙方廣世界,沒有時間與空間,沒有光明與黑暗,也沒有生與死,沒有色、香、味、聲、觸,飛升至此只是一縷出攝的神識,一種完全的「唯心」狀態。絕對的清明,同時又絕對的混沌。

這就是仙界嗎?它確實是永恆的,只有純粹的自我唯心存在,沒有其它的一切。梅振衣並未驚慌詫異,他知道自己能去什麼地方,以神念運轉法訣,從混沌的清明是穿行而出,也許不能說是穿行,就似眼前豁然開朗,大千世界呈現,他出現在了天庭。

此地是如此廣漠,神識延伸而開,有起伏無盡的山巒,四時不謝的繁花,鬱鬱蔥蔥的園林,淙淙流淌的泉流,遠處還有一片原野。靈台中湧入這些景像,竟沒有一絲污濁雜亂的氣息。這個世界他雖然從未來過,但卻並不陌生,這裡是東華帝君碧桑洞仙府的外圍道場。

東華帝君靈台化轉三千六百里碧桑洞,與天庭仙界相融合,又延伸出三千六百里外圍仙界。梅振衣在無邊玄妙方廣世界中運轉的是「九轉金丹直指」的築基入門心法,現在卻成了仙界中指引神識的道路,直接出現在碧桑洞仙府外。

神識受指引,他自然而然抬頭望去,這個「世界」之上,還有一個「世界」,遠處雲端上有連綿起伏的群山,險峻雄偉又瑰麗秀美。各金仙洞府依附於玉皇大天尊開闢的天庭仙界,延伸存在的形式不一,碧桑洞仙府是層疊式的,高懸於雲端。

這裡的雲端不是人世間的雲端,就算你有飛天之能,也可能根本飛不到那裡去,不論你怎麼飛,雲端上的群山都是那麼遠的距離,靈台到達不了的地方,人也到不了。

想要進入金仙開闢的仙界洞府,只有兩種辦法,一是對方打開門戶請你進去,二是你了解他的靈台化轉妙法根基、了解他的道法傳承,自己可「走」到洞府門前。這些從沒有人告訴過梅振衣,但他來到這裡,心中就自然明白了。

既然來了,應該去拜訪東華帝君,心念一起,梅振衣自然向前方飄飛而去,一面察看這仙界景象。神識掃過,驚動了兩位在碧水潭邊清修的仙人,有一人傳音道:「請問仙友,您是剛剛飛升的吧?」

梅振衣止住飄飛答道:「甫經飛升至此,二位是怎麼知道的?」

另一位仙人笑道:「你既然能來到天庭,自有真仙修為,但卻忘了凝聚身形,若非神識掃過我們還見不到你。我法號易水,當年飛升至此,也是與你一般,幸虧寒山師兄點醒。」

梅振衣此時才反應過來,自己並沒有身形爐鼎,而是完全處於「神遊」的狀態,宛若陽神潛行出竅。此時心念一轉,自然化出了身形,神通悄然發動,裸露的身形披上了道衣,頭頂上還插著四寸發簪。

那位易水仙人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梅振衣瞬間悟透了真仙境界的玄妙。仙人爐鼎與凡人不同,進入無邊玄妙方廣世界是沒有尋常的血肉之身的,真仙的第一步成就就是在靈台中化轉自己的仙家爐鼎。如果到了金仙境界又有不同,可以在仙靈中化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那麼這個過程就是唯心——證我——化物。

他也明白了為什麼能隨神念化身變化才可稱神器,不是所有的法寶都能從人間帶到天上來,只有神器才可以。

梅振衣落到碧水潭邊向兩位仙人施禮:「初來乍到,多謝仙友指點。」

寒山與易水兩位仙人相貌清癯,皆身著青衣道袍。寒山約四十來歲的樣子,易水稍顯年輕大約三十齣頭。他們剛才坐的地方是碧水潭邊兩塊潤白無暇的大石。旁邊各有一株柳樹,垂下的柳枝如翠綠絲絛。

寒暄中得知,如果按人間歲月算的話,寒山仙人是三百六十年前飛升至此地,易水仙人在三百二十年前飛升,被寒山接引至此。他們是崑崙仙境一個門派的祖師,如今在崑崙仙境仍然留有傳承。那個門派叫碧山潭,而寒山仙人早年與鍾離權還曾有過結交。

「原來是前輩,我就是鍾離權的弟子,名叫梅振衣。」梅振衣趕緊躬身長揖持晚輩禮。

寒山扶起了他:「若非門中直系傳承,飛升之後可不論長幼,梅真人不必多禮。你是東華先生弟子,飛升至此倒不意外,準備在此駐足還是往別處去呢?」

梅振衣:「我不想停留太久,還想儘快返回人間,但既然到了帝君門前,禮應上門拜見,不打擾二位仙家的清閑,這就去碧桑洞仙府。」

寒山仙人微微驚訝道:「我在此處這些歲月,還未有緣獲邀進入碧桑洞仙府,恭喜梅真人有福緣拜見東王公。」

梅振衣笑了:「我也未曾獲邀,去敲門試試。」

易水:「未曾獲邀,又無事而登門?恐難待見啊。」

梅振衣:「沒關係,我與帝君在人間曾有一面之緣,或許能見,過門而不見才是失禮,暫且告辭!」

仙界歲月與人間不同,仙人的交流與行止也與凡人完全不同,文字上描述只能是上述的幾句談話,但他們說話之間自然伴隨妙語聲聞,傳達的信息相當龐雜,甚至比一部長篇小說的內容還要多。

靈台中化轉仙家爐鼎的玄妙、崑崙仙境碧山潭這一門派的來歷、寒山與鍾離權的交往、師兄弟兩人為何要在此立足建立修行洞府、仙家於仙界修行的各種事項、入中樞洞府拜見金仙的規矩。真要是展開講的話,恐怕這隻言片語的交流,尋常人數月功夫也講不完。在這裡,你不會覺得時間過去很快,自古有「天上一天,的下一年」的說法,也不是毫無根據,但不是這麼簡單的換算關係,而是另一種很玄妙的、常人無法理解的存在方式。想當年清風等人給梅振衣講了個故事,就是一夜功夫,而梅振衣足足用了三年時間才「聽」完。

飛升成仙,是一種超脫、自由、清閑、祥和的存在方式,俗世中的很多「念」與很多「思」自然都淡了,絕大多數人當然不會再回去,就算再回時也恐怕早已物是人非、蒼海桑田。甚至在他們飛升之前,已修行數百年,俗世中的牽扯都已經很淡泊了。仙界可以沒有俗務的糾纏,沒有人間煙火事,沒有難以交流的凡人,無一絲污濁,無一絲煩惱,可以用超然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這是何等的解脫?

像寒山、易水,如今已是碧山潭供奉的兩位祖師爺,但他們數百年來從未下界回去看一眼,甚至連這個心思都沒有。反正道法傳承已經留下,能否得道那是世間人的事了,後世子弟若能飛升,他們可以在神識中指引,至於其餘,並不欲干涉。

但梅振衣卻不是寒山、易水,他還想著拜見東華帝君,然後趕回無名山莊。飛天而起朝著雲端的連綿群山而去,他的丹道根基與東華帝君所傳一脈相承,自然能進入那靈台化轉中的世界。

連綿秀麗的群山,卻靜悄悄的看不見一個人影,就似一幅幻象中的畫卷展開,梅振衣已落在碧桑洞仙府的門前。所謂門前,卻根本沒有「門」。他向著虛空抱拳道:「金仙鍾離權門下,晚輩弟子梅振衣,拜見帝君!」

眼前光影晃動,就似一扇無形的門戶打開,眼見還是連綿的群山,但神識中的感應完全變了,就似一副虛幻的畫面變得鮮活真實:林間的藤蘿隨風擺動,遠處有激流瀑布灑落之聲,還隱隱傳來猿啼鳥鳴。有兩位仙人憑空出現在梅振衣身前,皆是二十齣頭的相貌,男子清秀俊朗,女子明媚艷麗。

兩人道:「碧桑洞弟子岩中、簪雪見過梅真人,帝君正在等你。」他們說完話就閃身而去,並沒有引路,實際上也無需引路,一開口就伴隨著妙語聲聞,指點了他入山的路徑以及東華帝君所在。那位簪雪仙人離去時還偷瞄了梅振衣一眼,神色有點好奇。不知是她早就聽說過梅振衣的名字。還是對東華帝君特意開門邀見這位剛剛飛升的仙人有些不解。

在碧桑洞仙府中,梅振衣感受到的是純凈的仙靈生髮之氣。若與他的青漪三山相比較,與承樞峰上的餐霞閣一帶十分相似,但卻比餐霞閣純凈多了,而且此處廣漠三千六百里啊!

在一片幽谷中有兩株參天巨樹,竟然是空桑木,梅振衣從崑崙仙境空桑山來,卻沒有見過哪株空桑木有如此蔥翠馥郁的樹冠與挺拔秀麗的樹榦,樹圍各七尺,相距三丈。東華帝君就坐在兩樹中間的一個樹墩上,面前空地上還有三個空著的樹墩,他的相貌與洛陽雲端上所見沒什麼不同。

梅振衣一見到東華帝君,就恭恭敬敬以師禮下拜。王玄甫笑道:「鍾離權非我弟子,你來到仙境見我,長揖即可,不必正式叩拜。」

梅振衣道:「狄梁公賜我字放為,為我尊長,理應如此。」

王玄甫搖了搖頭道:「狄仁傑不是我,就如你外公柳伯舒也不是道祖太上。」嘴裡這麼說,卻沒有阻止梅振衣跪下叩首。

王玄甫提到了柳伯舒,梅振衣心中暗暗一驚,但沒有追問。王玄甫的妙語聲聞中向他解釋了一遍關於金仙輪轉歷世、化身歷世的究竟,並沒有涉及柳伯舒,這些話清風早年也曾解釋過,但此刻梅振衣休會的更加深刻。

叩拜已畢,梅振衣起身,王玄甫揮袖一笑道:「請坐喝茶,這是你家的茶。」

梅振衣身邊的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