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阿羅訶 第253回 空桑山立玲瓏塔,安法座琢芙蓉玉

洗劍池兩派斗劍,畢竟時間還早,梅振衣吩咐劉海這些年留心青城劍派與孤雲川的消息,包括六十年來的恩怨糾葛、洗劍池的詳細情況、當代弟子尤其是雲飄渺與水無痕的個人信息。

梅振衣一走,劉海就成了青漪三山的主腦人物了。剛剛擔此大任,梅振衣前前後後就給他派了不少任務,就是把他當作下一代掌門弟子培養並考驗了。自古有根器的道法傳承弟子難的,能成為一派掌門宗師人物的弟子更難的。這樣的人才需要有守護宗門與傳承道法的心愿與能力,還要擅長與方方面面打交道,處理各種複雜的事情。這不僅僅是自資好、修為高超能夠辦到的。有的門派師父修為雖不錯,教的弟子也不少,卻並不擅長管束與治理宗門。往往一兩代傑出的人物離開之後,傳承也會式微。

仙家高人與一派宗師是兩個概念。有的人自己修為高超,卻性情閑散,只能做個長老供奉之類,不適合主持宗門事務,而且修為到了一定的階段,也難以避免出世清修。門下必須有這樣的繼承者,有時候師長很難選擇,需要用各種方式去考驗去鍛煉傳人。對於劉海而言,梅振衣的離開,就是他接受試練的機會。但這種事,師父一般不會明言的。

一切安排已畢,梅振衣與知焰拜別鍾離權,攜眾家人、弟子離開青漪三山。這麼多人修為參差不齊,而且玉真公主並無修行法力,自然不便飛天而行,仍然安排一支龐大的車馬行游隊伍,離開蕪州向西而行。這麼大的動靜,蕪州城內外都知道了。

月余之後,車馬上高原來到西海,左遊仙、張妖王、張果、星雲在此等候。眾人棄了車馬,各展神通護住與攜帶修為低微的弟子飛天而起,直往瑤池結界而去。

知焰親自攜帶谷兒、穗兒、玉真,並祭出穿雲梭護住獨力飛天的立嵐、胡魚躍、胡秋水。一行人中以她與張妖王的修為最高,左遊仙次之。梅振衣修行多年,精進之神速遠勝一般修行人,尤其服用大羅成就丹輔助修行之後,法力之強已不弱於左遊仙,但他修為畢竟未成仙道。

波若羅摩沒有其它任務,梅振衣專門給韋曇安排了一輛馬車,這一路上就讓波若羅摩專心守護與照顧他。待到飛天穿越崑崙結界時,波若羅摩就把韋曇的身軀抱在懷中,嬌柔的花神將健碩的大漢橫抱胸前,卻顯的是那麼和諧與溫馨,以仙家法力四面守護,穩穩的,讓他不受到瑤池結界中凜冽罡風的一絲傷害。

波若羅摩飛天穿越結界,周身五彩繽紛飄揚,就如落花如雨隨影起舞,看上去美到了極點,把一些晚輩弟子眼神都看直了。只惜如此美妙絕倫,只為韋曇一人,而韋曇卻看不見。

韋曇如今已經有所恢複,可以展開神識感應周圍的事物,卻還不能達到清晰如五官一樣的狀態,只是能感應各種存在而已。而且他還不能以主動以神念相交流,只能聽見波若羅摩在他神念中的訴說,卻無法回應。

周圍的這一切,韋曇知道嗎?就算不清楚他也能感覺到,心裡都明白,但他說不出話來。曾幾何時,波若羅摩的世界中只有韋馱天。而如今,韋曇的世界中只有波若羅摩。——梅振衣就是這麼安排的,經過這樣一段經歷,他不信韋曇對波若羅摩無所感念。

等眾人出現在瑤池上空,梅振衣聽見了眾弟子齊聲發出驚嘆,很多人張大了嘴半天都合不上。也難怪,有些世面要見過了才知道,手下這批晚輩弟子遠不如自己閱歷豐富,弟一次來到這傳說中的仙家福地,見到如此廣袤玄妙的洞天景像,難免會失態。

自己的徒子徒孫,是從青漪三山帶出來的,眼界已經不低了。更有很多世間修行門派,修士們所謂的飛升,指的就是穿行瑤池結界來到崑崙仙境,而非最終的跳出輪迴成就仙道。

孫妖王等另外九大妖王就在瑤池邊守候,待梅振衣等人一到,立刻上前接應,還準備了許多造形稀奇古怪、外表很粗糙但卻很結實的車馬,連日兼程趕往蠻荒,這一隊人馬迅速的消失在隱秘的蠻荒深處。

崑崙仙境的蠻荒比人世間的荒山野嶺要兇險百倍,很多晚輩弟子如無高人護送根本不可能深入。且不說那些未知的兇險,千溝萬壑縱橫,連一條小路都沒有。現在倒好,成了一趟安全的野外探險遊行,他們到達的地方叫空桑山。

空桑山距離龍空山有五千里,距離蠻荒野的邊緣有兩千里,距離太乙門道場乾元山以及妙法門道場妙法群山的外圍各有三千里。

雖然有眾多高人守護安全,但這一路上的險惡也讓眾晚輩弟子心驚不已,就連胡龍騰也覺得惴惴不安。等到達了空桑山,放眼望見一座山莊,眾人都鬆了一口氣,心情大好彷彿這一路的疲憊都洗去了大半。雖然已身處蠻荒腹地,但感覺就像走出蠻荒來到仙府一般。

這個地方在外面很難被發現。它的北側是一道千刃絕壁綿延千里,絕壁上怪石嶙峋如刃密布,往下看是一望無際的蒼茫沼澤與密林。絕壁的另一側,是一個巨大的緩坡,延伸而下。半山的位置有一片平坦的坡地,足有百里方圓。

山勢形成這一片巨大的平地之後,又向下延伸,是茂密的草原,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望屏障。過了草原又是幾乎密不透風的原始森林,有各種怪異的野獸出沒。遠遠望去,對面有一條半環形的山脈,面對著這個緩坡將它圍在中間,就像張開了一個巨大的懷抱。

高山上還有一道清泉流下,在半山平坡中形成一個方圓十里左右的湖泊,水波不興清澈如鏡。無名山莊就建在那座湖泊旁,佔地約有數十畝,比菁蕪山莊還要大一圈。這裡的建築與人世間有所不同。這座山莊見不到一塊磚,石材全部採用空桑山一帶產的儷玉胚料,色澤溫潤帶著各種紋路。木材是附近山林中特產的空桑木,質地細密堅硬,叩之有脆聲。而且經過了簡單的法力淬鍊,可保不會腐朽,能防水火。

「這倒是製造古琴的上佳材料。」見到空桑木的時候,知焰笑著對梅振衣說。

附近的懸崖峭壁上、茂密草原中、原始叢林里。都生長著許多從未見過的奇花異草。梅振衣沿途祭出拜神鞭抽打,考察其物性,發現其中很多都有獨特的藥用。比如有一種野谷,果實的形狀就像穿越前所見的玉米,但卻比玉米小多了,只有一指長短,其尖端的穗子成漂亮的金棕色,飄灑開來竟有一尺多長。

這金棕色的長穗可以入葯,有滋潤清火,利於腎氣舒泄之效。如果法力夠高,也可以拿它來煉器。果實是可以吃的,能補益脾胃元氣,在一位中醫大行家眼裡,往往食葯同源。梅振衣從未過這種東西,伸手摘了一枚果實,拿在手中研究,看看能不能開闢專門的葯田大規模種植。

知焰問他這是何物。梅振衣答道:「天下無名之物甚多,你曾在崑崙仙境中百年都沒有見過,我就更沒有見過了。我給它起個名字,叫作仙谷穗。」

谷兒聽見了,悄悄對穗兒說:「你聽見了嗎?這裡有仙谷穗,看來是我們倆人成就仙道之地啊,郎君肯定就是這個意思!」

玉真在一旁道:「也是時候該結谷抽穗了。振衣這些年始終為諸事操勞不安,難的下決心到世外仙境隱居,正好可生養子女。在此地長大的孩子,一定天生有仙靈之氣。」話還沒說完,她自己先臉紅了。

空桑山半坡百里平原上不僅有這麼一座山莊,山莊外原野中還打了七口井,那是梅振衣運轉的氣靈樞的布置。此地不是九連山那樣的標準龍脈風水局,鑿建法陣收攏山川靈氣,更利於修養生息。

七口井也是七片葯田的的眼。這麼多晚輩弟子平時也要有事做,修行並不僅僅是打坐清修,還有很多需要身體力行的修鍊。有人跟隨立嵐去開建葯田,這個過程也是學習外丹餌葯的基本功。有人跟隨梅二南去種茶、種菜、種各種果蔬,只要修為沒有達到辟穀不食的境界,還是需要人間煙火補充爐鼎元氣的。

梅振衣門下傳人的修行,都很注重日常行止。比如在蕪州時,大部分弟子都曾在梅大東主事的茶廠中炒過茶,以煉器文火之法炒制最上等的新茶。也是有工錢的,但這麼做不僅僅是給弟子安排營生。以煉器文火炒制茶葉,只要修為達到易筋洗髓的境界,偶爾為之都沒有問題。但若反覆的重複同一種工作,始終將法力控制的那麼精妙,這對弟子的定力以及心性都是一種相當的磨練。

假如有人幹不了幾天就開始不耐煩的抱怨,甚至應付了事總出差錯,這說明要麼性情不好要麼悟性不佳。如果經師父訓斥或者教誨仍然不改習性,那恐怕就難結仙緣了。梅振衣的傳承最注重的就是根基紮實,因為再往上所學頗為龐雜,弟子選擇的餘地很大,不可能都像祖師爺那樣面面俱到。

七口井是設計圖樣中有的,但梅振衣同時看見了圖樣中沒有的東西。有十座數十丈高的玲瓏塔分布在高坡平原的周圍,將山莊、湖泊、尚未建成的葯田、茶園、花園都包圍在中間。每座塔都有十三層,用大塊的玉料建成,遠看晶瑩剔透卻、奇秀壯觀。

十座高塔的所在,本應是一片道場的守護陣樞,表面上毫無異常,怎麼出現了這種東西?梅振衣看了立嵐一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