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菩薩行 第248回 韋曇既在靈山在,花神落淚雨飄傷

花溪谷南岸山坡上繁花似錦,雖然已是深秋,但此地繽紛四季不謝,高坡上是波若羅摩居住的竹舍,花叢如繡毯鋪開,一直延伸到韋曇所居住的草廬後院,將之三面環繞,宛如一個溫柔芬芳的懷抱。

與知焰一起重遊此地,梅振衣心中總覺得有些不安,他不欠韋曇什麼,但是面對這位仙界花神波若羅摩,還是自覺有些虧欠。若問天上地下最天真無邪之人是誰,當然是仙童明月。但在梅振衣所遇之人中,最純真、純情的就是這位貌似少女的花神波若羅摩了,她與明月不同,她有欲有求,一顆芳心只為韋曇綻放,有欲但不越矩,有求但不強求。為了尋找韋曇,她離開無憂無慮的佛國靈山腳下來到一無所知的人世間,梅振衣把她引出來得到了波若羅摩花,也幫她找到了韋曇。可是韋曇並不認識她,韋馱天殞身下界的願心中沒有她,而波若羅摩仍然守護在韋曇身邊,以遍野繁花簇擁,宛若靈山腳下。波若羅摩眼中的靈山,只是韋曇一人的靈山,韋曇在,靈山在。

韋曇離開花溪谷三天了,卻沒看到他回家,來的是梅振衣與知焰。波若羅摩一見到他們就花容失色,她雖純真但畢竟是仙界花神,一念之間就能明白很多事,不安地問道:「梅公子,知焰,你們怎麼來了,難道韋曇出事了?這幾日我一直很不安。」

知焰盡量溫和地說道:「韋曇居士斬滅梅丹佐,不幸受了傷無法返回花溪谷,現在青漪三山中療傷,我們是來接你去看他的。」

波若羅摩當即就走,三人離開竹舍,梅振衣聽見落花溪中有山歌聲傳來,一條渡船正使向對岸。韋曇已不在,此地哪來的船夫?仔細一看,不是船夫而是船娘。在落花溪這樣的深谷激流中用一支竹槁撐船,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僅需要神力還要有移轉空間的大定力。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應了那句話——「興風作浪成災易,行雲布雨潤物難。」有這麼大本事,卻幾十年如一日,重複這枯燥且單調之事,那就更難了。韋馱天欲證菩薩果,不僅要宏願圓滿,這一世也要有菩薩行。現在韋曇走了,撐船的人換做了苗女廖鳳。廖鳳早已不是當年的少女姿態,梅振衣在高坡上只能看見她的背影,身材依然健美,但比當年卻強壯了許多,挽著袖子手臂上的肌肉菱角分明,肌膚成小麥色。所唱的山歌依然如當年一般清脆悅耳,只是多了一份成熟的滄桑感。

梅振衣問道:「廖鳳怎會有這種本事,撐得了這條船?」

波若羅摩:「她原先沒有,自從經常與韋曇在一起之後,漸漸就有了……梅公子,韋曇是不是傷得很重,很難再回來?」

梅振衣:「你為何會這樣想?」

波若羅摩:「韋曇臨走時曾對廖鳳說過,如果他不得回來,就讓廖鳳在此撐船,渡人十萬之後自有圓滿之時。」

梅振衣早就猜疑廖鳳就是當被韋馱天打落凡塵的妙音珈藍,如今這是接引她回佛國的修行之舉。那邊知焰勸道:「韋曇所受損傷甚重,但振衣是神醫傳人,自會盡心幫他恢複無恙。你隨我們去蕪州守護,來日天長地久,無須太擔憂。」

波若羅摩一指落花溪中的廖鳳又問道:「要不要帶她一起去?」

梅振衣搖了搖頭道:「她只怕心中有數,當在此守韋曇之願,你去蕪州守韋曇之人吧,我們走。」

往蕪州的路上,知焰忽然眉頭一皺道:「廖鳳遲早也要離開花溪谷,待她渡滿十萬人,可派胡春、龍騰、魚躍、雙全、秋水這五個精通水性的弟子,到此地修一座橋,也算一場百年功德。」

梅振衣點頭道:「好,你想得很周到,他們五人出力為主,我出錢,所費材料與其他人工不會太多。」

波若羅摩一眨大眼睛:「錢?韋曇這些年積攢的船錢,共有八十四萬九千六百七十三文,都放在草堂後院中,夠不夠在落花溪上修一座石橋?」

梅振衣:「足夠了,此地修橋,最難的是於激流中立墩,這不是花錢能辦到的,其次是石料採購運輸,這些花錢解決更好,屆時就啟用韋曇留下的船資。」

早就知道韋曇的傷勢很重,但波若羅摩沒想到會這麼重!在聽松居一間開闊的靜室中,有溫心寒玉髓布下的法陣守護,韋曇定坐那裡一動不動,無視、無聽、無味、無嗅、無觸,他雖然看不見光明,但兩隻眼睛還是怒然圓睜。韋曇的相貌粗獷中不失英武,是一位俊朗的男子漢。但如今已經看不出一絲俊朗,全身浮現如焦炭一般的黑光,虯結的短須與頭髮也全部燒沒了,相貌有幾分兇惡與猙獰。

波若羅摩花一見到韋曇,顧不得還有其他人在場,撲上前去把他若雕塑一般的身軀摟在懷中,淚水如斷了線的珍珠無聲流下。

這是梅振衣第一次親身目睹仙人流淚,多少年來,波若羅摩也許一直想著擁在韋曇環中,當她終於這麼做的時候,只惜韋曇已毫無感覺,其傷心確實難以形容。

眾人都默然無語,提溜轉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塊絲帕,飄上前去為她拭去淚水,勸慰道:「一年半載之內,韋曇還無法以神識感應外界,也不能與你以神念交流,但是你放心,用不了三、五年,他就可以與你說話了……梅公子手段高超,一定能幫他早日恢複。」這些話其實梅振衣已經說過了,但波若羅摩就是傷心,提溜轉也哄不住。

見一位仙界花神哭成這個樣子,連左遊仙、徐妖王等人也看不下去了,暗中朝梅振衣道:「青漪三山雖好,但若說養傷,卻不如崑崙仙境的某個地方,那裡的仙靈地氣有助復原之妙。」

梅振衣神念中暗問:「有這樣的地方,你們是怎麼發現的?」

徐妖王:「不是我們發現的,是梅丹佐找到的,就是他這二十多年來的藏身處。地方倒不大,就是一片百里山谷,極難被發現。」

梅振衣:「待韋曇法力稍復之後,倒可以考慮把他也送到那裡修養,我會親自安排的。」

那邊波若羅摩哭泣未止。她這一場哭,青漪三山外的整片蕪州都飄起了濛濛細雨,雨絲帶著淡淡的花香與莫名傷感之意。梅振衣終於上前勸道:「波若羅摩姑娘,記得我曾經問過你,假如你能找到韋曇又想怎樣?你當時未曾想,一念之間答道,希望能如我與知焰一般。我若助你完成此願,你能止住悲聲嗎?」

聽見這句話。波若羅摩止住了哭泣,臉上猶帶著淚痕說道:「我是有此願,知不可強求,也從未強求。」

梅振衣:「韋曇此世若對你有一絲感念,我自會儘力設法讓你如願,這些年,你就好好照護他,莫再悲傷。」

鍾離權咳嗽一聲,發來神念暗中提醒道:「振衣,這種話是隨便亂說的嗎?你讓張果拐走翠亭庵的一位住持也就罷了,但明知韋曇的來處去處,還要幫波若羅摩拐走一位本該歸天證果的菩薩嗎?話又說回來,菩薩是你想拐走就能拐走的嗎?」

梅振衣暗中答道:「對於證果的韋馱天而言,我這麼做確實無聊。但對於波若羅摩而言,韋曇就是她的靈山。我欠她的人情,幫她一把不算過分,甚至理所當然。」

鍾離權:「我可告訴你,波若羅摩是仙界花神,既非輪迴眾生也非金仙歷世化身,不是讓韋馱天菩薩斬一世化身與她了結那麼簡單。」

金仙、菩薩斬化身歷世,或為修行、或為功德、或為了結緣法,化要麼斬滅要麼斬盡,或者一世天年盡,否則無法收回。本尊下界是要與化身合一的,因為歷世化身本就是人間的你,就如那位關小姐的情況。波若羅摩欲結韋曇為情侶與道侶,不可能是與韋馱天菩薩的歷世化身了結,因為她本人在輪迴之外,想要的就是韋曇這個人。假如波若羅摩也有金仙或菩薩的修為,這事倒也好辦了,將來都斬出化身在人間一世歷盡也就堪透了,但她偏偏沒有。

梅振衣答道:「我當然不會勉強,假如韋曇對波若羅摩無感念,也只能作罷,要有感念的話,我可在他歸天證果之時,以大羅成就丹重塑韋曇法身,菩薩是菩薩,韋曇是韋曇。」

鍾離權:「一分為二,完全成為兩二個人?不是陽神變換分身也不是菩薩歷世化身?你想的倒輕鬆,大羅成就丹不是萬能,沒那麼大用處。」

梅振衣:「僅靠大羅成丹但自然不行,要以佛斬心猿之法,又不是沒有先例,無量光是無量光,心猿悟空是心猿悟空。我雖然不知其中境界,但韋馱天或許明白,實在不明白也可求教於佛心舍利,等幫他找到此物,願心圓滿證菩薩果之時……我的大羅成就丹,僅為凝聚法身所用。」

鍾離權嘆息一聲:「你這孩子,真是什麼事都敢管,什麼事都敢想,你可知這意味著什麼?」神念中解釋了一番

真這麼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韋曇對波若羅摩的情意確有感念之心;二是要自覺自愿如此,他人一絲都勉強不得。這麼做還有兩個後果:首先是韋馱天菩薩將失去韋曇這一世之身所有的修行法力;其次是韋馱天菩薩歸天複位之後,本尊法身仍會如現在一般,不會再恢複了,是一尊猙獰焦黑的瞎眼的菩薩,只有運轉大神通方可見一切。

梅振衣答道:「這其實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