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龍空山 第174回 精誠心證四念處,回頭路憶奈何橋

梅振衣的話無疑給興奮的守望澆了一瓢涼水,守望卻沒有失望之色,反而笑著道:「世間有佛法,悟緣覺乘可渡苦海彼岸,奈何淵乃試煉之地,過奈何淵如渡苦海。如聲聞佛法悟覺緣乘境界,可來此歷苦海以求證果位。人非守望渡,乃佛法所渡。」

梅振衣:「過不去的終究過不去,葬身泥沼中的人何止上萬?」

守望:「本就在輪迴中,入奈何淵,又入輪迴去。」

梅振衣搖了搖頭:「守望大師,你知道為什麼來這裡的人越來越少了嗎?比如我,不是為了試煉苦海,僅僅是為了來此採藥。若修為不到,師父也不會讓弟子來,若修為已到,也不必特意來此。」

守望的表情像個孩子似的,既認真又天真,點頭道:「你講的道理我都明白,如今已不比當初鴻蒙之時眾修士行游四方俯仰天地而自悟大道,世間已有各種修行傳承,不必藉此有形之奈何淵印證……我當初的宏願如今已成一種執念,但是你終於來了,我宏願已滿執念已消,謝謝!」

梅振衣起身道:「大師有何謝於我?無論如何,我應該謝你才對!是你開闢了奈何淵,這確是我的歷劫機緣、前塵洗鍊之淵。」

守望眨了眨眼睛道:「你說來採藥,龍空山上有什麼葯啊?」

梅振衣:「千年夜明砂。」

守望摸了摸光腦袋:「這是什麼東西?我在龍空山這麼多年也沒聽說過。」

梅振衣:「你不要笑話,所謂夜明砂,就是蝙蝠的糞便,而千年夜明砂,是白蝙蝠的糞便在岩洞中堆積千年後砂化的結晶。」

守望瞪圓了眼睛:「原來是這種東西,真難以想像!你不僅要過奈何淵,還要回去,不僅回去,還要往蝙蝠洞里鑽,來到我面前的萬人當中,也只有你一個!」

梅振衣:「我並非為歷苦海而來,只是為採藥而來,如果靈藥在苦海中,那就入苦海去采。沒有人進洞並不奇怪,但你說沒有人回頭,難道走過奈何淵的人都不回去嗎?」

守望反問道:「假如不是為了採藥,你願意再走一遍嗎?」

梅振衣:「我當然不願,走過來是歷煉,再回頭走就是自惹不痛快了,但這裡還有別的路嗎?」

守望一指四周與山頂:「到處都是路,十妖王盤居龍空山也就是近三百多年的事,除此之外,還有一條路在山頂上。只要你能登上毒舌嶺巔峰,站在舌尖上就會引來天刑礪雷,歷天刑可入西天佛國靈山凈土。」

梅振衣一聳肩:「說來說去,還是沒有別的路,無論如何我也要去採藥,然後原路走出奈何淵,我的道侶還在那一邊等我……多謝大師的指點,在下告辭了。」

守望站起來一把攔住他道:「別著急走啊,你能過得了奈何淵未必進得了蝙蝠洞,就這樣往裡闖,能有一萬隻白蝙蝠把你哄出來。法力再強你能斗得過萬隻異獸嗎?你剛剛劫盡苦海,且在此調息修養,待到黃昏時神氣完足,白蝙蝠已出洞,你再進去偷那……呵呵呵,那千年夜明砂。」

梅振衣:「大師說的對,我有些莽撞了,多謝您提醒!」

守望呵呵笑個不停:「跑到那裡面去挖坑,滋味可是相當不好受,見面就是有緣,你先坐下,我給你講一講佛門四念處心法。也許對你能有用。」他連招呼都不打就給梅振衣發來一道神念,包含種種玄妙,梅振衣只得定坐聞法。

傳法完畢後,守望笑道:「你先歇著吧,我一千六百三十八年沒合眼,正想大睡十天十夜,等睡醒後也該離去了。」

梅振衣在幻法寺前靜坐調息,黃昏時山中傳來鋪天蓋地的嗡嗡之聲,他睜眼看去,奈何淵里飛出了黑壓壓一片白蝙蝠,將前方整個天空都遮住了,數量只怕不下幾十萬隻。他暗暗咋舌,還好沒有直接往蝙蝠洞里亂闖,否則驚動了洞中的那麼多的白蝙蝠,只怕還沒等進去,就被上萬隻翅膀一起卷出來了。

再看守望和尚已經靠在門框上睡著了,懷抱著金瓶梅發出陣陣鼾聲,小臉紅撲撲的嘴角還流下了一絲口水。梅振衣向他行了一禮,退後,轉身,再度走入了奈何淵。

第二次來到奈何淵,梅振衣忽然想起了穿越前聽過的民間傳說,據說人死了到陰間,黃泉路上有座奈何橋,站在橋上能回望自己的一生,過橋之後就將再入輪迴。這奈何淵的名字起真有趣,能走過去則成就地仙神識不滅,走不過去的話這裡還就成了奈何橋。

能走過去的人自然不會願意再來一遍,就算不怕,也不會給自己找罪受,除了梅振衣這種不得不回頭的人。奈何淵中的感受不必再多說,他走到峽谷中央,找了一個最大的山洞鑽了進去,初入洞口時有三丈多高,越往裡走越狹窄,漸漸的就只有一丈方圓。

不時有白蝙蝠撲扇著翅膀飛過,偶爾被驚動向他發起攻擊,梅振衣小心翼翼施展護身之法,以妖王扣護住周身,並不還擊以免引起更大的聯鎖反應,就這樣硬著頭皮往裡走。大約走了百丈之遠,眼前豁然開朗,走入一個巨大的山腹溶洞中。

此溶洞之大,在黑暗中幾乎一眼望不到盡頭,百丈高的頂端掛著密密麻麻的白蝙蝠,剛才已經飛出去那麼多了,洞中竟然還有不少。靠近他的這一面洞壁上,除了他進來的這個入口之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孔隙,看樣子都與外面的奈何淵相通。

這裡本應該是完全黑暗的世界,但溶洞的地面上卻有星星點點的暗紅色微弱光芒。借著這些光芒,勉強能夠看清洞頂上垂下的鐘乳石以及地上伸出的根根石筍,梅振衣盡量不用神識去窺探周圍,以免驚動洞頂上棲息的白蝙蝠。

那紅色的微弱光芒就是白蝙蝠的糞便發出來的,這麼多白蝙蝠在此棲息千餘年,大量糞便堆積在溶洞的地面上,也不知積了多厚。地面上不僅有糞便,還有白蝙蝠的屍骨。歷年來因為各種原因死亡的白蝙蝠從洞頂上落下,留下無數的屍體。

溶洞內陰暗濕熱,氣息發出令人作嘔。儘管梅振衣斷絕了外息,以妖王扣護身什麼都沾不上,但感覺也太噁心了,如果不是為了採藥,他絕對不會願意來。

悄然潛行來到溶洞中一片相對開闊的地方,無聲無息地拔出紫電劍開始挖坑,有地仙修為的堂堂高人,竟然偷偷摸摸在屍骨堆上挖糞坑。白蝙蝠的糞便下面也混雜著歷年的屍骨。有的已經完全腐化,有的變成了一堆枯白的骨頭髮出點點磷光,還有的因為埋藏較深變成了一具具乾屍。就算曾行走江湖雲遊萬里,梅振衣哪經歷過這種場面?這時他才徹底明白守望和尚為什麼要傳授佛門「四念處」心法。所謂四念處指的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具體的法門是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心法的要訣首先在於一個「觀」字。要入這種觀境,憑空想像很難,必須要尋找各種特殊的機緣,而梅振衣不需刻意去尋找,他已經在蝙蝠糞與屍骨當中挖坑了。眼前所見就是不凈之觀。

梅振衣剛剛走過奈何淵,身心經過徹底的洗鍊,印證一個靈台清晰的「我」,達到神識不滅的境界。轉眼間守望傳了他一種心法。從觀身不凈到觀法無我,又要他達到無垢無凈、無我無別的狀態,能夠心境如常的把這個坑挖下去,直至找到他想要的千年夜明砂。所行便是所願——這是梅振衣的修行所追求的心境,但在此刻的環境下,他很難做到「願為」,只是「不得不為」,一動念即自損心境。那守望的修為深不可測。彈指間推演已料到了這個局面。傳了他化解的心法,卻是佛門的一種修行。但是梅振衣挖坑的時候卻想到了另一個人。就是他的啟蒙上師孫思邈,孫思邈一生曾多次進入疫病流行之地,親手治療污穢腐臭,耐心細緻毫無厭棄之色。但孫思邈並不是在「觀」污穢,只是與平常情況下一樣診病療傷,面色如常心境也如常,這是醫家的修行,也是他所傳靈山心法「心如印」後更上一層的境界——精誠心。

四念處一類的心法,入「觀」境之後必須還要「堪破」,守望未言傳,只看梅振衣自己如何去破。梅振衣還真的給破了,堪破觀境的機緣還是在於挖坑。

層層屍骨和糞便挖開,這坑越來越深,越來越噁心難忍,但挖到七、八遲深之後,下面變得漸漸乾燥與堅硬,白蝙蝠的糞便多年堆積在濕熱的環境中,又在隔絕於地底深處,漸漸成為一種暗紅色的結晶體,這就是夜明砂。

越往下挖夜明砂層越是堅硬,普通刀劍器具恐早已磨損,幸虧梅振衣法力高深用的又是紫電劍這種神器,還能繼續挖下去。夜明砂的堆積也是分層的,一年就是一層,梅振衣一直挖到五丈多深,一共挖開了一千一百零二層。

當挖到三丈深之後,梅振衣的心境已經完全清靜下來,因為此時這個大坑也變了,從骯髒污穢變得明凈璀璨。四壁的夜明砂如細碎的紅寶石般晶瑩剔透,發出柔和悅目的光芒,似乎在無聲的告訴他,千百年之後一切所見都化成這個樣子。梅振衣精通藥性,見越往下挖所見夜明砂藥性越好,但達到一千一百零二層之後,藥性不再有變化,也就不必再往下尋找了,就在此採取千年夜明砂。採到了靈藥,也堪破了四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