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龍空山 第159回 老聃陪坐三清末,牡丹遭貶出洛陽

梅振衣在書房中見到了丹霞派的傳書,問谷兒道:「那紫青雙劍現在何處?」

谷兒:「放在別處不妥,知焰仙子收藏了。這段時間你不在,與世上修行人打交道的事,都是知焰仙子替你安排,我們私下裡和她開玩笑,都叫她三山掌門人呢。」

梅振衣笑道:「三山掌門人,這名號真有趣,難為她了,也難為你們了。」

谷兒:「我與穗兒妹妹倒沒什麼為難的,修行事現在有知焰仙子做主,家中事可以請教玉真公主,還有提溜轉這個百事通,什麼事都喜歡幫忙給出主意,搞得管家張果反倒清閑了。」

鍾離權帶走了知焰和提溜轉,說三天後到青漪三山有事細談,梅振衣就覺得有些不對勁,肯定是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他定坐三年剛剛回家,家中也有很多事要處理明白,所以師父給了他三天時間。既然師父如此安排,梅振衣也就先等三天了。

家中瑣碎事一一處置不必細述,第三天的時候,蕪州刺史程玄鵠來到齊雲觀,一是聽聞梅公子出關前來探望,二是奉旨修繕齊雲觀。看來官方對這座道觀還挺關心的,會主動下文修繕,不過觀主曲振聲接到公文有些納悶,把梅振衣請去商量。

這次還真的是修繕,不是像以往那樣撥點銀子就算了,連圖樣都拿來了,主要是重修正殿。前文說過,齊雲觀正殿供奉的是李家追封的玄元高皇帝,也就是道祖老子。兩旁是張道陵與葛稚川兩位天師陪祭。而這次修繕的圖樣中,按佛寺大雄寶殿三世佛的格局,改成了供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所謂太清道德天尊,他的人間化身就是老子了,曾是道家供奉的最高神靈,也是李唐追認的祖先,這次重修之後僅位於三清之末。

要是別家道觀,下來公文圖樣以及撥了銀兩,也就沒什麼廢話了,但是在齊雲觀中程玄鵠與梅振衣等人還得解釋幾句。

曲振聲拿到圖樣有三點疑惑,一是不明白為什麼官方要管道觀供奉誰?二是不明白為什麼要把道祖老子換成三清還畫好圖樣,這也不符合李皇追封祖先的尊崇之意。三是對三清的來歷,他也不是很明了。不要笑話曲振聲,他身為道觀之主,居然說不清三清來歷。那是在唐代,有仙佛顯跡於世,道人談天尊不憑傳說,人間確實沒有見過元始與靈寶現身。

曲振聲問梅振衣道:「我讀歷代道書,元始乃盤古之謂,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靈寶乃混沌生太極、化陰陽二氣之意。師兄是仙人弟子,能對我解說明白嗎?若師兄也不清楚,可否去請教東華上仙?塑此神像每日供奉朝拜,總要弄個明白。」

梅振衣笑了:「不必解釋,我可以告訴你元始與靈寶是什麼,它們只是一種稱謂,並不是兩個人。」

歷代道書中描述的元始與靈寶,是一種「存在」與「追求」的本源哲學用語。如果在仙人眼中真正有所指代的話。「元始」就是「無邊玄妙方廣世界」,無邊無際一無所有,無所謂混沌清明;「靈寶」就是「靈台開闢造化之功」,超脫中混沌直指清明的過程。將元始與靈寶具體為兩個神壇上的造像,與太上老君並列,含義上是道、法、人三位一體。與佛門的佛、法、僧三寶之稱有類似的寓意,所以道觀中供奉三清無可厚非。但要搞清楚,並非仙界中有元始與靈寶其人。

這就是梅振衣對曲振聲與程玄鵠說的話,假如他沒有經歷那漫長的三年定坐,也不會了解這些,但今天已經清楚了。他心中還有一些念頭沒有說出口,只是自己在想

道、法、人三位一體是一種超然玄妙的理解方式,形而下之,世俗間還有庸俗的理解方式,來源於門派之爭。張三供奉太上老君,李四就供奉靈寶天尊,壓張三一頭。王二見李四供奉靈寶天尊,他就供奉原始天尊,號稱祖師爺更了不起,再壓李四一頭。到頭來誰也扯不清,於是乎三清並列於神壇之上了。再具體到當朝,武天后竟然以帝王之命插手這種事情,天下以修繕名義改建的道觀可不止齊雲觀一家。太上老君跑到旁陪坐去了,這是一種非常隱晦的排擠與貶斥,誰叫他老人家被李唐追為先祖呢?那就抬出兩個並不存在的神靈壓太上老君一頭。太上老君坐哪裡可能都無所謂,道祖就是道祖,他不會與「無邊玄妙方廣世界」以及「靈台開闢造化之功」去爭風吃醋。但對於武天後來說意義就不一樣了,梅振衣估計這是武氏稱帝前最後一步試探了,如果連「道祖」都擺平了的話,那就意味著李家皇室已經徹底擺平了,親自登上皇位也就是眼前的事了。

但這些話梅振衣只在心中想沒有說出來,只是解說了元始、靈寶的仙家所指,對曲振聲道:「齊雲觀大殿如此改建也好,就立兩尊神像列於老君之前,但要對後世傳承弟子解說清楚,至於世俗間的誤會,修道人心中有數就行了。」

三天忙完許多事,第四天梅振衣終於進了青漪三山,知焰仙子一襲紅裙站在隨緣小築門前等他,就似梅振衣眼中的一縷雲霞。

「怎麼只有你,師父與提溜轉呢?」梅振衣問道。

「師父把提溜轉帶走了,讓我們好單獨細談,隨我來。」知焰仙子答道。

知焰在人間徘徊了三年,終於拿回飛雲岫時發現它已經是拜神鞭,丹霞峰上回贈梅振衣與他結為道侶,但緊接著就閉關三年歷苦海劫,一年後梅振衣入境觀法一坐也是三年,直到此刻兩人才有機會單獨相敘。奇妙的是,兩人之間似乎自有一種默契,很多話不必言述。若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有男女之情的成份,但也不僅僅是男女之情。

當初的隨緣小築僅僅是原菁蕪山莊的前廳加兩側廂房,而現在的規模則要大多了,穿過前廳後面也有了院落。其中就有知焰的修行靜室。靜室中什麼別的陳設都沒有,地上只有兩個潔白的吉祥軟草墊,他們很自然地面對面坐了下來,就像當初梅振衣破妄而出第一眼看見知焰那樣。他們半天沒說話,只是看著彼此的眼睛,知焰臉上升起了淡淡的紅暈,卻沒有低頭。

「直至今日你才有了地仙修為,但我看你的形容一直就是仙子,無論修為如何,無論過去未來。這才明白想當初你來到人世間。人們為什麼就稱你為知焰仙子。」還是梅振衣首先開口說話。

知焰淺笑道:「就算是真仙也喜聽人口出善言,尤其是你這般誇我,我很高興。」

梅振衣:「能與仙子攜手結緣,我求之不得,已經不能用高興來形容。聽說苦海劫中會經歷諸般前世輪迴,不知你閉關這三年都經歷了什麼?」

知焰以問話的語氣答道:「你兒時做過夢嗎?夢中還有夢,夢中再有夢,如此往複不止,經歷種種輪迴所見,若定心一失則不可再回……破關而出等同夢醒。我就是我,與前世無礙,既已明了則不必再提。」

梅振衣:「好個既已明了不必再提,你就是今生今世的仙子知焰。」

知焰:「你也是今生今世的振衣,在敬亭山中定坐三年,脫胎換骨境界俱足,已到苦海岸邊。而你歷劫的機緣恐怕就在眼前了。」

梅振衣:「我歷劫的機緣?」

知焰突然說了一句題外話:「這三年,洛陽牡丹坊的白牡丹給你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是張果收的,那時我還在閉關,第二封信是玉真公主收的,後來都放在我這裡。」

白牡丹給梅振衣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在梅振衣閉關後不久,為了回一個消息。因為梅振衣曾托她打聽波若羅摩花神下界的消息,白牡丹還真打聽到了。不是她找到的,而是對方主動來找過她。約三年前有一女子自稱波若羅摩,路過洛陽找到白牡丹,向她打聽一個人,那人是一名居士叫韋曇。白牡丹沒有見過韋曇,想留波若羅摩也留不住,只能問她將到哪裡去。波若羅摩說自己在人世間沒有找到韋曇,想去崑崙仙境尋找。

第二封信是在近一年前,回信感謝梅振衣送來的那一船美酒,並說酒很好,就用在花魁宴上了,梅公子的情意她心領了,飲此酒就能想到人。但她又說宴是花魁宴,酒為世間風流名士共飲,梅公子又何必尋此遺憾呢?

看第二封信時梅振衣嘆了一聲:「梅六發那小子,以我的名義給白牡丹寫信,也不知寫出什麼風流帳,引得白牡丹這樣回信!」看完第一封信他又驚訝道:「韋曇居士,我在濠水落歡橋頭見過,他當時是一名船夫,可惜後來離開了。」

等梅振衣看完了這兩封信,知焰伸出一隻手手握住了他的手,輕輕道:「還有第三封信,卻是你父親的口信,白牡丹出事了,從牡丹坊失蹤!等消息傳到蕪州,恰好是你離定境而出的前幾天。」

梅振衣語氣一緊:「白牡丹能出什麼事?她是洛陽牡丹花神與人無爭,又有脫胎換骨修為。」

知焰用另一隻手拍著他的手背道:「你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師父知道你一聽此消息立刻就會趕往洛陽,而且這一去苦海劫不可免。你閉關三年剛回,家中事得處理明白,所以讓我等三天。其實清風去了洛陽剛回來,他見過了白牡丹,那位隨先生也去了。」

梅振衣心中稍安道:「清風見過了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