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談風月 第146回 鞭落枯井清泉涌,抽轉靈樞造化功

拿杯子盛水很輕鬆,但是容量太小,拿瓢盛水容量大多了也不至於拿不動,拿桶盛水力氣小的人就費勁了,假如拿一口大瓮呢?一般人拿不起來,就算力氣大能拿起來,也很難將它盛滿——這就是梅振衣如今使用指妖針的感覺。

剛從明月手中拿回指妖針時,梅振衣根本動不了這件法器,因為他的定力不夠,心念也無法容納那麼大的神識範圍。使用指妖針,神識延伸的極遠,幾乎無邊無際,但梅振衣卻沒有那麼強的法力與念力,感覺自己差點被吞沒了。現在他的修行進入脫胎換骨之境,有了飛天之能,終於可以動用,但卻小心翼翼不敢將這件法器的妙用發揮到極限,學會控制自己的施法範圍,本身就是一種修為的進步。

有一句話叫作「懂者不繁、會者不難」,查探清楚情況後,梅振衣也知道師父鍾離權當初使的法術並不複雜,就是移轉地下水脈,讓這口井不出水,接著往下打再深也沒用。梅振衣此時僅僅是懂者不繁,還達不到會者不難的境界,他做不到這一點。

要想讓這口井重新出水,就得使用一樣的神通,重新運轉地下水脈。梅振衣收起指妖針半天沒說話,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師父留下這口不出水的井,還真是一種考驗,這種考驗與他想鑿建仙家洞天的計畫有關。

青漪三山是天成福地,但是要建成仙家洞天。僅僅有財力物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種仙家法力,這種法力能夠運轉天樞地氣輔成道場洞天,結成自然的法陣成為屏障,並收攏生髮靈機。梅振衣如果沒有這種法力,就建造不了仙家洞天,無非是在青漪三山建一個湖中的世個桃園而已。當然了,他可以請師父來幫忙,知焰仙子出關後可能也有這種法力,但凡事都假手於他人,這道場洞天與梅振衣又有什麼關係呢?他當初答應將敬亭山送給清風作道場,結果也僅僅是送了一塊地皮而已。武后一道法旨,敬亭山成了山神道場,清風差點沒帶著明月離開。

良久之後梅振衣嘆息一聲:「我的修為還有一線之隔,境界已到,但法力還不夠精深啊,這是沒有辦法取巧的事……六發,我過段時間再來,總能打開這口井,不耽誤你們釀酒便是。」

梅振衣要走,梅六發挽留道:「少爺,好不容易來萬家酒店一趟,幹嘛著急回去?讓酒店弄幾個好菜,小的陪您喝一杯,難得清閑清閑。」

梅振衣搖頭道:「今天還有事要辦,就不在這裡吃了。等我打開這口井的那一天,你再請我吧,自己掏錢請!……六發,你負責與紀家合作,平時言行注意點,不要沒事就在人家酒店白吃白喝。」

梅六發吐了吐舌頭,連連點頭答應。梅振衣出門的時候,紀掌柜也跑出來留客並詢問情況。梅六發在一旁道:「老紀啊,我家少爺的能耐大了,打開那口井沒問題,這就回去煉製法寶,過些日子還會再來。」

與紀掌柜告辭後。梅振衣出門把梅六發拉到一邊道:「六發,你跟誰學的這麼滿嘴亂泡?有什麼就說什麼,我打不開那口井就是打不開,也沒必要胡說煉製什麼法寶。」

梅六發笑道:「知道了,其實就是想給少爺撐撐面子。」

梅振衣:「我不需要那種面子。你與大東修行時日不短了,眼下也算有些根基,等過一段日子,梅毅要為你們舉行入門受戒儀式,就算正式的修行人了,油滑之心得改一改。」

說完這些,梅振衣把馬交給梅六發,在路旁桃林中換上了一身道裝,背著個包袱步行而去。見這身打扮,就知道他要去養賢鄉何家了。

開上次離開蕪州去洛陽之前,梅振衣就到何家打過招呼,說老家那邊有點事叫他回去,順便去關中看父親,等回來的時候自然會上門拜訪,要何家兄妹暫時就不必去齊雲觀找他了。現在小呂道長終於從關中回來了,何家夫婦與一對兄妹自然十分高興。

梅振衣還帶著一包袱洛陽特產送給何家,雖然不是很貴重,也都是蕪州當地買不到的,何仙姑是眉開眼笑,留小呂道長吃晚飯。何幼姑今年已經十三歲了,自從「病癒」之後,不再是幼時那種面黃肌瘦的模樣,人長的很白凈也有了幾分紅潤的血色,出落得越來越標緻。

飯桌上何家兄妹很好奇,一直打聽關中一帶的風土人情與趣聞軼事,而何木生則很關心的小呂道長家中的情況。梅振衣只說家中一切安好,不必他操太多的心,閑聊幾句梅振衣放下筷子道:「今天來,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們,我給火根哥哥找了份活計。」

何仙姑笑道:「你木生伯如今已經是梅家的養賢鄉的莊戶頭,算是有頭有臉有辦法的人了,也能給你火根哥找到營生,小道長介紹的是哪份差事呀?」

梅振衣:「你們聽說了玉真公主在蕪州出家的事嗎?朝廷專門修了一座玉真觀,撥了三百畝皇田供養。如今玉真觀修好了,可是還缺一個莊戶頭幫著打理。玉真公主就經常在我們齊雲觀出入,我也認識她,找了個說話的機會就推薦了火根哥,公主也點頭了。」

何火根放下碗,過來一把抱住梅振衣的肩膀歡呼道:「原來是這份差事啊,太體面了,謝謝兄弟!」

何仙姑也驚叫道:「原來是給玉真觀里的公主家做莊戶頭啊,當家的,兒子可比你更有出息啊!……小道長,你真是太有辦法了。」

老實憨厚的何木生也笑得很開心,笑完了眉頭一皺又問道:「小道長,我們一家人是不是要到玉真公主那裡道謝啊?」

梅振衣搖頭:「用不著,這對於公主來說就是一件小事情,點點頭就完了,還要特意見你們一面嗎?……火根哥,你明天進城一趟,去菁蕪山莊找一個叫趙啟明的管事,他會把一切安排妥當的……我聽說玉真觀的皇田想種植茶樹園,人手不夠的話就在附近鄉里請,錢糧不會少給,這些事都由要由你這個莊戶頭來管。」

這一天,何家上下喜氣洋洋。高興的就像過年一般。梅振衣離去之後,當晚何家夫婦倆關上門在屋子裡說私房話。何仙姑道:「你是梅家在養賢鄉的莊戶頭,火根又成了玉真觀的莊戶頭,我們在這裡那就是數一數二的人家了。」

何木生直點頭:「那位小呂道長,真是我們何家的貴人啊!自從他來了之後,先是把幼姑的病治好了,然後我也有了一份好營生。現在更好,小呂道長又給火根介紹了一份好差事,真不知該怎麼報答他?」

何仙姑:「我們家日子好了,自然不會忘記他的好,反正我把他當自家孩子一樣看。」

何木生:「等幼姑年紀大了,總要找婆家的,那小呂道長人品相貌都沒得挑,只可惜是個出家道士。」

何仙姑:「道士怎麼了?你的意思是……」

何木生咳了一聲:「我知道道士也可以娶妻,就不知他能不能看上……」

何仙姑打斷丈夫的話:「你原來是這個心思啊?等再過幾年,還不知道幼姑能不能看上小呂道長呢,到那時她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了。」

何木生:「我們算什麼大戶人家?」

何仙姑:「現在不算,再過個三、五年,那可就說不定嘍,說不定提親的能把我們家門檻都踩平了。鄰村的張三姑昨天就來了,說要給我們家火根說媒,我還沒鬆口放話呢。」

何木生:「幼姑的事情確實還早,但火根娶親也就是這兩年了,還是先忙完兒子再忙女兒吧。」

夫妻倆在房中說話。何幼姑在廚房裡收拾完碗筷,經過堂屋的時候恰好聽見了他們在說自己的名字,也站住腳步豎著耳朵仔細聆聽。這時何火根躡手躡腳的過來,伸手颳了妹妹的鼻子一下:「姑娘家的,偷聽大人說閑話,也不嫌害臊?他們在談給你找婆家的事呢!」

「哥哥不也在偷聽嗎?明明是有人上門給你說媒嘛!」何幼姑低下頭,黑暗中小臉已經臊得通紅,一轉身進自己房間里去了。

這天夜裡她何幼姑了一個夢,夢見那位小呂道長牽著自己的手在山野中小跑,還摘了一朵很漂亮的山花插在自己的鬢角,她心裡暖洋洋的,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在蠢蠢欲動。

梅振衣有沒有想過何家夫婦可能會把他當未來的女婿候選人?而何幼姑也到了少女懷春的年紀?他很清楚何幼姑的天年不過三七之數,也就是說壽命也就在二十歲左右。他現在並沒有辦法能治好她的不足之症,也只能讓她在有限的時間裡盡量過的開心而已,其它的事情並沒有想太多。

炒茶的工藝現代人看來並不複雜,但也有許多講究,不是人人一伸手就能幹的。傳統炒茶以專用的爐灶與大鐵鍋為工具,將新摘的嫩茶葉放在裡面不停的翻炒,有三個注意事項。

首先要使茶葉充分的脫水乾燥,以便於長期保存,一個熟練的炒茶工手法是要經過長期訓練的。茶葉乾燥過程中會慢慢變脆,你不能把茶葉炒碎了,否則只能得到一鍋茶葉末。而且還要十分注意火候,不能把茶葉炒焦。其次炒制綠茶的過程中要保持茶葉鮮亮的綠色,也就是說不要破壞葉綠素以及維C等成份,還要把茶香給炒出來,去掉新鮮樹葉的那種土燥氣。這對火候、溫度、時間、翻炒頻率都有特殊的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