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忘江湖 第128回 攔路只為求清靜,逼使菩薩繞道行

在一片笑聲中。法舟自顧自念完了經文,等眾人笑聲漸止,這才朝武后道:「宴天后,小僧的經念完了。」

武后看著他,誇也不是罵也不是,只有笑著擺手道:「你這小和尚倒也有趣,本宮不會罰你不敬。要說領罪的話,你該去佛祖那裡才對!賜你錫杖一支,再賜紋銀百兩為盤資,回長安念你的經去罷。」

武后沒有治法舟的罪,今日早朝就這樣散了。宮裡不管午飯,百官回家吃去。退朝之後梅振衣一身輕鬆,這次來洛陽的公務終於完成了,走出皇宮他想到一件事,和父親打了聲招呼,一個人悄然出城了。

第二天,黃河岸邊,從洛陽方向西行的官道上,走來一個光頭小和尚,背著個藍布包袱,扛著一根九環錫杖。這支錫杖拄直了比小和尚的個頭還要高出一大截。看上去未免有些滑稽。而小和尚長著粉撲撲的圓臉,一雙鳥溜溜的大眼睛,透著幾分天真的機靈勁。

小和尚正在走路,看上速度不快,舉步投足的姿態沒有任何異常。但假如有人在後面想追他,會發現騎快馬也趕不上。他走著走著,忽然看見遠處路邊,高坡上坐著一個人,正是梅振衣。

小和尚把頭一低臉一扭,裝作沒看見,加快腳步就想繞過去。然而梅振衣卻飛身而起落在道中央,攔住他的去路道:「法舟,你溜得好快啊。要不是知道你會從此路過,還真堵不著你,怎麼,就這樣走了嗎?」

法舟停下腳步,往後一閃身,將包袱抱在懷中道:「梅公子,你要堵我?太后剛剛賞了一百兩銀子做盤纏,你不會打它的主意吧?」

梅振衣一瞪眼:「我像是搶你銀子的人嗎?小和尚,你就別裝了。我雖不是神仙,但也不是白痴,既然相識一場,你就不想把話說清楚嗎?」

法舟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哦,你是說當初指點我誦經之事嗎?我在落歡橋頭已經謝過了,那如花似玉的小娘子,你已經領進家門了嗎?」

梅振衣鼻孔哼氣:「你還好意思提這件事,尾巴和馬腳全露出來了吧?」

法舟一扭頭向後面看了看,又低頭摸了摸光腦袋道:「尾巴,馬腳,小僧沒有啊?」

梅振衣不理會他的打岔,又道:「你的神通不小啊。竟然能讓我潑中關小姐?」

法舟笑了:「你教小僧那麼念經,蓮台不見觀自在,那一飄水,我不助你潑中,誰助你潑中?」

梅振衣:「我好心幫你,你就是那麼謝我的?後來的事,你不會想不到吧?」

法舟:「後來的事能怪我嗎?再說了,所謂後來之事,不就是你此時攔我去路嗎?」

梅振衣嘆了一口氣:「我真是多事啊,後來才明白你是故意去洛陽領罪的。」

法舟一瞪鳥溜溜的眼珠:「梅公子此話何意?」

梅振衣:「你還裝!以你的神通境界。當初在長安有人拿話套你,我就不信你真能上當。無非是故意中計,找個機會到洛陽朝堂之上,親眼見一見武后本人。請問法舟大師,你究竟看出什麼眉目了?」

法舟不裝糊塗了,錫杖頓地道:「梅公子,你究竟想問什麼?」

梅振衣稽首行了一禮:「想請教一個問題,我曾在不同的地方見過武太后兩次,感覺卻不盡相同,以大師法眼所見,其中有什麼玄妙嗎?」

法舟:「聽你這麼問,還沒有出神入化境界吧?」

梅振衣:「是的,所以才來問你。」

法舟:「佛門凈白蓮台大法,修成十二品蓮台化身,包羅所見世間萬象,與丹道陽神化身有異曲同工之處,但玄妙不盡相同。」

梅振衣:「原來如此,多謝大師指教。」

法舟看著他,表情有些奇怪:「你真聽懂了嗎?」

梅振衣:「就算一時不解,記住了,日後也可慢慢了悟。」

法舟背上包袱,扛起錫杖道:「那你就慢慢了悟好了,若沒有別的事,貧僧還要趕路呢。」

梅振衣一伸手擋在他面前:「不著急,還有一問,大師究竟是誰?」

「貧僧法舟,道友何必發此一問?」

梅振衣縮回手笑道:「對對對,我這一問確實多餘,但這支錫杖扛在你肩上,怎麼看怎麼彆扭。就像是偷來的一般。」

法舟不高興了,小臉一沉道:「昨日你也在殿上,明明知道是太后賜我的!」

梅振衣還在笑:「是是是,我沒說你是偷的,就是覺得彆扭。這種三耳九環錫杖,可不是隨便能賜人的,要麼引法渡眾生,要麼渡眾生往凈土,總之有接引之意。」

法舟反問道:「你又不是和尚,怎麼知道這些講究?」

梅振衣:「我的啟蒙課業老師,是一位佛門師太,偶爾聽說過一些。」

法舟:「你也知之不詳,但總算猜對了,這是當年玄奘法師的錫杖,他可不就是引法渡眾生之人?」

梅振衣:「武后居然賜人此杖?」

法舟的表情有些誇張:「你不知道嗎?有人說武太后是彌勒菩薩轉世,彌勒菩薩不就是渡眾生往凈土之人?」

梅振衣:「有人說你就信啊?就算武后自己相信,大師你也信嗎?」

法舟有些不耐煩了:「是不是,與我有什麼關係?信不信,與你有什麼關係?」

梅振衣猶自追問不休:「不說武后,就說你,別的和尚若是得到這支錫杖,不是得小心翼翼地捧著就是得供著,你怎麼就這樣扛著它大搖大擺走路呢?請問法舟大師,你究竟是什麼來路?」

話音未落,就見法舟神色一變,揮錫杖向梅振衣迎頭敲了過來,九環叮噹亂響,聞聲使不出半點法力,梅振衣招架不得趕緊一閃身避過。趁此機會法舟一溜煙就跑了過去,轉眼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句話:「我不告訴你!」

梅振衣為什麼會來此堵法舟的路?正如他自己所說,事後也看明白法舟是故意找個借口去洛陽見武后的。法舟是去看武后究竟是什麼人或者她修行到什麼地步都有可能,梅振衣也想問個明白,可惜他攔不住法舟,還是讓小和尚給跑了。

鍾離權說的對,有些事還不是現在的梅振衣能摻和的,但偏偏與他總有些關聯。孫思邈說的好——「守好心中所悟之道。見怪莫怪便是。」他老人家真是睿智而有遠見。似乎預料到這個徒弟將來會遭遇什麼,提前告訴他該怎麼做。

但這一趟總算沒白來。至少法舟還是說了一些事情。清風當初以一道神念講解金仙、菩薩的人間化身種種,梅振衣急切之間領悟不多。此後隨著經歷與見識增長,理解的是越來越明白,法舟既然就是法舟,是無法回答梅振衣那最後一問的,如果讓梅振衣逼的不得不開口,恐怕會當場圓寂或顯出真身,不了斷也得了斷。經過今天這一出,以後這小和尚見到他恐怕只會遠遠的繞著走,不會再找什麼麻煩。

梅振衣就算不想管閑事,可也不想被高人當猴耍,——嘿嘿,他也不是好欺負的!

回到南魯公府已是午後,見到父親只說自己昨夜出城訪友,梅孝朗也未追問。父子倆正在書房閑話,管家梅安來報,太醫丞沈南蓼求見。

梅孝朗有些奇怪地問:「這位沈先生是宮中的御醫,來見我何事?」

梅安道:「他不是來見老爺的,而是來求見大少爺的,自稱是大少爺的師兄。」

師兄?梅振衣可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號師兄,梅孝朗一拍腦門道:「想當初孫思邈真人在長安時,曾指點沈南蓼醫道,如此攀起來,還算的上是騰兒的師兄。騰兒啊,你在朝上自稱孫思邈的衣缽傳人,想必那沈太醫聽說此事,上門攀交情來了,既然他自稱是你師兄,你就去接待吧。」

沖孫思邈的面子,梅振衣也得會一會,當下離開書房來到前廳。沈南蓼年紀不到四十,身高七尺有餘。生的十分俊朗儒雅,又精於養生之道,氣色看上去很溫潤有神采,梅振衣一進客廳就躬身施禮:「沈師兄嗎?我到神都,應該先拜見你才對。你有什麼事情,派人傳話叫師弟前去見面便是,怎麼親自來了?」

沈南蓼趕緊上前抉住他的雙臂,做出很親熱的樣子道:「梅公子乃孫真人衣缽傳人,我當年不過是有幸聆聽孫真人教誨而已,怎敢以師兄自居?今日來見梅公子,就像見到了孫真人,應該是我拜見你才對。」

這話說的有問題,明明通報的時候沈南蓼自稱師兄,想必是怕梅振衣不見他,而見面又這麼謙虛,恐怕是有求於梅振衣,沈南蓼是宮中御醫,又特意強調梅振衣的師承,難道是遇到了什麼不好醫治的病症,上門來找梅振衣幫忙?

武后沒病,梅振衣前天剛見過,那麼是宮中其他人有病?宮中的病向來不好治。其中有不少門道,是沈南蓼自己治不了或者不敢下藥怕擔責任,還是沈南蓼自己不想治特意來找別人?這些都有可能,心中盤算可面上不動神色,梅振衣笑著寒喧:「您身為太醫丞,又曾同在孫真人門下聽講,當然是我師兄,……來,快坐,喝茶!今天不要著急走,晚上留下喝幾杯,師弟一定要好好敬你。」

兩人坐下。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