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應帝王 第097回 斬軍旗將軍破妄,復神功歷盡真空

梅振衣笑了:「公主,您聽見這滿城歡呼了嗎?無論如何,敵軍已經退去,而您的心愿也達成……城上風寒,還是先回驛館休息吧,我送你!」

梅振衣攙扶著玉真公主下城,蕪州刺史蔣華攜夫人一同迎了上來,讓內眷簇擁著公主,前面有三班衙役開道,前呼後擁送公主回迎賓驛。這位刺史大人打仗時不敢登城躲在府中,此時表現的倒很積極,但他也不算個昏官,明白自己不懂軍事,把蕪州大權暫時都交給了梅毅。

蕪州百姓聽見城上歡呼已知道玉真公主登城,城外叛軍退去的消息,紛紛走出家門夾道歡迎公主。有衙役護送百姓不得靠近,但百姓仍圍在路旁歡呼,有不少人還跪了下來。玉真公主哪經歷過這些,激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走路就像踩在雲端上,攙著她的梅振衣身上那冰冷的鎧甲,彷彿也變得無比溫暖。

梅振衣剛剛送公主下城,負責城中巡視的梅六發箭步如飛跑上了西門樓,遞給梅毅一束帛書,稟報道:「東門外,有人悄然潛水渡過句水河,將這封信射入城中,上面寫著守城主將親啟。我不敢耽誤,立刻就送來了。」

梅毅打開一看,驚訝的發現是浩州刺史程玄鵠的親筆信。蕪州開戰之前,梅毅就曾派人向浩州求援,程玄鵠沒有不救的道理,但他也沒有權力跨州出兵。朝廷發給各州府的命令是各自固守,剿敵之事由李孝逸、黑齒常之兩路大軍負責。

程玄鵠先向先路軍主帥李孝逸請命,希望能增援蕪州,李孝逸卻命他固守浩州,防止叛軍沿長江西進逃入川蜀。程玄鵠無奈只得等待,等到李孝逸率軍去了高郵與徐敬業主力決戰,黑齒常之的後路軍也逼近江南,程玄鵠又派人向黑齒常之請命。

黑齒常之早得了梅孝朗的吩咐,接信之後,立刻命程玄鵠率彭澤水師援助蕪州,並要他小心行軍,入城增援即可,不要在城外野戰糾纏。程玄鵠接到命令,立刻率三千水師乘坐大小近百艘戰船,沿長江而下來增援蕪州。同時派得力的手下騎快馬繞過叛軍防線,沿長江北岸先行,再悄悄渡江來到蕪州城下,將這封信射了進來。

看見這封信,梅毅就明白王那相為什麼要退兵了,一定是有偵騎發現了彭澤水師沿江而下。推測一下程玄鵠行軍的路線,想進蕪州的話,先從長江順水東進,到蕪州以北再沿青漪江逆流南下。句水河裡行不得水師大軍,要在到達句水河與青漪江交匯處登岸。王那相接到消息肯定不會攻城,如果攻城正酣,背後有水師登岸殺上來,非大敗不可。那麼他現在是逃走了還是迎戰去了?

青漪江離城三里多遠,站在高處眺望依稀可以看見,梅毅發現王那相大軍雖退但陣形不亂。正開往青漪江邊。他立刻派梅大東溜下城跟在後面窺探,時間不大會梅大東回來稟報,王那相沒走,大軍沿江布成了盾陣,長矛手列於盾牆之後,十八座攻城棧橋在盾牆後排列,旁邊還點起了火堆,遠遠的可以看見弓箭手在往箭桿上綁東西。

梅毅一聽就知道王那相想幹什麼,這是圍城打援之計啊,想在江岸邊伏擊彭澤水師。青漪江的江面不算很寬,如果架起箭樓,在江面最窄處可以一箭射過江心。王那相一定是沿河布陣,防止水師登岸,同時將棧橋變成了箭樓,命令弓箭手以火箭攻船。如果這麼交戰程玄鵠非常吃虧,水師半渡之時最為兇險,而且古時戰船都是木製張帆,最怕的就是火攻。如果王那相憑藉十八座箭樓,居高臨下射出火箭,岸邊又列上盾陣與長矛阻止水師搶灘,彭澤水師會非常被動。

程玄鵠只帶了三千人,這些人如果進了蕪州,那蕪州的防守自然沒有問題,但在江邊做戰,王那相手下可有五千多人啊,又佔據了地利。假如突然遭遇,程玄鵠又不會用兵,十有八九會栽個大跟頭。如果雙方拚死一戰,程玄鵠全軍覆沒都有可能。在梅毅看來,其實程玄鵠不需要進蕪州城,只需在三里外青漪江的另一側上岸,戰船在江面寬闊處擺開,紮下大營與蕪州城相呼應。那麼王那相既不敢輕易越江去攻擊水師,又不敢再大舉進攻蕪州城,左右兩難自然會退去,這是最佳的軍事戰略。

程玄鵠會這麼用兵嗎?如果他不會,現在派人截住水師通知他還來得及嗎?梅毅往遠處看了一眼,心中暗嘆一聲:「程玄鵠恐怕不會這麼用兵,就算會也來不及了。」

因為九連山方向的地平線上,已搖搖可見一片帆影,這幾日刮的一直是西風,彭澤水師的速度很快,此刻已經到了!用不了多長時間,水師就會到達王那相列陣的地方,遭遇戰就會打響。背後還有蕪州城,王那相敢這麼列陣與水師決戰,分明是看不起蕪州城中的兵勇,知道他們沒有出城野戰的實力。

梅毅眉頭一皺,攥緊了拳頭,吩咐道:「速找張果來!」

……

梅振衣將公主送回驛館,又和蕪州刺史交代幾句,告辭出門準備回到城上,王那相意外退兵他也不知其中有什麼玄機,還是要找梅毅再研究一番。他還沒有走到西門,就聽見遠處轟隆隆一陣響,震的地面都在發顫。怎麼回事,難道是地震了?不對,這分明是馬蹄聲,聽聲音竟然是大隊人馬衝出西門去了。

他三步並作兩步趕緊登上西門,卻發現是張果手持令旗站在那裡,再看城外,一股煙塵揚起,煙塵前方是一道黑色的洪流,竟然有一隊重騎兵沖向了青漪江的方向。梅振衣驚問道:「張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城中哪來的重騎兵,毅叔哪裡去了?」

張果遞給他一封信:「這是程玄鵠寫來的,梅毅接信之後,遠望彭澤援軍已到,率軍出城接應去了,那一隊重騎,是他這些日子臨時操練成軍的……」

梅振衣登城時,水師與王那相的軍陣已經接戰,前面幾艘戰船中箭起火,水軍棄船登岸卻在淺灘之上遭遇盾陣與長矛手的狙殺,亂成一團。程玄鵠在後面的大樓船上以旗語傳令,約束水軍不要混亂,以弩箭對射掩護,組織小船向岸上衝鋒。離著三里多遠,就能看見火光與濃煙。

看見這封信,再遙望遠處聽著張果的解釋,梅振衣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至於那隊重騎。確實是梅毅臨時操練的,蕪州守備軍缺乏操練戰力不強,無法與軍陣進行野戰,但其中也有少數人是擅長騎射的,守城鄉勇中也有一些人曾服過兵役上過戰場,能夠騎馬衝殺。梅毅這些日子挑來挑去,加上梅氏六兄弟在內勉強挑出了一百八十名壯士。

一百八十匹戰馬勉強能湊夠,城中最不缺的就是重裝鎧甲,寧國縣軍械庫已經搬來了,缺的是訓練有素的騎兵。梅毅自己曾經說過,只要給他八百訓練有素的鐵騎,他就能出城沖潰王那相的大陣。但現在他只有一百八十人,而且談不上訓練有素只是倉促成軍,情急之下也只能衝出城去了。

梅振衣一把拉住張果:「張老,你怎麼不攔著他?」

張果:「程玄鵠冒險來援身陷險境,怎可見死不救?」

梅振衣:「我不是說這個,你知道梅毅現在失去了一身神功,又身為主帥,這麼做太危險了!」

張果:「梅毅說了,經此一戰,不論是勝是敗,王那相必再無攻城之力,蕪州有沒有他這位主帥都無所謂了……梅毅還說了,他經歷過的戰陣無數,麾下騎兵也不可能都像他那樣有一身神功,不也是上馬衝殺嗎?現在他還身強力壯有一身武藝,當然可以出城攻殺,就當自己與其他人一般沒有一身神功罷!」

梅振衣轉身就要下城,張果一伸手袖中飛出幾條樹藤把他捆住,歉然道:「少爺,得罪了!梅毅留老奴在此,就是要看住少爺,不要你像他那樣親身涉險。老奴今天對不住了,只要能讓你不出城,事後怎麼責罰都行!」

梅振衣一跺腳:「張老,你不必捆我,昨天在翠亭庵施法,幾乎神氣耗盡,這一個月也運用不了任何神通法術,就算我想出城也幫不了他。」

……

梅振衣與張果在城上說話的時候,梅毅已率領一百八十名重騎衝進了敵營,三里多路對於騎兵來說很短,殺得王那相措手不及。王那相雖然看不起蕪州城的守軍,但也沒有完全輕視,他留了二百輕騎兵在陣形後面警戒蕪州城方向,但沒想到會是這樣一支兇猛的鐵甲重騎衝出。

梅毅揮舞長槊沖在最前面,梅氏六兄弟在左右緊隨,身後的騎兵隊如一股鐵甲洪流,沒有和這些騎兵糾纏,撞開十餘騎直接沖了過去。這一隊重騎不可能與五千叛軍全面做戰,但如果只選擇一個方向全力衝殺的話,還是可以穿透敵陣地。

梅毅很聰明,沒有直接從大陣後面插入,那樣的話重騎兵穿透敵陣將會陷入江邊淺灘。他在前面領騎兜了個圈子,沿敵陣盾牆後橫插了進去,沿著盾牆與箭樓之間直線猛衝。重騎兵衝進步卒與弓箭手的陣勢中,會是什麼結果?那就是一片踐踏!

梅毅對手下騎兵沒有別的要求,就是要他們仗著身披重鎧不畏尋常刀箭,外圍舞槊掩護,其他人收緊隊形跟著前面狂奔射箭就行。所過之處先撞翻箭樓,或以火箭點燃,城中早就備了火箭要對付攻城棧橋的,現在也被帶出來了。

這一次沖陣,沿著盾牆後側整個穿透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