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德充符 第081回 山門護法披錦繡,閨中妙指點香丘

蕪州城中那片空地的周圍,蕪州府的衙役在戒嚴不讓人靠近,但還有不少人打著燈籠在遠處觀望——這種神跡在人間可是難得一見啊,晚上不睡覺也要看個熱鬧。過了子時沒有動靜,正等的不耐煩,忽聞滿城狗叫四處雞鳴,眾人又莫名有些慌亂。

蕪州圍觀的百姓正在慌亂中竊竊私語,那塊空地上突然升起了一股旋風,大家立刻止住聲音緊張的看向那裡。只聞風聲卻感受不到有風吹出,風越轉越快,漸漸看不清空地上的光影,就在此時半空傳來一聲清越的長嘯,嘯聲止時風也消失的無影無蹤,翠亭庵憑空出現在那片空地上。

就是敬亭山上那座翠亭庵,一磚一瓦絲毫未變,但有一點不同,山上那座庵原先是廟門朝南的,現在依據地勢轉了個方向,變成廟門朝東,對著不遠處那條小溪。

眾人驚呆了,打著燈籠火把站在那裡大氣都不敢出,周圍鴉雀無聲足足過了有一盞茶的時間,不知是誰第一個帶頭竟然喝起彩來,緊接著全場彩聲雷動,人們都顯得興奮無比。有人對著廟門跪了下去,口中默念觀自在菩薩的名號,緊接著廟門前跪倒了一大片。

得神靈相助,敬亭山上的翠亭庵一夜之間憑空飛到蕪州城中,這樣一座廟當然是香火鼎盛,每天都熱鬧的像開廟會,供奉的香油錢自然不會少了,大多是零散銅錢,庵中的尼姑們數錢幾乎數到手抽筋。

受香火最多的自然是觀自在菩薩。其次還有一尊香火旺盛的神像很奇特。是山門殿里一位威風凜凜的黑大漢。梅振衣也要給熊居士面子,特意要張果與星雲師太商量,為這尊神像著實做了一番宣傳。後來據蕪州坊間傳言,翠亭庵里供奉的那尊黑大漢,是觀自在菩薩普陀道場的守護神,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神壇上的熊居士像身披彩緞平添幾分神威,一左一右高懸兩條錦旗,右書「普陀巡山護法」,左書「翠亭守護居士」,由梅振衣親筆書寫。山門殿中還特意添置了一座香案,大小僅次於主殿中的觀自在菩薩前的那座。

蕪州城出了這樣的事,最高興的人是誰?當然是刺史蔣華,樂的都合不攏嘴。有好幾天晚上睡覺都笑醒了,把身邊的歌伎嚇了一跳。他高興什麼,當然是上表祥瑞了,有神靈相助,翠亭庵「主動進城」享受百姓香火,說明在他的治下蕪州人神共慶,一派祥和啊!

想當初梅振衣隨左遊仙路過彭澤縣時,當地發現異獸金蟾,王縣令請道士捉住好上表祥瑞。武后就喜歡這些,這麼大的好事,蔣華不上報朝廷簡直太對不起自己了,哪能錯過機會?此事過後不久,他就寫好了表文,並邀請蕪州縉紳與各位長者聯名鑒證,連梅振衣也被他拉著簽了個名字。

自從挪走翠亭庵之後。清風、明月在敬亭山中修行倒也相安無事,總算消停下來。又過了沒幾天。齊雲觀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世間東華門護法積海真人率領十二名弟子來訪。積海曾在兩軍陣前出手對付薩滿大巫骨篤祿,而他帶來的晚輩弟子,就是當時在陣前結成劍陣的十二人。

梅振衣當然熱情接待,但積海等人卻不是來做客的,拿出書說要留在齊雲觀,成為此地的道士。這是怎麼回事?是東華門商量好的,經過上次的意外事件,積淵掌門覺得有負東華先生所託,而終南山離蕪州太遠,有什麼事終究不方便,乾脆派一隊弟子過去,反正也有齊雲觀可以落腳。

積淵等人上一次到西北軍中相助,也沒白跑一趟,梅孝朗上報朝廷,東華門與妙法門都得了封賞。修行人也能接受朝廷的封賞嗎?當然能,而且很有必要,既然在世間修行也免不了各種事務,道、法、師、侶、地、財都少不了。

並不是人人都有梅振衣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家裡要什麼有什麼,而且梅振衣只是一個人獨自修行,並不需要為一個大的門派日常運作操心。魏晉以來各派修行高人插手世間爭鬥,依附各大豪門,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論起來,現在的世間東華門,就與梅氏家族同氣連枝搭上線了。

積海等十三名道士來到齊雲觀落腳,並不是簡單的住在觀中,按照唐律,每名道士還要政府配給三十畝地供養,當然也需要辦官方的手續,有了梅家的關係,手續辦得非常簡便。觀中本來就有十二名道士,前段時間跟隨呂觀主「雲遊」去了,現在東華門弟子正好補上。

積海等清修之人不擅長打理俗物,都由張果幫忙,齊雲觀仍然由曲振聲住持。梅振衣對待他們非常有禮數,搞得東華門弟子很不適應,因為梅振衣畢竟是鍾離權的親傳弟子,論輩份是積海的長輩,那其它十二名晚輩弟子就更別提了。梅振衣見這種情況,那就乾脆讓他們在觀中自便了,沒事也不去打擾。

積海是飛天高人,那十二名晚輩弟子也個個修為不俗,來到齊雲觀當然有好處,曲振聲與張果時常去請教修行之道,交流切磋收穫不小。反倒是梅振衣有長輩的身份,不太方便與晚輩切磋,這時他倒有點懷念起與左遊仙行游萬里的經歷了。

鍾離權有言在先,讓梅振衣老老實實修練孫思邈所授,三年之後他會再來傳授金丹大道,現在時間剛剛過去一年多,梅振衣也不著急。修行根基重要,離大成真人境界還差的遠,就別想著飛升成仙。若論修為梅振衣還不算世間高人,但論眼界的話,人世間的種種修行境界,他可是什麼都見過了。

將積淵等人安頓下來之後。梅振衣本想去關中一趟拜祭孫思邈,結果在靈台中相見時,孫思邈告訴他不必——既在靈台中,不必刻意再去拜靈位。梅振衣最終還是聽了師父的話。他留在蕪州沒走,另一個人卻要遠行,就是梅毅。

梅毅是梅孝朗派出來的,當然要回去復命,前一段時間蕪州事情多,他不放心離開。現在清風、明月消停了,齊雲觀中又多了一眾東華門高手,又聽說梅孝朗被招回洛陽,他也決定回洛陽去見梅孝朗。這回輪到梅振衣不放心了,因為梅毅失去了一身神功。

這一次他不顧梅毅的推辭,以少主人的身份命梅氏六兄弟護送梅毅一起去,並且吩咐六人:「你們從今天起,就跟著梅將軍,鞍前馬後不得怠慢,就像以前跟隨我一樣,他到哪裡,你們就到哪裡。」

梅毅臨行前私下裡問他,到了洛陽見到梅孝朗,還有什麼話要轉告?梅振衣想了半天,悄悄地對梅毅耳語了幾句,並且吩咐道:「我想了許久還是要叮囑我父,此話只能告訴他一個人,萬萬不可外泄。」

梅毅的反應幾乎比聽說老母豬會飛天還要吃驚,愣了半天才壓低聲音道:「這、這、這麼大逆不道的話?」

梅振衣鄭重道:「確實是千古所未有。我本不想說。但想想還是應該提醒,如果不是萬分信任毅叔,也不敢讓你轉告。」

梅振衣要他帶的是什麼話,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梅孝朗——如果皇上駕崩新皇即位,不論朝堂之上如何爭鬥,擁立誰都是不重要的,武后的意思不是看中哪個兒子,而是她自己想當皇帝!

歷史上不是沒有專權的太后,漢代的呂后就很有名,但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有太后篡了自己兒子的皇位,那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代人知道唐史中有武則天稱帝這回事,但是在當時,誰能事先想到呢——除非他是穿越的,比如梅振衣。後代史學家評價武則天稱帝改國號這件事,也稱之為「篡唐」,在唐高宗李治未去世的時候,談這樣的事情,絕對是大逆不道駭人聽聞,當然把梅毅給嚇著了。

梅振衣也是考慮良久才決定讓梅毅秘密帶這句話回去,他雖然不太熟悉唐史,但也知道武則天稱帝前後,朝中重臣是殺的殺貶的貶,清洗了一大批,他不想自己的父親梅孝朗也被卷進去。

梅毅這人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忠心守諾,要他傳話不必擔心泄露出去。梅毅雖然驚駭,但還是聽了少爺的吩咐,表示一定把話秘密帶到,甚至沒追問少爺為什麼。

梅毅沒有追問,可是梅孝朗聽聞之後第一句話就是:「我兒怎會這麼想?他是聽誰說的!」

這是在洛陽南魯公府的書房中,只有主僕兩人私下裡密談,梅毅答道:「少爺沒說,我也不敢多問。但是最近少爺交往的都是神仙人物,也許是天機吧。」這一次來見梅孝朗,他也沒有隱瞞,把梅振衣帶著清風、明月回蕪州,以及隨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都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梅孝朗手扶桌案站了起來,眯著眼睛良久無語,最後才對梅毅道:「我兒是非常人,你若跟隨他,也將是非常人,話已帶到,你還是回蕪州去吧。記住,此話切勿外傳,也叮囑我兒不要再提起。」

梅毅:「若老爺允許,我也想常住蕪州了,如今一身功夫已失,只能做個閑散將軍,也正好陪著少爺修行。老爺還有什麼吩咐要我交待公子嗎?」

梅孝朗嘆息一聲:「我兒不恨我,但這次沒隨你來,說明他也不想見我……你告訴他,將來要求文武功名也罷,隨上仙修行也罷,小小年紀莫要妄測天心。」

梅毅:「我記住了,一定轉告。但是老爺,少爺不是隨便亂說話的人,別看年紀小,可著實不簡單吶!說實話,無論他能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