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齊物論 第057回 風錦雲袍誰披髮,當年亂臣左遊仙

梅府家人、蕪州衙役、滿城鬼神尋查數日,最終還是從鬼神那裡得到了一個線索,送來消息的就是那位提溜轉,此時距梅振衣被擄失蹤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

提溜轉來見張果的時候,形神渙散,飄在那裡打旋也顯得軟綿綿的,彷彿一口氣就能把它吹散。張果當然認識它,前一段時間提溜轉也經常來齊雲觀,一見面就吃了一驚道:「提溜轉,什麼人把你傷成這樣?你有少爺的消息嗎?是不是那人傷的你?」

提溜轉有氣無力地說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與梅公子失蹤有關,我這個樣子純粹是自己倒霉。你知道我這人有點小毛病,喜歡四處亂轉關心張家長李家短,梅公子還說我是個包打聽……」

張果一拍桌子:「都什麼時候了,別羅嗦,揀要緊的說!」

提溜轉有個毛病,或者說有一種愛好,就喜歡在鄉村裡亂轉,打聽各種軼事傳聞,也是在山中久了閑的。要不然,梅振衣與它第一次見面,那韋從善、董小貞、張巧兒家中的事情它怎麼能一清二楚?那一天,它又轉到三江口一帶,沒偷聽到什麼新奇事,正覺得無聊準備回山。

提溜轉像一陣風般打著旋,飄過寬闊無人的青漪江,迎面有一片浩蕩的法力襲來,它當時正對著水面照影子臭美,有些走神,感覺到了已來不及完全躲開,因為對方的速度太快了。應該是高人施法掠過,同時還施展了護身之術,一路鬼神難擋。倒霉的提溜轉被掃了半下,陰神之身險些被打散,差點沒當場交代了!

勉強飄回到妙門山中,以鍾離權所授安定形神之法修養了五、六天,這才能出山。一出山就聽說了梅公子莫名其妙被高人抓走的消息,時間恰恰就是自己在青漪江上遇險之前。它本能地就想到,蕪州突然出現那種高人不太尋常,而梅公子很可能就是被那人擄走的,正好被自己半路撞見了。

張果聞言非常重視,立刻找來了梅毅商量。按提溜轉所述,那人施法掠過青漪江,往北偏東方向而去,此時應該早已出了蕪州地界,會不會就是他抓著小少爺走了呢?非常有可能!留下張果繼續在蕪州查找其它線索。腳程快的梅毅立刻出發,按照此線索追了過去。

時間已經過去七天了,世界之大人海茫茫,少爺還能找到嗎?就算找到了,梅毅能是那位高人的對手嗎?但這些問題並不重要,梅毅的使命在身,只要有一絲線索他就必須去找,不管對方是誰他也要盡全力救回梅振衣。

不提梅府家人如何焦急,只說那梅振衣,猝不及防在山中被憑空攝去,一身功夫未及施展人就已經被制服。飛在空中朦朦朧朧看不清四周景像,只聽耳邊風聲呼嘯,不知時間過了多久。突然覺得身體一輕向下便落,眼中突然能夠視物,就看見一條寬闊的大河離自己越來越近。

他這是從天上往下看的,原來是抓他的那人突然收了法術,他從半空掉了下來,下面是一條大河。從天上突然掉下來,他已經有過一次經驗了,這次總算沒太狼狽,半空中拜神鞭出手抽中水面,激起一線丈余高的浪花,借力翻了個跟頭雙腳落在河岸上,還好沒有再成落湯雞。

站定之後才發現不遠處有一名男子。這人身穿紫色錦繡袍,看上去大約三十多歲的樣子,臉上和手上肌膚細嫩而有光澤,留著三縷長髯,披散著長發沒戴帽子,五官很是俊朗,就是一雙眼睛不經意間向外射著寒光。他個頭接近一米八,站在河邊衣袂於風中飛揚,身姿很是瀟洒,有點飄飄欲仙的架式。

「小子,你的身手不錯,反應更快,我突然撤法,你竟然沒有落入這長江之中,我還本打算把你從水中撈出來救你一命,結果沒救成。」那人見梅振衣沒有落水,也微微有些吃驚,眯著眼睛說了一句不陰不陽的話。

梅振衣整了整衣衫,退後一步道:「道友,你的修為高超在下十分佩服,但你我素不相識,如果是開玩笑的話,未免有些出格。你將我帶出蕪州,來到這長江岸邊,究竟有何玄機要指點?」說話時也心驚不已,原來此地已出了蕪州,到長江邊上了。

那人似笑非笑道:「小公爺,你誤會了,我不是和你開玩笑,也不是有話要對你說,就是來抓你的。」

「抓我?你是什麼人,無緣無故為何要抓我?」梅振衣又退後一步,暗扣拜神鞭凝神戒備。

那人把手一背,看著寬闊的江面悠然道:「我姓左,你祖父梅知岩稱我左將軍,吳王杜伏威稱我左太師,我是個左撇子,曾出家為道士,因而也曾有很多人叫我左撇子道長。小公爺,知道我是誰了嗎?」

「左遊仙!」梅振衣聞言情不自禁說出了這三個字。

那人似乎很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錯不錯,你小小年紀,竟然也知道本山人的名號,我就是左遊仙。」

這人是誰?梅振衣穿越前並不知道左遊仙這個名字,是穿越後聽說的,說起來他也曾經鼎鼎大名。莫名其妙的突然穿越,梅振衣才發現自己以前的那些歷史知識,在真實的古代社會中顯得相當可憐,曾搜集當時的史料研究學習了一番,尤其是與他梅家有關的本朝歷史。

左遊仙,曾經是隋末江淮義軍中的重要人物,輔公手下的頭號謀士與左膀右臂。江淮軍的首領就是杜伏威與輔公,這兩人自幼交好,聯袂起事,並稱江淮雙雄。江淮軍曾在丹陽(今南京)一帶居地稱國,國號為吳。杜伏威稱帝,輔公是吳國的二號人物,官封僕射。

不久後杜伏威看清了天下大勢,在好友大唐南魯王梅知岩的勸說下,率部降唐。杜伏威臨去長安拜見唐皇李淵之前,曾對留守丹陽的輔公說:「我到長安,若加官進爵平安無事,你們可同去,否則的話,就不要放下刀槍,我此去,是為了大家探路。」

杜伏威到了長安被封吳王,接著聖旨下達輔公被封舒國公,一切妥當,輔公也應該依前約放下刀槍真心歸降。

恰在此時左遊仙私下對輔公說道:「公隨吳王起事,一直為其副,然而江淮軍征戰之功,三分有之二。將士皆願效忠相隨,公之威望更勝吳王。今吳國兵多將廣獨霸一方,足以爭天下,杜伏威欲棄之,公何不取之?」

這一番話把輔公說動心了。——是啊!他跟著杜伏威造反這麼多年,征戰無數打下了這麼一片江山,卻一直只能做二把手。現在杜伏威要歸順大唐已去長安,這江淮軍的兵和地盤都在他輔公手中,既然如此,自己做皇帝好了!

輔公本就不想降唐,自從杜伏威立國之後,他被加封僕射,雖然官職顯赫但權力卻被漸漸架空,心中早有不滿。這次杜伏威降唐去了長安,輔公認為終於是輪到自己出頭的時候了。左遊仙正是看出了他的心思,才會說那樣一番話。輔公動了心,就開始與他密謀。

杜伏威離開丹陽之時對輔公的野心也有防備,暗中囑咐右將軍王雄誕監視輔公。輔公決定先下手為強,奪兵權殺了王雄誕,並偽造杜伏威從長安送來的密信,率江淮軍再度興軍反叛。

唐高祖武德六年,輔公在丹陽稱帝,國號宋。協助他反叛地左遊仙被封為宋國的兵部尚書、東南道大使、越州總管兼會稽太守。輔公造反的消息傳到長安。杜伏威聞訊散盡身邊親隨鬱鬱而終,病故前將最親衛中年輕的一對兄弟託付給梅知岩,也就是後來的梅剛、梅毅。

作為曾同時在南方一帶起事的義軍首領,梅知岩與輔公關係也不錯,特意寫了一封信去勸阻。信中說道亂世將盡,天下形勢已日趨明朗,江淮軍佔據東南一隅不可能與唐軍對抗,何必讓這魚米富庶之鄉生靈塗炭呢?不管是為了輔公自己,還是為了東南百姓,於公於私都應趕緊停手,只有罷兵來降才是自保及保民之道。

左遊仙拿著這封信,在丹陽朝堂上大罵梅知岩當年戀富貴貪生怕死降唐,現在又來動搖江淮軍心,把這封信當場撕毀,輔公終究還是造反了。第二年,唐高祖派李靖率四路大軍進攻江淮,輔公授首,左遊仙也不知所蹤。這一段歷史與梅家有很深的淵源,梅振衣當然清楚。

「左遊仙?不是早有傳聞,五十多年前你已經死於亂軍之中了嗎?」見那人自稱左遊仙,梅振衣驚訝不已地問。

左遊仙傲然道:「我當年就有劍仙修為,在亂軍中走脫又有什麼好奇怪的?而如今我已有出神入化神通,抓你一個小娃娃,還有什麼問題嗎?」前文提到隋末亂世曾有各派修行高人插手世間爭鬥,這位左撇子道長也是其中之一。

「以左前輩的修為,我當然不是對手。我只是不明白,江淮軍往事早已煙消雲散,你這麼多年後來抓我幹什麼?不會是想殺我泄憤吧,以前輩出神入化的境界,不可能做出這種事啊?」梅振衣半問半誇地說道,心裡一直在打鼓。

左遊仙在風中一個瀟洒地轉身,面對他道:「你說得對,我與你本人無怨無仇,以我的境界,不可能因那些往事來找你的麻煩。實話告訴你吧,我就是來帶你走的,至於為什麼,你現在還不必知道。」

梅振衣苦著臉問:「前輩,你抓的人就是我,我為什麼不必知道?有什麼事你總得說一聲吧!」同時悄悄往四下張望,很失望的發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