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卷 人世間 第012回 藥王名成留身後,何曾自謂孫隱岩

聽梅溪這麼問,曲正波想了半天,皺眉道:「應該說過,都是對我的學生偶爾聊天時談起的,他們可都不是搞古董的呀?」

梅溪:「這丹鼎是誰拿來的?」

曲正波:「張小寧有個朋友是搞收藏的,張小寧從他手裡買來的,朋友不會騙他吧?」

梅溪:「那張小寧知道這些典故嗎?」

曲正波:「應該知道,記得我對他說過。」

梅溪:「既然那個收藏家是張小寧的朋友,張小寧告訴過那人這些典故嗎?」

曲正波搖頭:「這我怎麼清楚?那是他的事情。」

梅溪:「你知道張小寧花多少錢買的嗎?」

曲正波:「一開始他不說,後來我一再追問,他告訴我是六十萬……怎麼,你認為張小寧被人騙了?這東西可是有專家鑒定證書的!不會是你看錯了吧?」

六十萬?聽到這裡梅溪心中一動,突然想起了什麼。不久前就是在這間實驗室里,他也聽到過這個數字,當時醫院裡那個死者遲功的家屬鬧事,要求曲怡敏賠償六十萬。張小寧在場,主動說讓他來擺平,曲老爺子說不必,並且說自己搜搜家底也能拿出六十萬。

這樣的巧合也許別人不會注意,但聽在梅溪這種老江湖耳中就不一樣了,江湖敗類設局行騙的第一步就是要摸家底,而曲老頭的家底已經無意中透出去了。有人可能不太明白,這裡舉個例子

不論是路邊設賭局行騙還是坐地開賭場,在古時江湖八大門中都屬於飄門。飄門的江湖術是有套路的,最近這套東西在南方一帶很猖獗,不少人都曾陷進去。比如張三不小心陷入到一個賭局中,從小贏到大輸身上的籌碼輸完了還想翻本,賭場里就有放高利貸的,而且往往放錢放的很准。張三有一家工廠,值五百萬,放高利貸的往往連本帶利放到四百萬就不會再借了,此時贏家會逼張三還錢。考慮到緊急處置資產的打折,張三恰恰能拿出四百萬,看上去很巧,實際上張三是落入到別人設計好的賭局中,對方事先摸過家底。

曲正波拿工資過日子不愁,在北京城有一套大房子,但他畢竟不是什麼大款,這些年來的積蓄加起來也就是五、六十萬,所以他才會說出搜搜家底也能湊夠六十萬的話來。那古董商是張小寧的朋友,估計是通過張小寧了解了曲教授的情況,不僅恰好偽造了這麼一件丹鼎,而且最後的要價也是六十萬。如果張小寧捨不得花這筆錢送禮,曲老爺子見到東西也會自己掏錢買下來的。

想到這裡,這個騙局的前後過程梅溪在心中已經的很清楚了,就是不知道張小寧是否也被蒙在鼓裡,或者是他與朋友合謀算計老爺子?估計張小寧也被騙的可能性很大,他的朋友所為用行話講就是「殺熟」。

可是怎麼對曲教授把這些話講清楚,他又不想太打擊老頭,把那張鑒定證書要了過來,只見上面寫道:「三足兩耳螭紋異形爐……造型古樸端莊、紋飾精美流暢,符合唐代器物特徵,一側耳部有放射形裂紋,品相略有殘缺。經鑒定,為唐代真品,傳世較為稀少……市場參考價:80—100萬元……鑒定人:河洛博物館研究員——龍如海」。

他皺了皺眉頭說道:「古董可以偽造,這鑒定證書也未必可信,曲老,我沒必要騙你,我看這真不是唐代的東西……您再仔細瞅瞅,認真想想,先不說這丹鼎是真是假,用平常心去分析有沒有其他的破綻?這段歷史典故我不是很懂,丹鼎我也不認識,但如果是偽器,很可能還會有別的破綻。」

曲教授將信將疑的看了一眼梅溪,用審視的目光重新打量那倒扣過來的三足銅鼎,看著看著突然一拍大腿,驚呼道:「唉呀,果然不對!我怎麼沒想到呢?」

梅溪被他的聲音嚇了一跳,趕忙問:「您老看出哪裡不對了?」

曲正波一指鼎底上的銘文:「這『孫隱岩』三個字不對勁呀,如果是永徽五年的東西,恐怕當時還沒有孫隱岩這個地名……我是太高興了,以為找到了藥王爺的遺物,一時間忘了去多想,聽你這麼一提醒,回過味來還真是有問題。你還不知道吧,我曾經去過瀏陽,尋訪藥王爺遺迹……」

古時瀏陽真有一個地方叫孫隱岩,曲教授不僅去過,還在當地檔案館中查閱過地方志。史志的記載中,隋代之前沒有出現過這個地名,而唐代不知何時出現了這個地名。這個地方叫孫隱岩,有記載的地名從唐朝開始,而初唐時孫思邈曾在這隱居煉丹。這意味著什麼?——仔細分析,結論應該是此地因孫思邈而得名!

永徽年間,孫思邈正在那裡煉丹,當時此地就叫孫隱岩了嗎?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也不符合中國古代傳統的習慣,至少也應該是孫思邈離開之後的事情,就算是唐代命名,也不應該是永徽五年,更不可能銘刻在孫思邈當時的丹鼎上。曲教授被一時高興沖昏了頭腦沒有想太多,現在冷靜下來也看出了蹊蹺。

而這一段歷史,估計那古董販子也沒有考慮太多,就算去查史書,也只能看到唐代確實有個地方叫孫隱岩,而孫思邈確實在那裡煉丹創製了伏火法。歷史有明確記載的東西可以去造偽,而歷史沒有明確記載,只能憑經驗和常識去推斷的知識,偽造之物往往會露出破綻。

其實那段銘文梅溪就沒怎麼多想,因為他一眼就看出這銅鼎不可能是唐代的東西,不管上面寫了什麼那也是假造的,所以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而丹鼎最能打動曲正波的就是這段銘文,所以銘文中的破綻是曲正波最早想到的。

見曲教授自己看出了破綻,梅溪也鬆了一口氣。很多民間搞收藏的都有一種偏執心理,總以為自己收藏的東西「有可能」是真的,哪怕是明顯的假貨,行家對他說破嘴也將信將疑。曲教授不是無知之人,清醒過來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這對梅溪來說是件好事。

梅溪此時問了一句最關鍵的話:「曲老,您付錢了嗎?」

曲教授長嘆一聲:「差一點就付錢了,我存款有五十多萬,股市裡還有點,就是股票都套著,股市從六千多點一路跌到一千六百點,到現在也不見反彈,我沒捨得賣,上午還打電話想暫時借點湊齊。這丹鼎是張小寧買下送我的,我是無論如何不會讓他花錢的,我要留下就給他錢……唉,看來張小寧很可能是被朋友騙了!」

就在這時,曲怡敏推門走了進來,開口就道:「爺爺,你給我爸發郵件要借錢?爸剛才聯繫我了,問你幹什麼用、需要多少,他從國外直接給你打到帳戶上……你花那麼多錢,就是為了買這個銅鼎嗎?」這時她也看見了梅溪和桌上的丹鼎。

曲教授坐在椅子上,很失望的一擺手:「不用了,這東西是假的,我看出銘文不對,梅溪也認出這不是唐代的東西。」然後解釋了一遍剛才發生的事。

曲怡敏蹭的一下就跳了起來,掏出電話一邊撥號一邊道:「這個張小寧,竟然詐騙到我爺爺頭上來了,看我罵不死他!」旁邊的曲教授和梅溪一起伸手攔住了她。

曲教授勸道:「事情還沒搞清楚,看情況張小寧也是被人騙了,我聽說哦他真的花了六十萬,能不能要回來還兩說呢。」

梅溪對兩人道:「你們別急,這事情不複雜,假如張小寧真的被騙,按照古董行的規矩,如果我猜測的不錯,錢是能要回來的……就是這份鑒定證書還有點問題,曲老師,把手機借我用用行嗎?」

曲怡敏將手機遞給了他,梅溪撥通了一個號碼,就是他四姑家表兄的兒子游成基,現在潘家園古玩市場混的那位。電話打通了之後梅溪說道:「小基基嗎?……是我,你表舅……找你有點事,我這裡有件東西,明代的三足兩耳異形爐,八寸高的赤銅器有點殘,底上加刻了銘文做舊冒充唐朝的,可鑒定證書好像是真的……我給你念一遍,你聽聽是怎麼回事?」

電話那頭答道:「你問的是這件東西?耳朵上有裂紋底下加小篆的是不是?太巧了,我還真知道,就是我們對面鋪子的那家何老闆乾的……那個鑒定專家龍如海在業內口碑不好,何老闆找他的時候,他要三千鑒定費,還價之後一千八搞定了。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給人看穿了就推說走了眼……也就是你問我才會說,別人摸情況我根本不能告訴這些。」

梅溪:「那老闆是坐地戶還是過江龍?」

游成基:「正規的開門戶,有招牌走不了的,出了事得按規矩來。」

梅溪:「好,我知道了,謝謝你!……有空到學校來玩啊!」說完掛斷了電話,將手機還給曲怡敏道:「這事好辦,明天把張小寧叫來,什麼話都說清楚,他明白了之後,自己拿去退就行了,古董行有古董行的規矩。」

倒騰古董,現在時髦的名詞叫搞收藏,在江湖八大門中屬於冊門。時代發展了,現在人不知道什麼是冊門,但古董生意規矩大多從冊門的講究來的。比如你去某個古董商店,買了一件贗品回家,按照行內的規矩,能不能退呢?不一定,得看具體的情況。

賣古董的沒有不往外放贗品的,這東西真假難辨要求的專業知識也非常複雜,因此不是一、兩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