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戎冠秀、孫曉梅、陳舜玉、王桂仙、李勇、李殿冰 111、抗日前線女縣長——記晉察冀邊區唐縣縣長陳舜玉

1940年7月,晉察冀邊區政府正式委令年輕的女大學生陳舜玉任唐縣縣長。為此,邊區《抗敵報》發特訊報道。消息傳出,邊區廣大婦女興高采烈,競相傳告。她們把婦女當縣長,視為邊區婦女的光榮和驕傲。

陳舜玉同志是福建閩侯人。1915年4月生於福州一個職員家庭。1931年她進福建學院攻讀法律。當時,日軍猖獗,軍閥混戰,山河破碎。1936年6月,陳舜玉大學畢業後,應上屆同學——共產黨員林瓊之約,到上海投身抗日鬥爭。1937年2月12日她被批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她一生難忘的日子。從此,她把一切交給了黨。同年7月,經黨批准,她到山西太原參加了薄一波領導的犧盟會與決死隊,她是最早的女決死隊員之一。在開赴五台山區的路上,因病留在盂縣。後參加了八路軍辦事處領導的縣工作團。1938年春,在盂縣參加縣委,擔任秘書。在此期間,她在縣委領導下,組建了縣婦救會。1939年4月,調晉察冀邊區婦救會,任副主任兼宣傳部長和邊區區黨委婦委書記,1939年秋邊區婦救會選拔婦女幹部參政,準備讓陳舜玉擔任唐縣縣長。當時三地委和專署領導人考慮陳舜玉對政權工作不熟悉,決定讓她先留在第三專署擔任秘書主任。當時抗日政權是「三三制」,專署又成立不久,共產黨員很少,陳舜玉任秘書主任初期,某些參政的國民黨員多方挑撥刁難。開始她對業務不太熟悉,有一次她批錯了文件的承辦部門,被下屬冷言譏笑。這件事使她認識到,不熟悉本職業務就做不好工作,於是便深入了解各部門的工作,很快熟悉了業務,並積極支持各縣工作。有的縣長感到在她的支持下,工作比過去順利多了。她還經常到唐縣蹲點協助進行擁軍、村選等工作。不久日寇「掃蕩」,她根據軍分區的部署,帶領幹部轉移,要與軍分區在指定地點會合,少數幹部風聞敵人向這方向運動就慌亂起來,吵吵嚷嚷,有的想自己行動。年輕的陳舜玉厲聲說道:「這是軍分區的部署,同意的跟我走,自由行動的自己負責!」說著,昂首前行。人們見她臨危不亂,才都跟了上來,終於安全到達目的地,這樣,她在工作中逐步建立了威信。後來黨委派來幾個老黨員任科長,她的工作就更加順利了。

1940年7月,陳舜玉奉命接任唐縣縣長,8月她參加了民主選舉試點區——六區北店頭的選舉。她的競選條件是:一、不怕犧牲,堅持抗戰到底;二、積極動員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前線;三、實行減租減息,減輕農民負擔,發展生產,救濟災區;四、實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反對買賣婚姻和虐待婦女,為婦女徹底求解放。經過民主選舉,舜玉同志以全票當選。唐縣婦女界還產生一名副議長、四名女議員、一名女區長,幾百名正副村長、村委員會委員與村代表。

唐縣民主選舉的勝利和陳舜玉同志當選為縣長,使全縣和全邊區婦女受鼓舞。9月1日召開了全縣隆重的慶祝大會。邊區婦救會和唐縣各區均派代表前來慶祝。有三位代表登台向陳舜玉獻禮:一位捧著一個鋼球,希望新縣長把人民團結得像鋼球一樣堅強牢固;一位拿著一根針、一團線,希望新縣長為各階層穿針引線,團結抗日,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位拿著一面鏡子,希望新縣長辦事像鏡子一樣廉潔清正。會上許多婦女代表將陳舜玉同志圍起來,抱起來,陳舜玉同志非常激動,她向大家表示,決不辜負人民對她的信任,要掌好權,用好權,為抗日貢獻自己的一切。

陳舜玉同志被選為縣長後,肩上的擔子很重。唐縣有20萬人口,11個行政區。三分之二是山區和丘陵,人民生活困苦。東南是平川,都是敵占區、游擊區,因而戰鬥頻繁。縣府離日偽軍據點只有十三里,同志們經常頭枕背包,合衣而卧,以便有了情況,可以立即行動。唐縣又是晉察冀邊區的門戶,軍區部分機關、工廠、學校和三分區黨政軍機關及騎兵團約有七八千人住在縣裡,供應任務很重。每年要提供糧、草、菜各三百萬斤以上,軍鞋五萬多雙,還要供應軍衣、被服等等,特別是反「掃蕩」前緊張繁重的支前工作,保護後方的任務,都是縣長面前的重要課題。縣政府有六科、一局、一室,除了公安局,只有十幾個幹部和三四個勤雜人員。由於陳舜玉注意發揮同志們的工作積極性,因而大家都能以戰鬥姿態,投入緊張的工作。縣政府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縣務會每月一次,研究確定當月的中心工作,然後召開區長會議,布置下達。各科分工到基層了解情況,督促檢查,指揮鬥爭,半月回縣彙報一次,有什麼問題,通過電話和信件,給予指導。她作風民主,能虛心聽取意見,關心幹部的思想、生活。她和群眾同吃同住,親如一家。因而幹部、群眾對她都很尊重,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為了保證人民生活和軍隊需要,必須組織好群眾生產,這是最基本的一條。1939年7月,罕見的特大水災,使唐河兩岸三十多萬畝良田被水沖毀。水災以後,又是蟲害瘟疫,加之日軍1939、1940年兩次進山「掃蕩」,燒殺搶掠,使人民生活陷於極端困苦之中。正是在這個時候,她當了縣長,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在縣委統一領導下,動員和領導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運動。她與機關幹部共同節衣縮食,每天節約二兩米,支援災區。並在平原地區募捐,一次募捐了糧食2358石(一石折老秤270斤)、款5800元,縣政府除及時把糧、錢分到受災村莊外,還請來三名醫生到災區巡回醫療。此外,縣婦救會和其他群眾團體還捐獻棉衣5000多件。陳舜玉親自到三區下庄村參加分配救濟糧的討論。她與村幹部一道,逐戶研究重點救濟對象,並連夜把錢、糧送到各家各戶。有些村幹部生活也很困難,但在討論中對自己的困難隻字不提,陳舜玉看到這種情況,提議給困難多的村幹部也分一份救濟糧,這對災區安定,恢複生產,起了重要作用。她處處關心群眾,注意工作方法。一次在檢查救災工作時,發現有的村幹部存在單純的任務觀點,有的莊稼已經成熟,未組織群眾去收割,而讓群眾繼續完成採集樹葉的任務。她立即通知區政府,要及時收割莊稼,然後再採集樹葉。災區一些群眾由於長期飢餓,不等新糧成熟,就開始啃青。陳舜玉發現後,立即給各區打電話,教育群眾不要啃青,並動員餘糧戶借糧給缺糧戶,新糧下來就歸還。這一措施得到群眾普遍擁護。她還發現災區個別群眾,見新糧下來飽餐一頓,以致撐病,她就派區公所幹部急速下去,說服群眾,慢慢增加食量,逐漸恢複體質。災區群眾得知縣長這樣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感動地說:「陳縣長真是我們的貼心人。」

1940年秋,收成並不好,原布置征糧一個月完成,可是10天就完成了。陳舜玉下鄉作調查,問大家交公糧後,生活怎麼辦?群眾都說:「八路軍在前方打鬼子,不吃飽怎麼能打仗?我們把糧食交了,收拾起糠糠菜菜就能頂半年糧。你放心,我們能對付過去。」陳舜玉聽了不禁流出感激的眼淚。

陳舜玉熱情又堅強。無論抗敵、支前、生產,樣樣工作都能抓起來。為了保證全縣軍民進行工作和生產,為晉察冀邊區守好大門,必須隨時準備戰鬥,對付敵人的「掃蕩」和破壞。在頻繁的戰鬥中,陳舜玉鎮定自若地帶領同志們和敵人周旋。1940年,她剛接任縣長就參加百團大戰,縣委分配她配合游擊軍,破壞平漢線交通。陳舜玉兼任民兵大隊長。她和武裝部組織股長婁尚武帶領二百多民兵到清風店火車站東北的南子附近破壞敵人的交通。到鐵路後,婁尚武同志領著民兵越過鐵路,先鋸倒電線杆,割斷電線,然後扒鐵道。敵人出動鐵甲車,邊喊邊打槍。陳舜玉和游擊軍政委趙國泰、參謀長邊復興等七八人距鐵道只有一二百米。趙國泰虛張聲勢,自己吹起衝鋒號,一面大聲命令一、二、三中隊出擊;一面令警衛員、通訊員、司號員鳴槍射擊,把敵人嚇跑了。當鐵甲車載來更多的敵人,他們迅速安然地越過坑窪不平的原野,來到指揮部和縣委會合。這時敵人的機槍擲彈筒響作一團,疲勞的她卻躺在地上酣然入睡。醒來還說:「這支催眠曲倒是不錯。」說得大家都笑了。此後,她又參加了平毀敵人的封鎖溝和組織群眾從冀中向根據地運糧等工作。

1940年10月,陳舜玉同志到阜平參加邊區縣長聯席會。會後,有人知道她已懷孕,勸她留下和第三專署專員張沖(她愛人)同行。可是她考慮到秋收與準備反掃蕩,任務緊迫,硬是懷著六個月胎兒,和定北縣長一路快馬加鞭,顛簸一百多里,趕回縣裡,造成流產。流產後第三天,她就到縣政府布置工作,10天後又投入了反「掃蕩」的緊張戰鬥,爬山過河,始終沒有把自己的身體放在心上。

1942年「五一」反「掃蕩」時,陳舜玉同志剛產後兩個月,在白合村主持召開村長、中心校長會議,研究生產、教育和反「掃蕩」的準備工作。會議正在進行中,得悉敵人大批兵力出動的消息,接著六架敵機從白合村上空掠過,日軍開始了春季的殘酷大「掃蕩」。縣委考慮陳舜玉體弱,讓她轉移到馬耳山區乾溝一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