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包森、白乙化、李紅光、趙一曼、李海峰等、姜克智 074、血沃幽燕「小白龍」——記冀熱察挺進軍第十團團長白乙化

「革命是我們的權利,犧牲是我們的義務!」

這是在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英雄、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第十團團長、平北根據地創建者之一白乙化生前的豪語。他身體魁梧,絡腮鬍須,行走如飛,打起仗來,總是親臨火線,身先士卒,人們常叫他「小白龍」、「白大鬍子」。1941年2月,他為保衛平北根據地犧牲在密雲縣境內的絳蓬山。

白乙化,滿族,1911年6月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縣石場圩村。他天資聰穎,且勤奮好學,少年上私塾就讀時,既能夠書寫一手好字,也會寫舊體詩,以「白才子」名聞鄉間。1924年,白乙化在親友們的資助下,考入了遼陽縣立中學。

1928年,立志武裝救國的白乙化,考入瀋陽東北軍教導隊,後又升入東北講武堂步兵科學習軍事,成為東北軍的一位初級軍官。1929年秋,他考入北平中國大學預科攻讀政治經濟學,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名戰士。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白乙化義憤滿腔,夜不成眠,向中國大學當局提出抗戰殺敵的申請書,寫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吾當先去殺敵,再來求學。如能戰死在抗戰殺敵的戰場上,余願得償矣!」

1932年,白乙化返回故鄉——遼陽石場圩,以教書為名,聯繫四方誌士,宣傳抗日救亡,秘密積蓄力量。次年,他便組織起一支抗日隊伍——東北抗日義勇救國軍,轉戰於熱北、遼西,連戰連捷。從此,「平東洋」成了這支隊伍的司令——白乙化的綽號,也成了這支隊伍的稱號。人民群眾和愛國志士,紛紛揮戈而從,義勇軍隊伍發展到3000餘人。到1933年春,該義勇軍糧彈不繼,退入關內時,國民黨三十二軍以援助為名,將他們騙到冷口,繳械遣散。白乙化悲憤地又回到北平中國大學學習。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策動漢奸進行所謂「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企圖使華北政權特殊化,進而滅亡中國。國民黨蔣介石則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命令軍隊「圍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民族危急日益加深,因而爆發了「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白乙化參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愛國學生抗日救亡示威遊行,被稱為運動中的「虎將」。

1936年夏,白乙化根據黨組織的安排,以東北流亡學生的身份,到東北義勇軍綏西墾區(綏遠省西部河套地區和碩公中墾區)工作,先後任中共綏西特委委員、墾區工委書記、墾區特委書記等職。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紛紛投入抗戰之中。白乙化為核心的綏西墾區特委審時度勢,決定舉行武裝起義。遂以抗日先鋒隊的名義,奪取了墾區的全部槍械,組成了一支抗日武裝隊伍。

這年年底,抗日先鋒隊決定開赴抗日前線。渡過黃河後,這支隊伍在晉西北河曲的煤窯溝打了第一個大勝仗。部隊在河曲經過整編和嚴格訓練,成為一支軍政素質較好的隊伍,白乙化擔任了抗日先鋒隊總隊長,配合八路軍第一二零師三五九旅,粉碎了日偽對雁北抗日根據地的圍攻。

1939年4月,抗日先鋒隊由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旅長兼政委的王震介紹,挺進到平西抗日根據地,同冀東人民抗日聯軍合編為華北抗日聯軍,王仲華(董毓華)任司令,白乙化任副司令。不久,改編為八路軍挺進軍第十團,白乙化任團長。

平西是晉察冀根據地北面的屏障,又是八路軍向冀東和平北發展的前進陣地。1939年夏,十團在白乙化的領導和指揮下,初戰雁翅(北平門頭溝西部、永定河北岸)告捷。夏秋之交,十團在平西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沿河城豬窩(珠窩)戰鬥,首創一次殲敵一個中隊的戰例。

1939年11月,中共冀熱察區委員會和冀熱察挺進軍軍政委員會提出了「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這樣三位一體的戰略部署,並確定對平北採取鞏固地向前發展的方針。

同月,平西部隊進行整編,組成冀熱察挺進軍第六、七、九、十、十二、十三團,白乙化任第十團團長。1940年3月,余寒猶厲,敵人從北平近郊各據點及張家口調集了9000餘名日偽軍,分10路向平西地區發動大「掃蕩」,企圖圍殲挺進軍於永定河南岸。3月9日,平西軍民反「掃蕩」戰鬥打響,十團首先同永定河北岸一股約6000人的敵軍展開激戰,在門頭溝地區給敵重大殺傷;又在青白口、碣石兩處伏擊和截擊敵人,斃傷日偽軍100餘人,遲滯了敵人行動。

4月底,正是平北山區楊柳吐鵝黃,粉白的杏花、丹霞般的桃花、潔白如霜的梨花競相開放,爭奇鬥妍的時節。白乙化奉命率十團赴平北,創建豐(寧)灤(平)密(雲)抗日根據地。這裡地處北平郊區,潮河、白河兩岸,其中長城要隘白馬關、古北口,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白乙化深知,此時,冀熱察區黨委派鍾輝琨所率領的20多名黨政幹部和第九團八連,已在昌平、延慶、懷柔、赤城、龍關之間的廣大地區發展,基本站住了腳,但豐灤密地區是偽滿洲國、偽蒙疆政府統治較久,並建成一套較嚴密的統治機構的地區,又緊靠偽華北政府統治中心北平及日軍的重要戰略基地張家口、承德,而且抗戰已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敵人增強了對後方的統治。白乙化認識到要開闢平北,不僅要正確地執行黨的各項政策,還要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他根據中共冀熱察區黨委和挺進軍軍政委員會確定的採取波浪式的發展,在發展中求鞏固的方針,和以小部隊多點滲透,發動群眾,隱蔽開闢,站穩一點,再找一個新點,逐次展開的戰術,制定了「梯次進兵」的方案,由團參謀長才山、政治處主任吳濤、三營營長翟飛、教導員王波率領三營及團部部分工作人員作為先遣隊,直搗敵後方心腹地區古北口、白馬關一帶。5月20日,白乙化率團直屬隊和一營,突破以「鎖鑰北門天設險,壯哉峻岭走長龍」著稱的長城名塞居庸關,閃電般穿過平綏路,在昌平縣沙塘溝對來犯的偽滿洲軍第三十五團第二營進行猛烈反擊,斃傷敵營長以下40餘人;又於南天門全殲偽滿洲軍1個排,並攻克密雲縣境的玻璃廟據點,俘偽警察40餘人。5月底,十團1000餘人都進入密雲縣境內,展開了豐灤密地區的游擊戰爭。

密雲縣境,是燕山的主脈,群峰環峙,山勢陡峭,明長城盤旋在崇山峻岭之中,白河從山谷中蜿蜒奔流,地形險要。全團在密雲趕河廠會合後,白乙化對敵情、民情和地理環境作了細緻的調查,把林深草密,溝壑縱橫,東臨平原,橫跨長城內外的雲蒙山區定為根據地中心區;依據當地政治、經濟狀況,提出「集中主力於外線打破敵人,掩護內線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策略。他從團的機關和連隊抽調了40餘名幹部,與上級黨委的工作組一道,分頭髮動群眾,建立和鞏固縣、區抗日政權,組織地方游擊隊。還把群眾中的抗日救國積極分子集中起來,舉辦了幹部訓練班。這些抗日骨幹走上新的崗位後,採取「母雞下蛋」的辦法,將豐灤密山區和平原的廣大群眾組織起來,建立起8個行政區,各區都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白河、白馬關、古北口、四海等地游擊隊也發展起來,一部分成為十團主力部隊(如二營)。豐灤密抗日根據地形成了。

從1940年夏以來,白乙化緊緊抓住武裝鬥爭這個中心環節,率十團主力北出長城,向敵偽展開游擊戰爭。為了吸引敵人,減輕內線壓力,白乙化率領部隊忽南忽北,聲東擊西,牽著敵人鼻子團團轉。有一次,他們甩掉了前來追擊的300多名日偽軍,一舉搗毀五道營據點,旋即東進小白旗,重創敵軍,然後揮戈南下襲破司營子據點,繼而北上攻克灤平縣西虎什哈據點。當敵人覺得十團銷聲匿跡時,他們又突襲大草坪,殲敵1個營。

1940年7月,白乙化率十團主力返回長城內。

懷柔火車站是當時平北敵人戰備物資聚集地,從東北經平古鐵路運來的軍火,堆積在懷柔火車站至吊台之間,有的裝車隨時準備運出。白乙化等領導同志決定,搶在敵人運出之前,將這批軍火物資炸毀,命令七連執行此項任務。白乙化率十團一部,在懷柔縣城西北的四海冶、渤海所等敵偽據點附近加強活動,以調動敵人,轉移敵之注意力。敵守備隊長山本,果然從懷柔抽調兵力增援。就在此時,十團七連隱蔽在懷柔城北於家墳,晚9時直奔火車站。站內鐵路工人即把火車上的炸藥點燃,投入敵軍火庫。當山本聽到大爆炸的巨響後,領著一隊日軍奔赴車站時,即遭到十團七連的痛擊。這一勝利喜訊,很快傳遍華北各地,抗日軍民無不拍手稱快。

1940年9月23日,日偽調集4000餘兵力,對豐灤密地區進行了長達78天的大「掃蕩」。白乙化等制定了「敵進我進,到外線去打擊敵人,開闢新地區」的反「掃蕩」方針。命令三營留守根據地,在內線分散游擊,集中殲敵;自己則率一營到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