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陳翰章、魏拯民、王光宇、范築先、魯雨亭、劉海濤 040、寧死不屈中華魂——記魯西北抗日民族英雄范築先

1937年11月,日軍進逼黃河北岸。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不戰而匆匆南逃,曾兩次命令山東第六區專員范築先撤退到黃河以南。范築先經過再三考慮,拒絕南撤。在聊城專署召開的軍政聯席會議上,他朗讀了通告全國的電文:「……築先忝督是區,守土有責,裂眥北視,決不南渡,誓率我游擊健兒和武裝民眾,與日寇相周旋。成敗利鈍,在所不計,鞠躬盡瘁,亦所不辭。」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刊登這一通電,各界愛國人士對范築先堅持魯西抗日給予極大的聲援。

范築先,原名金標,字竹仙,河北省館陶縣南彥寺人,1881年出生在一戶貧農家庭。青年時代,經常奔波販糧於臨清、朝城一帶,以吃苦耐勞、憨厚倔強名聞鄉里。後因家鄉遭水災,無法生活,遂離家從軍,於1904年在天津馬廠北洋軍陸軍第四鎮當一名備補兵,後當副兵、正目。由於他勤學苦練,被送到天津北洋陸軍講武堂炮兵科深造,畢業後回原部隊任哨官。他深感民族危機嚴重,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遂逐漸萌發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國強兵,建立民國,擁護孫中山發動的推翻滿清統治的辛亥革命。1912年,他加入國民黨後,在中央陸軍第四師當連長。1913年隨部移駐滬杭線一帶,曾任炮兵營長、補充團團長、師參謀長、第八旅旅長等職務。

那時,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和奉系,大大小小的軍閥在各帝國主義支配下,長期割據爭鬥,互相搶權奪地。1920年的直皖戰爭,1922年4月的第一次直奉戰爭和1924年9月的第二次直奉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范築先厭惡軍閥混戰,於1925年拋棄高官厚祿,退居上海,改名「竹仙」。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范築先毅然復出,投入馮玉祥國民軍聯軍,更名為築先,被任命為高級參議、漢中鎮守使署參贊。1930年,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中,任馮玉祥部第一路軍參謀長。馮部失敗後,范築先返回山東,從事地方政務,任韓復榘第三路軍少將參議。1933年,調任山東省沂水縣縣長、臨沂縣縣長。在任期間,生活儉樸,關心民眾,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他被調離臨沂時,老百姓夾道歡送,說他做官清如水,明如鏡。1936年底,范築先升任山東省第六區(魯西北聊城)行政督察署專員兼保安司令、聊城縣縣長。

范築先在舊軍政界多年,但一直保持著正直廉潔、愛國愛民的好作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的影響下,他認識到只有團結抗日,中華民族才有希望。

1937年4月,周恩來委派彭雪楓到山東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范築先幾次要求中共山東省委派幹部到聊城協助工作。省委派共產黨員姚第鴻到聊城,被范築先任命為專署秘書。

10月初,日軍佔領德州、臨清至高唐一線,聊城告急。范築先臨危受命,擔任山東省第六區游擊司令長官,肩負起魯西北抗日鬥爭的重任。但韓復榘在日軍強攻下,為保存實力,急令范築先率第六區軍政人員撤退到黃河北岸的齊河渡口待命。

范築先退到齊河渡口,仍時刻惦念著聊城方面的情況。在共產黨員姚第鴻、張維翰等人的建議下,他在齊河官莊召開部屬緊急會議,討論是留守還是撤退問題。有人主張立即渡河南撤,也有人主張暫駐齊河,坐觀形勢。姚第鴻、張維翰則力主回師聊城,發動魯西北人民抗戰,並說:「魯西北人民是不願作亡國奴的,只要我們回去抗戰,老百姓會擁護的。」此言正合范築先抗日救國之心。他說:「大敵當前,我們守土有責。不抵抗就走,何顏對全國父老。我決心留在黃河以北守土抗戰,願隨我回去的就留下,不願回去的就渡河南退,決不勉強。」於是,他立即派人回聊城作堅持抗戰的宣傳動員,安定民心,並親自給韓復榘打電話,表示他堅決留在黃河以北抗戰。

一個月之後,日軍進逼黃河北岸。韓復榘第二次命令范築先率部隊撤退到黃河以南。范築先與中共山東省委駐部代表張霖之促膝交談,共同分析魯西北的形勢和前途。張霖之一再向范築先表明中共願與他合作抗戰到底的誠意。范築先連連點頭說:「我是魯西北人,往哪裡退呢?一定要依靠共產黨,發動群眾,堅持魯西北抗戰。」當夜,他寫了「裂眥北視,決不南渡」的通電,發向全國。

12月,濟南淪陷,魯西北國民黨的各級政權相繼解體,政府官員紛紛南撤。范築先按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行事,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決依靠共產黨人和進步愛國青年,很快建立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首先重新建立了縣一級的政府機構,其中有聊城,莘縣、范縣、壽張、冠縣等20多個抗日政府,任命了一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擔任縣長。在范築先的支持下,各縣都建立了工人、農民、青年、婦女等抗日群眾團體,出版了《先鋒》、《戰地》、《山東人》、《抗戰日報》等抗戰報刊。「落後的、黑暗的魯西北變成了先進的、光明的魯西北」。

當時,魯西北有土匪和地方民團20餘股力量,有的百餘人,有的數千人。築寨據守,擾亂社會。范築先說:「我們是全民族抗戰,應當協力救亡。有血氣的中國人都不願當亡國奴,我們要用抗日的道理說服他們,使他們成為抗日的力量。」他騎著自行車,走南闖北,說服、收編了一股股雜牌武裝。僅半年光景,就收編和成立了35個支隊、3路民軍,約6萬餘人。

范築先要求這些部隊按八路軍方法建軍,每個支隊都派政治工作人員,普遍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還經常派人到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冀南軍區所在地南宮,進行參觀學習。為了培養抗日幹部,堅持持久抗戰,范築先親自主持舉辦了軍事幹部訓練班;又成立了政治幹部學校,由范築先兼任校長,由許多共產黨員擔任教員和政治指導員。學員經過抗日軍政大學式的短期訓練後,大多數被充實到各級抗日政權和游擊部隊中,成為魯西北抗戰的骨幹力量。

范築先多年戎馬倥傯,身經百戰,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從1937年11月到1938年9月,他親自指揮過大小戰鬥近百次,沉重地打擊了日軍,使魯西北抗日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1937年11月,日軍一個騎兵偵察隊竄入堂邑一帶活動。范築先立即派部隊截擊,並親自帶幾十個人趕到聊城梁水鎮埋伏,全殲了入侵的日軍。

在收復范縣的戰鬥中,年近花甲的范築先曾率部兩次攻入日軍據守的縣城。1938年3月,在第一次攻佔縣城後,敵調兵增援,架炮向抗日部隊陣地轟擊,范築先率部在一座小廟前與敵對峙,炮彈落在他面前,濺了滿身的泥土,他面不改色,一動也不動;又一發炮彈將屋頂掀起,他仍站在廟前沉著指揮,組織反擊,再次攻入縣城,殲滅許多日軍。

1938年5月,千餘名日軍由濟南猛攻濮陽,范築先率部還擊,斃敵百餘名,繳獲一大批戰利品。7月,他又率部在東阿縣黃庄設伏阻擊日軍運輸隊,擊毀敵汽車30餘輛,斃敵數十名,繳獲滿載大米的汽車13輛。

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范築先率部阻擊了增援的日軍土肥原師團。為了牽制濟南的日軍增援武漢,范築先又組織了濟南戰役,一度佔領濟南西郊之張庄兵營,逼近濟南商埠的緯七路。就在這次戰鬥中,他的次子、青年挺進大隊長范樹民壯烈殉國。噩耗傳來,范築先仍鎮定地慰問部隊,鼓勵挺進大隊的隊員們繼續戰鬥。他說:「抗日是長期的,不流血犧牲怎能換來勝利呢?」他又命20歲的二女兒范樹琨繼任挺進大隊長。他勸慰夫人武治國說:「樹民為國犧牲,是咱范家的光榮。不然,別人怎麼會知道你有這樣一個好兒子呢?」不久,他又將長子、長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學習,表現了他忠於民族解放事業,誓死抗日救國的愛國精神。

范築先曾派人到武漢,與中共中央在武漢的領導人取得聯繫,希望派人到魯西北工作。中央很快派原紅軍師長袁仲賢等軍事幹部到魯西北。范築先高興地說:「現在武有袁仲賢,文有張郁光,寫文章有齊燕銘,再像八路軍那樣在部隊里做政治工作,發動民眾,我們定能堅持魯西北抗戰。」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和八路軍派往山東的同志,由延安去魯南,途經聊城時,向范築先交了毛澤東給他的親筆信,信中對范築先與共產黨真誠合作,堅持敵後抗戰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讚揚。范看信後,緊握黎玉的雙手,連聲說:「你們這些人,都是人格極高尚的人。感謝共產黨的關懷,感謝毛先生的關懷。」這年10月,他親自主持召開了魯西北軍政聯席會議,通過了《魯西北抗戰行動綱領》、《戰時經濟政策》和《整軍方案》等文件,作為魯西北地區的施政準則。會議還決定將30多個支隊整編為4個縱隊,范築先兼任第四縱隊司令。

1938年10月下旬,日軍佔領武漢後,即對華北敵後根據地進行「掃蕩」。調集大批部隊,在飛機、裝甲車等現代化武器的配合下,自濟南經東阿進攻魯西北根據地的首府——聊城。范築先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