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柯棣華、希伯、馬耀南三兄弟、謝繼書等三英雄、王先臣、趙尚志 036、鐵骨錚錚英雄志——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趙尚志

趙尚志,遼寧省朝陽縣人,1908年10月26日生,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26年5月回到哈爾濱參加建黨工作。1931年底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33年10月在北滿珠河縣組織抗日游擊隊任隊長,後隨著部隊的發展壯大,歷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副總指揮。素有「南楊(靖宇)北趙(尚志)」之稱。1942年2月12日壯烈犧牲,時年33歲。

趙尚志的幼年是苦難的。他的老家朝陽縣地瘠民貧,11歲那年,他父親因聚眾抗捐失敗,帶領全家流亡哈爾濱。他1925年2月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讀書,勤奮學習,追求進步。同年夏積极參加響應上海學生愛國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受命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1926年夏,趙尚志受黨的派遣,返回東北投入反帝反軍閥鬥爭,參與成立國民黨吉林省黨部,擔任常務委員兼青年部長。1927年3月趙尚志在長春被奉系軍閥憲兵隊逮捕。在獄中以赤色嫌疑分子一再遭受嚴刑拷問,但始終沒有暴露真實身份。1930年4月,趙尚志再次被捕。這一次由於叛徒出賣,共產黨員的真實身份暴露了。儘管敵人軟硬兼施,始終無法使他屈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在黨組織營救下出獄,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32年6月,根據鬥爭形勢的發展變化,黨組織決定將工作的重點移到農村去。趙尚志化名李育才被派到張甲洲領導的巴彥游擊隊任參謀長,當時人稱李先生。

張甲洲,大地主家庭出身,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派遣返回巴彥老家拉起一支約200人的抗日隊伍。趙尚志看到部隊成份很複雜,便勸張甲洲整頓隊伍,並成立了教導隊培養骨幹。這些措施雖對這支部隊的建設起了良好作用,但引起了一些人的猜疑。不久,中共滿洲省委特派員吳福海來傳達「北方會議」「左」的指導思想。要求部隊打土豪、分田地、改編為紅軍。趙尚志認為條件不成熟,提出不同看法。但因吳福海堅持意見,將部隊改編為工農紅軍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師長,趙尚志任政治部主任。部隊改編後轉戰於呼蘭、綏化一帶,所到之處打土豪,分田地,轉移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主要鬥爭目標,部隊內部也發生了分歧,又不斷遭受日偽和地主武裝的襲擊,部隊終於瓦解。在戰鬥中趙尚志的左眼受重傷。

巴彥游擊隊的失敗明明是「左」傾的結果,但省委領導人卻認為主要責任是趙尚志執行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造成的,要他作出深刻檢討。趙尚志據理力爭,以致許多領導人不願照他的面;他一時與黨組織失去聯繫,而且聽說被「開除黨籍」了。

趙尚志一度十分苦惱。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風吹麥波千層浪,雁送徵人一段愁,披靡無術,被屏逐於千里之外。」但是他很快振作起精神,毅然更名趙三,投到哈東一帶反日義勇軍孫朝陽部隊當了一名馬夫。他對朋友們說:「只要抗日,做什麼都行。」

1933年秋天一個夜晚,趙尚志、李啟東、姜熙善、李根植等7人,騎著7匹快馬,賓士在北滿珠河一帶的崇山峻岭中。他們是從義勇軍孫朝陽部隊拉出來去找中共珠河縣委。這時趙尚志年僅25歲。

9月間,趙尚志、李啟東等7人在珠河縣三股流長萬屯找到了中共珠河中心縣委。趙尚志向縣委書記關化新談了組建游擊隊的想法。關化新非常支持,請省委巡視員張壽(即李兆麟)向他們傳達了中央「一?二六」指示精神,介紹了楊靖宇組織游擊隊的經驗。

10月10日,一支13人的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在珠河縣三股流長萬屯後山誕生。趙尚志為游擊隊隊長,李福林任政治指導員。游擊隊在三股流一帶接連打了十多個勝仗,名聲越來越大。人員武器都有了發展。小股日軍和偽軍不敢輕易進犯,又沒有苛捐雜稅,哈東地區老百姓稱之為「紅地盤」。

在珠河地區,當時除了游擊隊,還有數十支反日山林隊和義勇軍。趙尚志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1934年3月在珠河縣秋皮屯召開「愛民」「青林」等十多個隊頭的聯合會議。經過充分協商,各隊頭領同意在「不投敵,不賣國,反日到底」等條件下聯合起來,而且成立了東北反日聯合軍司令部,公推趙尚志為總司令。隊伍擴大到500人,接連攻克侯林鄉、黑龍宮日偽據點,使珠河縣鐵道南、北的游擊區連成了一片。

同年6月,部隊改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任司令員。他率支隊攻打賓州城,奇襲五常堡,酣戰三岔河。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與日偽軍大小戰鬥上百次,抗日聯軍越戰越強,游擊根據地從珠河縣的鐵南、鐵北擴展到賓縣、方正、延壽、五常、雙城、阿城等六縣的廣闊地區,抗日組織紛紛建立,擁有反日會員1萬餘人。

1935年1月12日,中共滿洲省委作出恢複趙尚志黨籍的決定,承認「開除趙尚志黨籍是由於當時省委執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結果,是錯誤的」。這年1月28日,哈東支隊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兼第一師師長,馮仲雲任軍政治部主任。

第三軍的壯大和珠河游擊根據地的擴展,使日本侵略者猶如前胸挨刀、後院失火,疼之入骨。日寇在哈爾濱召開六省「治安肅正」會議,策劃消滅抗聯第三軍,「毀滅趙尚志的根據地」。敵人在帽兒山設立「六縣」辦事處,日軍大佐野崎任主任,以日軍討伐隊為主,集中3000兵力向哈東進行「討伐」。敵軍所到之處,強迫群眾搬到指定地點,妄想把抗聯戰士困死在深山密林之中。

日偽軍對珠河游擊根據地進行大規模「討伐」的時候,抗聯三軍除留一部分繼續在根據地內堅持鬥爭外,趙尚志率領主力經方正、延壽、依蘭,出敵意外地北渡松花江進入湯原縣境,與夏雲傑領導的游擊隊匯合。

1936年1月,趙尚志協助夏雲傑將湯原游擊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夏雲傑為軍長。1936年1月,在湯原附近召開北滿抗日部隊領導人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趙尚志、李延祿、夏雲傑、張壽、馮治綱等,協商成立了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推選趙尚志為總司令。隨後部隊統一序列,趙尚志仍兼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

趙尚志以總司令的名義,命令亮子河礦警隊和偽軍連全部繳械,又命令戴洪濱、張壽不惜一切代價,佔領湯旺河,拿下老錢櫃,為建立鞏固的抗日後方基地掃除了障礙。在根據地內,建起了兵工廠、被服廠、倉庫、醫院以及抗日聯軍政治軍事學校,趙尚志親自兼任校長。抗聯三、六、九、十一軍的團級幹部和地方主要負責幹部,大部分都在該校參加過學習和訓練。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在全國爆發。東北日軍進一步加緊了對抗日聯軍的「圍攻討伐」。日本關東軍司令植田謹吉、參謀長東條英機糾集日軍1個師團、偽軍4個混成旅,加上靖安軍、興安軍等共3萬餘人,妄圖在3年里消滅一切抗日力量。軍事鎮壓由吉東地區轉移到三江地區,主要對象是趙尚志領導的以三軍為主的抗聯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北滿抗日聯軍在趙尚志的指揮下多次擊敗敵人的圍攻,保住了湯原游擊區。可是有人無糧、有槍無彈的局面越來越嚴重,許多重大問題急需請示黨中央作出決定。身為北滿臨時省委執委主席的趙尚志多次派代表去找黨中央,但都毫無音信。

轉眼間寒冬降臨了,大雪又紛紛揚揚地飄蕩起來,部隊的處境越來越困難。敵人妄想把缺衣少吃的抗聯指戰員凍死在荒山野林。這時北滿抗聯總政治部主任張壽帶著六軍軍長戴洪濱和六軍一師代理師長陳紹賓來找趙尚志。剛從蘇聯回來的陳紹賓說:「蘇聯遠東軍區司令海洛將軍,讓我捎個信給抗聯總部,叫咱們派一個重要的領導人過去和他們共同商量抗日大事!他說,他們可以武裝咱們部隊……」

對這件重大事情,在依蘭縣楊家溝召開北滿省委臨時會議討論。陳紹賓在會上介紹了事情經過,與會者都覺得這個「口信」很重要,如真能達成協議,就很可能成為東北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一定要派一位重要領導人去完成。經認真研究討論,會議一致同意派趙尚志為中共北滿臨時省委代表,去蘇聯談判。

趙尚志肩負著重要使命啟程上路了。護送趙尚志出國境線的省委領導人有張蘭生,有聯軍總政治部主任張壽、六軍軍長戴洪斌等人。在路上,趙尚志憂心忡忡地對張蘭生、張壽說:「如果過境後對方不承認怎麼辦?」張蘭生說:「對方會承認的。」

1938年1月,舊曆正月初五,趙尚志在戴洪斌的護送下,帶著一個班的警衛人員從蘿北縣名山東部過境,走上對岸的蘇聯國土。

不幸的事件終於發生了,趙尚志過境後,首先被解除了武裝。接著對方又通報說:「海洛將軍沒有邀請任何中國抗聯的代表來談判的事,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