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日救亡搞學運 1、抗日救亡匹夫有責

我考進北大之初,專心讀書,很少過問政治。但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政治空氣很濃厚。課餘飯後,同學們談起活來,大部分是談政治問題: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帝國主義?國民黨對時局的態度是什麼?共產黨對時局的態度是什麼?等等問題。我在中學讀書時,接觸過一位思想進步的老師,讀過一本列寧著的《國家與革命》,對政治也有點興趣。隨著國內形勢的發展,我對時事政治也關心起來了。

1931年「九·一八」之後,國民黨提出了「先安內而後攘外」的政治路線。他們的實際行動是:對日本侵略者採取不抵抗主義;調集50萬軍隊到江西「剿共」。其結果是:把東北四省拱手送給日本帝國主義之後,又於1933年5月,與日本簽定「塘沽協定」,從冀東、察東撤出中國軍隊。於1935年6月,與日本簽定「何梅協定」,從冀察兩省、平津兩市撤走中央軍、東北軍,並且取消國民黨在該兩省、兩市的省黨部、市黨部。當時,共產黨的政治路線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具體的行動是:紅軍北上抗日,團結各黨各派共同抗日。至此我認識到,要抗日救亡,就必須靠攏共產黨,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何梅協定》簽定之後,日本便大舉增兵華北,並將天津日本駐屯軍司令部改為華北日本駐屯軍司令部。在政治方面,日本帝國主義提出「華北五省防共自治」,並要求在冀察平津成立「防共自治」機構。在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的策划下,大小漢奸蠢蠢欲動。先後發生了香河事件,天津事件。1935年11月24日,在北京以東40里的通縣,漢奸殷汝耕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冀東20多縣,脫離了中國政府的管轄。當時,日本軍用飛機經常在北京上空低飛偵察;日本浪人到處橫行霸道,姦汙婦女,販毒品。北平學生喊出了「華北之大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平津危機!華北危機!我深切意識到:抗日救亡,匹夫有責。我再也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專讀物理書」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