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鬥爭的繼續與三大主力會師 48、穿過香格里拉去甘孜會師

1933年,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出版了一本名為《消失的地平線》的小說。小說發表後立即成為當時的最暢銷圖書,作者也因此榮獲英國著名的霍桑登文學獎。1944年,美國好萊塢的製片商將小說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這部小說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美麗迷人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作者說它就在中國西部。為了一睹香格里拉的美麗面容,世界各地的探險家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找尋香格里拉的蹤跡。通過專家們深入細緻地科學考察和研究,無數的證據顯示,希爾頓筆下承載著人類美好理想的香格里拉,就是今天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和麗江市為核心的一個廣袤區域。2001年,國務院批准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1936年,紅二、六軍團穿越了這一神秘的香格里拉地區。

1936年3月底,紅二、六軍團進佔貴州盤縣,進入南、北盤江地區。紅軍總部發來兩封電報,建議他們儘早渡過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大舉北進。紅二、六軍團放棄了在南、北盤江地區建立根據地的打算,決定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1936年3月31日,紅二、六軍團離開盤縣地區,向滇中急進,直逼龍雲的老巢——昆明,嚇得龍雲急忙收兵回守省城。這樣,紅二、六軍團打開了北上通道,乘勢長驅直入滇西北。

紅二、六軍團快到麗江時,國民黨大肆造謠說紅軍是「殺人放火之匪」,全城居民因此而惶恐不安。一位年逾古稀的紳士站出來安撫大家:「共產黨紅軍是一個政黨,有自己的綱領,不會殺人放火!」大家一看,這人正是晚清進士和庚吉,全城就數他的威望最高了,大家一下子平靜了下來。地方當局接受了和庚吉的建議,沒有阻擊紅軍。在和庚吉的動員下,麗江人民手持印有「歡迎義軍」的彩旗,出城到七八里外的地方歡迎紅軍。4月24日,紅二、六軍團兵不血刃地進入了有8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麗江。和庚吉把自己的書房騰出來給賀龍做指揮部。

紅二、六軍團選定從麗江縣石鼓鎮渡過金沙江。石鼓鎮距離麗江縣城50公里,萬里長江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這裡轉了第一個大彎,因此這裡又被稱作長江第一灣。石鼓鎮背靠青山,面朝金沙江,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三國時,諸葛亮曾在這裡「五月渡瀘」。至今這裡還留有諸葛嶺、武侯坡等遺址。

賀龍指示部隊在石鼓鎮沿岸迅速找船。此前,藏族土官、國民黨江防總指揮汪學鼎已叫手下將船隻運往河對岸,藏匿起來。紅軍偵察兵只找到一隻來不及隱藏的小船。賀龍親自給魯橋鄉副鄉長、納西族開明士紳王贊賢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請他幫忙解決渡河船隻。這讓王副鄉長很感動,他把隱蔽在東岸的一條船捐了出來,並給紅軍找來4名水手。

4月25日夕陽西下之時,紅二、六軍團在石鼓鎮木瓜寨渡口點燃通紅的火炬,開始夜以繼日地橫渡金沙江。最先過江的紅四師十二團沿著河東岸的羊腸小道揮師北上。紅六師則在師長盧冬生的率領下,沿河西岸北上,與紅十二團隔岸並進。這兩支隊伍很快就肅清了石鼓以上百餘里的敵人。後來,紅二、六軍團共找到大小船7隻,水手28人,此外還做了一些筏子。在東起石鼓、西至巨甸的5個渡口,紅二、六軍團的渡江作業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經過4天3夜不停地擺渡,到28日黎明來臨的時候,紅二、六軍團18000人馬全部渡過了金沙江。勝利的號角伴隨著金沙江的浪花一起歌唱,指戰員們無不歡欣鼓舞。幾個小時之後,敵人才氣喘吁吁地趕到金沙江岸邊,而紅軍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孫渡縱隊劉正富旅摸進石鼓鎮,只找到了紅軍留給他們的標語:「來時接到宣威地,走時送到石鼓鎮,費心、費心,請回、請回!」氣得他們七竅生煙,向空中亂放一陣槍以泄心頭之恨。

5月1日,紅二、六軍團翻越玉龍雪山支脈的哈巴雪山,到達了康藏高原名城——中甸縣城(現香格里拉縣城)。這裡氣溫很低,在季節上與麗江有兩三個月的時差。紅軍缺衣缺糧的問題更顯嚴重。原先紅二、六軍團計畫在中甸縣好好休整一段時間,到後才發現這座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名城居然是一座只有幾百戶藏民的荒涼小城。

紅軍進入中甸縣城時,街上不見行人,街旁一間間矮小的店鋪緊閉著門,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費了好大勁,紅軍才找到幾個孤寡老人。從他們口中得知,城裡居民受了國民黨的反動宣傳,要不躲到山上去了,要不就閉門不出。為此,紅二、六軍團以賀龍的名義頒發布告,說明紅軍的來意、性質、紀律和政治主張,並且要求指戰員們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做到喝碗水、吃塊粑粑都要付現金,請群眾縫補衣服、磨青稞面也要給報酬。當地藏族人民發現,平常國民黨官兵來時,總喜歡把他們插在房樑上的表示吉祥如意的紅布經幡強行拔掉,而紅軍來後非但沒有碰經幡,還幫他們做好事。紅軍的行動感動了當地藏民,他們紛紛出來為紅軍磨炒麵、打草鞋、縫衣。

在中甸城外五公里的佛屏山下,有一座由康熙皇帝和五世達賴敕建的喇嘛廟——歸化寺,又叫松贊林寺,它是藏區著名的十三寺之一,也是雲南規模最大的喇嘛廟,在川滇一帶被譽為「小布達拉宮」。歸化寺裡面至少住著幾百名喇嘛,有槍有炮,它的最高統治者是八大老僧。得知紅二、六軍團來到中甸,歸化寺的喇嘛們起初驚恐異常,緊閉著廟門,不敢出來。後來看到紅軍越來越受廣大藏民的歡迎,八大老僧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派出代表夏拿古瓦與紅軍談判。臨行時,夏拿古瓦非常害怕,特地向八大老僧請求:「如果我死了,請寺廟贍養我的一家老小。」出乎夏拿古瓦意料之外,賀龍熱情接待了他,並耐心地講解了黨的宗教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意義,夏拿古瓦這才意識到自己原來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臨別時,賀龍寫了一封信,請他帶給八大老僧。信中寫道:

(一)貴代表前來,不勝欣幸。(二)紅軍允許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對貴喇嘛寺所有僧侶生命財產絕不侵犯,並負責保護。(三)你們須即回寺,照安生業,並要所有民眾,一概回家,切不要輕聽謠言,自造恐慌。(四)本軍糧秣,請幫助操辦,決照價付金。(五)請即派代表前來接洽。

八大老僧看過信,聽完夏拿古瓦繪聲繪色的描述,對紅軍的誤會頓時冰釋。為了表達對賀龍將軍的敬仰和對紅二、六軍團的擁戴,八大老僧決定,歸化寺破例舉行一次跳神盛會。「跳神」,又稱「巴羌」,「巴」是面具,「羌」是跳,因此也稱「面具舞」。它的用意在於慶祝豐收和祈求吉祥如意。歸化寺的跳神盛會場面很壯觀,在雲南堪稱首屈一指,一般只在每年藏曆年底格冬節(公曆12月26—29日)舉行。

賀龍欣然接受了八大老僧的邀請。5月2日,他率領40多位紅軍代表來到歸化寺,受到了全寺僧眾的熱烈歡迎。跳神儀式開始前,雙方互獻了哈達,賀龍首先代表紅軍廣大指戰員對歸化寺全體人員表示感謝,並以個人名義向歸化寺贈送紅色錦幛一面,上面寫著「興盛番族」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祝福藏族人民繁榮昌盛。接著八大老僧將賀龍等人請入上座,歡快的鑼鼓響了起來,跳神儀式正式開始。30多位喇嘛頭戴面具,手執法器,扮演著牛角神、土地爺等法神,他們先繞場一周,表演了一段大場面的舞蹈。之後,分段上演了骷髏舞、牛神舞、鹿神舞等舞蹈,每段舞蹈都有著一定的宗教內容。段與段中間還穿插有丑角喇嘛的表演。最後是驅鬼,大家將酥油做的魔鬼——「朵瑪」押送到寺外空曠處焚燒,除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賀龍等人品著香噴噴的酥油茶,看得津津有味。

5月3日、4日,八大老僧命令,打開歸化寺的糧倉,幫助紅軍這支仁義之師解決糧食問題。一時間,喇嘛廟旁邊的小街上,鋪上了一條長長的壇布,一隊隊小喇嘛背來青稞,把它倒在壇布上,紅軍代表高興地邊付錢,邊領糧。歸化寺還額外贈送給紅軍不少「碗碗糖」(康藏高原不產糖,糖在這個地區是極為珍貴的)。兩天中紅軍共籌集糧食約10萬斤,在只有幾百戶人家的縣城能籌集如此多的糧食實屬不易。

5月上旬,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兵分兩路離開中甸。紅軍到中甸前後不到10天,但與當地藏民和喇嘛結下了深情厚誼。離開中甸時,僧俗百姓夾道歡送,異常熱鬧,人群中不斷有人高喊:「嘎雷松(慢慢走),紐巴霍(快快回)!」八大老僧還特意派出歸化寺的兩隊僧兵,讓他們騎著馬在前面為紅軍帶路。

在去甘孜的路上,紅二軍團連續翻越了三座大雪山。紅六軍團則爬了兩座高高的雪山。雪山上天氣瞬息萬變,越往上走空氣越稀薄,呼吸越困難,逼得衣著單薄的紅軍上氣難接下氣,但如果停在山上休息或者喝雪水,就有生命危險。賀龍的妻弟蹇先超就是在過雪山時,停下歇腳就再也沒有起來,永遠長眠於皚皚白雪之中。

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記錄了下面這組驚人的數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