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堅持北上與南下分裂的鬥爭 34、消失了的炊事班

長征,以斬關奪隘,爬雪山,過草地,勇往直前著稱於世。長征,在現代社會是「吃苦最多」的代名詞。長征之苦,是舉世無雙的。超常態自然條件的艱苦,極度險惡的戰爭環境,都欲置人於死地。行走在長征路上的人是艱苦的,負重行走的炊事員們在長征中克服重重困難的故事更是催人淚下。

三軍團一個連隊里有一個炊事班,只有9名炊事員。炊事班長姓錢,江西吉安人,個子很矮,皮膚黝黑,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平時不怎麼說話;副班長姓劉,江西興國人,中等身材,人很活潑,愛說笑話,經常逗大夥樂。挑水的老王也是江西吉安人,其餘幾個人連姓什麼都不清楚,即使有幾個知道姓的炊事員,其名字也無從查考,因為,他們都犧牲在長征路上,可他們的革命精神卻永垂不朽。

長征的時候,天天行軍、打仗,上級為了減輕炊事員的負擔,規定每人只准挑40斤,可是,他們都打了埋伏,把糧食裝在銅鍋里,每個人都挑有六七十斤。開黨小組會的時候,有人給那個連的司務長謝方祠提意見,說司務長只知道照顧炊事員,不關心戰士,萬一到前邊弄不到糧食,部隊吃什麼。炊事班為戰士著想,司務員感動得無語了,只好讓他們多挑點上路。

行軍路上,炊事班最熱鬧:鍋撞碗,刀撞盆,丁丁當當亂響一陣;副班長老劉還不時講個笑話,唱個山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戰士們一見就說:「看,我們的戲班子來了!」走得高興了,他們還吹著哨子飛跑,就像六七十斤的擔子沒放在肩上一樣。其實炊事班在行軍中是最辛苦的。中途部隊休息,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們要燒開水給指戰員們喝;宿營時,別人睡覺了,他們卻要安鍋灶、劈柴火、洗菜、煮飯,每夜只睡兩三個小時。

部隊進入廣西之後,山區人家少,糧食供應發生困難,這就更加重了炊事班的工作。他們經常要翻過好幾座山,跑到部隊的最前面去買穀子。穀子必須把皮碾掉才能吃,有一次,他們不知從哪裡找了個小石磨,班長怕以後找不到石磨,就花錢向老鄉買了下來。於是炊事員又增加了這134斤重的笨傢伙。後來,副班長又在路上拾到一個破篩子和一個破簸箕,也把它挑上了。從此,炊事班不再叫戲班子,而被戰士們稱作「小磨房」了。

不久,部隊在貴州土城的東南山上狙擊敵人,炊事班的那個連堅守在前沿陣地上。炊事班被隔在後面,幾次派人送飯都被敵人打回來。戰士們一天一夜沒吃飯了,副班長急得圍著鍋灶直轉圈。他和幾個炊事員嘀咕了一陣,對司務長說:「司務長!讓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他把飯背在身上,就跟老王走了。炊事班的其他戰士站在山頭上看著他們,只見老王在前,副班長在後,飛快地從敵人的封鎖線上跑過去。戰士們正想為他們拍手叫好的時候,敵人的輕機槍響了,老王一個筋斗栽倒了,緊接著,副班長也倒下了。其他的炊事員一陣難過,都認為他倆犧牲了。誰知到了半夜,他倆又回來了。副班長開玩笑地說:「我們上閻王爺那兒去報到,可小鬼不讓我們進門!」原來他們是為了欺騙敵人故意倒下的。靠他們的機警,終於把飯送上了陣地,保證了戰鬥的勝利。

一出貴州,炊事班長就鬧眼病,兩隻眼紅紅的,腫得像個桃,但他還是挑著70多斤的擔子,拄著棍子跟著部隊走。開始,他的眼睛只是淌眼淚,後來流起血水來,可他還是不閑著,總要找點活兒干。

進入雪山之前,上級通知炊事班輕裝。他們把不必要的炊事用具都扔掉,只挑著可供全連吃一兩天的糧食。另外,每人還帶了些生薑、辣子和十幾斤乾柴。

梁子大山很高,部隊整整爬了一天。山上空氣稀薄,到處是白花花的積雪,樹枝上也都是冰花。爬到山頂,有人實在走不動了,就坐下來休息。可是一坐下就起不來了。炊事員便趕緊上去喂生薑,灌辣子水,把他拉起來。這時,炊事員又都變成了衛生員。炊事班的口號是:「不讓一個戰士犧牲在山上!」但就在搶救戰士的時候,有兩個炊事員卻倒下了,不論隊友們怎麼喊,怎麼喂生薑、灌辣子水,都無濟於事。

到了毛兒蓋,部隊休整了一個時期。在這裡每人又準備了10天乾糧,炊事班還多準備了一些青稞麥。

進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長老錢又向司務長提議:「司務長!戰士們走爛泥地,腳都泡壞了,不燒點熱水燙燙腳怎麼行呢?」司務長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而是考慮到,草地行軍坎事員比戰士更辛苦,擔米、做飯已經夠受的了,怎能再加重他們的負擔呢,就沒同意。可是一到宿營地,他們就把洗腳水燒好了。戰士們都異口同聲地讚揚他們的炊事班。

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一天早上,一個炊事員挑著銅鍋在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去,一聲不響就犧牲了。第二個炊事員跑了過去,臉上掛著眼淚,拾起銅鍋又挑起往前走。

草地的天氣瞬息萬變:一會是狂風,吹得人睜不開眼;一會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雞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隊停下休息,炊事班趕快找個地方支起鍋,燒薑湯、辣子水給戰士們禦寒。湯燒開了,剛才挑銅鍋的炊事員端著碗往戰士手裡送。他剛把薑湯遞給戰士,便一頭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僅僅半天工夫,兩位炊事員就犧牲了。

第五天晚上宿營時,連長要給炊事班補充幾個戰士。這事讓炊事員知道了,他們推舉班長去見連長。班長對連長說:「連長,決不能從連里抽人,影響部隊的戰鬥力;犧牲的同志的擔子,我們擔著,我們擔得起!」連長考慮了一下,覺得他的話有道理。那時候他們連經過幾次戰鬥,100多人只剩下30多個,也實在不能再往炊事班裡調了。

長征路上,老錢最辛苦。行軍時,幾十斤的擔子挑在肩上,從不讓別人換;宿營時,總要別人休息,卻把活兒搶過去自己干。日子久了,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勸他多注意身體,可他總是說:「沒關係,我又能吃,又能幹,累不倒。」他對戰士非常關心,就是在連續行軍的情況下,也千方百計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腌魚、臘肉,自己從來捨不得嘗一嘗,全部留給戰士們。因此,戰士們一提到他,總是非常自豪地說:「有我們的錢班長在,就別愁餓肚子。……」

後半夜,老錢偷偷爬起來為同志們燒開水。司務長知道他昨天還發高燒,就勸他回去休息,但他怎麼也不願意去休息。司務長便起床幫助他。望著他瘦削的面孔,司務長突然發現老錢臉上滾動著黃豆大的汗珠,覺得很不對頭,正要問他,只聽到錢班長用低沉的聲音對他說:「老謝,給我點水喝!」這時水開了,司務長忙把鍋蓋掀起來,忽聽身後撲通一聲,回頭一看,老錢躺在地上不動了。司務長急急走前幾步叫著他,喊著他。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體卻在漸漸變冷。有的人死在戰場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們的錢班長卻死在他的崗位上——鍋灶前。

炊事員們醒了,連首長、戰士們都來了,大家都沉痛地淌著淚。

第二天,銅鍋又被另一個炊事員挑著前進。每天宿營,部隊還是照常有開水和洗腳水。

部隊到達陝北的時候,那口銅鍋擔在司務長的肩上。連長看見了,低下了頭;戰士們看見了,流出了眼淚。大家嘴裡不說,心裡都知道,炊事員全犧牲了。可是,在最艱苦的長征中,三軍團的那個連的戰士,除了戰鬥減員以外,沒有因飢餓而犧牲一個人。後來那口標誌著烈士們功績的銅鍋,仍被珍貴地保留在他們的連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