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艱難的轉折 23、彝海結盟

從會理到大渡河的直線距離,大約450公里,但是紅軍要走的是山路,有將近800公里。為了躲避國民黨飛機的搜索,紅軍多數是夜間行軍。

5月16日,紅軍從會理出發,經過西昌,到達瀘沽。由瀘沽到大渡河有兩條路,一條大路,一條小路。小路從瀘沽經冕寧到安順場(紅軍北進的重要渡口);大路經越西到大樹堡,這條路上敵人的守備力量較強。紅軍此時又開始了與敵軍的賽跑,為了爭取時間,軍委決定主力部隊走小路,另外派一支部隊走大路牽制敵人。

選擇走小路,就意味著紅軍必須經過一個令人生畏的地區——大涼山彝族居住區。當時大涼山彝族還處於奴隸社會階段,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黑彝是特權階層,白彝是普通百姓。早在2000多年前,彝人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他們的外貌和漢族人有明顯的區別,身材高大挺拔,皮膚顏色偏黑。他們有自己的宗教和語言。彝族人善於射箭打槍,體格彪悍,性格直率。他們大多數純潔、真誠而樸實,勤勞且頑強,生活簡樸,保持著民族的尊嚴。

但是他們當時卻被漢人統治者蔑稱為「倮倮」,漢人統治者把彝人逼上山,彝人靠著近乎原始的畜牧、農業、採集、漁獵的方式生存。他們中的大部分,男人窮得只有一件破斗篷,女人只在下身圍一塊破布,小孩則什麼也不穿。

一些狡猾的漢族商人利用彝族人的善良淳樸,在雙方商品買賣的時候進行欺詐。後來,當地軍閥和國民黨軍閥又經常對他們「剿討」和掠奪。——他們既害怕漢人,又仇視漢人。紅軍來到彝區之前,有一支軍閥部隊試圖穿越彝人山區,為首的將領被彝人擊斃,他的部下也全部被消滅。

因此,紅軍想順利通過彝族山區,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紅軍事先調查了彝族的風俗習慣,並且一路貼出布告,宣傳紅軍平等的民族政策。這張布告是以紅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布的,一共26句話,每句話6個字,念起來很押韻,像一首詩:

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軍閥,壓迫彝人太毒;

苛捐雜稅重重,又復妄加殺戮。

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彝人風俗。

軍紀十分嚴明,不動一絲一粟;

糧食公平購買,價錢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眾,切莫懷疑畏縮;

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

設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傳播,將此廣播西蜀。

據說,對於紅軍的戰略轉移,曾經先後有過「長途行軍與戰鬥」、「西征大軍」、「遠征」等稱呼,「長征」的說法,即來源於布告中的一句話「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紅軍還請到了一個通司(翻譯),他是個長期在彝區做生意的商人,能幫助紅軍解決語言不通的麻煩。

經過一些準備後,先遣隊於5月22日的清晨進入彝民區,隨先遣隊一起行動的特別工作組由肖華率領。肖華不僅是一個軍人,還是一個不錯的詩人,寫過《長征組詩》,1976年周恩來彌留之際,曾要求聽聽他寫的詩歌。

大涼山海拔2000多米,一路上層巒疊嶂,山谷鬱鬱蔥蔥,地面上淤積著腐爛的樹葉,厚達數寸。山區的氣候變化多端,時而淫雨霏霏,時而霧氣瀰漫,讓人感覺瘴氣很重。相傳,諸葛亮七擒彝族首領孟獲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帶。

當先遣隊到了牯麻子村時,彝民們密密麻麻地圍了上來。幾百彝人拿著棍棒、石塊、長矛、弓箭和槍支,不許肖華的工作組前進。通司向彝民們傳達了紅軍的意思:紅軍和別的軍隊不同,不是要和你們為難,只是想借道路過這裡。長久以來,彝人對漢人軍隊芥蒂很深,他們不相信通司的說法,始終流露著懷疑、驚懼的神情。雙方交流了一陣以後,一個小頭領模樣的人告訴通司,他們需要200塊大洋的買路錢。肖華他們給了錢。但是另有一群人,又提出要給更多的錢。雙方僵持不下,許多彝人仍然高喊著「不許過」。正在不可開交的時候,前面山口的入口處,過來一個騎著黑騾的高大的中年彝族人。通司認出他是沽基家的首領小葉丹的四叔。

肖華告訴他,紅軍的領袖劉伯承帶領軍隊北上,路過此地,紅軍不會傷害、打擾他們,而且紅軍是替像彝民這樣的窮苦人打天下的。根據彝族人特別講義氣的特點,肖華又告訴他,劉伯承願意與小葉丹結盟為兄弟。

小葉丹的四叔將信將疑,但是,當他看見眼前的這支隊伍不像國民黨軍隊那樣燒殺搶奪的時候,他答應了肖華的請求。肖華則送了幾支步槍和一支手槍給他,以表示紅軍的誠意。

肖華向劉伯承報告了這個情況,劉伯承喜出望外,剛才還在為前進路上可能引起的衝突而焦慮,這時卻盼來了這樣好的消息。劉伯承畢業於莫斯科軍事學院,為人和藹,指揮才能高超,紅軍過金沙江就是由他任總指揮。這次指揮過大涼山的任務也交給他。

由肖華引見,小葉丹和劉伯承見面了。小葉丹身材和他叔叔一樣,也很高大,長相英俊,是個騎馬的好手。小葉丹看見劉伯承,用彝人待人的隆重禮節向劉伯承跪拜,劉伯承把小葉丹扶起來,親切地和小葉丹交談,發誓願與小葉丹結拜成兄弟。劉伯承答應推翻國民黨的統治之後,幫助彝族解除一切外來的壓迫。

劉伯承提出要和小葉丹吃血酒結為兄弟,這用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歃血為盟的辦法。傍晚,結盟儀式在牯麻子村附近的袁居海子邊進行。海子里的水清澈透明,夕陽倒映著岸邊的蔥鬱樹林。結盟儀式簡單而隆重。兩碗清清湖水,一隻大雄雞,割斷雞的喉嚨,將鮮血滴進碗里。劉伯承和小葉丹、小葉丹的四叔,虔誠地並排跪下。沒有香燭,由藍天和碧水主持盟誓。

劉伯承端起大碗,大聲發誓:「上有天,下有地,我劉伯承願與小葉丹結義為兄弟,如有反覆,天誅地滅。」說完將雞血酒一飲而盡。小葉丹也端起碗,發誓願與劉伯承結成兄弟,若三心二意,就像雞一樣死去。他們叔侄也把碗內的血酒一飲而盡。儀式結束,盟誓生效。

22日天黑前,紅軍不可能再穿過彝人山區,他們退回到先前經過的一個村莊宿營。小葉丹叔侄被邀請到營地做客。彝人善飲,酒量如海,劉伯承買下了村子裡所有的酒招待他們。

在和小葉丹喝酒交談的過程中,劉伯承得知,沽基家和另一支彝人部落羅洪家長期不和,經常發生械鬥(小葉丹與劉伯承結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借紅軍的力量打敗羅洪)。——劉伯承告訴他,彝族人內部要團結,彝人和漢人也要團結。窮人不要打窮人,自己人不要打自己人。劉打了一個比喻:「一個指頭沒有勁,十個指頭捏在一起就力量大了。」

小葉丹向劉伯承提出要建立一支和紅軍一樣的隊伍,劉伯承贈了他一面「中國彝民紅軍沽雞支隊」的隊旗。後來,小葉丹真的聯合其他的彝人家族對抗國民黨軍隊,至死都保持著對劉伯承的敬意。他告訴妻子和家人,萬一他死了,一定要好好保護這面旗,將來親手交給紅軍。彝人的義氣和誠信,的確讓人敬佩。

第二天,紅軍開拔。結盟的消息已經在附近傳開,彝人相信紅軍和他們首領的結盟是真誠而有效的。當毛澤東他們來到這裡時,受到了最熱烈的歡迎。一群婦女,懷裡抱著火紅的大公雞表示敬意,毛澤東也學著彝人,雙手放在胸前表示最深情的謝意。

紅軍走出沽基家的地界後,小葉丹派嚮導帶領紅軍抄近路趕往安順場。途經別的彝家地段時,嚮導就告訴其他部落的彝人:小葉丹的朋友要路過此地。在沽基嚮導們的帶領下,紅軍沒有遭到彝人的阻攔。5月24日的清晨,天還沒大亮,先遣隊已經能俯瞰到大渡河邊的小鎮——安順場。

紅軍主力沿著先遣隊的路線,陸續來到大渡河邊。大部分的紅軍都能安全通過大涼山。不過,也有一小部分,主要是那些掉隊的士兵,會受到彝人的攻擊。他們只搶走紅軍身上的物品,包括扒光他們的衣服。被扒得精光的紅軍士兵,很少有能活下來的,大部分被餓死或者凍死了。

有一個存活下來的士兵回憶道,當他和其他四個同伴被彝人包圍起來的時候,只要他們開槍,就很容易離開。可是他們誰也沒有開槍,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任憑彝人搶掠。他們沒開槍,是因為他們事先得到命令,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和彝人動武,不許開槍。他們比較幸運,不久便被搭救了。

5月26日,毛澤東在安順場見到劉伯承,他很風趣地問劉伯承,諸葛亮七擒七縱才收服孟獲,你怎麼一下子就說服了小葉丹呢?劉伯承回答,是因為執行了共產黨的民族政策。

在小葉丹的幫助下,紅軍順利到達大渡河口。若再推遲三天,蔣介石調集的重兵就會在安順場堵住紅軍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