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艱難的轉折 22、弓弦與弓背之爭

紅軍於雲南皎平渡跨過金沙江後,進入到江北岸的四川會理。這座川滇交界古城,是古南方絲綢之路必經的要塞,川滇商旅雲集之地。其最早於西漢元鼎年間(前116—前110年)建有縣制。從明代開始大規模修建城市,清雍正時期,在城中心建造了鐘鼓樓,成為古城標誌性的建築,同時,整個城市的格局也構造完成。它有內外兩城,內城大,外城小,築有堅固厚實的城牆。

1935年5月,紅軍到達會理時,它已經相當的殘破,只有一條直街,兩條橫街,全城人口僅3000多人。1935年7月的《雲南日報》有篇文章中,這樣描述過會理:「百姓流離失所,啼飢號寒,風餐露宿,目擊傷心。」

當時,同樣處在風雨飄搖中的,不只是會理古城,還有忽然到來的紅軍。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於都出發,穿過四道封鎖線,湘江一戰損失四五萬人後,打到了遵義,緊接著四渡赤水,遠征雲南,渡過金沙江來到這裡。除了在遵義休整12天,此後差不多4個月的時間內,紅軍幾乎沒有停留過。不僅白天行軍,有時候為了搶時間,還在晚上行軍,特別是進入雲南後,天氣漸漸炎熱起來,紅軍戰士都衣衫襤褸,疲憊不堪。

紅軍將士們不斷地詢問今後的去向。他們中大部分是江西人和湖南人,原來以為會從貴州打到四川渡過長江,誰知卻曲折迂迴地來到了川滇邊境。周圍的環境為平時所不熟悉,而且離開家鄉越來越遠。很多普通戰士不明白紅軍要幹什麼,要去哪裡;犧牲的戰友越來越多,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去。中央紅軍無法與賀龍、肖克部會合,也不知道張國燾紅四方面軍具體的去向,只知道是在川陝一帶活動。下一步究竟要怎麼辦呢?不僅戰士中間議論很多,高級將領里也開始有人發牢騷。

毛澤東此時考慮的也是同樣的問題,怎樣才能把紅軍帶離困境,打開一條廣闊的生存與發展之路。而目前能做的,就是在敵人追兵趕到之前,讓紅軍在會理城好好休息幾天,就像上次在遵義時那樣。然後最為迫切的,就是商量好下一步的行動計畫。

5月9日,紅軍渡江後就出其不意地進攻會理城,但是沒有成功。會理內外的城牆是兩道天然屏障,易守難攻。紅軍曾突破過外城牆,川軍將領劉元瑭率領1000多人(蔣介石把劉文輝的川軍撥了一部分給劉元瑭守城),把紅軍擋在了內城牆外。

紅軍第二次攻城的時候,城防部隊撤走了兩道城牆之間的居民,放火燒了他們的房子。大火迫使紅軍退回到外城牆。國民黨軍又命令居民用大鍋熬粥,把滾燙的稀粥往攻城竹梯上澆,許多戰士被嚴重燙傷,掉下梯子犧牲了。

紅軍接著採取了以往從未用過的戰術,他們在東西城樓下挖地道,進行爆破,想通過地道進入城內,敵人則派工兵挖溝灌水,紅軍攻城未能如願。

攻打會理城的場景,很容易讓人想起中國古代的攻城戰。會理也是長征中,紅軍未能攻下的少數幾個縣城之一。為了減少傷亡,紅軍改變策略,採取「圍而不打」的戰術,緊緊把會理城圍住。當劉元瑭守城到第六天的時候,蔣介石把他升為了中將旅長,並用飛機投送了1萬元犒賞他率領的川軍。

此時紅軍駐紮在城外休息,並且於5月12日在城郊的鐵廠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是由一場風波引起的,源起林彪。

林彪是個出色的軍事將領,這一點在前面好些地方都提到過。1935年,他只有27歲,具有冷靜聰慧的頭腦,為人很嚴肅,幾乎不開玩笑。儘管他在黔北赤水城的戰鬥中未能獲勝,但那對任何指揮官來說,在當時的條件下,攻佔赤水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林彪善用疑兵,膽量過人,所以毛澤東喜歡派他去迷惑敵人,特別是在昆明的那次,他佯攻得十分巧妙。林彪個性孤傲,不易聽取人家的意見。雖然他總是圓滿執行了毛澤東派遣的任務,但是,卻漸漸對毛澤東在行軍途中的軍事指揮才能表示懷疑與不滿。

四渡赤水的時候,林彪把行軍的路線比喻成了一張弓,說紅軍總是在走弓背路,不走弓弦路,不走捷徑(有些戰士也抱怨總在不停地行軍),像毛澤東這樣的指揮不行。

聶榮臻聽到林彪的牢騷,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當然是贊同毛澤東的做法。他勸解林彪說,這就好比我們落在敵人的口袋裡,如果不聲東擊西,高度靈活而機動,如何能出得口袋呢?

林彪還給彭德懷打電話說:「現在的領導不成了,你出來指揮吧。再這樣下去,就要失敗。我們服從你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彭德懷回絕了林彪的建議。

林彪堅持己見,還寫了一封信給軍事三人團(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反映部隊中產生的對不停行軍的厭煩情緒:部隊在雲貴川繞來繞去,走了不少冤枉路,會拖垮紅軍的。他在信里建議更換前敵總指揮毛澤東,讓彭德懷出任。而此時,毛澤東和周、王等軍事委員會的人正和其他人員一起,考慮當前紅軍的策略和規劃,決定指揮軍隊北上,並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林彪找到聶榮臻,希望聶榮臻在信上簽字,再把信遞上去。聶拒絕了林彪的請求。

林彪的信交給軍事三人團的時候,正是行軍最緊張的時候。到了會理,才有時間開會解決這個問題。楊尚昆臨時被通知參加會議,當時他有腿傷,是被擔架抬著去的。事前他並不知道開會的內容,看到會議印發的林彪信件內容後,才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和劉少奇曾經簽字的一份電報,和林彪的某些看法不謀而合。這封電報是土城戰役失利後拍發的。因為戰役打得很苦,許多指戰員不理解,滿腹牢騷,認為仗不應該那樣打。他們把調查到的情況拍電報給中央,沒想到,這封反映戰士想法的電報也受了批評。同時受批評的,還有黃克誠。黃克誠性格直爽,他直接寫信給中央,說土城戰役傷亡既大,又沒達到目的,不划算。

這些意見,在會上都受到了批評。年輕的林彪則成了會上主要的受批評對象。會議批評了林彪等人反對毛澤東的領導、反對紅軍機動作戰的嚴重錯誤,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內部團結和統一。毛澤東對林彪的做法非常生氣,他當時40出頭,經驗比林彪豐富許多,曾成功指揮過中央蘇區反「圍剿」。他直言不諱地諷刺林彪:「你是個娃娃,懂得個啥。」

受林彪牽連最大的就是彭德懷。聶榮臻、左權、羅瑞卿、朱瑞都證實彭德懷回絕了林彪讓他做軍事總指揮的建議(彭接到電話時,這些人都在場),但是彭還是被懷疑與林彪一起參與反對部隊的機動作戰,毛澤東在會上批評了彭德懷。

雖然與事實有出入,彭德懷還是在會上主動做了自我批評,對紅三軍團出現的所謂右傾現象,他承擔了主要責任。可是彭德懷堅決否認了與林彪的信件有任何瓜葛。對此事,建國後他在《自述》中寫道:「我採取了事久自然明的態度。」

我們不能糾纏歷史的老賬,當然,史實有待澄清。不管如何,會理會議統一了紅軍領導層內部的思想,緩和了遵義會議以來積累的不滿情緒。會議最後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方案:繼續北上,穿過彝族大涼山地區,渡過大渡河,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