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艱難的轉折 18、得意之筆

紅軍二渡赤水,取得了桐梓、遵義大捷,這是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建立黔北根據地有了可能。洛甫對當時的情況十分樂觀,他說:

「我們現在不是逃命了,有希望了,有辦法了。」為了進一步扭轉戰局,軍委決定趁著打了勝仗的好時機,進攻一直對紅軍緊追不捨的中央軍周渾元的部隊。消滅不了周渾元的部隊,紅軍就無法建立黔北根據地。

1935年3月4日,軍委特別設立了前敵司令部,朱德擔任司令員,毛澤東為政委,以便加強對將要到來的新戰鬥的指揮。一場大戰迫在眉睫,而此時紅軍領導層內部卻起了一場風波。

3月10日,林彪建議攻打滇軍駐守在打鼓新場的一個師,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而毛澤東卻堅決反對,他認為這個建議明顯干擾了打擊敵軍主力的計畫——結果,他被撤了剛委任的前敵政委的職務。毛澤東為硬攻敵人一事放心不下,半夜裡,又提著馬燈獨自去找周恩來商量。周恩來被毛澤東說服了,第二天一早,他召開會議,出面平息了這場風波,肯定了毛澤東的想法。

毛澤東的意見最終佔了上風,他的戰略、遠見和智慧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攻打打鼓新場的戰鬥被取消了。

3月11日,為了更好地指揮戰鬥,紅軍決定成立新的三人軍事小組,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團」。直到這個時刻,遵義會議後復出的毛澤東才算真正獲得了掌舵紅軍的權力。他開始睿智而天馬行空地指揮紅軍,帶領紅軍擺脫困境。

但是,眼前這場對周渾元的戰鬥,紅軍還是遇到了困難。敵軍堅守陣地不肯出戰,紅軍無法發揮運動戰的優勢。無奈,紅軍被迫於3月15日發起了對魯班場的攻堅戰。魯班場位於懷仁東南,是遵義通往赤水河的必經之路,峰巒疊嶂,地形複雜,地勢險要。周渾元部有15個團,依靠有利地形,固守防禦工事,以逸待勞。紅軍能夠投入的兵力也是15個團,但除去警戒、掩護和抗擊援敵的部隊,實際上能投入的兵力沒有敵軍多。清晨開始的戰鬥,一直打到黃昏,紅軍傷亡了不少,也未能拿下魯班場。軍委下令撤出戰鬥,命令紅軍由茅台附近全部渡過赤水河。

比較第三次橫渡赤水和第一次渡赤水,可以發現它們的相似之處:關鍵戰役失利(土城戰役和魯班場戰役),紅軍被迫轉移尋找新的出路。

茅台當時是一個又臟又亂的小鎮,擁擠不堪,建造在赤水河邊20多米高的陡峭岩石上,整個鎮子的上空都瀰漫著高粱小麥混合物發酵的刺鼻氣味。茅台和土城一樣,經營酒和鹽,還轉運鴉片。茅台酒是赤水河上最負盛名的烈酒,濃度近乎純酒精。

紅軍幾乎一槍不發就拿下了茅台。戰士們發現了一座釀酒作坊「義成老燒房」。這座酒坊是很闊綽的西式房子,裡面擺著百餘口大缸,每口大缸可以裝20擔水。——最初發現這座燒房的士兵,不知道大缸里裝的是酒,便用來洗腳。等到嗅到四溢的香氣,才恍然大悟是酒,可惜數缸美酒,已經成了洗腳的腳湯。

據說,李德(他喜歡飲酒)聽到這個消息,就邀了幾個人同往酒坊,他們打開了一缸年代最為久遠的白酒,痛飲了一場。還據傳,李德喝酒過量,以致一個星期不省人事。陸續經過茅台的部隊,都到這座酒坊痛飲一杯。等到最後一部紅軍經過的時候,就連腳湯也沒留下一滴。

3月16日、17日,紅軍於茅台渡口過河。敵軍發現了此情況,派出飛機進行轟炸。一顆炸彈擊中了周恩來臨時辦公室旁邊的一座房子,大家勸他隱蔽一下,周恩來拒絕了。轟炸並不很猛烈,有時候飛機投下的不是炸彈,而是塗有白色彈藥號碼的大石塊。

紅軍一過河,毛澤東就命令大部隊停止前進,只派出一個團向北緊急行軍到達100多公里開外的古蘭,然後又向鎮龍山前進,沿途虛張聲勢引人注意。他們忽東忽西,行動讓人摸不著頭腦。毛澤東的目的就是要讓蔣介石誤解:紅軍正在向長江的某個渡口前進,促使蔣介石把敵軍往赤水河西邊調遣。

蔣介石得知紅軍三渡赤水的消息,認為紅軍幾近兩個月,徘徊於赤水河兩岸,大部隊行動困難,難有進展,今後紅軍只有化整為零打游擊了。於是他採取了在江西修碉堡圍攻的老辦法,步步為營,包圍紅軍。蔣介石在烏江南岸各個渡口,烏江北岸的大定至遵義、桐梓沿線,直至赤水河西岸一線,都布置碉堡。這些碉堡星羅棋布,紅軍幾乎每行動一步,都可能遇到敵人的阻擊。

紅軍渡過赤水才一天,3月18日,軍委作出了四渡赤水的決定:從第二次渡過赤水的太平渡、二郎灘東渡。劉伯承給工兵連的連長王耀南下達了一個任務,派他去檢查上次搭的浮橋還在不在。並且紅一軍團得到一個密令,讓他們組織先遣隊,在3月26日前渡過烏江向貴陽前進。

紅軍的行動顯得詭異莫測,突然離開黔北南下貴陽,其中必然有蹊蹺。

原來,紅軍截獲了蔣介石3月24日將要到貴陽督戰的重要情報。肖鋒,1935年3月20日在他的《長征日記》里記載:「據師通報,蔣介石來到貴陽督戰,敵人新的進攻又開始了。」毛澤東決定利用這個消息,大膽一搏,直搗貴陽,威脅蔣介石本人的安全,從而促使整個戰局發生大轉變,進而掌握主動權,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整個策略的關鍵是要讓蔣介石繼續相信:紅軍仍舊滯留在烏江以北,無路可逃。——紅軍這些天的行動變得秘密而小心謹慎。東渡赤水河的命令在最後一刻才下達,「野戰軍秘密、迅速、堅決地行動,出敵不備,折而向東」,「渡過赤水河東岸,尋求機動」。為了防止泄密,軍委在下達的一切命令中都用到了「尋求機動」,這個模糊的字眼代替了紅軍真正而確定的目標:佯攻貴陽。

紅軍若是打草驚蛇,蔣介石取消貴陽之行,或者把分散的兵力調回一部分保衛貴陽,那麼,毛澤東靈活多變的計畫就不可能成功。

3月21日、22日,紅軍主力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小心翼翼地向烏江靠攏。紅軍一小部則繼續向黔東北佯動,掩護主力的行動。

3月24日傍晚,蔣介石一行到達貴陽。

3月31日,紅軍主力南渡烏江。

4月2日,紅軍前鋒逼近貴陽。

蔣介石可能沒有想到,毛澤東決定將計就計,利用他的貴陽之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後來發生的事情:紅軍聲東擊西兵臨貴陽,連環計里調虎離山威逼昆明,最後虛虛實實巧渡金沙江,都顯示出毛澤東高超的指揮才能。

1961年,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來華訪問,他稱讚毛澤東指揮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澤東卻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戰役沒有什麼,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