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艱難的轉折 15、土城鏖戰

遵義會議結束後,中央紅軍兵分三路,紅一軍團為右路軍,紅三軍團為左路軍,紅九軍團和軍委縱隊為中路軍,向土城、赤水城方向前進,打算北渡赤水河,然後在宜賓和瀘州之間北渡長江,進入四川開闢新的根據地。

赤水縣的土城場(今貴州習水縣土城鎮)是一個傍河而建的小鎮。1935年時,這個鎮子和當時中國普通的西南小鎮沒有太大的差別。有著上百間木板房,錯落地沿著一條石板路一直延伸到赤水河邊。土城場很小,卻因鹽和酒而聞名。它的酒,幾乎和緊鄰的茅台鎮齊名;它又是川鹽入黔的一個重要碼頭,四川的鹽通過赤水河運到土城,再由鹽商僱傭苦力,背負著運銷黔北各地。赤水城在土城的北面,也緊臨著赤水河,離四川宜賓、瀘州、江津、重慶都不遠,過了赤水城往西北就是瀘州、宜賓。誰也未曾料到,土城會因一場關係紅軍命運的戰鬥載入史冊。

林彪率領的紅一軍團,大約有4000人,作為先頭部隊抵達土城。土城的黔軍,就是前面提到的雙槍兵,棄城而逃。林彪在土城稍作休息,就北上赤水城。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急速調集兵力堵截,阻止紅軍渡過赤水進入川南。

林彪帶領紅軍戰士們到達赤水城外時,正是夜晚,從長征開始以來,戰士們沒有進過大點的城市,他們看見城內的電燈光都興奮不已。興奮並不代表能打勝仗。1月27日,一軍團在赤水城外和敵人周旋了一整天,絲毫沒有進展,他們打不進城內,而且還發現蔣介石調集了援兵。林彪不得已,27日連夜給主力部隊發去了赤水城久攻不下的消息。先頭部隊行動受挫,主力紅軍接連幾天也遭到一股敵人的追擊。

早在1933年秋天,紅軍就破獲了國民黨軍的電報密碼。此後一年多的時間內,紅軍輕易便能破譯上至蔣介石總統府,下至國民黨軍隊戰場師團長之間的電報內容。紅軍敢於在遵義停留12天,就是因為得到可靠情報,蔣介石圍攻遵義的部署尚未完成。

而在土城,情報卻出了差錯,使得紅軍確信他們遭遇的這股敵人是黔軍,一共4個團兵力,六七千人。

黔軍歷來羸弱不堪,一打即潰,否則林彪的先頭部隊也不會那麼容易進入土城——紅軍決策者們認為只要拖垮他們再收拾就行了。

在林彪於赤水城外同敵人僵持的同一天,也就是27日,紅軍主力來到土城郊外。彭德懷的紅三軍團、董振堂的紅五軍團部署在城鎮周圍。紅軍根據得到的敵情報告,決定第二天早上迎擊追兵,並把他們消滅掉。朱毛(朱德毛澤東)在游擊戰中學會了一套對付敵人的辦法:像貓捉老鼠一樣,跟敵人周旋,利用行動迅速靈活的優勢,拖住敵人,等到敵人疲乏,再出其不意地攻擊。這次他們以為和往常一樣,能夠迅速地制住這小股敵人,各個擊破,擺脫騷擾,等到先頭部隊林彪紅一軍團打通了赤水城的通道,就可以立即北渡赤水河人川南。

1月28日拂曉,長途行軍至土城的紅三軍團發起了對追兵的進攻。紅軍在土城以東的青棡坡搭建了臨時指揮所,此地視野開闊,可以環視四周,緊密地注意戰況。按照以前遭遇戰的經驗,對付王家烈的「雙槍兵」只需要幾個小時。可是一直打到上午10點鐘左右,敵人沒有任何被打垮的跡象,反而越戰越勇,戰場情況表明,與紅軍正面對峙的應該不是黔軍,而是另外一支軍隊。收到林彪前夜拍發的電報後,更證實了土城紅軍對敵情的判斷出現了嚴重失誤。

這股敵軍不是黔軍,而是川軍劉湘的精銳師;不是只有4個團,而是6個團,1萬餘人,而且還有後續部隊。蜀地自古多勇兵,此話不假。這支精銳部隊由郭勛祺做指揮官,他是劉湘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幹將,十分精明,狡猾能幹,被人稱作「郭貓子」。川軍裝備好,彈藥足,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善於走山路,是名副其實的「山耗子」。他們早就佔據土城場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居高臨下的狙擊紅軍。

到了中午時分,紅軍指揮員們意識到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危險的戰鬥,紅軍長途行軍,彈藥供應不足,不熟悉土城的環境,川軍又佔據了較高的山頭,紅軍被壓制在低處山腳,只能在火力的掩護下仰攻敵人。紅軍騎虎難下,以血肉為代價的幾次衝擊,僅僅奪得了敵人陣地前的小山頭和表面的工事,傷亡相當嚴重。

繼紅三軍團後,紅五軍團、紅軍幹部團、作為預備隊的紅一軍團二師也先後加入到戰爭中來。川軍其他部隊不斷向土城增援,合圍紅軍。就數量上來說,川軍人數比紅軍部署的戰鬥人員要多,差不多是二比一。紅軍確有一萬到一萬五千名左右的部隊在土城附近集結,但是不敢貿然參戰。因為蔣介石正結集重兵,中央軍(吳奇偉、周渾元、孫渡)和王家烈的黔軍都往土城趕來,另有一部川軍則沿長江布防,想將紅軍壓制於長江以南、黔江以東、烏江以北以西地區殲滅。

下午,土城戰鬥還在繼續,紅五軍團陣地被川軍攻佔,情勢不妙。林彪紅一軍團被通知從赤水城回援青棡坡。林彪前夜已經下令部隊停止進攻,他在土城以北大約30公里的地方等待命令,雖然半天急行軍能夠到達青棡坡增援紅三軍團,但是他最早也要天黑才能趕到。

紅軍遇到了湘江戰役以後又一個生死攸關的戰局,紅軍總司令朱德要求親自上前線。古人有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高級軍事指揮官一般情況下不會親臨前線,除非戰況非常緊急,動一發而牽動全局。朱德此時已經顧不得自身的安危,堅持要上火線。

紅軍其他領導人遲遲不肯同意朱德的請求,危險太大,萬一犧牲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對紅軍來說得不償失。朱德卻把帽子一脫,滿不在乎。此時,朱德考慮的不是個人安全,而是整個紅軍隊伍的安危,只要遵義會議能夠開闢出一個新的天地來,區區一個朱德何足掛齒呢?況且敵人的子彈是打不中我朱德的。朱德總是這樣的樂觀,紅軍的許多官兵也像他一樣充滿樂觀的情緒去克服暫時的困難。朱德離開總司令部上前線督戰,博古(此時他名義上仍舊是中央的最高領導人)、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毛澤東以及軍委縱隊的部分指戰員,都來送朱德上前線。但是總司令親赴前沿,並不能改變戰事的敗局。紅軍彈藥不足,基本上沒有重型武器,唯有兩門倖存下來的克虜伯炮,炮兵連的紅軍抬著它們渡瀟水、闖湘江、過烏江帶到土城。戰鬥中,朱德使用了其中的一門炮,開炮轟擊充作急先鋒的川軍教導旅,將僅剩下的三發炮彈打完。後來朱德下令把炮扔進了赤水河。紅軍的傷亡越來越大,到了傍晚,戰鬥仍舊在繼續。這絕不是一次普通的戰鬥。如果僵持下去,敵人聚集的軍隊越來越多,紅軍很可能被合圍殲滅。

軍事委員會迫不得已,召開了緊急會議,這是長征過程中紅軍召開的唯一一次緊急會議。會議決定黃昏時分停止戰鬥,取消攻下土城北渡赤水河的計畫,改由土城附近撤退,西渡赤水河,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渡赤水。湘江戰役之後,紅軍剩下了3萬餘人,土城戰役,紅軍又損失了約4000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