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長征準備與初期失利 12、烏江詠嘆調

紅軍西入貴州,大出敵軍意外。蔣介石、何鍵原定在湘西同紅軍決戰的計畫落空,被迫調整部署,令「追剿」軍第一兵團主力,由湘西經劍河向施秉方向尾追,1934年12月28日該部進駐錦屏;「追剿」軍第二兵團主力由芷江、洪江地區,經晃縣(今新晃)、玉屏向施秉、凱里方向追擊,27日該部吳奇偉縱隊向鎮遠進攻;黔軍王家烈部集中6個團於施秉、黃平地區布防,阻止紅軍西進貴陽。

根據上述敵情,中央紅軍按照中革軍委命令,日夜兼程向西疾進。1934年12月28日,右縱隊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佔領餘慶,第二師進佔老黃平(今舊州);左縱隊紅三軍團佔領黃平,軍委縱隊進到施秉、黃平之間地區,紅五軍團進到台拱(台江)。29日,紅一軍團分兩路進逼烏江,紅二師30日進佔猴場(今草塘)、陳家寨,31日進至木老平及其東北地區。紅一師由余慶出發,30日到達烏江渡口龍溪。30日15時,野戰軍司令部到達猴場。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場召開會議,重申了黎平會議關於創建川黔邊新根據地決議,批評了博古、李德不願過烏江和在川黔邊地區建立蘇區,而仍要回頭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錯誤主張;決定紅軍搶渡烏江,攻佔遵義。會議通過了《關於野戰軍通過烏江以後的行動方針的決定》。決定指出:「野戰軍渡過烏江後,主要的是和蔣介石主力部隊(如薛岳的第二兵團或其他部隊)作戰,首先消滅他的一部,——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然後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決定還指出:「必須盡量利用我們所爭取的時間,使部隊得到短期的休息,並進行整頓、補充工作。特別加強在連隊中的政治工作。」會議要求軍委縱隊必須繼續縮小,以適合於新的作戰環境。會議還要求軍委必須特別注意敵情的分析研究,道路、敵情的偵察,抓住反攻的有利時機,並不失時機地求得在運動戰中各個擊破敵人,以便有把握地取得勝利。

這時,尾追紅軍之敵吳奇偉縱隊4個師已進佔施秉,周渾元縱隊4個師已進佔施洞口,正向新老黃平逼近,企圖將紅軍殲滅於烏江以東、以南地區。中央紅軍為執行中共中央政治局猴場會議的決議,決心在薛岳部尚未到達之際,迅速搶渡烏江,向遵義地區前進。

烏江,是貴州省最大的一條河流。它從西南到東北斜貫貴州全省,也是黔北各線的一道天然屏障。

當紅一方面軍抵達烏江南岸以前,王家烈已命令東自思南縣的塘頭,西到遵義的老君關,在這長達100多公里的江流中的十幾個渡口,加緊修築防禦工事。這時,貴州另外一個軍閥、時任國民黨二十五軍副軍長兼教導師師長、川南邊防軍司令侯之擔也將其所率林秀生旅的兩個團調回烏江以北。王家烈還撥駐湄潭的第八軍(萬式炯部)歸侯之擔統一指揮;尾追紅一方面軍的吳奇偉、周渾元兩個縱隊,此時已到達施秉、黃平、鎮遠一線。桂軍廖磊部也已進入都勻、獨山地區。當紅一軍團第二師分三路進抵烏江南岸時,侯之擔派他的副師長侯漢佑為前敵指揮,指揮部設甕安縣豬場(現珠藏),他自己帶川南邊防軍第一旅第一團駐守遵義,負責城防。

侯之擔回到遵義後,召集旅、團長開會。他在會上說:「教導師奉命防守烏江,必須堵截紅軍越過,如有玩忽職守,軍法從事。」他還說,「烏江素稱天險,紅軍遠征,疲憊之師,必難飛渡。紅軍或不敢來攻烏江,可能走其他路線。」但他還是委派他的旅長林秀生擔任江防司令,加強各渡口的守備。同時,尾追的敵人也正在加緊逼近。

烏江寬只有二三百米,江水很深,流速達1.8米/秒左右。兩岸群峰連綿起伏,江界渡口兩岸都高達500米。紅二師第四團來到渡口時,船隻和器材都已被轉移或燒毀,連渡口的茅屋也燒光了。當地群眾說:渡烏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要有大木船,二必須是大晴天,三要有熟悉烏江的好船夫。可是,目前這三個條件都不具備。如果不迅速渡江,就有被迫與敵背水而戰的危險。

在這個緊急關頭,中革軍委命令林彪率領的紅一軍團強渡烏江,二師由軍委直接指揮,一師由林彪和聶榮臻率領,分別在江界、龍溪渡口突破。

1935年1月3日拂曉,軍委副參謀長張雲逸趕到紅二師紅四團駐地江界渡口,告訴團長耿彪、政委楊成武說,後面尾追紅軍的薛岳縱隊離這裡不遠了,並督促他們迅速完成渡江任務。隨後,他還派來了一個工兵營,歸紅四團指揮,專門擔任架橋任務。上午9時,部隊已經綁紮了60多個竹筏。此外,頭一天白天一次強渡,夜晚一次偷渡,只有三連連長毛振華率領四名戰士乘一小竹筏登上對岸,隱蔽在江邊的石崖下,等待攻擊時機。強渡烏江開始,紅四團在大渡口仍以小部隊佯攻,真正的攻擊目標卻在上游500米處一個叫老虎洞的小渡口。3日清晨,經過挑選的十幾名游水能手,赤膊短褲,冒著嚴寒乘竹筏開始強渡。他們在密集的火力掩護下,加上埋伏在對岸的毛連長等5人火力配合,搶渡成功。在搶佔江北岸工事戰鬥中,多虧軍團直屬炮兵連連長趙章成這個神炮手。炮兵連從中央蘇區出發時背的5發迫擊炮彈,這一次就用了4發。炮彈像長了眼睛似的在敵群爆炸,頓時倒下一大片敵屍,其餘的敵人號叫著向後潰逃。

這時,工兵營用竹筏和門板架起浮橋,部隊踏著浮橋浩浩蕩蕩跨過了烏江。

與此同時,紅一師的一團在烏江下游龍溪的回龍壩渡口,在團長楊得志、政委黎林指揮下強渡。楊得志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這次強渡烏江的情況。他和政委黎林一起到附近村莊調查,這裡別說沒有船,甚至連像樣的木板也叫敵軍搜走了。船渡、架橋都不可能。鳧水渡,水深流急,洶湧的江水會把你吞沒、沖走。下午,他們派到附近村莊的人也回來了,根本沒有船隻,船夫也都跑光了。這天又是狂風大雨,風聲、浪聲呼呼地號叫,雨也越下越大。楊得志和黎林苦苦思索,還是沒有想出什麼辦法,急得在江邊凹處來回踱著步子。這時驕橫的敵人大概猜透了紅軍沒有辦法,又向對岸打起槍來。楊得志正想拿出望遠鏡看看對岸敵人的情況,忽然發現從江心漂過來一節竹子,隨著水浪的衝擊旋轉著,儘管一個個浪頭淹沒了它,浪頭一過,它又浮出水面。他看見忽起忽陷的竹子,忽然得到了啟發。「老黎!」他用手指著竹子說:「看!有辦法了!」他們一邊抹著臉上的雨珠,一邊跑向山後的村子。對大家一說,立刻從村子裡弄來了許多竹子,大家七手八腳地你扎我捆,3個小時,便紮成了1丈多寬、2丈多長的竹排。這一來大家情緒都很高,戰士們紛紛報名要劃第一個竹排過江。

竹排紮成了,但是能不能渡過江還沒有把握,於是便從前衛營里挑了8位熟悉水性的戰士,決定由他們先試渡。8個戰士,每人都配足了武器、彈藥,沒有木槳,就用竹片代替。

天黑了,這8個勇士跳上了竹排,對岸稀疏的槍聲還在響著,竹排緩緩地離開了江邊,衝過一個個險浪,突然,竹排在江中顛了兩下,一個小山似的水浪向竹排猛撲過來,竹排上的人全被水吞沒了。岸邊的人都出了一身冷汗。不一會,竹排又從水中冒了出來,上面還是8個人。「繼續向前!」從江中傳來了竹排上班長的聲音,大家都為有這樣勇敢的戰士而自豪。

忽然又聽「啪」的一聲,竹排撞在礁石上,大家又緊張起來。不過,毫無關係,竹排一點也不在乎,繼續前進。大約又過了幾分鐘,突然岸上的紅軍戰士中有人「啊呀」一聲,大家急忙往江心看去,隱隱約約地看到竹排在江心翻動了一陣,接著隨洶湧的江水,迅速地沖向下游。幾個黑點在浪里浮游一會,便被旋渦捲走了,不用說,是竹排上的同志。

風還在刮著,雨還在下著。楊得志看著凝望江心的黎林政委,低聲說:「怎麼辦?」「一定要渡過去!」黎林說。接著,他們又把繼續渡江的任務交給一營營長孫繼先。孫繼先挑選了十幾個戰士,裝備與渡江工具和方才一樣,不同的是這次渡江點換在下游幾十米處水流較緩的地方,竹排上又補充了幾個水手。這時,天已黑了,什麼也看不見了。竹排離開江邊。大家都在黑暗中瞪著眼睛,注視著對岸,不時,江上傳來幾聲冷槍聲。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突然江上傳來「砰砰」兩槍。黎林立刻驚叫起來:「是我們的!」大家無法控制內心的喜悅。「開船!」楊得志興奮地大聲下達命令,早已準備好了的另外一隻竹排又出動了。第二天上午11點多鐘,全團勝利渡過了烏江。

1月3日,兩個渡口的紅軍全部渡過烏江。當後面薛岳的部隊追到江邊時,紅軍已燒毀浮橋,拆散竹排,繼續向北挺進。

紅軍先頭部隊渡過烏江到達北岸,敵江防部隊便節節敗退。紅四團一營的一個連隊,登上北岸立即向敵軍跟蹤追擊,嚇得敵人潰不成軍,「雙槍兵」的煙槍、步槍沿途丟棄。敵江防司令林秀生,連電報稿、機要文件都不要了,帶著他的守烏江渡口的3個團,向遵義方向逃去。紅軍一鼓作氣追出2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