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長征準備與初期失利 08、頭頂星星、拉著馬尾巴前行的地方——老山界

在中央紅軍於1934年12月初渡過湘江後,蔣介石判斷紅軍仍然將北出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急忙調整部署,以原「追剿」軍第一、第四、第五路軍等部編為第一兵團,劉建緒任總指揮;以第二、第三路軍編為第二兵團,薛岳任總指揮。兩兵團分別由黃沙河、全州一帶向新寧、城步、綏寧、靖縣、會同、芷江地區前進。同時,令黔軍王家烈部在錦屏、黎平一線堵擊紅軍;令桂軍以一部兵力對紅軍實行尾追,企圖圍殲紅軍於北進湘西的途中。

1934年12月3日,何鍵按照蔣介石的旨意,給劉建緒、薛岳下達命令:「著第一兵團劉總指揮即以一部尾匪追剿,主力經新寧、城步間覓匪,節節予以截擊;著第二兵團薛總指揮先以大部由武岡經長鋪子、竹江舟,徑開會同,並與洪江王東原師聯絡,截擊西竄之匪,並堵匪北竄,以一部策應第一兵團,據要堵匪。」

這時,博古、李德等不察敵情的變化,於12月4日作出決定:紅軍西進至通道以南及播揚所、長安堡地域,準備北出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此時,紅軍前進的隊列是以紅一、九軍團為右翼,以紅三軍團為左翼。5日,林彪、聶榮臻率紅一、九軍團,翻過湘桂邊界的越城嶺,也就是老山界,經過瑤族地區之要隘——白茅隘。

老山界是紅軍從江西出發以來所經過的第一座難行的高山,這裡山勢很陡,群峰林立,人煙稀少。老山界又叫越城嶺,山體很大,東西長600多里,南北寬200多里,上山30里,下山15里,主峰貓兒嶺海拔2100多米,是華南第一高峰。紅軍歷盡艱辛,用了兩天多時間翻越國民黨軍隊不敢上去的老山界。陳雲假託軍醫的身份,對此曾有記載:

「西延山脈之高峰老山界,確為我十幾年來第一次上過的高山。千家寺是在老山界的山腳下。我記得是一天的下午,總衛生部才抵千家寺,當時休息吃飯後,即上山。上了20里到一個小村子,只七八戶人家。此時太陽西下,夫子、馬夫均忙於找火把。過一下天黑了,隊伍還是前進。可是因為隊伍中有些人沒有找到火把(因為人家少,找不到火把的材料),在黑夜裡黑摸,走得慢得很。我在第六連的先頭走,簡直是走一步停一下,走一步停一下。天氣又冷,風又大,山下流水聲如萬馬奔騰。人又疲倦,可是又不敢合眼,因為路太狹了,只有一英尺闊的路。有一個看護生在行軍時,因為天黑未找到火把,再加上睡眼矇矓地走著,忽然一失足滾入水溝里去了。當時就命傳令兵執了火把,慢慢地拉住樹根攀到水溝里,可是那個看護生已經跌得不只是滿身泥水,而且不能言語了。這就警惕了各人小心翼翼地慢慢地走著。因為走得慢,即使下午預備了火把的人,也已經把兩把火把燒光了,以後簡直前後不見火把了,只有稀稀地看見幾個馬燈的燈光在走動。隊伍越走越慢了。走幾步停5到10分鐘,既不像走路,也不像休息。時間已經是次晨兩點鐘了,前面順序地傳下了司令員的口頭命令:『各部隊隨地靠路旁露營。各連火夫到前面煮飯。』同時大家又順序喊『向後傳』——實在太疲憊了,不管地下是干是濕,大家就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下把被單往身上一蓋就睡。人生再沒有比這個時候、這個地方睡得更好,不要兩分鐘已經鼻息呼呼地入夢鄉了……

「老山界這座山高得非常使人發急,到了一個山頂,見前面只有一個高峰了,不料到了那個高峰,前面還有一個高峰。這樣一個又一個地爬著高山,大家不停喘氣和汗流浹背……

「八十里的老山界,比紅軍後來所過的高山看來當然不算高。但是紅軍在高山上兩天兩夜的不斷行軍,而沒有多少掉隊落伍的士兵,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實在是由於紅軍中士兵的團結,同時在山上行軍時,紅軍政治部能設法以減少行軍疲勞及提起行軍精神,如用宣傳棚等等,這確是他們想得周到。」

紅軍在翻越老山界時,雖然已經擺脫了國民黨重兵的追堵,但時常還會遇到地方反動民團、地主武裝的襲擾。12月4日在白茅隘,紅一軍團第二師就擊潰了當地反動民團的固守,使這天紅一軍團主力順利通過此地。而三軍團根據紅軍司令部的命令,12月5日晨從千家寺到達河口、八灘地區,堅守河口兩岸以掩護軍委一、二縱隊由此通過。此區域是廣西轄區,部隊仍舊受到廣西地方軍的威脅,所以只能一邊行軍,一邊打仗。

通常日記記得很簡短的軍委二局政委伍雲甫,這天用了120字描述當天的經歷。他在日記中寫道:「五時自廖姓房出發,經龍塘江、大坳,下午八時左右到達唐洞宿營,行程六十里,是日越四十五里的高山,且險峻異常,其最陡的一段,土人叫做三千七百坎,三千七百個梯坎而得名。龍塘江居民均瑤族人,能操漢語,甚流利。他們自相講話,簡直一句也聽不懂。」他還在日記中提到工作上的問題時說:「是日六分隊不帶洋油充電;一分隊電瓶掉隊,均影響了工作。」根據伍雲甫的日記,這天他所在的軍委第一縱隊開始翻越著名的老山界,一座號稱上坡30里,下坡15里的大山。

對於翻越老山界,跟隨軍委第二縱隊行軍的陸定一描述得更加詳盡,他說:「聽說要爬一個三十里的高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下午才開始走,沿著山溝向上,前面不知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又要停下來等。隊伍擠得緊緊的,站得倦了,就在路旁坐下來,等前面發起喊來了『走、走、走!』於是再站起來走。滿指望可以多走一段,但不大幾步,又要停下來。天色晚了,許多人煩得罵起來、叫起來。」夜間當走到一個只有二尺寬的峭壁上時,上面傳下令,就地休息,明天一早登山。陸定一得知此消息吃了一驚,在這種地方睡覺,一個翻身就跌到深淵裡去了,但沒辦法。陸定一橫下一條心,裹著一條毯子就睡了。他說:「半夜裡,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渾身打著戰,把毯子裹得更緊些,把身子蜷曲起來,還是睡不著。」

這天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從千家寺出發,抵達中洞,而由董振堂、李卓然率領的紅五軍團當日由楓木山出發,到達千家寺宿營,兩軍在大榕江一帶交防。陳伯鈞說此時敵人離千家寺只有10里,三十八團到後,即有交鋒。這是桂系李宗仁的尾追部隊在騷擾。

12月6日,由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在向河口的前進途中,終日與桂軍激戰。而被蔣介石封為「追剿」軍第二兵團總指揮的薛岳於當日下達的一個訓令中說:「據報,敵一、三、五、八、九軍團殘部,現正向綏寧通道以西地區逃竄,本路軍決定自明日起向洪江進擊。」而由林彪、聶榮臻率領的紅軍右翼第一、第九軍團當日由橫路口出發向茶元一帶挺進。

根據伍雲甫的日記,軍委一縱隊當日已翻越老山界最高的山峰雷公岩,從唐洞進抵江底,走了70里。伍雲甫在當天的日記中說:「是夜點火把時不小心,山中草木數處著火,蔓延十數里。」

陸定一在他的「老山界」回憶錄中也提到火把。陸定一說知道部隊要夜行軍,恐怕有人折老鄉的竹籬笆當火把用,他們政治部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醒目處,告誡部隊保留並指出哪裡有竹林可用作火把。這些細微的工作,對少數民族同胞理解紅軍起了很大作用。陸定一記得,這天黎明他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此時山下有人送飯上來。陸定一說:「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來吃。」上面傳下指示,部隊今天無論如何要越過這座山。為了給戰士們鼓勁,陸定一說:「於是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即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上山下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傷病員和運輸員,以便今天把這笨重的紅星縱隊(也就是軍委第二縱隊)運過山去。」陸定一說,「到了山頂已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裡立個紀念碑,寫著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陸定一看到自己昨晚宿營的雷公岩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他說這個雷公岩,真是陡極了,幾乎是90度的石梯,只有幾尺寬,旁邊就是懸崖。當時崖下已經聚集了許多馬匹,都是等明天才上山,有幾匹馬從崖上跌下來,腿骨都斷了。而遠處,槍聲密集。陸定一判斷是從昨天出發的地方傳來的,他估計是紅五、八軍團正與敵軍交火。

根據紅五軍團十三師師長陳伯鈞的日記,這兩天從楓木山到千家寺,又從千家寺翻越老山界,十三師仍舊走在全軍的最後擔任後衛角色,因此經常與追擊的敵軍交鋒,軍情時緊時松。陳伯鈞在這天的日記中還提到:「沿途給養更成問題,以致落伍人員劇增,部隊較亂。」

紅軍不畏艱難,冒著敵機的轟炸,奮力攀登,終於在12月7日下午勝利地越過了老山界,進入龍勝縣境。龍勝屬廣西,境內居住著苗族、瑤族和侗族人民。該地區經濟、文化較落後,當地人多居住在山區,房屋以茅草構成,其生產大多不能自給,生活相當貧困。據陸定一回憶,他們在過老山界時曾到一家瑤族農戶家休息。陸定一說這家瑤民三口人,男人聽說過部隊嚇跑了,家裡只剩母子倆,生人的到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