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崗在西北 第六章 打通陝甘與陝北根據地聯繫

1934年冬至1935年春,蔣介石調集4個師和1個旅共23個團4萬餘人之兵力,以陝北為重點,對陝甘邊、陝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陝甘邊、陝北黨和軍隊針對敵人「圍剿」計畫,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粉碎了敵人發動的「圍剿」,陝甘邊、陝北根據地聯成一片。

1934年夏,馬明方到天津向北方局彙報了陝甘、陝北統一領導,得到北方局的同意。冬季,為了統一陝甘、陝北兩根據地的兩支武裝力量的領導,集中兵力粉碎敵人發動的「圍剿」,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黃翰為巡視員到達陝北。他根據北方代表的指示和謝子長傷勢嚴重不能視職等原因,派人送信到南梁,調劉志丹同志回陝北領導兩地軍隊工作。

在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後,為了鞏固和擴大根據地,劉志丹、高崗根據代表大會決議精神,指揮軍隊不斷對侵擾邊區的反動勢力進行堅決打擊,向慶北敵人盤踞的據點進軍,鞏固、擴大蘇區。慶北地區的敵人趁我根據地蘇維埃政府初建,不斷擾亂蘇區,欺壓百姓,群眾痛恨至極。劉、高指揮部隊於11月中旬,在吳堡川、樓坊坪兩次伏擊國民黨兩個團,蘇維埃誕生後,首戰告捷,繳獲大批武器、戰馬和物資。下旬,劉志丹、高崗決定攻打環縣縣城曲子鎮,命騎兵團和慶北游擊隊在茅野川會合。高崗前去傳達軍委的命令,指揮兩支部隊作戰。高崗到茅野川召集騎兵團長趙國卿、政委高錦純和慶北游擊隊長張自孝、政委王寶珊等參加會議,研究作戰部署,決定以奔襲的辦法,出奇制勝,一舉全殲。騎兵團根據作戰方案,先派精幹小股兵力急進,騎兵團主力居中,慶北游擊隊後衛接應。先行的小股騎兵根據高崗的指示臨近城下,將馬留下,換成便衣,喬裝成上早市的小商販混入城內,以城內槍聲為號,搞裡應外合。騎兵團決定派一連蔡排長帶20多個小夥子按計畫趕天剛亮進了城。趙團長、高政委率主力團埋伏城外。愚蠢的敵人毫無戒備,民團們剛從床上爬起來,敵騎兵連正在上操的時候,城內槍聲一響,我騎兵團飛速衝進城內,揮刀催馬,殺聲震天向敵人駐地猛烈進攻。剎時,城裡上早市的人大亂。敵人見紅軍突然出現,丟盔棄甲,各顧逃生,街上亂竄,已經無法抵抗。我軍四面追擊,慶北游擊隊捉拿亂跑的敵人,經過一小時的戰鬥,殲滅6個區的民團、1個騎兵連和縣大隊等近千人,俘虜500多人,其餘的逃跑或被擊斃,繳獲300多支槍,百餘匹馬和其它物資。戰鬥結束後,部隊召開群眾大會,處決了民團頭子李恆太、民團隊長景崇富,還有鹽務局長等民憤大的傢伙。此戰裝備了慶北游擊隊,把長矛換成鋼槍。

環縣解放不久接到北方代表特派員黃翰的指示信和陝北特委領導馬明方的信,傳達了北方代表的指示。劉志丹、高崗等連夜召開黨政軍領導會議,研究討論了陝甘邊的軍事工作,確定劉志丹先去,陝甘邊的軍事工作由高崗和張秀山、劉景范等負責。劉志丹將陝甘邊工作安排後又到各地轉了轉,12月,由紅二團和安塞縣游擊隊護送他依依不捨地離開南梁,經安塞到安定縣。劉志丹到安定住兩天和馬明方等交談了陝北工作情況,而後一起到燈盞灣看望了謝子長。謝子長是去年8月河口戰鬥中負傷的。子長一見劉志丹流著眼淚交談往事,如三嘉原繳槍,閻家窪子會議上的事「是有錯誤的」。志丹說:「過去的事就別再提了,好好安心養傷」。他們兩人還對陝甘、陝北兩個根據地黨和軍隊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共同戰鬥,粉碎敵人的「圍剿」等問題交換了意見,取得共識,並確定調高崗、惠子俊等到陝北。不久,劉志丹通知高崗到陝北協助組建二十七軍。高崗到安定後前往燈盞灣看望子長,交談了工作。此時,子長同志病情日漸惡化,連話也說不出來多少,一見面就流眼淚。似有苦衷和難言之隱,欲言又止。

謝子長同志對陝甘、陝北革命初創時期和劉志丹、高崗合作共事建立武裝,創建蘇區,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西北歷史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是西北地區拉武裝向國民黨軍隊打響第一槍的領導之一。為了適應鬥爭形勢的需要,陝北特委根據上級指示和劉志丹、高崗參與領導下,於1935年1月31日,在安定縣白廟岔將原陝北獨立師(下轄一、二團)和幾支游擊隊為基礎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二十七軍八十四師,楊琪任師長,張達志任政委。八十四師是陝北根據地創建的第一支正規紅軍部隊,為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2月5日,陝甘邊特委和陝北特委在赤源縣周家礆(現屬子長縣)召開兩地特委聯席會議。劉志丹、高崗、崔田夫、郭洪濤、馬明方等參加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簡稱西北工委),統一領導兩地黨政軍的工作,惠子俊任工委書記(原任陝甘邊特委書記),高崗被選為工委委員;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西北軍委),劉志丹任軍委主席、高崗任軍委副主席兼任秘書長,統一了二十六、二十七軍和各地游擊隊的集中領導,統一指揮。

會議在醞釀討論工委的人選時發生分歧,劉志丹、高崗等提議由惠子俊任工委書記,理由是他在陝甘邊擔任特委書記期間工作很有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經驗。有的人提議讓僱農出身的人擔任書記。高崗以革命利益為重,他說提倡工農幹部擔任領導是對的。但是要選拔有能力的工農幹部,不可能是工農幹部就能當領導。有些人斗大的字不識幾口袋,連話也講不清,把批評批評說成「剝削剝削」,把意思也搞顛倒了,至於馬列主義,無產階級思想更談不上。這怎麼能領導陝甘兩省的革命鬥爭?不能獨立思考就不能堅持革命原則。這不是栽蔥栽蒜,栽上幾株就算了。

會議上認真討論了劉志丹、高崗提出的粉碎敵人第二次「圍剿」的作戰方案,決定集中兩根據地主要兵力在陝北地區作戰,重點打擊深入根據地中心之敵,打擊延長、延川、安塞、保安等敵人,而後向南、向西發展,打通與陝甘的聯繫,結束被敵人分割兩端的局面;調二十六軍四十二師主力三團和西北抗日義勇軍到陝北,同二十七軍組成西北主力紅軍兵團,在陝北機動作戰;將陝北新一、八游擊隊和第十、十二、二十三游擊隊編成第一、三游擊縱隊。陝北地區其他游擊支隊也分別改編成第二、四、五、六游擊縱隊,以各游擊區為依託,積極向北發展,包圍敵人據點,襲擾與消滅小股敵人,配合主力紅軍反「圍剿」作戰,協助當地政府組織、武裝群眾,擴大根據地。紅二十六軍主力一、二團,騎兵團和陝甘邊各地游擊隊堅持陝甘邊根據地和南線鬥爭,配合陝北反「圍剿」戰鬥。

周家礆會議是一次很重要的會議,為進一步推動西北革命大發展奠定了政治、組織、軍事、思想基礎。

在此前,南方中央蘇區在王明的錯誤路線指導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根據地大部被破壞,中央紅軍主力衝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被迫撤出根據地,已經於1934年10月開始長征。蔣介石得意忘形,妄圖一舉殲滅革命武裝,南北呼應,前堵後追,四面夾擊。中央紅軍在長征中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同敵人作艱苦卓絕的鬥爭,同我黨內分裂主義和投降主義進行了堅決鬥爭,向抗日前線輾轉開進。

西北軍委的成立及其正確領導下,西北地區革命形勢蓬勃發展,紅軍不斷壯大,根據地日漸拓寬。陝甘、陝北蘇維埃政權普遍建立,土地革命運動不斷高漲,沉重地打擊了陝甘、陝北敵人的反動氣焰,極大鼓舞了革命群眾的情緒。這樣,不僅動搖了西北軍閥、豪紳地主的反動統治,同時也引起了國民黨中央政府的恐慌。1934年至1935年春,中央紅軍正在長征路途中,國民黨中央軍委命令陝西、甘肅、寧夏、山西等四省軍閥軍隊四、五萬人,發動對陝甘、陝北革命根據地「圍剿」,企圖消滅西北革命力量,挖掉紅軍唯一完整的西北革命根據地。國民黨的軍事「清剿」部署是:北面以陝北軍閥井岳秀部八十六師的5個團由北向南,對神木、府谷、佳縣、米脂、橫山、靖邊、保安等縣進行「清剿」;東面以晉軍七十一師陳兵黃河東岸,其二零六旅於4月西渡黃河,佔領吳堡、綏德一帶,支援敵八十六師「清剿」;南面有敵四十二師4個團,由南向北,對宜君、富縣、中部(即黃陵)、洛川、甘泉等地區「清剿」;西面由馬鴻逵的三十五師7個團,對合水、華池、慶陽地區進行「清剿」。蔣介石調其嫡系六十一師的6個團,布防在正寧、寧縣一帶,作為二線進剿遞隊,河南洛陽調來的高桂滋八十四師4個團,受命對綏德、清澗、安定、延長、延川、延安等陝北根據地中心地區進行「清剿」。國民黨這次發動的大規模分區「圍剿」中,吸取前幾次「圍剿」失敗的教訓,推行了南方第五次「圍剿」我中央蘇區的辦法,採取分區「清剿」,圍堵結合,修碉駐點,逼民上寨,合併村莊,清查戶口,建立保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策略,從四面八方向蘇區進攻,蠶食根據地,妄圖消滅西北紅軍力量。蔣介石為加強「清剿」的領導,協調各路軍閥之間關係,監督各軍閥的行動,專調派毛侃率領的參謀團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