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冼星海、周文雍/陳鐵軍、周逸群、明德英、林祥謙 68、周逸群——全民皆兵 湘鄂暴動

只要我一天活著,我就一天不停止黨的工作。

我們共產黨員,要像鐵一樣硬,鋼一樣強。

——周逸群

周逸群(1896~1931年),原名周立鳳,貴州同仁縣人,中共黨員,紅軍早期著名將領。

周逸群1896年出生在貴州銅仁縣城的一個小商之家。父親在縣城開有油漆鋪和雜貨鋪,生意紅火,家道殷實,因而周逸群從小就進學堂念書,把那「天地玄黃」等啟蒙讀物學得倒背如流,受到良好的教育。周逸群有個思想進步的叔叔,見侄兒是個有出息的孩子,便常推薦一些進步書籍給他看,周逸群從中大開了眼界,汲取了營養,對時局、世道認識的越來越深刻。1919年3月,從貴陽南明學校中學部畢業後,周逸群東渡日本,進入東京慶應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

1923年,周逸群從日本回到上海,在時任《中國青年》主編肖楚女的熱情支持下,他創辦了《貴州青年》旬刊,受到青年讀者的歡迎。第二年,周逸群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受黨組織指示,周逸群赴廣州投考黃埔軍校,進入第二期輜重隊學習。

在黃埔軍校,周逸群積極從事青年軍人運動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任「青年軍人聯合會」主任,領導聯合會同蔣介石支持的「孫文主義學會」進行堅決鬥爭,先後創辦了《青年軍人》、《中國軍人》等刊物,顯示出卓越的組織和宣傳才能,被稱為「黃埔島上的一顆新星」。在中共特別支部和周恩來的領導下,周逸群和蔣先雲等以黃埔軍校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於1925年2月成立了「青年軍人聯合會」,周逸群擔任了主席,他們先後創辦了《青年軍人》《中國軍人》等刊物,顯示了他卓越的組織和宣傳才能,使得「青年軍人聯合會」在黃埔軍校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致蔣介石不得不親自出面三番五次「接見」周逸群,許以高官厚祿,百般拉攏,但周逸群毫不為所動。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賀龍部任師、軍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後任第二十軍第三師師長,率部參加瑞金、會昌等戰鬥。曾介紹賀龍加入中國共產黨,起義軍在廣州潮汕地區失利後輾轉到上海。

1928年1月,周逸群任中共湘西北特委書記,與賀龍赴湘西北地區開展武裝鬥爭,途中參與領導鄂中鄂西地區年關暴動和桑植起義。3月上旬到達湘西桑植洪家關,與賀龍一起組織工農革命軍,舉行桑植起義。起義受挫後轉往石首,重建中共鄂西特委,任書記。他統一鄂西地區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組織游擊隊、赤衛隊,在洪湖、白露湖和華容東山一帶開闢了若干塊游擊根據地。1929年春,把江陵、監利等縣游擊武裝整編成鄂西遊擊大隊,後擴編為鄂西遊擊總隊,兼任總隊長,領導鄂西地區軍民,運用「你來我飛,你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和「分散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等游擊戰術,挫敗了國民黨軍及地主武裝的多次「清剿」。12月,主持召開鄂西地區中共第二次代表大會,制定並通過《關於鄂西黨目前的政治任務與方針》、《關於軍事問題》等項決議案,推動了鄂西地區革命鬥爭的繼續發展。

1930年2月,周逸群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兼任政治委員,與軍長曠繼勛率部連克潛江、郝穴、調弦口等城鎮。4月主持召開鄂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7月率紅六軍與紅四軍在公安縣會師組成紅二軍團,任軍團政治委員、中共前委書記,與賀龍領導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9月,調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兼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主席。在紅二軍團主力南征、國民黨軍重兵「圍剿」的極端困難情況下,領導組建江左、江右軍兩個指揮部和獨立團,與段德昌指揮部隊依靠蘇區人民,利用洪湖地區江湖港汊的有利地形,避強擊弱,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相繼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保衛了洪湖蘇區,壯大了紅軍和地方武裝力量。不久,由於蔣、馮、閻三軍閥又醞釀新的大戰,蔣介石急忙將譚、岳兩部從洪湖抽走,僅留下兩個營,這兩營哪是洪湖赤衛隊的對手?如此一來,周逸群和段德昌指揮赤衛隊活躍在洪湖廣大地區,到1929年年底,監利、沔陽,石首等八縣內,根據地已連成了一片。

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區返回江北彙報工作,途經湖南嶽陽賈家涼亭時,遭國民黨軍伏擊,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5歲;時至今日,洪湖人民仍然傳唱著這樣一首歌謠:「洪湖水上長蓮苔,蓮苔年年把花開,蓮花時開時又謝,烈士鮮花永不敗。」表達對周逸群的無限哀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