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鄒韜奮、陳延年、陳樹湘、陳嘉庚、陳潭秋 64、陳嘉庚——捐款購債 愛心救國

吾國今處列強肘腋之下,成敗存亡,千鈞一髮,自非急起力追,難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數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舉不足攖吾念,獨於興學一事,不惜犧牲金錢,竭殫心力而為之,終日孜孜無敢逸豫者,正為此耳。

——陳嘉庚

陳嘉庚(1874~1961年),福建省同安縣集美鄉(現屬廈門市)人,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

陳嘉庚是新加坡華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一,被稱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橡膠王的四大開拓者之一。他雖然身居異邦,但心懷鄉國,經營實業,不謀私利,立志競爭義務,報效祖國,以盡國民天職,故集資千萬,全部用於興學等公益事業,不遺子孫財產。他一生生活儉樸,但興學育纔則竭盡全力,十分熱心。他辦學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毅力之堅,為中國及世界所罕見。

1913年,陳嘉庚在家鄉集美創辦小學,以後陸續辦起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校共十所;另設幼稚園、醫院、圖書館、科學館、教育推广部,統稱「集美學校」;此外,資助閩省各地中小學70餘所,並提供辦學方面的指導。1923年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准「承認集美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集美學村」之名就是由此而來。規模這樣宏大,體系這樣完整的「學校」,全國還找不到第二個。

1921年陳嘉庚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分12年付款共300萬元,創辦了廈門大學,設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個系,這是一所華僑創辦的唯一大學,也是全國唯一獨資創辦的大學,於1921年4月6日開學,陳嘉庚獨力維持了16年。後來世界經濟不景氣嚴重打擊華僑企業,陳嘉庚面對艱難境遇,態度仍很堅定地說:「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廈賣了,作為維持廈大的經費。他一生用於辦學的款項,約達美金一億元以上。在他的倡導下,許多華僑紛紛捐資興學,蔚然成風,影響極為深遠。

陳嘉庚雖身處南洋,但一直心繫中國,積極支持中國國內的革命活動。他結識了孫中山,在1910年加入同盟會並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後,陳嘉庚擔任福建「保安會」會長,籌款支援福建,穩定了當地局勢。

1928年中國濟南慘案發生後,南洋華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聲援運動,陳嘉庚擔任「山東慘禍籌賑會」主席,積極籌款救濟難民,還發起抵制日貨運動。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陳嘉庚被推選為主席。他自己帶頭捐款,還組織各類活動。近1939年一年,南洋華僑就向祖國匯款3.6億多元,從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4年半期間,共計捐款約15億元,極大地支援了中國國內的抗日力量。

陳嘉庚還堅持抗日到底,針對汪精衛等人的妥協方案,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對於當時重慶的主戰派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後,陳嘉庚反對美國援助蔣介石,以南僑總會主席名義致電美國總統和國會表示抗議。1947年,又組織「新加坡華僑各界促進祖國和平民主聯合會」(簡稱「民聯社」),積極聲援民主黨派關於制止內戰的鬥爭。

1949年5月,陳嘉庚應毛澤東的邀請,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當年9月,以華僑首席代表身份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此後,陳嘉庚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病逝於北京,享年87歲。後安葬於福建集美鰲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