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 民國大事年表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11月30日,獨立各省代表在武昌決議組建臨時政府。

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2月13日,獨立各省代表在南京籌備臨時大總統選舉。

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月25日,段祺瑞等北洋將領通電贊成共和。

2月12日,清帝退位。

2月18日,蔡元培、汪精衛等赴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6月15日,唐紹儀出走天津,民國首任內閣垮台。

8月16日,湖北首義元勛張振武在北京被殺。

2月22日,隆裕太后因痰症發作去世。

3月20日,宋教仁遇刺,22日晨去世。

7月12日,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並通電討伐袁世凱,「二次革命」爆發。

9月1日,張勳等部北洋軍攻佔南京,「贛寧之役」結束,「二次革命」徹底失敗。

9月11日,進步黨熊希齡組閣,閣員包括梁啟超、張謇等人,號稱「第一流」的人才內閣。

10月6日,國會在「公民團」的脅迫下,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

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1月10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

5月1日,《中華民國約法》公布,《臨時約法》被廢除。

5月20日,袁世凱成立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職權,黎元洪副總統兼任院長。

6月30日,袁世凱廢除各省都督,設將軍和巡閱使分掌各地軍政與民政大權。

9月2日,日軍借口對德宣戰,登陸山東半島後攻佔青島。

12月29日,袁世凱公布《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為十年,可連選連任。

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

8月3日,古德諾發表《共和君主論》,引發帝制先聲。

12月11日,參政院上「勸進書」,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

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

12月13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舉行百官朝賀儀式。

12月25日,蔡鍔等人在雲南宣布獨立,護國戰爭爆發。

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6月6日,袁世凱在四面楚歌中病故,終年五十七歲。

6月7日,黎元洪接任總統職位。

6月29日,黎元洪宣布遵行《臨時約法》,恢複國會,段祺瑞出任內閣總理。

10月30日,馮國璋被補選為副總統。

10月31日,黃興在上海去世,終年四十三歲。

11月8日,蔡鍔於日本福岡去世,終年三十五歲。

3月14日,民國政府宣布對德絕交。

5月23日,大總統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段祺瑞憤而離京。

6月7日,張勳打著「調停國事」的旗號,率五千辮子軍北上。

7月1日,張勳復辟,大總統黎元洪於次日避入日本使館。

7月3日,段祺瑞在馬廠宣布討逆,並重新出任內閣總理。

7月12日,「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勳逃至荷蘭使館。

8月1日,馮國璋就任代理大總統。

8月14日,民國政府宣布對德國、奧匈帝國宣戰。

9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發起「非常國會」併當選為「大元帥」。

3月1日,段祺瑞成立參戰督辦處。

5月20日,孫中山遭西南軍閥排擠,辭去「大元帥」職務。

6月15日,徐樹錚擅殺陸建章。

9月4日,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

11月16日,徐世昌發布停戰命令,南北開始議和談判。

1月21日,巴黎和會召開,民國政府派出陸征祥、唐紹儀、王正廷為代表參會。

2月20日,南北會談在上海開幕,唐紹儀與朱啟鈐為南北方總代表。

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

5月8日,南北和談宣布破裂。

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各地隨即響應。

6月10日,北京政府免去章宗祥、曹汝霖、陸宗輿職務。

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12月29日,馮國璋在北京病逝。

1月17日,駐軍湘南的吳佩孚通電要求撤防北歸。

5月20日,吳佩孚率軍北撤。

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

7月19日,段祺瑞在兵敗後宣布下野。

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同月,湘鄂戰爭再次爆發。

8月22日,陝西督軍閻相文吞服鴉片,自殺於督軍行署。

9月1日,吳佩孚與趙恆惕達成和議,湘鄂戰爭結束。

11月12日,華盛頓會議召開。

12月24日,梁士詒內閣成立。

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

5月,張作霖戰敗退回關外。

6月2日,徐世昌辭去大總統職務。

6月11日,黎元洪復任總統。

2月7日,京漢鐵路大罷工,吳佩孚下令鎮壓,釀成「二七」慘案。

10月5日,曹錕賄選總統成功。

10月10日,曹錕就任總統並公布《中華民國憲法》。

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

6月,黃埔軍校成立。

9月3日,江浙戰爭爆發。

9月15日,奉軍向關內開拔,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

11月2日,曹錕宣布辭職,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

11月5日,馮玉祥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

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臨時執政。

3月12日,孫中山病逝。

5月30日,「五卅」慘案。

10月,孫傳芳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並下令討伐奉軍,浙奉戰爭爆發。

11月22日,奉軍郭松齡部灤州兵變,奉軍退回關內。

12月25日,郭松齡兵敗被殺。

12月29日,徐樹錚遇刺身亡。

1月4日,馮玉祥宣布下野,並由庫倫轉到蘇聯遊歷。

3月18日,段祺瑞臨時執政府衛隊製造「三一八」慘案。

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爆發,蔣介石初掌大權。

4月20日,段祺瑞臨時執政府垮台,段祺瑞最後一次下野並退隱天津。

7月9日,南方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進軍湖南。

8月13日,張作霖、張宗昌與吳佩孚的奉直聯軍與國民軍在南口激戰,國民軍敗北潰散。

9月17日,馮玉祥在五原誓師,組建國民軍聯軍,宣布北伐。

1月,武漢、九江收回英租界。

3月,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突發政變。

4月28日,李大釗在北京被張作霖殺害。

7月15日,汪精衛宣布「清共」,與蔣介石合流。

8月1日,共產黨人發動「南昌起義」。

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

9月,毛澤東等發動湘贛邊秋收起義。

12月11日,張太雷等發動廣州起義。

1月,蔣介石通電復職,三月後,再度北伐。

4月,朱德、毛澤東等部紅軍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5月30日,在北伐軍的打擊下,張作霖決定退回關內,張宗昌、孫傳芳殘部潰散。

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10月,國民黨宣布「訓政」,設立「五院」。

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北洋軍閥時期結束。

1月,蔣介石召開編遣會議。

3月27日,「蔣桂戰爭」爆發,李宗仁兵敗下野。

5月,蔣介石、馮玉祥開戰,韓復榘、石友三叛馮擁蔣。

6月,孫中山移靈中山陵。

7月,馮玉祥入晉,遭閻錫山軟禁。

7月10日,張學良強行接管「中東鐵路」,「中東路」事件爆發。

3月6日,國民黨三屆三中全會開除汪精衛黨籍。

8月7日,汪精衛等在北平召開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