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八、唐生智的大野心與小本領

1937年11月11日,在淞滬會戰失敗後,蔣介石召集各高級將領討論南京守衛問題。會上,各將領大多表示南京系三戰之地(唯北面有長江天險),易攻難守,而日軍士氣正旺,中國軍隊死守無益,不如將之宣布為「不設防城市」,以保護平民不受戰爭傷害。蔣介石沉吟再三後說,南京為國府及中山先生的陵寢地,斷不能不戰而退。正當各將領沉默之時,唐生智忽然起立,大聲疾呼道:「南京系總理陵墓所在,值此大敵當前,如果不犧牲一二大將,如何對得起總理的在天之靈?我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

唐生智的表態聲色俱厲,大義凜然,蔣介石於是就坡下驢,隨即委派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並籌劃指揮南京防衛事宜。由此,近十萬中國軍隊在唐生智的指揮下,開始了極其悲壯的南京保衛戰。蔣介石其實也知道南京守不住,但南京畢竟是國民政府所在,不加抵抗便輕易棄守未免會嚴重打擊抗戰的士氣,在民族氣節上也說不過去,因此,唐生智的主動請纓實際上是給了蔣介石一個解圍的機會,不然他還真是下不了台。

因此,儘管唐生智信誓旦旦地要與南京共存亡,蔣介石還是在12月11日電令唐生智,告訴他「如情勢不能持久,可相機撤退」,但唐生智久疏戰陣,其指揮的部隊又並非嫡系,因而在撤退過程中極其混亂,導致數萬官兵滯留南京城內外並被日軍俘虜或殺害,對此,唐生智應負有相當的責任。

事實上,唐生智在一個月前的慷慨發言之時,與會的李宗仁便暗中揣測唐生智乃是「靜極思動」,想乘機掌握一部分兵權,這一觀點被一部分史學家認同,因為唐生智當時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訓練總監」,他此時的主動請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甘寂寞、出於功名心的考慮。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李宗仁還暗諷唐生智「與南京城共存亡」的表態不過是「空頭支票」罷了!

唐生智的出道史並不算顯赫,但他在北伐後期也曾有過大場面,只可惜機會稍縱即逝,他沒有把握住,因此一直引以為憾並試圖復出,這本也在情理當中,不必苛責,只是身處亂世,野心很大但本領卻又太小,這就未免誤國誤人又誤己了。

唐生智,字孟瀟,1889年生人,籍貫湖南東安縣,其祖父唐友耕曾跟隨湖南巡撫駱秉章進剿太平軍並在金沙江畔擒獲翼王石達開,最後以軍功升至廣西提督。也許是因為殺人太多、陰氣太重,唐友耕一連娶了十四房姨太太卻只有一根獨苗,即唐生智的父親唐承緒。唐生智自幼受祖父指點,先後入湖南武備學堂、湖北第三陸軍中學學習軍事,民國後又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5年畢業後投入湘軍,算得上標準的名門之後、科班出身,前途頗為可觀。

唐生智的父親當時在湖南省長趙恆惕的手下做實業司長,唐生智也很快在趙恆惕的湘軍中混到團長,父子倆都很受趙恆惕的賞識。1920年,原湖南督軍譚延闓大戰趙恆惕的時候,唐生智被提升為旅長並在此戰中大敗譚延闓,由此做上了湘軍第四師的師長,坐鎮湘南。此時的唐生智,年紀不過三十齣頭,但手裡有3萬多條槍,儼然已經是個小軍閥了。

軍閥不論大小,難免都要稱王稱霸,因而唐生智也很快與領導趙恆惕鬧起了不愉快,最後乾脆武力逼宮,把在湖南經營了五六年的趙恆惕趕出長沙,自己當上了湖南省長。但是,趙恆惕手下有四個師長,唐生智只是其中的一個,趙恆惕雖然下台了,但其他三位師長葉開鑫、劉鉶、賀耀祖卻不買唐生智的賬,他們在直系首領吳佩孚的支持下,很快又將唐生智趕回了湘南,甚至老地盤都可能不保。在這種情況下,唐生智決定加入北伐軍。

最開始的時候,廣東革命政府並不相信唐生智真的會投身革命,比如被唐生智打得大敗的譚延闓便以一種完全不相信的口氣對說服唐生智加入北伐的李宗仁說:「你要唐生智加入革命?他恐怕靠不住吧?」另一個唐生智的手下敗將程潛則說:「你想唐生智那小子能加入革命?他以前倚靠北洋軍閥打我們,現在吳佩孚打他,你要我們去救他?」言外之意,似乎對前事耿耿於懷而對唐生智余怒未消。

不過,唐生智當時可能沒有想到,他誤打誤撞的這步棋,其結果卻好極了。在張發奎第四軍及李宗仁第七軍的幫助下,唐生智的第八軍很快便擊潰葉開鑫等部並佔領湖南全境,一時間風光無限,成為革命陣營中冉冉上升的超新星。1926年8月14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在長沙檢閱第七、第八軍,其間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這卻讓唐生智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幻想。

事情是這樣的,受閱部隊兩萬餘人在長沙東門外大校場接受總司令的檢閱,當時蔣介石騎著一匹高大的棗紅色戰馬,第七軍軍長李宗仁、第八軍軍長唐生智等高級將領十餘人也騎著馬跟隨在後,隨同檢閱。按序列,首先受閱的是第七軍,蔣介石騎著馬緩緩前進,時而舉手答禮,一切正常,但進入第八軍的序列後,排頭卻多了一列軍樂隊,蔣介石一過來,號兵隊長立刻下令奏樂,十多名號兵舉號吹奏,只見金光一閃,號聲大作,蔣介石的坐騎突然受到這一驚嚇,猛然間大嘶一聲,前蹄高舉,並向前狂奔。

蔣介石平時大概不善騎馬,一時間勒韁不住,反被座騎掀下馬去,結果手足朝天不算,右腳還套在腳踏蹬里,被馬倒拖前行,可謂是危險萬狀!跟在後面的李宗仁等人見狀大驚,但事發倉促,來不及做出反應,好在蔣介石命大福大,他當時穿的馬靴很容易鬆動,被馬拖了兩丈遠後便與馬分離,蔣介石匍匐在地,逃過一劫,不然的話,委員長可能就此報銷嘍。

李宗仁、唐生智等人見蔣介石伏在地上,急忙翻身下馬,將驚魂未定的總司令扶起。在數千人的檢閱隊伍前,當時的情景可謂尷尬,只見蔣介石的軍服上滿是污泥,帽子掉了,軍靴也脫了,白手套上全是泥,情狀十分狼狽。不過,蔣介石的後續反應還算鎮定,他隨後一瘸一拐地帶著眾將領以步行的方式完成了這次閱兵,才算是應付了過去。

古代大將出征,如果被大風吹折了纛旗,往往被認為是極不吉利甚至是不祥之兆。蔣介石閱兵的時候陣前墜馬,這固然很不雅觀,但畢竟只是一次意外,但迷信的唐生智卻不這麼認為,特別是經過「顧和尚」的添油加醋後,他就更加想入非非了。

唐生智的幕中養了一個「顧和尚」,其人能掐會算,據說十分靈驗,因而唐生智尊稱其為「顧老師」,對他言聽計從,十分推崇。「顧和尚」其實是個花和尚,吃喝嫖賭樣樣都來,但他對陰陽讖緯似乎頗為精通,蔣介石墜馬一事發生後,他當然不能放棄這個絕好的機會向唐生智進言。

據「顧和尚」所說,蔣介石這次北伐必然是凶多吉少,最重要的是,他將爬不過第八軍這一關,今後必定被第八軍所克;因此,唐軍長應當好自為之,珍惜機會,將來蔣介石失敗的話,取代他的必然非唐生智莫屬。唐生智聽後,自然十分興奮,心裡也就暗存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

在北伐軍一舉攻下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後,各軍都有所擴展,但其中以唐生智的第八軍擴張最厲害,一個軍竟擴成了四個軍,唐生智部原師長李品仙、葉琪、何健、劉興都升任為軍長,勢力一下就膨脹了好幾倍,頓成尾大不掉之勢。

而在這時,北伐軍內部也出現了分裂的態勢,先是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接著是「反共清黨」,隨後又有「寧漢對立」,蔣介石與汪精衛斗得不亦樂乎。本來呢,唐生智的資歷在革命陣營中是比較淺的,但當時他手下有四個軍並控制了湖南、湖北、安徽三省的地盤,因而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特別是在蔣介石下野之後,唐生智更是野心膨脹。他一邊扶持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抗南京國民政府,另一邊還勾結北伐的主要對象孫傳芳,意圖借孫傳芳之力消滅「寧方」勢力,為自己坐大創造條件。

「龍潭之役」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唐生智一面東進,一面與孫傳芳互通聲息,目的在謀南京。之前被北伐軍打敗的孫傳芳在得到直魯聯軍張宗昌的支持後孤注一擲,率軍渡江突襲南京,但在龍潭之戰中全軍覆沒。而在「龍潭之役」之後,在孫傳芳部俘虜中也查獲了孫、唐勾結的證據,孫傳芳的作戰命令中就有「友軍唐某所部已到達某線」等語。

龍潭戰役之後,北伐軍決定西征唐生智,解除心腹大患。1927年10月20日,南京討唐軍以李宗仁所率的第七軍為主力,沿長江北岸西進;與唐生智素有舊怨的程潛第六軍等沿長江南岸西進;朱培德在江西奉命策應,伺機夾擊;何應欽所率的第一軍則在津浦線防守奉魯軍,掩護西征軍;另有馮玉祥的國民第二軍沿平漢線南下,威逼武漢。

在各軍進逼之下,唐生智所部很快戰敗,最後不得不通電下野,並潛往日本避難,余部李品仙、廖磊等為李宗仁的桂系收編。據李品仙等人稱,唐生智在下野前,為泄己憤,竟將屬下第八軍第一師師長張國威殘忍勒斃,說來令人髮指。

事情的原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