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九、好運氣,黎元洪當上了大總統

袁世凱的死,引發了一個最迫切的問題,那就是……誰來繼任袁大總統空出的位置呢?

在護國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已經宣布退位,但他仍舊是中國民國的大總統。如果按照1915年的《總統選舉法》,繼任總統應由上一任總統推薦,推薦的名單寫在「嘉禾金簡」上,而金簡又藏在「金匱石室」中,要等到上一任總統死後才能打開。

到底有沒有「金匱石室」和「嘉禾金簡」這一回事,目前有很多傳聞,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這麼一說:在袁世凱去世的當天,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和另外幾個政府要員便一起去開啟「金匱石室」,想要看看袁世凱到底做了什麼樣的安排。

所謂「金匱石室」的做法,其實是仿照前清雍正皇帝的秘密建儲制度,只不過清朝的建儲密詔藏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之下,而「金匱石室」則秘設於中南海萬字廊內。段祺瑞一行人在打開金匱後,只見裡面藏有一個黃布包裹,包裹里有一張考究的泥金紙,紙有一尺多長,上面和下面分別寫著「兆民託命」和「民國萬年」四個大字,中間則寫著幾個人的名字。

大家湊近一看,上邊赫然寫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個人的名字。

也有人說,這份名單並不是袁世凱最初書寫的,而是在護國戰爭爆發後臨時更改的。據說,袁世凱最初寫的只有他的大公子袁克定一個人的名字,但隨著護國軍的步步緊逼,他手下的那些將領又不肯用命,袁世凱知道老袁家沒有「家天下」的這個命,於是背著袁克定將「嘉禾金簡」的名字偷偷地改成了「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以求補救。

關於「金匱石室」的這件事,其中的當事人大多秘而不宣,是否真的存在目前尚存疑問。譬如黎元洪,每當人問起這事的時候,黎菩薩總是故作神秘,笑而不答。傳聞是真是假,姑且不去追究,但繼任大總統的問題卻是火燒眉毛,必須要最先解決的,因為按照中國的傳統,「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個問題不解決,不但後面的事情無法展開,就連國家都有可能陷入到四分五裂的危險境地,這可是開不得玩笑的。

那麼,誰有資格來接任袁世凱的位置呢?這事說起來還真是頗費思量,不好決定。如果要按實力、論影響,當時的國務總理段祺瑞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要說起資格和名望,則以前清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聲望最隆(相當於內閣副總理),事實上,老徐不僅和老袁是老交情,而且一直是袁世凱的左右手,可以說是袁世凱集團中的第二把手,在袁世凱退隱期間,北洋系也主要由他來照拂。

但是,北洋系統之外的一個重要人物也不能小覷,那就是武昌首義的革命元勛黎元洪。黎元洪雖然談不上什麼實力和資歷,但他在法統與名分上卻是獨佔鰲頭,接任總統最為名正言順。

由此可見,「嘉禾金簡」上寫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個人的名字,這個傳聞不會是空穴來風,而是由這三個人的實力和名望所決定的。如果「嘉禾金簡」的傳聞是真的,那上面有三個候選人,究竟該由誰來接任呢?這可就不好辦了。

如果袁世凱還有一口氣在,估計他會希望徐世昌來接任,因為徐世昌是袁世凱的多年老友,而且是翰林出身,經綸滿腹,從政多年,可謂是老成穩重,算得上最佳的人選;至於段祺瑞,雖說也是多年的部下,但終究是武人出身,而且政論立場和老袁多有不合;和這兩人想比,黎元洪顯然是落在最後面的。

但是,中國人的傳統最講究「名分」二字,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偏偏黎元洪在這點上佔盡優勢,並非徐世昌與段祺瑞可以比擬的。所以說,歷史的發展往往不可捉摸,有時候還真由不得人呢!

徐世昌雖說是北洋元老,但飽讀詩書並浸潤了多年儒家傳統的他顯然是知道名分的重要性。在一陣尷尬的沉默後,素有「水晶狐狸」之稱的徐世昌打破僵局,他首先聲明自己不做總統,很明智的退出了這場競爭。徐世昌心裡也清楚,雖然自己在北洋集團中名望甚高,但手中並無一兵一卒,要想做民國大總統,就必須仰仗那些北洋將領和地方實力派……遠的不說,就現任的內閣總理段祺瑞,恐怕就不好說話呢!

此刻的老段,腦海里也正發生著激烈的衝突:面對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是趁勢拿下、還是禮讓一二?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還真是讓人難以取捨呢。老段心裡清楚,徐世昌雖說是北洋集團的大管家,但他並不是自己的對手,而黎元洪就比較麻煩了。

如果要論實力,老段是完全可以登上總統之位的,但目前黎元洪是副總統而自己是內閣總理,名不正言不順且不說,這要是強行上位,非但南方的那些護國軍不答應,就是北洋內部恐怕也會有人說三道四,譬如南京的那個馮國璋,就未必會讓自己如願哪!

徐世昌的意思,也不主張老段出任總統。雖然老段是北洋的自己人,但要考慮全局的話,他還是認為由黎元洪來接任大總統的位置比較妥當。道理很簡單,黎元洪以副總統的名義接任總統之位,既名正言順,又可以籠絡南方的護國軍和革命黨,國家也不至於陷入分裂,也算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對於徐世昌的意見,段祺瑞最開始並沒有表態。但他思考了好一陣之後,覺得徐相國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這老袁剛死,國家正處於紛爭之中,如果再來個名分之爭,非但總統做不安穩,恐怕連現在這個內閣總理都做不成呢!既然如此,倒不如順水推舟,避虛就實,讓沒有實力的黎元洪做個名義上的大總統,實權則自己掌握,還可以落得個顧全大局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既然老段想通了,事情就好辦多了。本來呢,黎元洪對於接任總統的問題是沒有發言權的,畢竟他來北京後,基本上是被袁世凱給軟禁了,非但毫無兵權,就連自己的幫派都沒有,拿什麼去和北洋系競爭呢?如果自己真的接任了大總統之位,那也實在是僥倖,全仗著北洋系給自己面子。

黎元洪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的北京完全由北洋系控制,實權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如果他真要是跟自己作梗,這大總統還不如不當。想到這裡,黎元洪一再推脫,不肯就任,直到段祺瑞保證維持北京的秩序,並約束北洋系的那些驕兵悍將,黎元洪這才答應接任大總統之位。

當時的北洋系雖然已經分裂,但他們聽說老段和老徐推舉黎元洪接任總統之後,一個個心裡老大的不樂意……這黎元洪畢竟不是咱北洋的人嘛!據不可靠消息,在袁世凱屍骨未寒的數小時之內,一些傾向於段祺瑞的北洋系文武大員數十人聚集在國務院里,他們堅持要段祺瑞仿效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繼任大總統職位。對此,段祺瑞嚴加拒絕,並邀集徐世昌進行了好一番的勸解,才把這些武人說服。

1916年6月6日下午,段祺瑞在國務院簽署了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的通電。次日上午十點,在東廠衚衕的宅邸里,黎元洪以副總統的資格就任民國的第二任大總統。當天的就職典禮非常冷清,只有段祺瑞和少數內閣閣員參加,新任大總統黎元洪則身穿軍服,在幾個幕僚和典禮官的簇擁下來到就職大廳,在發表了一個簡短的演說後便匆匆就任。

據稱,袁世凱生前曾對黎元洪這個兒女親家(黎女嫁袁子)開玩笑說:「今日之我,為的是將來之你。人多頌揚我的才,我看還不如你的福。」袁世凱一語成讖,要說起來,素有「菩薩」之稱的黎元洪也的確是運氣不錯。

黎元洪的父親名叫黎朝相,他早年曾加入鮑超的「霆軍」,並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後被擢升為游擊(武職從三品)。但在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像黎朝相這樣的軍功人員多如牛毛,清廷也不可能一一安置,最後大多數人只得到一筆數量可觀的「休致費」後解甲歸田。黎朝相退役之後,便將全家遷到漢陽,並用遣散費蓋了一所房子,一半供家人居住,一半對外出租,以換取一些生活費。黎元洪於當年(1864年,同治三年)出生於漢陽,因其祖籍是湖北黃陂(今屬大悟縣),所以民國時期也稱他為「黎黃陂」。

如果正常的話,黎家可能就在漢陽安家立業,做個普通老百姓安度一生。但晦氣的是,承租黎家房屋的一個房客因為涉嫌謀反而被官府捉拿,結果黎朝相也被連帶「窩藏罪犯」之嫌,最後房屋竟被官府沒收。

在走投無路之下,黎朝相只好重操舊業,跑到天津北塘再度投軍,又一次的棲身於行伍之間。黎朝相走後,黎家立刻陷入了窘境,好在這時黎朝相從天津將餉銀寄來,這才緩解了家中的衣食之憂。1877年,14歲的黎元洪突然染上重病,幾乎不治。父親黎朝相得知消息後,心急火燎的從天津趕回來探視,好在黎元洪福大命大,這才度過這一鬼門關。

在黎元洪病癒之後,黎朝相考慮再三,決定將全家遷到自己的駐地北塘,以免再次發生類似的後顧之憂。在臨行前,黎朝相將比黎元洪小6歲的兒媳婦(娃娃親)同時帶到北塘,這就是黎元洪後來的夫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