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八、「關門皇帝」羞憤而終

在袁世凱的老部下們紛紛造反的時候,就連家裡人也不給他面子。洪憲王朝開張還沒兩天,袁世凱的弟弟袁世彤、妹妹袁書貞居然登報聲明與袁皇上脫離兄弟姊妹關係,令袁世凱哭笑不得。

袁世彤是袁世凱的六弟,他雖然一直在老家操持家務、從來沒有出來做過官,但這個弟弟卻很關心政治,時不時的就寫信給老兄,指斥他這個不對,那個無理。這回老兄要做皇帝了,袁世彤非但沒有高興,反而大罵袁世凱是「清室之逆臣、袁家之不孝子孫」。

不僅如此,袁世彤還在家裡拉起一支二十來人的「討袁軍」,並號稱勤王,要為清室討伐袁世凱這個賊臣。袁皇上得知這個消息後,自然不能讓他胡鬧,隨後便令地方警察局將他們給鎮壓下去了。

至於袁書貞,她早年嫁給原山東巡撫張汝梅之子為妻,本來和袁世凱的關係很不錯,兩家人還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經常走動,並常有書信往來,饋送更是不斷。這一次,因為袁世凱要復辟帝制,袁書貞寫信給兄長,稱:「袁張二姓,世受清恩。兄長代清為民國總統,還可以說是民主,如今又要稱帝,到時如何去見地下的隆裕太后?你雖假託民意,但以妹視之,其實就是叛逆罷了!」

就連袁世凱自己家裡,也沒有太平日子。在偽《順天時報》露餡後,太子袁克定總覺得父親已經不再信任自己而打算改立其他弟弟,於是他還想要來個「玄武門之變」,把他的假想敵老二和老六一併幹掉;而新華宮裡的那些姨太太們,還成天在那裡為封「妃」啊「嬪」而吵鬧不休,惹得老袁暴跳如雷(據說,後宮開始是這樣安排的,正室於夫人為皇后自然沒有話說,姨太太們則有子的封為「妃」,無子的封為「嬪」,一些陪侍多年而無子的姨太太就鬧起來了)。

在宣布退位前,袁世凱先派人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友徐世昌和段祺瑞,並讓徐世昌出任國務卿,段祺瑞出任參謀總長,以幫他解脫困境。袁世凱本以為自己廢除了帝制,又將老朋友請出來維持局面,按理應該可以混過去了,但西南各省仍舊不依不饒,非要袁世凱就地下野。

從清末的「非袁不可」到如今的「非去袁不可」,不過區區數年,竟然已是天壤之別。首任內閣總理、在朝鮮便跟隨袁世凱的原部下唐紹儀在電報中斥責說:「撤銷帝制之令,而仍居總統之位,在執事(即袁世凱)之意,以為可敷衍了事,第在天下人視之,咸以為廉恥喪盡,為自來中外歷史所無」;具有多年流亡經歷的康有為則建議袁世凱「速攜家眷,游于海外」,若「早行一日,國民可早安一日」;蔡鍔、唐繼堯、梁啟超等人也紛紛要求袁世凱潔身引退,抗議聲浪真是接二連三,應接不暇。

鬧到現在,只要袁世凱霸佔這總統位置不下來,這全國各地的「勸退、迫退、乞退乃至斥退」的函電便日夜不絕的不斷湧來,比原來擁帝時的規模還要多上幾倍。

至於那些帝制派的嘍啰們,什麼「六君子」,什麼「十三太保」,大都是些上不得檯面的東西,這下也就溜的溜,跑的跑,沒走的也早已是鴉雀無聲,只剩下袁世凱這麼個孤家寡人,衰病殘年,苟延殘喘。在這種情況下,原本以為憑自己的老資格可以力挽危局的徐世昌也是焦頭爛額,最後只能知難而退,掛冠而去。

4月22日,段祺瑞接替徐世昌出任國務總理(取消政務堂,改回了原來的國務院),組建新內閣。段祺瑞在重掌大權後,情形就有點類似當年袁世凱逼宮了,只不過當年的袁世凱已經換成了今日的段祺瑞。當段祺瑞準備任命自己的心腹徐樹錚為國務院秘書長時,袁世凱以「總理是軍人,秘書長不宜再是軍人」加以反對,事後段祺瑞十分生氣,他把煙鬥狠狠的摜在桌上,厲聲道:「今日還是如此!」

至於另外一個股肱幹將馮國璋,這時也沒有閑著,他仿照當年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也給老袁量身定做了一個:一、往事不追;二、公權不褫奪;三、私產不沒收;四、居住自由;五、全國人民予以應有之尊敬;六、民國政府每年給予歲費十萬元。這個優待條件,基本上代表了北洋系的意見,畢竟袁世凱是他們的老領導,做事情不好做得太絕,中國人還是講人情味的嘛!

據說袁世凱看到這個優待條件後,雖然心裡很不舒服,但還是表示接受。據後來的歷史經驗,倘若袁世凱真的按照這個優待條件下野的話,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畢竟,袁世凱下台了,誰又可以真正取代袁世凱的地位呢?段祺瑞、馮國璋還是黎元洪?

誰也取代不了!後來的軍閥混戰就證明了這點。相反,如果袁世凱能夠活下來的話,再次出山並不是沒有可能,後來的很多軍閥頭子不都是屢屢下野、又屢屢復出嗎?以退為進,有時候還是一個很好的策略的。

但可惜的是,袁世凱他自己的身體最終還是頂不住了,稱王稱帝非但沒有幫助他破除家族魔咒,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據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回憶說,在1916年的元宵節,正當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元宵的時候,六、八、九三個姨太太為了「妃」、「嬪」的名分在袁世凱面前大聲爭吵。袁世凱見後長嘆了一口氣,說:「你們不要再鬧了!你們都要回彰德去,等著送我的靈柩一塊兒回去吧!」

說完,袁世凱便起身回辦公室了。當時護國戰爭已經爆發,袁世凱整日憂心忡忡,精神不振,在被家裡這麼一鬧後,袁世凱從那天開始便飯量減少,慢慢就懨懨成病了。

在各方要求總統退位的聲浪中,袁世凱方寸已亂,退位心有不甘,接著開戰又有所不能,弄到最後,心力憔悴,他的身體也垮了。到了5月的最後幾天,袁世凱已經不能辦公;6月5日,袁世凱一度休克昏迷;延至6月6日的凌晨6點,袁世凱終於放棄了對命運的抗爭,一命歸西。

袁世凱在清末的時候得過軟足病,這也是當時攝政王載灃將他開缺的由頭。後來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復出,在入宮的時候還需要僕役攙扶。但這一次,袁世凱得的病卻是膀胱結石導致尿毒感染全身,原本這個病是不會導致生命危險的,但袁世凱為人比較固執,一直不肯看西醫、不肯動手術(大概也是因為發病的位置特殊,羞於啟齒),加上帝制後的種種不順,急火攻心,更是加重了他的病情。等到病情急劇惡化、小便不暢後,在袁克定的堅持下,袁世凱才讓法國醫生貝希葉前來診治,但此刻為時已晚。貝希葉建議袁世凱到醫院去動手術,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被袁世凱拒絕。在這種情況下,貝希葉只好在袁世凱卧室給他導尿,但此時導出來的全是血尿。袁世凱自知不起,便急忙讓人把徐世昌和段祺瑞找來,並把總統大印交給徐世昌,說:「總統應該是黎宋卿(黎元洪的字)的,我就是好了,也準備回彰德去。」

據說,袁世凱在6日凌晨昏厥復甦之後,對侍疾在側的老友徐世昌低聲說:「楊度楊度,誤我誤我」;也有人說,袁世凱臨終時說的是:「是他害了我!」這到底是誰害了袁世凱,是楊度、袁克定還是他自己,隨著袁世凱這麼一蹬腿,誰又知道?

事實上,在袁世凱幾年的治理後,民國發展已經上了軌道,中央財政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余兩千萬元,這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可惜袁世凱偏要做什麼皇帝,洪憲帝制這麼一折騰,這幾年的治理成果灰飛湮滅、化為烏有且不說,袁世凱死後的中國更是陷入了軍閥割據的混亂時代。

黎民無辜,受此之罪?

各位,你說做皇帝到底有啥好處?你想那袁世凱袁皇上,從1915年12月12日接受擁戴到1916年3月23日撤銷帝制,這洪憲王朝不過維持了八十三天。在這八十三天里,袁世凱既沒有舉行過登基大典,也沒有戴過皇冠、穿過龍袍,搞個百官見面會還偷偷摸摸,膽戰心驚,充其量也就是個關門皇帝,結果卻落得眾叛親離,聲名掃地,更有史書上如潮如涌的千古罵名,這又是何苦來哉?

皇帝啊皇帝,這從古至今,最難做的便是皇帝,你要做得好了,人人景仰,千古一帝;要做得壞了,那可就眾叛親離,身家不保。所以,皇帝的背後,他的名字也叫獨夫民賊。與其去做個真皇帝,倒不如去做個風流快活的土皇帝,因為土皇帝沒有名號,也就毫無責任與道義,亦不求傳子傳孫……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他死後洪水滔天!

若是拋開政治紛爭,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袁世凱的話,這個人還算說得過去。袁世凱出身於一個耕讀官宦世家,幾代人聚族而居,這種傳統的家庭最重「忠孝」二字(這也是袁世凱的弟弟袁世彤、妹妹袁書貞與他斷絕關係的原因),所以袁世凱在逼迫清帝退位時也一再以民意為借口,不到關鍵時候自己不出頭,就是為了逃避「逼宮」、「不忠」的罵名。而後來為了當總統、當皇帝,袁世凱也都是通過「選舉」、「推戴」、「公決」等方式來進行,至少顯得在形式上是合理合法的。

在孝道這個問題上,袁世凱也是無可指摘。他的嗣母牛太夫人、本生母劉太夫人,只要條件允許,袁世凱必定晨昏定省,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