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革命黨發動「二次革命」

1912年4月8日,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國會在北京開幕。在前一天晚上,臨近眾議院的各街道上早已是布置得張燈結綵,流光璀璨,一片喜慶色彩。第二日,那些當選的參、眾兩院議員們都穿著嶄新的大禮服,喜不自禁的陸續走進眾議院會場。或許是「宋案」的關係,袁世凱當天並未出席,只是派出了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及內閣總理、各部總長前來致賀,加上前來觀禮的內外來賓,場面倒也算隆重。

等到上午十一點,各方人員均已到齊,國會籌備委員顧鰲宣布開幕典禮開始,先放了108響禮炮,接著才由各方代表發言。隨後,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也拿著袁世凱的賀詞念道:「我中華民國第一次國會正式成立,此實4000餘年歷史上莫大之光榮,4萬萬人億萬年之幸福。世凱亦國民一分子,當與諸君子同深慶幸。」說完,梁士詒高舉雙手喊口號:「中華民國萬歲!民國國會萬歲!」梁士詒一舉手,台下的議員們也都紛紛響應,口號聲震耳欲聾,會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國會開幕後,第一件事情便是要選舉正副議長,當時的參眾兩院均分為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這便是國民黨一派,共和黨、民主黨和統一黨這三黨為另一派。這些議員們開了多次預備會議,鬧騰了半個多月,才算把議事細則及正副議長選舉規則等辦法搞好。在隨後的參議院選舉中,國民党參議員張繼和王正廷分別當選為正、副議長;而在眾議院的選舉中,民主黨議員湯化龍當選議長,共和黨議員陳國祥當選副議長,雙方基本打平。

在「宋案」陷於停頓、國會議員們忙著搞選舉的時候,袁世凱也沒閑著。他此刻正在策劃一件大事,那就是前兩屆內閣都沒有搞好的「善後大借款」問題。袁世凱憑著多年的政治經驗,早已預料到要同革命黨人攤牌,因此他需要籌措足夠的資金來打仗。畢竟,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沒有錢總是萬萬不能的。

4月26日晚,國務總理趙秉鈞、財政總長周學熙、外交總長陸征祥在北京滙豐銀行大樓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的代表進行最後的談判。談判進行得很艱苦,雙方代表一直談到27日凌晨才最後議定各項具體條款。

在借款合同中,五國銀行團答應借給民國政府2500萬英鎊,年息5厘,期限47年;債券9折出售,扣除6%的傭金,等於只有2100萬英鎊;如果再扣掉之前的墊款、各國銀行的借款及其償付各省遣散軍隊等費用的話,實際上拿到手的不足1000萬英鎊,但到期歸還本息就要6789萬英鎊了(比庚子賠款似乎要苛刻)。

當善後大借款已經簽字的消息公布後,立刻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首先是來自國會的質疑,國民黨籍的參議院議長張繼和副議長王正廷通電全國,稱善後大借款不經國會批准即行簽字,無疑是視國會如無物,荒唐可笑,豈有此理。隨後,黃興、柏文蔚、李烈鈞、胡漢民等人也都紛紛發電報,斥責袁世凱違法借款,藐視立法機關,大有興師問罪之勢。

既然錢已借到手,袁世凱也就乾脆撕下臉皮,他非但不理睬國民黨籍議員的抗議,反氣勢洶洶的斥責孫中山、黃興等國民黨人。事情鬧到這步田地,雙方惟有兵戎相見了。6月9日,袁世凱先下手為強,下令免除李烈鈞的江西都督職務,任命黎元洪兼署江西都督;14日,又將廣東都督胡漢民免職;30日,安徽都督柏文蔚也被免職。如此一來,國民黨籍的三位都督都被袁世凱以「不稱職」、「不孚眾望」的名義罷免,當然,根本原因還在於「不服從中央」。

李烈鈞被袁世凱免職後,他並沒有立即舉兵討袁,而是先通電下野,並於6月15日離開南昌前往上海。到上海後,李烈鈞分別見到了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人,他們在反覆會商後認為袁世凱難以感化,現在的辦法也只有舉兵反抗,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7月7日,李烈鈞從上海返回江西後秘密召集舊部,並於7月12日佔領湖口炮台。次日,李烈鈞成立江西討袁軍並發布討袁檄文,宣布江西獨立。隨後,柏文蔚與胡漢民、陳炯明也分別在安徽、廣東宣布獨立。

早在李烈鈞宣布獨立前,北洋軍便已開始向南方各省滲透。1912年秋,一小部分北洋軍應湖北都督黎元洪之邀陸續進入湖北境內;1913年4月後,黎元洪又以湖北局勢不穩定為由,請求袁世凱再派李純的一個步兵團到武漢。等到5月中旬後,南北對立之勢日益明顯,北洋軍也開始大批南下。到5月底,駐紮在湖北的北洋軍已經超過2萬人。

北洋軍的軍事計畫沿著京漢線和津浦線兩路分進,一路以湖北為基地,進攻江西和湖南;另一路以徐州為前沿,並以海軍策應沿岸,向安徽和江蘇進軍。李烈鈞在湖口宣布獨立後,北洋軍第一軍各部在李純及王占元的率領下沿著京漢鐵路南下,很快便進抵江西九江;與此同時,馮國璋、雷震春、張勳等部也沿著津浦路進兵,向南京逼近。

李純部的前鋒第十一混成旅在旅長馬繼增的率領下,很快便進駐九江,扼住了入贛的戰略要地。李烈鈞討袁軍的前鋒林虎所部也不甘示弱,隨後扣留了由德安開往九江的火車,並將前哨布防前移,準備迎戰。

但是,李烈鈞的討袁軍也存在一個嚴重問題,這就是部隊內部分化,當時江西雖然有陸軍兩個師和1個混成旅,共10個團的兵力,但第一師師長歐陽武和第二師師長劉世鈞均舉棋不定,並在暗中與袁世凱、黎元洪互通信息,敵友難分。當時完全服從李烈鈞領導的只有林虎的第一師第一旅(兩個團)、李明揚的第十團、周璧階的第九團、卓仁機的機關槍大隊和方聲濤的新編旅(後來鼎鼎大名的陳銘樞和蔣光鼐在其中任營、連長),兵力不足5個團。

7月12日拂曉,林虎部主動出擊,一路向沙河鎮挺進,一路襲擊十里鋪的北洋軍。激戰數日後,討袁軍初戰告捷,佔領了沙河鎮,並迫使北洋軍暫時後撤。但在林虎部激戰的同時,方聲濤部進攻九江失利後撤,嚴重影響了戰局的發展。

李純在沙河戰役受挫後,隨後便調整部署,調集了3個團的優勢兵力向林虎部反撲,儘管林虎部抵抗非常英勇,但由於敵強我弱,在激戰一晝夜後討袁軍被迫撤退。數日後,北洋軍第二師在師長王占元的率領下開赴九江,段芝貴的8營拱衛軍進抵九江,海軍次長湯薌銘所率的艦隊也已到達前線,北洋軍實力大增。

在北洋軍部署完畢後,袁世凱任命段芝貴為第一軍軍長兼江西宣撫使,統一指揮前線作戰。隨後,段芝貴坐鎮九江,以李純為左路軍司令,王占元為右路軍司令,會同海軍艦隊進攻湖口。北洋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第六師二十二團團長張敬堯率領,另二路由第二師旅長鮑貴卿率領,在湯薌銘四艘軍艦的配合下,向湖口炮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在林虎部進攻失敗後,方聲濤率右翼軍約5000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戰鬥十分激烈,第九團團長周璧階在衝殺中不幸陣亡。在撤退途中,第九團的營長龔星勝眼見勝利無望,又帶領兩個營及炮隊、機關槍隊向北洋軍投降,結果右翼軍兵力大減,基本失去了進攻能力。

7月25日,北洋軍攻陷湖口,李烈鈞率討袁軍余部退守吳城。湖口要塞失陷後,江西已是門戶大開,無險可守,而北洋軍則乘勝追擊,攻下德安、建昌、吳城,隨後合擊南昌。由於實力相差懸殊,南昌於8月18日宣告失陷。

無可奈何之下,李烈鈞也只好率部下何子奇等人乘兩艘快輪沿贛江南下,經樟樹鎮到達萍鄉後與唐蟒率領的湘軍援贛部隊會合,隨後又在袁州同林虎解散剩餘部隊,最後應湖南都督譚延闓之邀率少數親信隨員乘火車去長沙。李烈鈞到達長沙時,譚延闓早已取消湖南獨立,但他也不想和革命黨交惡,於是在他的安排下,李烈鈞、林虎等人都秘密流亡日本。至此,江西戰事宣告平息。

在北洋軍與李烈鈞討袁軍激戰的同時,第二軍的馮國璋、張勳、雷震春等部也已經進入江蘇,準備進攻南京。此時,黃興組織了討袁軍司令部,隨即令駐徐州的冷遹第三師向鄰近的北洋駐軍立即發起進攻,又令第八師騎兵團及機關槍連、炮兵營、工兵營組成混合支隊,開赴徐州前線支援第三師,第一師第一旅也隨後跟進;第一師第二旅開赴臨淮關,協助安徽討袁軍協防北洋軍倪嗣沖部;第一師和第八師的其餘部隊,暫時駐防南京。

在受到冷遹部的攻擊後,北洋軍在第五師師長靳雲鵬的指揮下堅守待援,多次打退討袁軍的進攻。辨帥張勳得知徐州已經爆發戰事後,不待袁世凱的命令便派出3營如狼似虎的辮子兵前去支援,而田中玉的巡防營也從兗州開到前線,隨即加入戰鬥。冷遹部在被北洋軍左右夾擊後,勢不能敵,只得後撤到徐州以北20公里的柳泉待援。

這時,第八師的混成支隊和第一師第一旅也相繼趕來增援,南北軍再度展開激戰,雙方你來我往,陣地幾度易手,不分勝負。這時,黃興還試圖利用張勳忠於清室的情結來離間張勳倒戈,他致電張勳說:「袁世凱本清室權奸,異常險詐,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