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孫中山海外歸來,袁總理妙計逼宮

孫中山原名孫文,生於1866年11月(同治年間),廣東香山縣人,其家世代為農,未見寬裕。1879年,13歲的孫中山離開家鄉到檀香山投靠長兄孫眉,由此進入當地的教會學校,讀英文,從西學,接受西方教育。後來,孫中山又進入香港西醫書院學醫,畢業之後曾在澳門、廣州開過藥店、做過醫生,但時間不算長。

甲午戰爭爆發前,孫中山曾北上投書李鴻章,但令人極為失望的是,投書如同泥牛入海,毫無下文。失望之餘,孫中山於當年秋天回到檀香山,並於當年11月成立了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並不是清末歷史上的第一個革命團體,在此之前,香港的楊衢雲成立了一個名叫輔仁學社的組織,其宗旨幾乎與興中會一模一樣,如「推翻清廷,建立合眾國」等等。1895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後經友人引見,興中會和輔仁學社合併為一個組織,名字還是叫興中會。

1895年10月26日,在楊衢雲、孫中山等人的組織下,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可惜的是,由於消息泄露,起義未經發動便告流產。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成為革命宗旨。在後來《民報》的發刊詞上,孫中山又將這十六字綱領概括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也就是後來為人們所熟悉的「三民主義」。從此後,中國同盟會作為全國性的革命團體,便開始成為清末革命的領導中心。

同盟會雖然成立了,但孫中山、黃興等人在西南地區連續發動的八次起義都宣告失敗,導致革命黨內人心思變,革命氣氛至為消沉。在此情況下,孫中山和黃興等人仍未氣餒,決定在廣州發動新的起義,這就是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可惜的是,這次起義雖然準備充分,而且同志犧牲極大,但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在武昌起義的時候,孫中山尚在美國。直到起義後的第三天,孫中山才偶然在報紙上看到消息,於是他決定先前往各國遊說,以贏得各國對革命的支持並籌集巨款回國。可惜的是,各國政府都是些勢利眼,他們對武昌起義持中立態度,對革命黨也不抱信心,結果孫中山轉了一圈也沒有獲得實質性成果,最後於12月21日打道回國。

孫中山的回歸,倒是順利解決了革命陣營推選領袖的問題,因為這時只有孫中山才具備出任臨時大總統的資格和威望。在萬眾矚目之下,孫中山於12月25日抵達上海,正當他高舉禮帽、向歡迎群眾頻頻致意的時候,一個不識相的記者擠上前去,劈頭便問:「孫先生,你這次帶了多少錢回來?」孫中山一愣,說:「予不名一錢也,所帶來回者,惟革命精神耳!」

1912年1月1日上午,當選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在同盟會員及上海社會各界人士的簇擁下來到上海火車站,一行人隨後登上前往南京的專列;下午5點,總統專列抵達南京的下關車站,在革命軍鳴響21響禮炮後,孫中山登上綵綢花車,在沿途騎兵的護衛下,一行人前往臨時大總統府出席就職典禮。

由於形勢發展太快,革命事業凡事就簡,臨時大總統府也就直接設在原來的兩江總督府。當晚10點,臨時大總統府里各界人士濟濟一堂,就職典禮在一陣雄壯的軍樂聲中開始。首先,由獨立各省代表會的臨時議長宣布選舉結果;隨後,當選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宣誓就職,誓詞如下:「顛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宣誓結束後,典禮在「中華民國萬歲」的歡呼聲中結束,整個過程簡短而隆重。

袁世凱在得知孫中山已經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當場就把鼻子給氣得歪了過去:他費勁心思的在革命軍和清廷之間上下其手、擺弄平衡,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沒料到半路殺出個孫中山,將他的計畫完全打亂,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虎不發威,你還當我老袁是病貓。隨後,袁世凱怒氣沖沖的將北方議和代表唐紹儀撤下,並宣稱之前談判所達成的協議通通無效,之後的談判必須由他本人來親自負責。不僅如此,袁世凱還公開聲稱「君主制度萬萬不可變更」,「只有維持君憲到底,不知其他」云云,作為對南京革命黨人的反擊。

為了給南方的革命黨製造些壓力,袁世凱在孫中山就職的第二天又唆使自己的心腹大將段祺瑞、馮國璋等四十多個北洋軍將領發表通電贊成君主立憲,這些武人們聲稱,如果以少數人的意見採取共和政體,北洋軍勢必拚死抵抗。

袁世凱可謂老奸巨猾矣!他不僅用這個電報來恫嚇革命黨,還拿著這個電報去向隆裕太后表忠心,乘機將太后的300萬兩內帑騙出,一石二鳥,果然是技高一籌。

事實上,袁世凱也沒有錢打仗。他表面上威嚇說要與南方革命黨兵戎相見,但在暗地裡,南北談判其實仍舊在繼續進行。革命黨終究年輕了點,也沒有政治經驗,他們在袁世凱要動武的恐嚇之下很快就妥協了,稱「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民國的大總統便非袁世凱莫屬」。

在聽說南方革命黨想以總統之位換取他支持共和的建議後,袁世凱佯裝大怒:「某為大清總理大臣,焉能贊成共和!欲使余欺侮孤兒寡婦,為萬世所唾罵,余不為也!」

但是,袁世凱也不想將談判之路完全堵死,他隨後又發電報質問南方議和代表伍廷芳:「選舉總統到底是何用意?假設國會議決實行君主立憲,該政府及總統是否取消?」

在得到南方革命黨選舉他做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再三保證後,袁世凱隨後又拋出橄欖枝,假惺惺的表示,等到「將來國民程度漸漸開通,懂得共和的真諦,再慢慢改為共和政體」。但是,袁世凱也提出要求,那就是革命黨必須承諾在清帝退位後給予清室優待條件,他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絕。

在不斷的交涉中,雙方終於達成了共識。時機既已成熟,袁世凱便開始了他的逼宮計畫。1月16日,袁世凱便隨同慶親王奕劻(早已重金買通,用於敲邊鼓)進宮,他一面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向隆裕太后報告了「海軍盡叛,天險已無,僅靠北洋六鎮已經無法防衛京津;人心渙散、如江河決」的險惡形勢,一面又絮絮叨叨的向隆裕太后說了一通「變更國體,實行共和,換取優待條件」的好處,直說得隆裕太后淚落不止。

數天前還口口聲聲說不負於孤兒寡母的袁大總理,今天怎麼就像是換了一個面孔一般?

隆裕太后一個婦道人家,她深居內宮,哪裡知道袁大總理此刻已經吃下「民國總統非他莫屬」的定心丸!袁世凱見隆裕太后還沒明白他的意思,於是又恐嚇道:「倘若不答應革命黨的條件,弄不好會像法蘭西革命一樣,屆時皇室連子孫後代都不復見!」

在袁世凱的連哄帶嚇和奕劻的假勸真騙下,隆裕太后最終只能嗚嗚咽咽的說:「我們母子二人,命懸卿手,總要卿好好辦理,好好歹歹,教皇族無恙、我們母子得以保全,此刻我也顧不得列祖列宗了!」

情景如此凄慘,袁世凱也只好陪著隆裕太后抹了幾把傷心淚,這才慢慢退出。

等袁世凱出了皇宮,此時已是晌午,街頭上人頭攢動,還是像往常那般的熱鬧,老百姓哪裡知道即將要改朝換代!不過袁世凱此刻的心情還很不錯,畢竟再難說的話也已經說了出去,而且事態的發展看起來也和自己的想像一樣。

正當袁世凱心滿意足的長舒一口氣時,突然黑溜溜的一個東西從對面的茶樓上猛地拋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只聽「轟」的一聲,周圍濃煙滾滾,火星四濺,馬車邊護駕的衛隊長和另一個衛士當場便飛上了西天。所幸這顆炸彈離袁世凱的車駕尚有半米之遠,火焰雖然舔了他的毛髮,身上卻無大礙。

遇刺的袁世凱雖然驚駭,倒也還算鎮定,他立刻喝令衛士們快拿匪徒。那些衛士們得令後哪敢怠慢,一個個如狼似虎般的猛撲茶樓,當場便捉住行兇的三人。經審訊後,這三人原是直隸的革命黨,說是要自制炸彈炸死袁總理,為革命黨報仇云云。

原來,袁世凱回京就任內閣總理大臣前便已發生「灤州兵變」,而其中又以第六鎮吳祿貞最為大患。吳祿貞本是早年在日本學習軍事的革命黨,曾在庚子年暗中聲援湖北唐才常的自立軍,在唐才常兵敗被殺後,吳祿貞又潛回日本學習。由於他和禁衛軍統領良弼是日本留學的校友,後來又謀得了第六鎮統制之職。當然,這是袁世凱退隱彰德後的事情了。

對於此等人物,袁世凱當然不敢掉以輕心。灤州離北京太近,這些革命黨太衝動,弄不好就會壞了自己的大事。再者,萬一這革命黨先下手為強,把北京給攻破了,把清朝皇帝給殺了,屆時恐怕自己也收拾不了局面了。此事非同小可,不可不防!

兵變後沒幾天,吳祿貞正在石家莊的火車站時,突然有兵士向他敬禮,吳祿貞見其肩章是自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