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疾風驟雨

八月十八日,陸明夷一整天都在坐立不安。本以為以馮德清一個仕人,自己有魏仁圖與方若水為援軍,自是手到擒來,沒想到馮德清的反擊竟會如此凌厲。

坐以待斃么?自然不能。他心裡默默地想著。馮德清讓彭啟南來取代自己的命令應該不假,然而從西靖城趕到王除城,最快也得十來天,除非他能飛,否則二十三號總攻前彭啟南應該不能抵達。所以更可能的是讓傅雁書來控制住自己。之江軍區,與自己和傅雁書齊名的年輕將領霍振武是戰死了,但如果讓聶長松來接管昌都軍,應該也能壓得住陣腳。

算起來,這是馮德清對自己最有可能的處置辦法了。如果真是如此,自己應該怎麼辦?公然反抗傅雁書么?如此一來便失去了合法性,昌都軍能不能再聽從自己都不一定了。陸明夷很清楚「合法性」這三個字的意義。當初萬里云為了控制全軍,不惜將中級以上軍官統統劫持。現在輪到了自己,難道也去劫持全軍軍官么?

他搖了搖頭。這不現實,而且也只會讓全軍離心。然而這一次弄巧成拙,卻也讓陸明夷頓時焦頭爛額。他這一生,一直在努力往上爬,不惜一切代價地往上爬。現在到了這個位置,他怎麼都不願丟棄。

這一天,他很早就讓人將王離秘密請了過來。王離自然不知昌都軍即將面臨的這一大變動,當聽得陸明夷說馮德清可能不願聽從自己的建議時,王離沉默了。但沉默了沒一會,他便說,無論如何,一切都聽從陸明夷安排。

如果是以前的王離,恐怕會建議鋌而走險吧。不過經歷了萬里雲事變後,王離已經多了許多顧慮,甚至太多顧慮了。不過陸明夷也知道,王離應該不會辜負自己的信任——至少,只要自己還是軍區長的時候。

同樣的問題擺在夜摩王佐跟前時,夜摩王佐的回答毫不猶豫。他說馮德清既不知兵,又不肯納諫,那就不配當大統制。夜摩王佐雖然比他族兄夜摩千風沉穩許多,但大概他們夜摩一族向來都有點衝動,因此夜摩王佐雖然讀了不少書,說起話來仍然很沖。他這天水軍神鬼人三槍僅存的一個,是陸明夷重用才有現在的地位,在夜摩王佐心目中,當然陸明夷這軍區長比馮德清這大統制更值得效忠。

這兩人的回答都讓陸明夷放心。但陸明夷有點擔心的,還是沈揚翼。雖然論槍馬,沈揚翼應該是君子營三統領中相對而言最差的一個,但在陸明夷心中,沈揚翼的份量卻是最重,因為沈揚翼有著不遜色於自己的謀略。君子營三將中,沈揚翼比王離與夜摩王佐都更可能是個帥才。當他對沈揚翼說出這番話時,沈揚翼的眼神閃也不閃便道:「一切聽從陸將軍指示。」

他的眼神沒有閃爍,陸明夷的眼神卻閃了一下,淡淡道:「沈兄,若大統制要治我以罪,你也能聽我指示么?」

這回沈揚翼再不能閃爍其辭了。他沉默了片刻,抬起頭道:「是。」

這雖然只是一個字,其實沈揚翼已經想了一天一夜。陸明夷是個極有野心的人,而且一切都是以自己為重。這一點沈揚翼並不很認同,然而他也知道,當今之世,只怕再沒有一個人能與陸明夷比肩——除了鄭司楚。可是沈揚翼更不認同南方的做法,在他看來,鄭司楚不論是能力與人品都值得追隨,可是他卻造成了如今的南北分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鄭司楚一樣有著野心,甚至野心比陸明夷還大。這兩個人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便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任何人無法改變他們。既然一樣,那麼和自己一樣,更認同北方的陸明夷就更值得追隨。

當然,更主要的,是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沈揚翼無法容忍自己到了現在這時候才改弦易轍去投奔已朝不何夕的南方。所以,就算走錯了,那也只有走下去。

我雖然能力不如他們,但其實與他們兩個也是一樣啊。沈揚翼正默默地想著,聽得陸明夷道:「那就好。沈兄,事已燃眉,我即刻便要趕往霧雲城兵諫。明日,你與我一同出發。若你不認同我此舉,還請明言,我不強求。」

沈揚翼險些要摔倒在地。他沒想到陸明夷會說得如此直接,雖然陸明夷說什麼「不強求」,但他要帶著自己求,便已是強求了。陸明夷要兵諫,那只是一句說辭,真正的用心乃是準備發動兵變,直接解決馮德清。叫上自己,也是要讓自己再不能首鼠兩端,非得跟著他走而已。雖然沈揚翼已經決定了追隨陸明夷走下去,但他心中仍是極其不舒服。

陸明夷的確是個能力遠超儕輩,人品也相當不錯的人,但他卻總是以權術馭人。在陸明夷身上,沈揚翼看到了太多的大統制的影子。雖然沈揚翼對大統制同樣視若神明,可是當知道鄭家父子逃往五羊城,舉旗造反時,他的惋惜還在憤怒之上。鄭昭與鄭司楚這一文一武兩父子,都是不世出的英傑,而這樣的英傑最終竟然會背棄大統制,縱然他們有千般不是,也不能說大統制一無錯處。想起來,大統制用人也是一味以權術機變,總不能真正做到用人不疑,所以鄭氏父子這等才華傑出之士也與他最終不能相容。陸明夷樣樣都好,但就在這一點上卻與大統制相類。如果是旁人還沒什麼,但沈揚翼本以為找到了一個最值得追隨的人,現在的失望實在難以言說。可失望歸失望,他仍是深深行了一禮道:「末將遵命。」

君子營三將,陸明夷最倚重沈揚翼,卻也最擔心這個人。見他答應了,陸明夷神色依然不變,心裡卻舒了口氣,深深行了一禮道:「沈兄,多謝。」

陸明夷對沈揚翼向來客氣,卻也沒有行過這等大禮。見他行禮,沈揚翼不敢坦然承受,也一躬還了一禮道:「陸將軍,末將愧莫敢當。」

陸明夷直起身,正色道:「沈兄,明夷此禮,不為我自己,乃是為了這個國家。現在事已緊急,不敢再說什麼,但明夷可說,我胸中此心,可昭天日,一切都為了這個國家。」

也許吧。然而,為了一個大義的名份,就可以不擇手段么?這話沈揚翼卻沒有說出口,只是道:「陸將軍,您既然準備兵諫,可曾想過即使成功,萬一中央軍區認定陸將軍為反叛又該如何?西靖城的彭將軍和朱將軍會怎麼想?還有傅將軍會有什麼反應?」

這三個問題確是陸明夷兵諫後面臨的三個最大的難關,而且一個比一個重大。但陸明夷早有打算,不慌不忙地道:「第一,中央軍區不會認為我為反叛。馮德清將魏方兩位上將軍下獄,已是棋差一著,現在他才是在為中央軍區有可能的變亂而擔心;第二點么,彭啟南和朱震兩將軍與我份屬同僚,縱然馮德清命令他們對我不利,但只消拿下馮德清,這條命令自然馬上能夠撤銷。至於第三點么……」說到這兒,陸明夷頓了頓。傅雁書現在是兵部司代理司長,又是全軍主帥,地位還在自己之上,他的反應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他道:「傅將軍才華絕世,而且深明大義,不是個會莽撞行事之人。因此只消兵諫成功,將苦衷向傅將軍說明,並說明合則兩益,分則兩敗的道理。若之江軍與我軍公然對抗,首先他將擔起叛逆之名,其次,內鬥只讓南軍得軍。傅將軍權衡之下,為國為民,定會從長計議的。至於已深入南方的戴誠孝一部,保障其糧草供給,讓他繼續保持攻勢,他是不可能有異議的。」

從長計議是好聽的話,其實就是威脅傅雁書,若不肯聽從,便會引發一場北方的內亂,唯一得利的只是南方。這等威逼利誘,以大局為重的傅雁書最終多半會忍讓。雖然這一點多少有點一廂情願,但也已是最有可能的結果了。兵諫這種事,想要一點險都不冒是不可能的。沈揚翼皺起了眉頭不說話,心裡不住地轉著念頭。他也知道魏方兩位上將軍是陸明夷在霧雲城的後台,現在他們兩人被馮德清清洗下獄,陸明夷業已失去了強有力的內援,確實只有行險兵諫一途。他抬起頭道:「那麼,兵諫該如何實行?」

「以衝鋒弓隊強襲!」

沈揚翼又皺了皺眉。這一幕,依稀又是那一回林一木與龍道誠爭位時的重演。上次因為有魏仁圖與方若水居中斡旋,最後陸明夷得到了最大之利,成為昌都軍的正式軍區長,並且是平定內亂的大功臣。正如陸明夷所說,馮德清將魏仁圖與方若水下獄乃是一步敗著,將這兩個在軍中有著崇高威望的上將軍下獄,肯定會招致現在在中央軍區主持軍務的下將軍翟式秋的不滿。只消兵諫成功,讓魏仁圖與方若水出面,平息中央軍區就僅是一句話的事。而領兵在外的戴誠孝與傅雁書兩將雖然不一定會對魏方二人俯首帖耳,但多半會退讓。傅雁書是為了大局,戴誠孝則是正需要後方糧草源源不斷地接應。此時再發起總攻,消滅了南方之後,生米已成熟飯,兩人也不可能再向陸明夷發難。只是沈揚翼還有一個穎慮,他慢慢道:「陸將軍,若馮德清被我方擒獲,大統制之位便已產生空缺,陸將軍難道準備接任此位么?」

陸明夷搖了搖頭道:「明夷此生,永遠不會做大統制。」

沈揚翼舒了口氣。陸明夷這計畫膽大包天,可與計畫相比,沈揚翼更擔心的是成功後陸明夷功成身不退,假如竟然成為大統制,這便是不折不扣的軍人干政。他最擔心的就是陸明夷也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