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鋌而走險

八月十七日,距總攻越來越近了。直到現在,仍然沒收到霧雲城來的回覆,陸明夷的心裡也不禁有些焦急。按他的預計,魏仁圖與方若水兩位師兄多半可以順利召開議府會議,討論通過馮德清的不信任案,然而如果真箇如此順利,今天無論如何都應該有消息來了。

難道,馮德清竟然有意外的隱藏實力么?

門上,突然響起了幾聲輕叩,一個親兵低低道:「陸將軍,千里眼急報。」

一聽這聲音,陸明夷一下站了起來,幾乎是衝到了門邊,猛地拉開門。門外那親兵正等著陸明夷的回應,好推門進來,哪知陸明夷居然這般急迫地自己開門,倒嚇了一跳。陸明夷也顧不得那人詫異,喝道:「急報呢?快給我!」

千里眼是陸明夷苦心召集的一批細作,人數雖然不多,但個個本領出眾。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陸明夷對這句話感觸極深,因此還在劉安國做昌都軍區長時,他就在策劃此事。千里眼探來的消息,都是極重要的情報,現在這份很有可能就是霧雲城來的。

千里眼送來的情報,按方位以顏色區分,東青西白,北黑南紅。現在那親兵手中的捲軸正是黑色,果然是北方來的。他拿過來便急急打開,才看了一眼,心裡便是一沉。

這份情報,竟是密文寫的。

千里眼的情報,一般也是以明文書寫,但極端重要的卻用的是密文。這是陸明夷早就安排好了的,此時見這情報是密文的,他已知定是極其重要的消息。陸明夷掩上門,將捲軸打開了,開始解密文。

要解開密文並不是很容易的事,這密文雖是陸明夷編的,他自己也得對照著密鑰書才行。才解了一半,他的心便更涼了。

這封密報正是安排在魏仁圖身邊的千里眼傳來的。八月十五日,魏仁圖與方若水兩人果然召開了議府緊急秘密會議,會議上魏仁圖說了陸明夷報上來的情報,說明以現在的情況,再強行按照先前預定日期出擊的話,萬一後勤跟不上,眼下的大好形勢將毀於一旦。而馮德清竟然繞過了議府,仍要三軍按時出動,實是剛愎自用,因此魏仁圖提議奪馮德清大統制之職,另選賢能。

這會議那千里眼並沒有參加,只是從與會之人中探得,所以說的並不是很詳細。不過他提到在會議上,禮部司司長程敬唐一反常態,支持了魏仁圖的提議,只是同時又說南北交鋒至今,戰事越來越激烈,但也越來越無意義。現在既然北方後方不穩,按期總攻已不現實,但延期同樣會消耗大量糧草,使得北方國力難以支撐。同時變民中一直有流言傳播,說北方名為以民為本的共和,卻不顧民生,只想消滅同為共和的南方,確如南方所稱虛有其表。因此程敬唐提議,趁此時機,向南方提出和談的要求,允許南方有條件投降。因為南方最初揚旗,便是認為大統制獨斷專橫,解散議府後大權獨攬,完全違背共和信念。現在大統制已成古人,而議府也已經恢複運行,所以南方宣稱的「再造共和」其實已經實現,如果南方同意,那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實為善之善者。如果南方在仍然不願和談,便暴露了他們名為再造共和,實為反叛作亂,定能讓他們民心大失,屆時再全力發起總攻,北方民眾也能夠理解。如此可進可退,民變既能平息,總攻也不至於半途而廢。

看到這兒時,陸明夷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他對南北的重要人物都有過一番仔細調查,對這些人的能力和性情都有個大致了解,暗中將南北人物排了一個九品榜。鄭昭父子、申士圖、鄧滄瀾、傅雁書,以及已去世的大統制,排在這九品榜物一品,程敬唐則只排在了五品,屬於無功無過,有名無實之人。讓他沒想到的是程敬唐這個有名無實的名將居然能說出這樣的真知灼見來。平心而論,程敬唐的提議相當中肯,也相當有可行性。北方實力比南方強得多,也因為長年戰爭到了臨近崩潰的地步,南方肯定好不到哪裡去。只不過由於南方掌握的地盤小得多,因此官吏尚能行之有效地管理,尚不至於發生民變,可他們肯定也已經筋疲力盡,只盼著能早日結束戰爭。如果允許他們有條件投降,對絕大多數南方人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事。可這卻是陸明夷最不想看到的情形,因此如此一來,自己又只能成為南北和談中一個平常的軍團主將,先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替人出力,結束戰爭的首功卻要歸於政客了。解密文解到這兒,陸明夷只覺額頭的冷汗都流了下來。

程敬唐的底細,自己不會看錯,他肯定不會想出這樣借力打力的妙計來的。最有可能,想出這主意的,是程敬唐那個身為禮部主簿的兒子程迪文。陸明夷想到了那一次龍道誠林一木二人相爭,自己帶昌都軍兵臨霧雲城下,前來交涉的那個程迪文了。他對程迪文的觀感不錯,覺得此人雖然稍有點冬烘,卻也是個很有潛力的人。如果真是他給父親出了這主意,那麼九品榜上,程敬唐只怕連五品都未必能排上,程迪文卻起碼能排到三品。然而他知道,程敬唐的這個提議肯定並沒有變成現實,否則現在應該已經提到通知了。

接下來發生變故了么?陸明夷一邊對照密鑰,一邊接著解了下去。

緊急會議上,程敬唐突然語驚四座,拋出的這個提議引起了議眾們議論紛紛。當時很多人都覺得程敬唐此計確是兼顧了方方面面的好計,南方也因為能夠保留體面,很可能同意此議。正當議府要通過這個提議時,突然有人走了出來。

出來的,是馮德清。

馮德清微服前往前線,照理還要過兩到三天才能抵達霧雲城。但等他一來,議府決策已成,馮德清便再無回天之力。誰也沒想到,馮德清竟然會在這當口出現在會議中,連魏仁圖與方若水都不禁變色。

馮德清向來有恬淡之名,此時卻也一反常態,面沉似水,點名斥責魏仁國與方若水二人軍人干政。軍人不得干政,是共和國立即伊始就定下的,因此程敬唐重新出山做侍郎時,也是退伍了好幾年後的事。他一給魏方兩人定下了罪名,馬上就叫出人來將他們拿下。魏仁圖和方若水都是共和國宿將,雖然年事漸高,但武勇仍在,等閑兩三人近不得身,但馮德清叫出的五六個人雖然身體瘦小枯乾,還蒙著面,但動作快捷靈便異常,魏仁圖本來就是獨臂,連方若水亦是腰刀都未能拔出,便被幾把細細的長劍指住咽喉。馮德清隨即下令,將魏仁圖與方若水以「軍人干政,圖謀不軌」的罪名下獄,並且據說馮德清已秘密下令撤銷陸明夷的昌都軍區長之職,以彭啟南取而代之。現在彭啟南應該就在趕來的途中,而這兩天臨時收編君子營並捉拿陸明夷回霧雲城的特使也會趕到王除城。

看完了這份密報,陸明夷彷彿被冰水兜頭澆了個透心涼。我竟然小看了馮德清!陸明夷心底彷彿有個人在大喊。馮德清一直是以一副恬淡退讓的態度示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就是這麼個人。這樣的性格其實並不適合當元首,因此當龍道誠和林一木因為爭取大統制的位置斗得兩敗俱傷後,本來不甚被人看好的馮德清才被抬了上來。也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馮德清不過是一個過渡性質的大統制,用不了一兩年,他定會讓位給一位強硬的大統制。只是沒想到,馮德清自己卻變得強硬起來,甚至連陸明夷都不曾料到。

這個人怎麼會突然有這種脫胎換骨的變化?擺脫了最初的驚恐,陸明夷冷靜了下來。難道是看錯了馮德清?如果真是看錯了他,那自己這一場就是一敗塗地,已經極其被動了。然而陸明夷不相信自己以前的情報有錯,馮德清應該並沒有變,而他會有這種突如其來之舉,最大的可能,是背後有人做他的謀主。

這個隱藏在馮德清背影里的人是誰?

就在陸明夷沉思之際,在霧雲城裡,馮德清正在荷香閣披閱文書,門外響起了他的文書的聲音:「大統制,程迪文主簿求見。」

程敬唐的兒子?馮德清略略一怔。十六日,馮德清以強硬手段打斷了議府緊急會議,將幾個領頭人物投入了大獄,程敬唐因為力主取消總攻,也被關押起來。程迪文雖然也參加了會議,但他僅是一個主簿,人微言輕,馮德清並沒有為難他。馮德清和程敬唐的交情不錯,自然認識程迪文,現在他前來求見,定是想為父親求情來了。便道:「請他進來。」

文書答應一聲,推開了門道:「程主簿,請進。」

門無聲地開了,程迪文走了進來。馮德清從案前抬起頭道:「迪文,坐吧。」

雖然是非常時期,但馮德清並不防備程迪文。他以前來過程家好多次,程迪文生日時還曾給他帶過禮物,對他視同子侄,知道程迪文不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來,因此絲毫不以為意。程迪文見馮德清對自己毫無戒備,心中也暗暗佩服,心想馮德清能夠成為大統制,能力勿論,這份氣度倒真配得上大統制這身份。他行了一禮道:「大統制,禮部主簿程迪文有禮。」這才坐到了馮德清對面。

馮德清看了看他,說道:「迪文,你是想為令尊求情么?」

程迪文搖了搖頭道:「大統制,卑職只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不吐不快,還望大統制撥冗指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