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逍遙遊 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三十六)

二人相視而笑,心情瞬間變得無比輕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李靖幾個恰恰這個時候走了進來,聽見李世民和侯君集兩個笑得詭秘,紛紛湊上前打聽其中緣故。侯君集不回答大夥的疑問,扯了扯房玄齡的衣袖,笑著問道:「玄齡,你學問好,給我這老粗解解惑。古語人說『臣子對待主上,應該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尊敬並且順從』,這句話到底有沒道理!」

「然!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房玄齡不明白侯君集問話的意思,想了想,如實回答。「依照房某之見,孝乃天下第一秩序。人臣事主以忠,則為孝道之延伸。秩序既定,則上下和諧。以之克敵,則無往而不利!」

「哦!」侯君集眨了眨眼睛,意思自己已經完全聽懂了。放過房玄齡,轉頭又扯住長孫無忌,「如此,無忌請教我。昔日虞舜事父,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算不算孝?」

長孫無忌的臉無端地紅了起來,用力甩開侯君集的手,低聲道:「這話孔子早有定論。如果不走,等於陷父於不義,當然是更大的不孝了!」

「呵呵,我明白了!」侯君集大笑撫掌,「怪不得剛才無忌望風而逃也,非謀事不盡心,而是為了免於陷秦王於不義。嗨,我到底還是個粗人,居然不懂得逃!」

「你這個無賴粗坯!」長孫無忌氣得狠狠搡了侯君集一把,「剛從死人堆裡邊爬回來,就想找我的茬。我不是替你送人去了么?那三十個壯士千里迢迢捨命護你,我總不能讓人家覺得我們秦王府缺少禮數,慢待壯士!」

「是該送送。是該送送。剛才,是孤做事欠考量。」李世民見兩名心腹鬧做一團,笑著上前將二人分開。「無忌所做乃是為了給孤補過。而君集則如古之錚臣,懂得面刺主惡。這些年來,孤有了你們,才不至於犯下什麼大錯。今後還請諸位不吝教我,咱們上下同心,也如玄齡說的那樣,來他個無往而不利!」

侯君集本來還想取笑幾句長孫無忌沒擔當,見到謀主發怒就做縮頭烏龜。聽李世民這樣一說,也只好悻悻作罷。眾人又說了幾句場面話,便將話頭轉向正題。李世民從桌案一角捧起李旭的寫給自己的信,鄭重向大夥介紹:「接到孤的求援信後,大將軍和太子已經在涿郡發兵來救。所以最近幾天敵軍的攻勢驟然減弱。具體出兵細節,你等沒來之前,孤也沒敢獨自拆開一看。孤以為,此等軍國大事,由大夥群策群力商議一下,才好下定論。若是孤一個人先看了,難免會產生先入為主的判斷。孤這個人的脾氣孤自己知道,有時候固執起來,的確像個瘋子!」

「秦王言重了。我等定竭盡全力,不負秦王所託!」房玄齡等人非常感動,一起躬下身去,誠懇地道。

「大夥一塊兒看吧,孤把它放在桌案上!君集,你把酒菜向邊上挪一挪,別礙大夥的事!」李世民白絹信瓤展開,平平整整鋪於面前的矮几一角。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順德和李靖等人圍攏過來,仔細觀看。那信寫得及其簡短,只是告訴李世民第一波援軍將與侯君集同一天出發,其後還有大軍陸續趕往河東。所以請李世民一定守好婁煩,至少一個月內不要放狼騎入關半步。末了,還附上了一張草圖,粗略勾勒出三條進軍路線。至於援軍到後李世民該做哪些配合,信中隻字未提!

冷淡!非常冷淡!這是來信給長孫無忌等人的第一印象。按照大夥心中的預想,此時大將軍李旭應該待秦王殿下更親密些才對。雖然大唐皇帝登基的風聲未必來得及傳到涿郡去,但仗著有太子撐腰便不將其他人放在眼裡的行徑,與李旭日常為人處事的方式非常不符合。「那樣,李旭對秦王冷淡的理由可能就只剩下的一個……」長孫順德的眉頭緊皺,目光瞬間凝聚如針。

他將目光轉向李世民,卻發現謀主根本沒為信中的語氣而感到任何不快。而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軍務上,一邊敲打著桌案,一邊自言自語道:「三路出擊,齊頭並進。難到仲堅兄如此有把握么?博陵軍雖然剛剛打過一場大勝仗,但始必終究不是骨托魯!」

「大將軍要麼是急於替我等解圍,沒做仔細考慮。要麼被勝利沖昏了頭,輕敵冒進。」房玄齡對援軍所採取的進兵策略也非常不看好。半個多月來的接觸經驗告訴他,始必所部的狼騎非常驍勇善戰,同樣數量的中原軍隊與狼騎相遇,根本沒有任何獲勝的機會!所以,他寧願援軍三路合一,慢慢向婁煩關繞路。也不願意看到自己這裡成了一個誘餌,等在城下的始必可以從容不迫地將援軍逐個吃掉。雖然如果援軍集中到一處繞路而來,自己這邊需要堅守的時間更長,面臨的危險更大。

「但大將軍領兵經驗豐富。身邊還有熟知突厥虛實的羅藝陪著,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轉瞬,房玄齡又將自己先前的判斷逐個推翻。「大將軍不會因為是輕敵才做出這種安排!我們這邊的情況如何,君集想必也跟他說得很清楚。」抬起頭,他將疑惑的目光看向滿臉不安的侯君集,「侯將軍,你一共在涿郡逗留了幾天?」

「只休息了一晚上。將秦王的信送到後,第二天我就立刻趕了回來!」侯君集聽房玄齡追問,趕緊替自己解釋。「我在涿郡時,為了勸說大將軍出兵,的確把咱們這邊的情況說得嚴峻了些。但大將軍也說過,只要三路援軍中任何一路進入馬邑,始必定然要從婁煩關下分出兵來攔截。咱們這邊的壓力會因此大減,守住婁煩的把握也會高得多!」

「這就是了!」房玄齡慢慢點頭。沒有繼續於侯君集誇大險情的細節上糾纏不清。對方完全是出於一番好心,指責他起不到任何補救效果。「你第一天到,第二天離開。大將軍信中說你離開後,他就發兵。除非事先有所準備,否則,他根本來不及調度軍糧和其他輜重。」

「玄齡是說太子和大將軍為了救我而自陷險地?!」李世民吃了一驚,猛地從桌案旁站起身。

「不是!」房玄齡手指屈伸,繼續就援軍的表現進行分析。「我估計是,大將軍怕救援不及時,所以先派了少量軍隊分三路迷惑始必,令其不敢全力施為。待將所有輜重籌備好後,主力才將沿其中一路殺向婁煩關下!」

這個解釋很合理,也讓李世民暗自鬆了一口氣。他不想再欠李旭的人情,雖然援軍無論以何種方式到達,他都已經欠了李旭的情分。自從某件事情發生後,李世民心裡對自己這個年少時最佩服的同姓哥哥產生了股莫名其妙的感覺。負疚、畏懼、甚至還帶著某種殘忍的快意。他有時非常害怕李旭通過某種途徑發覺當年其在河南戰敗,其實是自己在背後刺了他一刀。有時卻又非常希望李旭能發現當年那件事情是自己做的,然後找到自己,當面與自己來場痛痛快快的了結。那樣,至少他把自己當做了同等的對手,而不是依舊看做當年的那個處處需要他遷就與照顧的無賴頑童!

「李仲堅會走哪一路?」將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後,李世民繼續向心腹們詢問。

「三路大軍中,必然有一路為實兵。其他兩路為虛。只要控制好進軍節奏,糧草輜重可以稍後些運到。如果始必分兵去攔,我軍便可以集中力量打其中一路。在一點上形成突破,便可長驅直入!」回答他的是杜如晦。比房玄齡的話少,但更清晰明了,「依照我的想法,李仲堅會走懷戎、陽原這一路。沿途有桑乾水作為引導,阻力最小,糧草運輸也最為方便。否則,帶著十幾萬大軍的補給翻山越嶺,光耗也把人的精力耗盡了!」

「的確如此!」長孫順德支持杜如晦的判斷。「走飛狐嶺繞路繞得太遠,沿長城腳下走,道路又太崎嶇!除非李仲堅可以與始必一樣,以牛羊為主要補給。」

「我們能這樣判斷。始必也會這樣判斷。大將軍用兵,不可以常理度之!」長孫無忌不同意其叔叔的意見,搖頭反駁。「我認為是走長城根兒,也就是大夥認為最不可能的道路。這條路直線距離最短。並且斜插一下,就能將始必的退路直接封死。咱們與大將軍南北夾擊之勢一成,始必將不佔自潰!」

「太險。」杜如晦用兩個字點評長孫無忌的推測。

「兵行險道,其收益也必然大!」長孫無忌固執己見。

「如果是孤來安排援軍,也會走長城下這條道!」李世民的意見也傾向於長孫無忌。畢竟他的年齡剛剛二十齣頭,骨子裡帶著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銳氣。「孤以為,咱們反正都要應對,就按照最難發生的這種情況應對,諸君以為如何?」

「不可!」杜如晦很不給面子地繼續搖頭,「我等意在守關,不敗便已經是勝。沒必要奢求更高的結果,反而失了方寸!」

李世民先前冒險迂迴到婁煩關外攻擊始必,便是吃了好大喜功的虧。不但沒如願打敗始必,反而連累得娘子軍損兵折將。至今,李婉兒還躺在雁門郡的軍營里看不到任何康復的希望,一些娘子軍將領也因此對李世民冷臉相對。此事大夥都清楚其中因果,卻誰都盡量不再提起。杜如晦也是太沉迷於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