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進化思想,範疇及含義

科學史學家經常將「達爾文革命」與「哥白尼革命」相提並論,視為歷史上的同樣重要的事件,在這種事件中,一種科學理論引起了整個文化價值的改變。在上述兩種情況中,傳統的基督教世界觀的重要方面都被全新的解釋取代了。按照中世紀的宇宙觀,地球是按等級排列的宇宙的中心,宇宙延伸到完美的天堂,延伸到上帝的住所。因為物質的宇宙是人類精神戲劇的舞台,在那裡上演著人類的創造、衰落和贖救,所以人類居住的地方只有位於宇宙的中心才說的過去,而且這樣也符合一般人認為的天堂環繞靜止地球的看法。相反,哥白尼卻提出地球只不過是距太陽第三遠的、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雖然他打算藉助這種觀點來說明宇宙的和諧,他的後繼者卻認識到,通過打破地球與天際的界限,哥白尼已經建立起一種新的、非階層體系的、由恆定的動力學法則控制的宇宙模型。人類並不在萬物的中心;人類只是一顆行星上的居民,而這顆行星則環繞一顆不久才被視為是普通的、在廣袤的天際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也許天際依然昭示上帝的光輝,但是人們再也難以相信天際的存在只是為了人類的目的。然而人們可能依然相信人類的獨特性體現在人類的精神上。對於基督徒來說,人類依然保持著獨特性,體現在他有能力感受到他之存在的道德困境。他依然是世界的主人,他的特徵顯然有助於他成為創世中的尤物,成為「存在鏈條」上的最高環節,存在鏈條將所有生物連接成一個自然的等級序列。看起來用自然過程無法解釋像人類這樣規則的生命系統,無法解釋人類本身的精神構成。《聖經·創世紀》告訴我們,神在6天之內創造了萬物,人則是最後創造出來的。達爾文革命這一事件——實際上早在達爾文出生之前就已經發生——動搖了所謂人類具有天賦優越性的傳統觀念。地質學家在研究岩石時發現,《聖經·創世紀》中對地質史的解釋並不對。在人類出現之前的相當長時期內,存在著許多與今天已知的生物截然不同的奇妙生物。難道是《聖經》的解釋中忽視了自然力創造的這麼多生物?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難道人類本身不過是自然的產物,不是什麼尤物,只是高級的猿?哥白尼使人類離開了宇宙的中心位置,而達爾文的理論則要求重新解釋在創世中我們人類的精神角色。

如果不是已經出現過對於傳統觀念的憤懣,難以想像會有這樣的變化。1632年對伽利略的審判表明了天主教教會的決心。不過,在這個案例中反對哥白尼天文學的一方不久便銷聲匿跡,1700年以後,沒有什麼人再真正反對新宇宙學了。然而,反對達爾文主義的勢力至今依然存在。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很強的勢力在鼓勵人們去相信是上帝創造了人。對於那些接受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解釋,即承認《聖經》中描述的故事千真萬確的人來說,進化論就是最具顛覆性的無神論觀點。1925年,類似的原教旨主義在田納西州製造出惡名昭彰的「巴特勒法案」,這個法案禁止在學校講授進化論,還是這股浪潮,導致了對托馬斯·斯科普斯的「猴子審判案」,因為他違反禁令,在學校講授進化論。而接下來的公眾的憤怒,使這次阻撓進化論傳播的企圖破產了。但是,特創論者現在又向達爾文主義發出挑戰,他們堅持認為,就是從科學的角度看,自己的反對意見也是合理的,並主張學校應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長度像講授進化論一樣,允許他們講授特創論。無論科學特創論的觀點多麼冠冕堂皇,這場運動的真實目的卻是阻撓被他們視為無神論的達爾文主義潮流。顯然,達爾文革命尚未成功。

當代特創論者的熱情很容易使我們忘記科學與宗教之間並非總是爭鬥的關係(Barbou r,1966,1968;Peacocke,1980;Russell,1973)。相反,科學家們通常是努力確保他們的觀點符合某種宗教信仰的形式。甚至有人認為基督教的價值觀對於現代科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Jaki,1978a)。智慧的上帝建立的宇宙對於具有智力的人來說是規則的這一信念,可能促進了科學的自然法則概念的發展。符合基督教本質的人類精神發展的歷史觀可能為建立進化概念奠定了基礎。有一些宗教思想家確實接受了生物進化的理論。一旦《聖經》故事被視作關於創世目的的啟示,而非歷史如何發生的細節,那麼就可以認為進化是過程,而目的由神定(Teilhard de Chardin,1959)。有些科學家對在生物進化中可以看到一種精神的目的表示懷疑;但對於思想家來說,正是由於進化中含有精神的目的性,才使得進化的思想如此激動人心。

那些根本不打算在進化中尋找出宗教含義的科學家們則認為,進化論是客觀研究自然活動的產物,其中不包涵道德和精神的價值。科學在初期的時候,可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響,但是沒過幾百年,現代科學的興起表明西方人擺脫了古代迷信的藩籬。一旦人們決定即使對於人類的起源也要用理性來分析的話,必然要得出進化的觀點。當然,將科學視為對知識的純客觀探討的信念有其自己的道德和文化價值。特創論者可能會對將人還原為受自然力控制的動物——是現代科學所揭示的唯物論哲學產生出這種結論——所引發的結果提出異議。其他的批判者大概會認為在「社會達爾文主義」領域,我們看到科學的理論是個人競爭政策的衍生物,自資本主義產生以來,個人之間的競爭就成為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Montagu,1952;Young,1971b)。可以將科學、尤其是進化論看作要麼是對傳統的神聖目的性宇宙概念的闡釋,要麼是另一種哲學的根源,而這種哲學的某些成份在我們的社會早已存在。無論在那種情況中,顯爾易見的是,不僅科學理論本身有著廣泛的含義,而且科學方法的所謂客觀性也可以被視為一種更廣涵哲學中的組成部分。進化論因為直接涉及到人類的性質,所以它關注的便是知識與價值的關係這類基本的問題,而正是知識與價值的關係決定了科學在當今世界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進化論的歷史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些有爭議的問題。

我們在開始學習進化論史之前,必須理清一些觀點,這樣可以確立一個框架,使我們理解現代進化論的興起。首先,我們必須可以認清區分現代進化論與傳統宗教自然觀的整個問題範疇,我們必須能夠看出傳統觀念的某些方面可以保持下來,甚至被一些進化研究得出的觀念所加強。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認識到進化論的基本觀念是複雜的,進化思想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延展,而每一種思想都有著豐富的內涵。最後,我們必須更加密切地關注歷史學家在他們探討科學進化論興起時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尤其是那些產生於哲學和意識形態爭論中的問題,在這些爭論中,一方是將科學正常地視為是對知識的客觀研究,而另一方,作為批評者,則認為科學思想本身具有價值取向。

舊與新的世界觀

進化理論只是幾百年前所開始的對地球過去重新研究中的一個組成。早在達爾文探索新物種起源問題之前,地質學家和宇宙學家通過設想地球、乃至整個宇宙長期以來發生了明顯變化,開始向中世紀基督教的世界觀發出挑戰。只有在這種物理宇宙是演變的新觀念氛圍中,才有可能設想生物也許也在發生自然的變化。現代科學觀的本質是,自然界(包括宇宙、地質和生物)的所有特徵可以解釋為自然力長期作用的結果。在這一基本框架中,我們可以區分出所挑戰的傳統世界觀的一些基本問題。

時間尺度的擴展

按照傳統的觀念,宇宙的歷史並不太長,6天的創世發生在幾千年前。在17世紀,詹姆斯·厄謝爾主教試圖通過將《聖經》中記載的祖先追溯到亞當來計算創世的時間,他認為創世發生在公元前4004年。劍橋大學的副校長約翰·萊特弗特聲稱創造人類發生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星期天上午9點。現代特創論者沒有再精確地確定創世的時間,但他們依然認為地球是在幾千年前形成的。依照現代科學的標準,這種估計太蒼白;地質學和宇宙學現在已經將地球的歷史推延為40-45億年。隨著地質學家對地表變化程度了解的加深,地球歷史的時限在逐漸向前推。不斷有人努力限定地質學理論所要求的額外時間,但是到了達爾文時代,受過教育的人一般都不懷疑地球的歷史至少是上百萬年。(只有到了20世紀,特創論者才反對地球歷史悠久的看法。)由於地質學家發現人類產生於地質史上較近的時期,使人類的歷史及史前史在地球歷史的時間長河中所佔的時間比例大為減少,並使地球歷史悠久的看法變得更合理。

變化宇宙的概念

傳統世界觀實質上是靜止的觀念。上帝在6天創造的世界,包括動植物和人類本身,至今仍未發生過變化。現代特創論者認為有些地質構造可能為挪亞洪水所淹沒,但他們認為生物自創世以來保持不變。傳統的觀點認為,至少生物界不可能發生變化,因為自然力只能維持上帝最初創造的形態——自然力本身不具創造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