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風 第七章 國士(六)

在漫天箭雨中,永明侯李陵走進了生命的終點。滾滾黃河敞開懷抱接納了自己的兒子,蒙古人連他們想收服的人之屍體都沒有碰到。數日後,有當地百姓在下游百里外黃河南岸泥灘上發現了李陵插滿羽箭的屍體,已經被河水泡變形的面孔上依然帶著一絲絲嘲弄。

走進黃河的那一刻,奸商李陵也許已經大徹大悟,所以才能帶著這種表情走向死亡。塵世間,李陵和他的臨終遺言一併載入史冊。此後大明商人行走各國,和人發生衝突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什麼都賣,就是不賣自己的祖國」。

當年李陵還在懷柔縣為捕快時,縣令郭璞曾經這樣評價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無論是在震北軍中還是率部深入遼東北部的深山內,李陵都不是一個愛說話的角色,但他的話每每成為經典。

「我聽說過狼吃羊,從來沒聽說過狼吃狼,很多時候公平與否關鍵在於強弱之勢是否均衡」。此話說在懷柔石門谷,武安國正為掌握了火器的朝廷欺負起百姓來更肆無忌憚而憂心忡忡。

「其實我們可以賣地,一小塊一小塊的賣,不是賣北平,而是賣遼東」。這個建議提在北平,眾人當時正為沒錢建設新軍而發愁。

「關於國家和朝廷的區別我不懂,但我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最有道理,如果百姓總是有覆舟的實力,架舟者自然要小心,對舟和水都有好處。如果能不死人的話,百姓有能力造反也不是壞事」。這是李陵對百姓和朝廷關係的評價。

「要是我們的鐵絲網能移動就好了,擺到高麗人陣前,讓弟兄們沖馬背上開槍,這樣,高麗人就只有挨打的份,在側翼也讓鐵絲網跟著移動,敵人即使從側面來了,也只能幹瞪眼……」。奔狼原,諸將面對被當作人質的弟兄一籌莫展,李陵提出了這樣一種打法,沉睡了上百年的戰車重新走上了戰車。

「其實,這塊土地上生存的都是華夏子孫,所謂民族,只是文化和財富的不同,真的混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成了一體了。所以還得想辦法多騙點兒移民到遼東來,和各部族摻和摻和」。遼陽城,朱棣和將領們探討如何對待遼東各部少數民族時,李陵發表了自己的民族觀,揭開了遼東移民的序幕。

「總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卻死在了自己的千秋家國夢內」,京城內,看著手中的報紙,想起李陵那些暗藏機鋒的「戲言」,武安國虎目含淚。

幾年來,懷柔這些兄弟都和待他親如手足。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武安國的潛意識裡早已把最初投緣的幾個朋友都視做了血脈相連的親人。現在卻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個個亡故。

上次王飛雨的死對他的打擊已經很沉重,這次再加上李陵,武安國不知道還有多少兄弟要做為改變這個時局的代價。那零星撒出的火種,會不會就此淹沒在人海當中,永遠沒有燎原的機會。

痛,錐心刺骨的疼痛,偏偏這些疼痛他必須忍受,偏偏他無力反擊。偏偏他還要裝做若無其事的挺直腰桿。劉凌心疼的看著自己的丈夫,不知這個高大的身軀還能支持多久,她能做的,也僅僅是衝上一杯好茶,期待渺渺青霧能把武安國的目光從悲傷中吸引開。

李陵戰沒之前還有另一句名言,沒人敢彙報給朱元璋,這句話被威北軍中不服氣的士兵輾轉傳到關內,傳到了武安國的耳朵。

「馮將軍小我,以陵出身低微,不識大體。如陵見馮將軍被圍按兵不動,則馮將軍當日所罵不過是一個不識大體的匹夫而已,何錯之有。況且李陵此戰為國,非為私仇也。蒙古兵勢大,你們在河邊組車陣等候,接上馮將軍後即過河,切戰切退,不可脫離本陣……」。

正北方防線,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馮勝不顧李陵勸阻和草原夏季多變的天氣,強渡黃河,武安國推斷不出。除了負責科學院的諸多事務,朝廷上的事他基本插不上嘴,能了解到前方軍情的途徑僅僅是街頭上的報紙和劉凌從宮裡聽到的一些流言。曹震率領水師忙著對倭國進行封鎖,估計長年駐守在海上的他還沒聽說北方邊境已燃起烽煙。震北軍被金山部和高麗難民的起義攪得焦頭爛額,已經很久沒人寫信過來。

從周無憂那裡聽到的最確切消息是,此次蒙古大軍分三路南下,東路璞英被困大寧,孤軍堅守。西路藍玉在玉門關奮力反擊,毖敵將數十,得馬匹上萬。但蒙古人拚死不退,雙方戰事處於膠著狀態。正北方和林失守,都督馮誠戰死疆場,馮勝倉促救援,結果在和林南四十里遭遇埋伏。雙方激戰一日夜,天忽降暴雨,平地水深三尺,火銃不能發射。虧得被馮勝留在後方押送糧草的李陵率五百死士沖入敵軍中營,打亂了蒙古人指揮,威北軍才得以從潰圍而出,殘部狼狽渡河,隔河與蒙古人對峙。李陵及隨其出擊的騎兵無一生還。

此時,距李陵入威北軍還不到一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李陵協助馮勝打造出了一隻新式軍隊。可惜,這隻新軍出師第一戰中先損大將。

一年前,李陵奉詔入威北軍襄辦軍務。朱元璋希望他能挾橫掃遼東的聲威幫助馮勝儘快讓威北軍成為一支可以縱橫大漠的力量。李陵把朱元璋的委託做得盡心儘力,就連對震北軍過來的軍官一向看不太上眼的威北大將軍馮勝對李陵也是青眼有加。威北軍中,李陵保持了大樹將軍的本色,很少開口干涉馮勝的軍務。無論馮勝安排他做什麼事,他都會完成得很到位。

起初李陵奉馮勝之命督辦軍需,很快就徹底解決了軍糧在路途上損耗這個大問題。長期以來,從太原等地千里迢迢運來的軍糧在路上至少要被服役的民壯消耗掉三成,軍中一直也習慣了這種消耗。解決這個問題的通常做法是在起運時多加三成,到達目的地後扣除損耗正好滿足軍中需求。李陵在管理軍需方面充分發揮了他的「奸商」特長,參照徐達當年在大寧的經驗,以減少對地方農業生產的破壞為理由不再徵調民夫運送軍糧,換之以命令地方官員把軍糧承包給商人運送的方式。商人把糧食運送到目的地後,威北軍按實際入庫數量開給商人收據,商人再憑藉此收據回到地方取相當於入庫糧食的兩成作為運糧的報酬。僅此一條措施就堵死了很多人的財路,也開闢了很多人的財路,稱頌之聲和抱怨之聲交替著直達朝廷。朱元璋見了地方上彈劾李陵的奏摺後不但沒有怪罪李陵,反而下令將此制度推廣到各軍,並且稱讚李陵有儒將之風,賞黃金百兩,錦緞十匹。

常冒參股的北平毛紡行業經常到大同附近收購牧人的羊毛,李陵見到後主動讓士兵們搭了幾個商棧供商人們作為交易和儲存貨物的場所,很快那裡就成了大集,每天進出商人奉獻的租金就可以買好幾頭牛,威北軍的營地中時常飄出牛肉的香味。蒙古人的牛不用來耕種,屠宰起來不違反國家律法,這種沒幹過活的牛肉肥筋嫩,深受士兵歡迎。

「老弟不去做陶朱公,真是屈才」,馮勝有一次在軍中慶功宴會上喝醉了酒,拍著李陵的肩膀說。那次賀剷平了小股騷擾百姓的馬賊,李陵建議把俘虜按在馬賊中官職大小、罪行輕重判處三十年到五年勞役不等,然後出租給商人開鑿大同附近的荒山,順便修整道路。路過的客商在一個經歷了數千年山洪衝擊而形成的溝谷中發現了極品泥炭(煤),大批的采炭商人湧入深山,在人手奇缺情況下俘虜們租出了非常好的價錢。

出租俘虜、開設商站、修整商路,不到一年的功夫李陵給威北軍賺到了大筆的白銀,並且軍方僅僅是收了些租金,沒投入任何產業。滾滾而來的銀子換成蒙古人的牛羊填進了將士的肚子,有些因貧困而加入軍中的士兵臉色漸漸紅潤,訓練起來也越發有精神。

提出合適的訓練方法是李陵的本職工作,他把在震北軍中的作戰方法編成了一本手冊,交給馮勝審閱後發給各軍官抄錄。火炮準備需要多長時間,自己的步兵距離敵軍多遠時火炮可以射擊,多遠時結束,騎兵需要多快速度衝上才能保證最大發揮火炮效力,戰車如何與騎兵配合,這些新鮮東西被威北軍將士記得非常熟練,記熟之後低級軍官們就按照各自的理解去訓練士卒,沒等換完裝備,軍隊已經有了勁旅的樣子。看著麾下士卒排成斜一字隊形端著訓練用的木棍,嘴裡模仿著「呯」、「呯」射擊聲蹲下,站起,前進、蹲下,站起,威北大將軍馮勝有時笑得鬍鬚亂顫。

就在這種枯燥的重複動作中,威北軍迅速成長起來。騎兵在炮火轟擊後抽出雪亮的馬刀衝進硝煙,聲勢驚人。為了防止北方生變,在準備對雲南用兵後,朝廷加快了對威北軍的裝備供應速度,眼看著威北軍就要成為大明朝的第三隻鐵拳。

環境就在這時候悄悄地起了變化。威北軍的主帥馮勝和戰車師師長李陵發生了一次小小的爭執,爭執的原因很簡單,朝廷將鎮守和林的左都督郭英調走,新的和林守將按馮勝的建議,任命為他的侄子馮誠。馮誠亦是在軍旅中長大的名將之後,他的早亡的父親馮國用為親軍都指揮史,在大明開國元勛中位列第八。有了英雄父親和攻無不克的叔叔做後盾,加上自身驍勇善戰,馮誠長大後在軍中屢立戰功,名望和爵位都比郭英高出許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